资源简介 科技就在身边——“成长章”四年级雏鹰争章活动课【活动设计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普氛围,本次中队活动的设计,我更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对身边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活动中,我重视活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更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以及当代中国有名的科学家.(2)知道一些身边的科技产品,了解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敢于挑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 面向全班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感受科技魅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3)汲取科学家身上的民族精神和魅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活动重难点】:认识有名的科学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活动地点】:四(3)中队【活动准备】:活动课件。准备一份知识竞赛试题。学生科技表演展示的航模、模仿等。【活动流程】:活动第一项:队仪式部分。活动内容(考章):猜一猜(像科学家那样)答一答(科技知识抢答赛)讲一讲(与科技专家面对面)访一访(走进身边的科技工作者)五.做一做(学做小小科学家)宣读本次中队争章活动课获得“成长章”的队员名单(颁章)活动第三项:队仪式部分【活动实录】:队仪式部分1.报告人数2.出旗(奏乐、敬礼)3.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4.宣布活动开始活动部分主持人甲:迎着灿烂的朝阳,主持人乙:迈开轻快的步伐,主持人甲: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主持人乙:将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翔。主持人甲:科学为人类撒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主持人乙:科学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主持人甲: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举行成长章的争章活动,队员们准备好了吗?参加本次争章活动的小队,他们是第一小队:航天队(口号是:航天航天,永远领先!)第二小队:宇宙队(口号是:越战越勇,百折不挠!)第三小队:银河队(口号是:点亮星河,闪耀未来!)第四小队:火箭队(口号是: 火箭火箭,勇往直前!)主持人乙:首先有请中队辅导员杜老师宣读“成长章”争章标准,大家欢迎!(定章)猜一猜(像科学家那样)1.猜科学家名字主持人甲:在辉煌的科技成果背后,有一批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创造出非凡的奇迹。主持人乙:下面有请咱们各小队的队员们派代表猜一猜这是哪一位科学家的事迹。(一共准备四位科学家的事迹图片,一边放课件一边猜科学家,一个小队猜一题,猜对为过关。)2.诵科学家名言,主持人甲:伟大的科学家创造了非凡的奇迹,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语言 将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行。主持人乙:下面有请我们各小队的队员们来说一说科学家的名人名言。(每个小队派代表说)【设计意图:让学生们猜一猜,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答一答(科技知识抢答赛)主持人甲:前人们的代代努力,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主持人乙:一项项的发明创造正在孕育而生。主持人甲:凝聚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主持人乙:体现着现代文明的光辉。主持人甲:下面进行知识抢答赛:①我们常说高科技中的“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②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谁?(贝尔)③中国谁发明了导弹(钱学森)④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 (许海峰)⑤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 (地球)(24小时)⑥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 (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⑦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若贝尔奖的是谁? (答案: 居里夫人)⑧中国最早的名医是谁? ( 答案:扁鹊)。。。。。。【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答一答,渗透一些科学知识,让学生在抢答的游戏中获得一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讲一讲(与科技专家面对面)主持人甲:科学给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主持人乙:科学为我们开辟了理想的天地。主持人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持人乙:科技创造未来!主持人甲:下面让我们让我们和科技工作者面对面,与科技工作者交朋友。(收看科技工作讲座的视频,看完后各小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感受。)访一访(走进身边的科技工作者)主持人甲: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主持人乙:我们四个小队已经在前几天进行了寻访身边的科技工作者的活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科技工作者。主持人甲:有请每个小队汇报你们的采访成果。(各小队边放采访视频边汇报。)