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学案:国家利益至上(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学案:国家利益至上(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国家利益至上
复习目标
1、认同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的美好情感;认同坚决维护和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愿意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奋斗终身。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情感,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锻炼查阅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在复杂情境中选择的能力;客观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列举法律规定的内容,说明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生一个公民的义务;概述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的重要性。
3、知道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及其重要性。
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考点梳理
1、对祖国应有什么样的感情?
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2、如何认识国家利益?
①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②重要性: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③内容: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④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3、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是什么?
①人民利益离不开国家利益。②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③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④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推动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⑤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5、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首先要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
危害祖国为耻。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利益(如何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③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6、青少年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①我们应该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②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7、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①三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②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③整体利益照顾到了大多数人民的长远需求,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利益。④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⑤有时,国家利益难免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真题触摸
例1.(2021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这段歌词反映了( )
①个人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②国家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③个人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④国家利益是每个人的具体利益之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描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国家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条件,个人也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②③说法正确;
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①错误;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④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例2. (2021年中考广东省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 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关注个人利益
C. 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促进集体利益
D.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解析】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不完全一致,故排除A;坚持集体主义,也要关注个人利益,故排除B;应该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故排除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一致的,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接触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自觉维护集体利益。故D正确;故本题选D。
例3.(2021年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句话体现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 )
A. 地位上并重 B. 关系上对立 C. 根本上一致 D. 内容上等同
【解析】从题目中描述的国家和家的关系,可以看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C说法正确,A、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例4.(2021年江苏南京中考真题)“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新疆加勒万河谷驻守官兵对祖国的誓言。简单的话语充满无限的力量,无数人为之感动,并用各种方式表达敬意。上述信息告诉我们( )
①国家利益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②美好情感能驱使我们做出积极行动
③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华儿女奋斗的精神动力 ④只有依法服兵役才能维护国家安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新疆加勒万河谷驻守官兵对祖国的誓言。简单的话语充满无限的力量,无数人为之感动,并用各种方式表达敬意。上述信息告诉我们国家利益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爱国美好情感能驱使我们做出积极行动,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只有依法服兵役才能维护国家安全,说法过于绝对,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答案:A
四、模拟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表明( )
A.人民利益是国家的利益的集中表现
B.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就是人民利益
C.集体利益、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维护国家利益,需要我们每人作出贡献
2.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梦”,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的最鲜明的特点是( )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完全放弃
B.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分割的
C.个人利益很重要,它可以使自己走向成功
D.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3.今年清明节,我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14名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被评定为首批烈士,他们为国舍生忘死,用生命书写忠诚担当。“烈士为民赴死,国家举行哀悼”启示我们( )
①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优先考虑个人利益
③在利益选择时,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④国家和社会也应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犹太人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背后的祖国,就算是全世界最富有,也会被欺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②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③没有祖国作为后盾,凭借个人努力也会变得非常富足
④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
B.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必然发生矛盾
C.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D.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考虑个人利益
6.“国家越强大,人民越幸福”,这说明( )
①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③国家利益要靠个人努力才能实现 ④人民利益要靠国家力量来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毕业后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他“脚踏实地,俯首躬行,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这启示我们( )
A.我们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
B.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C.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D.维护国家利益就要否定个人利益
8.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光辉一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在我国( )
A.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B.国家利益代表每个人的具体利益
C.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D.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9.“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他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由于常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徐立平( )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勇于担责,无私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④自立自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以身许国,留给家人的,只有一串信箱号码。“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为了科研,长期处在极度疲劳之中,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由此可见( )
①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 ②科研工作者都必须永远隐姓埋名
③我们要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 ④我们要放弃个人情感和家庭幸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众多戍边将士在中印边境,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从白天到黑夜,一直到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团长祁发宝在面对外军越线挑衅时张开手臂,把坚强的后背留给战友和祖国的画面,看哭了无数网友。戍边将士维护了国家利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
B.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C.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一定要牺牲自己
D.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有危机意识
12.“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这启示我 们( )
A.国家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B.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D.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1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这句名言体现( )
A.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我们不能考虑个人利益 B.每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
C.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D.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14.54岁的志愿者何辉,再也没有醒来,疫情发生后,他一直义务驾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帮忙运送物资。无情的病毒击倒了他,无数的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这件事告诉我们( )
①从事志愿者活动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生命的代价
②何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实现了自我价值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应当放弃个人利益
④战“疫”期间,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新冠疫情发生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他的行为告诉我们( )
①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②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无私奉献自己
③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④树立了国家观念,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国家、人民利益,相辅相成)
我市某中学初二年级1606班在举行以“正确处理国家、人民利益”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时,小朱同学说:“既然国家至上,因此我们只要重视国家利益”;小万同学说:“不对,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因此我们只要重视人民利益”。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朱和小万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17.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当天晚上9点多钟结束
(1)每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都期盼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相对于旧中国,新中国能够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离不开
(2)这说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有什么关系?
