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做感恩睿智的少年一、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对于感恩这一课题很熟悉。虽然,“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植在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但是,作为一个内敛的民族,学生时常将这些情感隐藏于心,即使用行动表达也多以含蓄的方式来完成。因此,想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感恩的意识转化为行动还是很有困难的。为了避免陷入枯燥说教的陷阱,有效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该课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热点现象“为妈妈洗脚”入手,开展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明辨事理,逐渐培养会思考、会判断、会行动的感恩睿智小公民。二、教材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解读,重新回味因获得来自周围人事物的关心爱护引发的积极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感恩不仅是一种对他人给予恩惠的感谢和敬意,而且它作为一种内心感受也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广告回放”、“走入社会大展台”、“深度解读‘洗脚热’”、“感恩行动动起来”四个环节的活动,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感悟到感恩不是跟风、作秀、简单模仿,而是满怀真诚,选择身边的适宜之事,坚持不懈地行动起来。让爱在我们的世界中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三、教学目标1、体味感恩是他人、社会、自然万物带来的美好情感及价值体验。2、感恩是满怀真诚,选择身边的适宜之事,坚持不懈地用行动表达出来。3、让感恩的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内化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四、教学重、难点感恩是满怀真诚,选择身边的适宜之事,坚持不懈地行动起来。五、教学方法根据感恩课题的特点,在丰富的试听素材使用上注重使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入不同程度的学习;在非常富有争议的现象和问题面前使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多次分享之后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认识和判断;再使用练习法鼓励学生敬爱将自己重组后的认识转化为行为,不断强化感恩意识和行为。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习单(附后)七、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暖身活动(3分钟) 1、引导学生寻找课题名称中的三个关键词,但教师不做判断,留下悬念。出示课题PPT2、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视、听等各种通道。面对如此多的信息,我们如何明晰事理,做一个感恩睿智的人,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板书课题 学生齐诵课题名称,寻找课题中的三个关键词。 环节目标:活跃思维,设下悬念,激发探究兴趣。二、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一:《公益广告再现》视频过渡语:老师我们首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一则广告。1、播放广告——《为妈妈洗脚》相信这则广告我们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但是请注意仔细观看,捕捉其中的小细节,正所谓小细节见大智慧。2、这则广告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小结:所谓广告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它向我们传递着某种信息。刚才,孩子们积极的分享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它想向我们传达的是有关感恩、爱等诸多含义。我们每个人面对它,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PPT呈现内容 教师板书学生发言的关键词 学生观看经典公益广告。此广告曾广泛被关注,所以提醒学生关注细节,以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环节目标:感知体验广告所传递的感恩信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关注细节的好习惯。主题活动二:《走入社会大展台》 过渡语:它传达的信息不但引发了我们如此多的思考,并且在此广告的推动下,社会上掀起了一种热潮,产生了一种现象。让我们走入社会现象大展台。1、社会现象大展台播放新闻《屏东千人洗脚创世界纪录》、《重庆一校长当着千余人的母亲下跪洗脚》、《谷歌“给妈妈洗脚”相关信息3580000条》PPT呈现内容 2、社会现象我来说面对“千人洗脚创世界记录”、“千人面前下跪洗脚”、“纯属作秀或以身示范”,你有何思考?板书学生发言关键词 学生播报新闻学生小组讨论及交流对此的法。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看法。 环节目标: 通过丰富的试听刺激,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多样思考。通过产生多样化思维冲突,激发更深入的思考。主题活动三:《深度解读“洗脚热”》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讨论的结果。1、应该感恩!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每个人都认为应该感恩,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怀揣着这样的感恩意识。2、如何感恩 我们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感恩的问题。①重回广告人们“洗脚”的方式主要来源于广告,而广告中又为何以此方式来表达感恩? 为什么小孩要以此感恩?为什么年轻母亲要一次感恩?为什么不为她的老母亲洗脸、洗手、梳头?有什么细节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洗洗脚对您有好处?”善于观察的孩子会发现小孩除了用洗脚的方式感恩,还有一个小细节也透露出他的感恩方式?小结:孩子通过对自己母亲行为的模仿来表达自己的爱。对于一个3-5岁的孩子来说这非常令人感动,洗脚这一行动无可厚非。②而我面前的十一二岁的你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的呢?为什么你选择这种方式?每个人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感恩方式来表达。③《汪新宇的故事》感恩方式很重要,还有什么也很重要?PPT展示内容④你认为应该如何感恩?小结:感恩不是一种跟风、作秀、简单模仿,而是满怀真诚,从适宜之事做起,持之以恒!PPT呈现内容 观察学生发言,推论讨论结果学生回顾并回答教师提问。(据学生回答情况而定是否需要回看视频细节)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行动经验。学生发现感恩行动一次很容易,坚持是更难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环节目的: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果,进一步强化感恩意识。