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丰富的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丰富的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丰富的社会生活
复习目标
1、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味自身的成长;树立“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2、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知道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考点梳理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①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②到福利院参加义工活动;
③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
④阅读报纸、收看电视;
⑤上网查询资料;
⑥到景区旅游等等。
2、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有哪些?
①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④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
⑤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⑥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
3、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是什么?
①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
②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邻居、老乡等)
③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5、我们积极了解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①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③我们正是在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走向成熟。
④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⑤有利于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⑥有利于锻炼我们的各种能力;
⑦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等。
6、为什么说个人要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7、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有哪些?
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具体表现有: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8、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个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⑤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⑥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9、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养成的途径)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真题触摸
例1.(2021年青海省中考真题)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 蒙佩尔独自住进一个地下溶洞,一年后的变化说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否则会和洞穴专家毛里奇 蒙佩尔一样脸色苍白,情绪低落,丧失了交际能力,选项①②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选项③④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例2.(2021年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以下同学的行为不属于积极融入社会的是(  )
小乐陪爷爷看“兰州鼓子”的非遗演出
B. 小美与同学采摘永登苦水玫瑰
C. 小玉拒绝与他人交往,总是独自在家
D. 小海周末在科技馆当志愿讲解员
【解析】我们要融入社会生活,就要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以此分析选项可知,小乐陪爷爷看“兰州鼓子”的非遗演出,小美与同学采摘永登苦水玫瑰,小海周末在科技馆当志愿讲解员,都是积极融入社会的行为,ABD观点正确,不合题意;选项C小玉的行为是闭锁心理的表现,不属于积极融入社会,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例3.(2021年湖北黄石中考真题)从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杨靖宇,到新中国建设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再到新时代把生命献给脱贫伟业的黄文秀……这些年来,各级政府积极褒扬英烈事迹。这说明(  )
①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②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③承担责任是为了获得回报的权利
④养成亲社会行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各级政府积极褒扬英烈事迹。这说明了我们要善于向榜样学习,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养成亲社会行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故①④说法正确;这不是为了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故①说法错误;承担责任不能以获取回报为目的,故③说法错误。 故选D。
答案:D
例4.(2021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亲社会行为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是有益于他人又能促进双方交往关系协调的行为。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其原因是(  )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
③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④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关怀和帮助他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①④是怎样做,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四、模拟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今天的我们,既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又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既是一个社区的社员,又是一个国家的公民。这主要说明( )
①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中的一员
②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是固定不变的
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一个节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吴京是电影《流浪地球》的导演,是著名的演员,是谢楠的丈夫,是吴所谓的父亲。这表明( )
A.人的身份是在业缘关系中确定的 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C.人的身份是通过家庭关系确定的 D.人的身份是通过亲子关系确定的
3.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这说明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 )
A.地缘关系 B.文化渊源 C.血缘关系 D.历史关系
4.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产生各种社会关系。下列选项对应的社会关系正确的是( )
①中秋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从北京回来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 
②中秋夜,小区里的老乡、邻居们共同举办赏月活动,庆祝中秋佳节 
③工厂为所有的员工准备了月饼等中秋节礼物
A.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B.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
C.业缘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 D.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6.小丽在家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在学校是八年级的学生,在社区是小区业主,在社会上是合格公民。这说明了(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社会关系不同,我们的身份不同
③每个身份的角色定位都是不一样的  ④每个身份承担的责任都是一样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哲学家艾思奇的这句话说明( )
A.个人离不开社会,因为社会为个人生存和发展提供种种条件
B.社会全面进步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
C. 个人发展好,社会才会好
D.社会离不开个人,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8.“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看到( )
①只有走向社会,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在社会中可以学到书本上的各种知识 ④个人与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我们的生活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也不断从社会中汲取营养。同学们听了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模范人物的事迹报告,不少同学被感动的流下了热泪。这表明社会为我们提供了( )
A.物质支持 B.精神滋养 C.身体成长 D.智力发展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人与社会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积极地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②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21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升国旗仪式。北京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和社会各界人士及海内外友人一起齐聚天安门广场,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可见(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
C.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
D.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体验社会生活
12.八年级学生林凌晒出了自己今年的暑假作业:到敬老院为老奶奶整理房间、和小伙伴到公园捡拾游客扔下的垃圾、参加法律义务宣传活动…你对这份作业的正确看法是( )
①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②以行动热心社会公益,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
④有利于帮助他人、关心社会、服务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中,我们应该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是( )
A.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B.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②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④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乱贴广告视而不见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5.“在公交车上让座”“在学校楼梯上右行礼让”“分享学习经验”“志愿者活动”“爱心一日捐”等活动都是亲社会行为。为了培养亲社会行为,我们要( )
①主动了解社会 ②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 ④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孟晓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是某小学的教师,9岁的儿子浩轩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在妻子的眼里,孟晓是位勤快能干的好丈夫;在儿子的眼里,孟晓是位严厉而又可亲的好爸爸;在同事的眼里,孟晓是位车技高超、品德高尚的好司机;在邻居的眼里,孟晓是位乐于助人、宽容待人的好邻居。
(1)结合材料,孟晓所处的社会关系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2)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17.以下是李林同学暑假回农村生活的片段,据此回答问题:
片段一:带着弟弟除草、摘菜、放羊,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片段二:与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参观当地的革命烈士馆,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
片段三:看到村里的环境存在问题,向村委会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
(1)在三个片段中,李林分别是什么身份,这三种身份是通过何种社会关系确定的?