学生一:我们组采访的是香溪镇中心卫生院的院长,先请看视频。(看后小结)学生二:我们寻访的是香溪镇镇政府的农业科技人员。(汇报寻访记录)学生三:我们寻访的是我们学校的电脑技术工作者叶国锋老师。(汇报寻访情况)学生四:我们寻访的是乡村专业养殖户吴师傅。(汇报寻访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寻访学生身边的科技工作者,引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进行科技创作的尝试。】第二课时五.做一做(学做小小科学家)主持人甲: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早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的生活用品也丰富多彩了。你们访问父母或爷爷奶奶很早以前用的生活用品有哪些?各小组队员自由发言。(煤油灯、洗衣板、搓衣板、火柴等)主持人乙::现在你们还用这些东西吗?为什么不用了?主持人甲:走进时光隧道1、课件出示现代家庭生活新用品,小组交流:你们家新添置了哪些生活用品?厨房:电冰箱 煤气灶 高压锅 微波炉 报警壶 电饭褒……洗手间:全自动洗衣机 浴霸 热水器 座便器 多功能毛巾架……卧室:高级床垫 复合木质地板 天池吊顶 冷暖空调 液体壁纸书房:笔记本电脑 护眼台灯 转椅 多功能书柜客厅:壁挂式平面电视 柜式空调 高档真皮沙发主持人乙:没有它们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怎样?现在呢?(学生发言)主持人甲:科技已经走进了你我的生活,科技让你我生活越来越幸福,让很多人变得聪明起来。主持人乙:在我们的班里也有一些爱好科学的同学,今天我们也把他们作为特邀嘉宾请到了主席台,看他们来了。参加学校科技节纸飞机比赛同学上场:章俊驰、施恒昱、童佳晨、邹一飞同学进行纸飞机比赛表演。主持人乙 :再请各小队参加科技节魔方小神童比赛的代表上台表演——神奇的魔方主持人甲:,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科技,科技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其实,很多科技发明多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动动脑,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好吗?出示:李沐7岁时获得第一项国家专利。他的灵感来自于一次被拉断的易拉罐拉环划破了手指的小意外。李沐就想,怎样的易拉罐拉环既方便儿童开启,又不受伤呢?一个月后,李沐有了方法:在拉环上再加上个轻便的小金属环。小金属环既便于发力,又不会拉断。这样,他的小发明“双拉环易拉罐”便产生了。二年级时发明了“防尘卫生便携式饮用罐”,第三项发明是:防近视防驼背学生桌椅。主持人乙:你有什么小发明,或你将要发明什么?请你告诉同学们。(学生发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的想,大胆的说,擦然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体会到科技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我们小学生也一样可以不断的加以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欲望】主持人甲: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啊!结束语:主持人甲:号角声声,队旗飘扬,主持人乙:队鼓咚咚,歌声嘹亮。主持人甲:在灿烂的阳光里,在明朗的蓝天下,跨世纪的少先队员,行走在金色的道上。主持人乙: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美好种子一定会播撒在我们的心中。合: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使自己成为爱科学、用科学的小科学家,小发明家和小能手!活动第五项: 主持人甲:下面请中队辅导员宣读本次争章活动的获得奖章的名单。(颁章) 活动第六项: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科技在身边》主题队会开展得十分成功,同学们不仅积极参加活动,锻炼了组织能力,老师还欣喜地发现同学们提高了科技意识,是啊,是科学为我们拨开重重的迷雾,是科学为我们开启智能之窗。因为,科学带给了我们全新的创造思维,因为,科学教给我们最先进的思想、方法。崇尚科学,让我们更冷静,客观地面对这日新月异的世界,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振翅翱翔,迎接美好的明天! 活动第七项:呼号(全体队员起立。呼号: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活动第八项:敬礼,退旗。(播放退旗音乐,退旗)活动第九项:宣布中队活动结束:【活动反思】: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并说 “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不仅仅是内容选择的一条原则,也是展开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的思路。它意味着要尽可能从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学习对改进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热爱学习。寻找身边的科技是身边的科技的第二主题活动,是上一主题的延伸。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我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寻找身边的科技,体会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广泛寻找科技科技工作者,充分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共享、互相学习的学习方式,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安排鲁班发明锯子、小女孩发明易拉罐和小男孩发明双环易拉罐的故事,是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让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进行了发明创造的尝试,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