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石 (课件19张PPT+教案+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石 (课件19张PPT+教案+学案)

资源简介

教师姓名 代红艳 单位名称 沙湾县第四中学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30日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册 九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4.1《夯实法治基石》
难点名称 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了解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更深的理解法治的概念,即体会到法治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节课中,提升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法治概念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图片和事例,体会法治的重要性。2.通过引导和探究,理解法治的涵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视频导入师小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法治进程任重道远,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书写中国法治建设光辉史册。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新授课:1、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法治的涵义及要求?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后法治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了解法治进程任重道远。3、区别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对法治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注:法治侧重于执法、司法,法制侧重于立法层面。 法治与人治涵义、特点、结果有不同之处。4.插入一组图片,即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网络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法庭的审理等。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的作用)(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选择。(对社会和作用)5、探究与分享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发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反家庭暴力法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注:理解了什么是良法,即有正义的法律,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即先立法。6、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法治,需要通过法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可以说法律是我们的守护神,维护我们的基本权利。7、如何实行法治?也是建设法治的要求?(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认识良法与善治的重要性8、课堂小结: 法治的内涵 法治的作用选择法治道路 良法 法治的要求 善治 建设法治中国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9.当堂训练:(基础知识巩固)(1)有一句话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下列对“良法”理解有误的是 (  )A.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B.良法应当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C.良法应当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D.良法能增进人民福祉,有了法律制度就能实现法治(2)“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学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这首《普法歌》告诉我们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我国之所以要选择法治道路,是因为(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富民强的基本保障 ④法律无所不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以来,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专题片《法治中国》全景式反映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统筹谋划,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带领13亿中国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对法治中国建设认识正确的( )①要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②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③法治要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④我国历史上有漫长的封建专制历史,民主法治将无法实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良法善治的要求,同时也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做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共19张PPT)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夯筑法治基石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石
第四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
2、懂得法治的含义,明白法治与人治的不同。
3、感受法治中国的美好,理解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
4、知道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
自主学习
1、“法治”意味着什么?
2、新的形势下对“法”和“治”有什么要求?
3、为什么我国要选择法治道路?
4、我们应该做才能让法治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说一说:
1、你认为我国为什么要制定法律、法规?
2、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哪部法律?你对我国的法律了解多少,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选择法治道路
飞车抢夺
社会生活能没有法吗?
大家说
上学
就业
结婚登记
驾驶车辆
上饭店
摸彩票中奖
立遗嘱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劳动法
婚姻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民法、税法
继承法等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辨一辨
1、法治相对于人治而言的,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法治与人治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法治意味着什么?
法治 人治
人治 法治
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
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特点
结果
含义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随意性、多样性
体现平等原则,促进政治进步与发展
体现的是不平等,造成社会不稳定
知识拓展
法治 意味着依据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
你认为在新时代号角下我国对“法”和“治”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合作交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会议提出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吹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向未来建设法治中国的号角。
发令者,民之命也,为知之本也!
1.实行良法之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要求,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2.实行善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法治进程。
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的必然选择。
十字路口交通井然有序
拿到了劳动报酬
旅游
快乐的广场舞大妈
今天法治的中国
今天法治的中国
想一想
1、作为生活在法治中国的小公民,你有什么想说的?
2、通过以上材料和图片,你认为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的道路?
总结
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的道路?
1、法治能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一个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富民强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是实行良法之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要求,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3、法治是实行善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5.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和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开启了中国民主法治的新征程。
1979年,刑法颁布:打击刑事犯罪、保护人权新起点。
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二十 世纪中国的民事权利宣言。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把这一宏伟目标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和十七 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目标作了进一步的确立。
◎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二、描绘法治蓝图
通过感受法治的脉搏,你认为我国法治进程的进步有何意义?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假如你是一个人大代表,你认为我们应该做才能让“法治中国”描绘出更美好的明天?
出谋划策: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每一部法律都要严格执法、是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的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坚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我们应该做才能让“法治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知识回顾
夯实法治基石
法治 :意味着依法治国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
1、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广泛权利和自由。
2、是良法之治。
3、实行的是善治。
4、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每一项立法要得到群众拥护,严格执法、体现公平正义。
2、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坚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夯实法治基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实行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法治的进程;理解掌握良法治与善治;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2.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治的权威。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法治的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意味着_______________。
(2)追求并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之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_______________。
(3)1840年,一些中国的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_______________制度。变法改革,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选择。
(4)法治是现代政文明的_____,是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描绘法治蓝图
(1)党_______________的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_________,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社会因法治而_______。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党的__________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__________。
(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_______________、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
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三、达标检测
1.法治需要实行良法之治。下列属于良法的标准有( )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③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④主要强调履行法定义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下面漫画表明( )
A.法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B.法律调整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所有行为
C.建设法治中国就要消除差异,实现均等
D.我国法治建设蓝图已绘制
3.201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4起申诉案件向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均经再审改判无罪。这启发我们,建设法治中国( )
A.要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B.要严格执法,努力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C.要公正司法,努力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需要司法机关相互制衡,促进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审判
4.据报载,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抱有“权大于法”心态、享受权大于法之“福”的基层官员,依然并不鲜见。这启发我们(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然任重道远
②法治与人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③法治不仅要有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④要科学立法,有了法律制度也就有了法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了12个字,概括这极不平凡的5年,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国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五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6.材料一: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进一步拓展法制监督平台应用功能,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模式,大力推行行政处罚案件网上群众公议,市级开展公议201次,公议案件383件,50%以上的案件通过网上公议,受到群众好评。
(1)请从我国政府性质的角度,回答合肥市政府上述举措的理由。
(2)合肥市政府的上述举措有哪些意义?
(3)公民应如何助力合肥市政府坚持实施类似上述举措的行为?
材料二:2018年3月20日,河北省黄骅市市区裕华路251号味道之家门前发现向雨水收口倾倒生活垃圾的情况,市城管局执法队立即赶往现场展开调查工作,进行取证留存后第一时间疏通雨水收口。经查,向雨水收口倾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系周边商户吕某所为,依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法人员已向当事人吕某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对他进行了思想教育。这是自3月8日黄骅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以来,开出的首张“罚单”。
(4)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在厉行法治哪一方面的努力?
(5)结合材料说说如何在创城活动中发挥法律的作用。
1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