18.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
材料 2021年3月24日起,多个国际品牌发布了关于新疆棉花的不当言论。这件事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激怒了14亿中国人,从事件开始就有不少民众站了出来抵制相关品牌,随后与这一些品牌有合作的中国艺人也纷纷解约。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一个中国人的立场都十分坚定。你敢污蔑新疆棉花,中国民众就会抵制你,我们将用实际行动告诉这些品牌,告诉全世界,中国不是可以被随意拿出来顶锅,拿出来污蔑的!
(1)材料一中,中国民众的行为,你是如何认识的?
(2)为捍卫国家利益我们应该如何做?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为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学英雄模范,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学习活动,请阅读资料卡,回答问题。
(1)阅读上述事迹,请你谈谈钟南山、张伯礼等时代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结合上述事迹,请你简要分析钟南山、张伯礼等时代英雄人物是如何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3)“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你将以怎样的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参考答案
1.D【解析】“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说明维护国家利益,人人有责,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在我国,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故A说法错误;虽然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故B说法错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D【解析】据教材知识,中国梦最鲜明的特点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故D说法符合题意;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兼顾个人利益,不是完全放弃个人利益,故A说法错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故C说法错误;个人利益可以使自己走向成功,说法过于绝对,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3.C【解析】烈士的行为是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题文材料表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利益选择时,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应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故①③④正确;要优先考虑国家利益,故②错误;故本题选C。
4.C【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曲解了题文的主旨内容,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5.C【解析】题干的核心说明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故排除A;B错误,因为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故排除B;D错误,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故排除D;
故选C。
6.B【解析】从题目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旨在强调国家利益对人民利益的作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人民利益要靠国家力量来保障。①④说法正确;“完全一致”的说法太绝对,②说法错误;题中强调了国家对个人的重要性,故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A【解析】秦玥飞能够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繁荣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启示我们青少年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故A正确;我们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故排除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故排除C;维护国家利益,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故排除D;故本题选D。
8.C【解析】“必须牺牲个人利益”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A;国家利益并不代表每个人的具体利益,故B说法错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启示我们,在我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故C说法正确;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9.B【解析】“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常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这说明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且;勇于担责,无私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这里没有体现出来助人为乐的内容,故与题不符;故本题选B。
10.A【解析】“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为了科研,长期处在极度疲劳之中,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体现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启示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要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①③说法正确;②“都必须”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以国家利益为重,并不是要放弃个人情感和家庭幸福;故本题选A。
11.C【解析】根据所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坚持国家利益之上,要增强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据此,ABD说法正确;C说法过于绝对化,C错误;
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
12.D【解析】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所以D正确;由教材内容可知,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所以A错误;由教材内容可知,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所以B错误;“任何时候”说法过于绝对,所以C错误;故本题选D。
13.D【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诗告诉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故D说法正确;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并不矛盾,故A说法错误;B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故说法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4.D【解析】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付出生命的代价,故①说法错误;坚持国家利益并不一定要放弃个人利益,故③说法错误;材料中,何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实现了自我价值,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故②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15.D【解析】钟南山院士的行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无私奉献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树立了国家观念,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故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16.小朱和小万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对立性,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性;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我们必须将国家与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
【解析】首先要明确观点的正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对于错误的观点还要表明正确做法。
17.(1)国家利益。
(2)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解析】(1)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依据教材知识,每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都期盼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相对于旧中国,新中国能够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离不开国家利益。
(2)本题考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18.(1)这些民众用自己的行动在维护国家的利益。
(2)思想上:①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行动上: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解析】(1)本题考查对中国民众行为的认识,需要运用课本中的维护国家利益的知识作答。
(2)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利益的做法,直接用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19.(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爱岗敬业、勇担责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等。
(2)①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④为了国家利益,勇于放弃个人利益。
(3)①树立责任意识,不言代价与回报。②合理选择责任,勇于承担责任。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能力。
【解析】(1)本问的设问主体是学生,可调用国家利益、奉献精神等品质。
(2)本问的设问主体是学生,可调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的相关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