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共24张PPT)+教案+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共24张PPT)+教案+学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5.1 延续文化血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中国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
5
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做法?
4
文化自信的含义及来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目录
1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3
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
传统美德作用以及青少年如何传承传统美德?
01
02
03
04
活动二:解密天坛,感受中国建筑艺术
我们的历史文脉
标题内容
运用你的文化底蕴和组员们交流:为什么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传承至今?
1.文明古国之最
2.传统节日
3.传统工艺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1.文学艺术作品
2.红色歌曲等
红色经典
1.先进人物事迹
2.骄人成就
改革先锋
传统底蕴
北京天坛再现大型仪仗表演,请你作为小小文化使者和组员们一起合作:秀出我们的“文创活动”。
世界文化遗产
36处
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4处
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
32个
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个
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1个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截止2018年底)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中华文化的产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2
3
4
项目式探究: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产生
2.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中华文化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作用P61
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构成
4.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 ③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标题一
1982年
《文物保护法颁布》
标题二
1985年
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标题四
1991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物保护的卓越成果
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
标题四
2017年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提示: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中华文化根
坚定文化自信
小组一:阅读材料一和教材P61,说一说什么是文化自信?
材料一
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
1.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②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2.文化自信的来源
中华文化根
坚定文化自信
小组二:结合材料二,说一说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阅读材料
3.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中华文化根
坚定文化自信
小组三:回顾视频,阅读右边材料和教材,说一说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
材料三:左图为2016年4月,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家乡抚州市创排的剧目《邯郸记》在莎士比亚故乡英国斯特拉福德参加中外戏剧交流活动。
4.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①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②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二、美德万年长
04
03
02
01
精忠报国
负荆请罪
徙木为信
二、美德万年长
学习中国唱诗班讲古训、故事”
苏武牧羊
1.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②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③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
④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青少年该如何弘扬传统美德?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推进社会会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③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④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延续文化血脉—美德万年长
5.1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根
美德万年长
1. 内涵、特点
2. 文化自信
1. 重要性
2. 内涵
▲ 本课重难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重点)
2.正确看待文化自信。
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难点)
课堂总结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克拉玛依市第五中学 吴巧俊
授课时间 第 授课周第 课时 2020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实验等)
课时 目标 与 学科 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或学习方法
教法:讲授法,目标引导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六讲: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课堂活动 一、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中国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的热潮和总书记提到的建设文化强国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活动体验一:走进天坛(中华文化的形成) 提示: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跟随《遇见天坛》节目组完成《五音起舞》的游戏。说出你喜欢这个游戏或者节目的原因?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活动二:解密天坛,感受中国建筑艺术(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看天坛的建筑过程,感受我们的历史文脉。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运用你的文化底蕴和组员们交流:为什么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传承至今? 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北京天坛再现大型仪仗表演,请你作为小小文化使者和组员们一起合作:秀出我们的“文创活动”。 2.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项目式探究: 中华文化的产生和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小组根据三则材料,探究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材料一: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小组一:结合材料一,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文化自信? 影视作品欣赏,感受文化自信的来源。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②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材料二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小组二:结合材料二,说一说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3.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材料三:左图为2016年4月,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家乡抚州市创排的剧目《邯郸记》在莎士比亚故乡英国斯特拉福德参加中外戏剧交流活动。 小组三:结合材料三,说一说我们中学生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①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②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新课探究二:美德万年长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3.共同总结:(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小组活动:学习中国唱诗班讲古训、故事”? 例如: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等等。 2.我们一起探讨:青少年该如何弘扬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课堂小结:这节课在游戏和探究中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坚定了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美德在于我们的行动,德润人心。
检测与作业 探究并和小组员展示优秀中华文化
板书 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中华美德的具体内容,弘扬中华美德正确做法。
2.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温和中华美德的特点及力量,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中华文化、中华美德。
学习难点: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华文化根
(1)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_______________。
(2)独具特色的___________,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_____________的中华文化。
(3)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所孕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4)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坚持以__________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立足当代_______________,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哈文化新辉煌。
(5)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__________。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_______________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坚定文化自信,事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传承发展。
2.美德万年长
(1)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_______________、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_______________,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的力量在于_______________。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二、合作学习
1.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有怎样的价值?
2.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3.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和影响有哪些?
三、达标检测
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B.只有抵制外来文化才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一位作家曾说过:岁月失语,唯石能言。粗朴的岩石画中镌刻了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文化符号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文化遗产作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也为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这启发我们( )
①越是悠久的文化越应该得到继承和保护 ②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③坚守民族特性,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 ④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些具体文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3.7年前,大雪纷飞的平安夜,他“作别西天的云彩”,从英国剑桥飞回祖国怀抱,悄然踏进吉林大学地质宫,脚步声却震惊了整个世界。他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当今中国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我们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中华传统美德有( )
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②忧国忧民、道济天下 ③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④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4.“法”在古汉语中曾有“刑、法、律、法律”等称谓,如“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李悝编法经”“商鞅改法为律”“唐律”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直言:“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有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灋”从“水”,表示法律追求公平如水;“灋”含“去”,延伸出惩恶扬善之义。今天,“法”已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词。“法”字的语源表明中华文化( )
A.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
B.独具特色 兼容并蓄
C.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D.绵延不绝 固守正统
5.近年来,在“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中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个人、先进集体。他们用行动( )
①传递社会正能量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为个人谋取了名和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18年春晚的舞台上,相声《我爱诗词》体现了延续文化血脉的春晚匠心。
《我爱诗词》作品也是春晚改革的用心之作,但文化的创新,并不是断线的风筝。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都需要文化的土壤。审视《我爱诗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但从根上看,还是源于深藏其中的文化魅力。
一个舞台、一部相声,在人们的欢笑间,别具匠心地延续着中华文化血脉。但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塑造,绝非朝夕之功。文化的自信哪里来?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
(1)文化的创新,并不是断线的风筝。这对我们延续中华文化血脉有什么启发?
(2)“《我爱诗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但从根上看,还是源于深藏其中的文化魅力。”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这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有什么启迪?
2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