(2)结合李林同学的经历,说一说我们融入社会生活有哪些现实意义?
18. 按照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城市每三年一复审的规定,今年,烟台迎来了国家卫生城市第五轮复审。作为城市中一员,某班同学们在班委组织下,利用周末开展了一次“城市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志愿者活动。他们走上街头,清扫卫生、铲除野广告、维护交通、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体验了一把美好家园参与者、推进者的角色。
请你从亲社会角度,谈谈同学们的举动对你有何启示?
19. 材料 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3月“中国好人榜”,江西6人荣登榜单:捐献器官延续五条生命、唱响大爱赞歌的退役军人谢涛涛;致富不忘家乡、热心公益20年捐款百万元的陈怀锦;跳进冰冷河水中勇救落水村民的环卫工人郑小勇;毕业后坚守深山小学42年的乡村教师江国南;破解销路难题获点赞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永;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与“外婆”演绎人间大爱的24岁消防员张佳港。
(1)材料中人物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向“中国好人榜”的榜样学习,你准备怎么做?
参考答案
1.D【解析】个人与社会关系紧密,题干中主要说明了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中的一员;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一个节点,故①③④正确;人的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是不一样的,故②错误;故本题选D。
2.B【解析】吴京是导演,是著名的演员,是谢楠的丈夫,是吴所谓的父亲,这表明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这说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B符合题意;ACD错误,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故本题选B。
3.C【解析】依据教材知识,血缘关系是指以血亲或生理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生活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题文中台湾居民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表明台湾和祖国大陆是血缘关系,故ABD不合题意;C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4.C【解析】ABD都体现了主人公心系国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说明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体现个人和社会关系,故ABD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C体现是勤奋学习,与个人和社会关系无关,故C说法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A【解析】血缘关系是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中秋节到了,和爸爸妈妈从北京回来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属于血缘关系; 
②: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中秋夜,小区里的老乡、邻居们共同举办赏月活动,庆祝中秋佳节属于地缘关系;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工厂为所有的员工准备了月饼等中秋节礼物属于业缘关系;故本题选A。
6.B【解析】依据题目描述,小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表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社会关系不同,我们的身份不同;每个身份的角色定位都是不一样的,故①②③说法正确;每个身份承担的责任都是不一样的,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7.A【解析】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题干中哲学家艾思奇的这句话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因为社会为个人提供种种条件,故A正确;BCD选项均是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故本题选A。
8.B【解析】题目中的观点没有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只有走向社会,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与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①②④观点正确;③观点错误,在社会中可以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所以正确答案选B。
9.B【解析】分析材料,看一场红色电影,读一本中华优秀书籍,都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精神滋养,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养护我们的精神,故B说法符合题意;
A:材料没体现社会为我们提供的物质支持,故A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身体成长、智力发展都是个人的发育,不是社会为我们提供,故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0.D【解析】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在社会课堂上成长,我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社会化 的过程,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所以我们也要关心和服务社会,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11.D【解析】题干并没有提到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A不符合题意,不选;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会越来越丰富,并不是是一成不变的,B说法错误;题干并没有提到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所以无法说明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C不符合题意,不选;北京某中学组织学生参加天安门的升国旗仪式,这是一种参与社会生活,亲社会的表现,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12.C【解析】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也是成就自己的过程,并不会影响学习和耽误时间;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和接纳,①③说法错误;去敬老院帮助老奶奶,在公园捡拾垃圾,参加法律义务宣传活动,都是参加公益活动的表现,也是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热心帮助他人,倾力奉献社会,养成了亲社会的行为,②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13.D【解析】只要是交往,与关系亲近的一定要相互信任,与关系不亲近的一定要忠实于自己的诺言,故A与题不符;只要我们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故与题意不符;C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陷于迷茫,故与题意不符;所以不去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去靠近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深,告诉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A【解析】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是亲社会行为,①③说法正确;②④错误,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不属于亲社会行为;故选A。
15.C【解析】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6.(1)孟晓与妻子、儿子属于血缘关系;孟晓与同事属于业缘关系;孟晓与邻居属于地缘关系。
(2)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孟晓所处的社会关系,需要运用社会关系的类型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7.(1)片段一:哥哥,血缘关系 片段二:朋友,业缘关系 片段三:村民一员,地缘关系
(2)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解析】(1)本题考查三个片段中李林的身份和处于何种社会关系,结合身份和社会关系的相关知识回答。(2)本题考查融入社会的意义,结合融入社会的意义从感受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发展等角度来回答。
18.①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有利于人的社会化,成长为合格社会成员;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
【解析】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个人,需要调用亲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参与社会生活,有利于人的社会化,成长为合格社会成员,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
19.(1)关爱他人的亲社会行为。
(2)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宣传环保知识、参加志愿者活动者等。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联系养成亲社会行为相关知识;(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向“中国好人榜”的榜样学习,你准备怎么做, 联系亲社会行为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