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引导深入思考,学会追问。学生从自己亲身体验出发,对照剖析,增强感悟。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正确的感恩价值理念。主题活动四:《感恩行动动起来》过渡语:今天的课题有三个关键词,孩子们找出了两个,还有一个,它就是?做就是要行动起来。PPT呈现内容 1、《感恩行动动起来》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填写内容。(表格附后)关于感恩对象,你的头脑里会冒出谁?父母养育我们,老师教导我们,同伴温暖我们。除了这些和我们非常亲近的人之外,还有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呢?又如何表达对于这些普通人的感激之情?除了身边的人,还有哪些在我们周围默默无闻地支撑着我们,并且他们对于我们来说如此重要、必不可少,以至于没有他们我们将不复存在?我们又将如何感谢他们的支持?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将行动具体化,提高可操作性。(教师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母亲剪指甲、对身边的人道谢、在交谈中认真聆听……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中华民族很含蓄,情感都放在心里边,所以让我们大胆地把心里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小结: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公益广告那样,因为感恩行动在继续,爱在传递中,爱在人们心中不断地流淌。期望下节课能够在这里分享你的感恩行动实录。期待你的精彩! 学生再度审视课题,找到“做”字学生观察学生发言分享学生填写表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就具体内容现场上前与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受恩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鼓励学生产生将意识转化为具体实际行动的愿望。通过语言的表达,催化行动的产生。通过肢体接触、语言交流,感受情感,强化积极的情感感受。四、结束活动 1、我感恩,我感恩的心藏在明媚的阳光里、、娇艳的花儿中、滚动的铁环里、朋友的笑容中、小鸟的叫声里、妈妈送的礼物里……我感恩的心无处不在,爱在流淌中。2、我要感谢今天每一位认真参与的人,因为你们的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无私分享,因为有你的参与,今天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欣赏吉米的画《我感恩……》。学生自发地向执教教师致敬。 环节目的:温馨的画面传达着浓浓的爱意,感谢万事万物的给予。教师的身体力行感染着学生,满怀感恩之情,促使将情感以直接的行为表达出来。并逐渐形成感恩的一种生命态度。附:感恩行动动起来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现在—10月7日感恩对象:感恩行动:选择此感恩方式的原因: 自我评价:□很棒 □好 □再加油 感恩对象:感恩行动:选择此感恩方式的原因: 自我评价:□很棒 □好 □再加油感恩对象:感恩行动:选择此感恩方式的原因: 自我评价:□很棒 □好 □再加油 感恩对象:感恩行动:选择此感恩方式的原因: 自我评价:□很棒 □好 □再加油感恩对象:感恩行动:选择此感恩方式的原因: 自我评价:□很棒 □好 □再加油 感恩对象:感恩行动:选择此感恩方式的原因: 自我评价:□很棒 □好 □再加油受恩者的话/受恩者的表现:1、2、3、【教学反思】:面对学生,学校教育发挥着教育功能、经济-技术功能,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学习如何学习及发展,同时,更广泛的政治、文化、社会-人际功能也成为了学校教育及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感恩”话题是非常熟悉的。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植在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但是,作为一个内敛的民族,我们时常将这些情感隐藏于心,即使用行动表达也多以含蓄的方式来完成。为了避免陷入枯燥说教的陷阱,有效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以实际行动去真正践行感恩。此次活动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热点现象“为妈妈洗脚”入手,开展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明辨事理,逐渐培养会思考、会判断、会行动的感恩睿智小公民。让感恩的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并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内化成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质。此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解读,重新回味我们获得来自周围人事物的关心爱护引发的积极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感恩不仅是一种对他人给予恩惠的感谢和敬意,而且它作为一种内心感受也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广告回放”、“走入社会大展台”、“深度解读‘洗脚热’”、“感恩行动动起来”四个环节的活动,循序渐进地推动学生感悟到感恩不是跟风、作秀、简单模仿,而是满怀真诚,选择身边的适宜之事,坚持不懈地行动起来。让爱在我们的世界中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了三点:1、贴近生活,重在体验四个环节的活动均选自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流畅、自然清新。通过直面社会焦点现象,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在真实的体验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认知直至行为。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富有亲和力,循循善诱、以身示范,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2、问题开放,主动生成在整个活动中,提问均以开放的形式来提出,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分享,引发了对于感恩的众多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并大胆尝试以各种形式对周围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3、催化意识,强化行为感恩作为意识的共鸣,学生们都能够有很好的认同。但是,这样的情感表达是有些害羞的、胆怯的。“做感恩睿智的少年”突出一个“做”字,通过现场各种听、说、写、做的练习,继续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学生在自主观察、讨论、思考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感恩”意识和行为的新的理解和看法,并能够主动去践行,比较自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当然,“感恩”之行还很漫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来达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