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大团圆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人际需要三维理论: 美国学者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沦,其要点是:个体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1.包容需要—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2.支配需要—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3.感情需要—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 http: / / baike. / doc / 1268725.html" \t "_blank )理论把需求 ( http: / / baike. / doc / 1569111.html" \t "_blank )分成生理需求 ( http: / / baike. / doc / 2901365.html" \t "_blank )、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 ( http: / / baike. / doc / 5398161.html" \t "_blank )和自我实现 ( http: / / baike. / doc / 5685460.html" \t "_blank )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而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就是所谓的社交需求,如果不能满足的话,就不能进一步达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更高层需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根据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心理社会期的理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中,每阶段的生活,都可能形成个人的心理危机。上中学的青少年正处于第五阶段的同一感的获得阶段,此时正是发展自我概念、进行角色认定、社会地位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勒温的场的理论:人是一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1ife space,简称Lsp)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行为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空间 (LsP)。背景分析 人际交往是青少年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形式与途径。善于与人交往,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少年保持心理平衡和完善个性的有效方式。而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压力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 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及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造成心理困惑和交往障碍。现在的学生在交往的时候总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表现过于自我,时常忽略对方的感受,不仅对于其健康成长产生了阻碍的消极影响,还会阻碍班级的集体成长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而班风也会反过来影响个体成员的健康成长。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班级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通过测试和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班级合作的必要,以朋辈的角度帮自己转变自我中心的观点和理念,建立和谐积极向上的集体。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理解与运用。难点:了解自身人际交往的局限性,转变相关不适宜观念。活动准备(场地、分组、材料) 与人数相对应的椅子。四色树叶便签贴纸,每组一色,每人一张。准备相应背景音乐若干。纯色七巧板四套,每套一色,每组一套。活动过程序号 名称 活动目的 活动内容 预计用时 注意事项活动一 乱网游戏︵心有千千结︶ 热身,活跃气 氛,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内合作的重要性 指导语1: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班级大团圆,既然是圆,我们就以一个圆的活动开始今天的课程。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仍然先复习一下团体契约。大家齐声朗读一下。(PPT展示团体契约)指导语2:好,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热身环节的活动。这个活动的名称是“乱网游戏(心有千千结)”。下面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上关于活动规则的介绍。(PPT展示具体活动规则)指导语3:几家欢喜几家愁,看到大家不同的表情挂在脸上,想必心中五味杂陈,下面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参加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学生分享感受与所得、PPT播放音乐) 师引导:刚才有很多同学在活动中相互出谋划策,不断尝试,这说明现实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彼此的提醒与帮助。人际交往如此重要,可是如何才能解开这么多纷杂的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吧。 10-15分钟 1.团体契约中,必要几项可稍作强调。2.根据各班具体情况而定,过慢可只组内进行,过快可组织合组甚至全班的解圈活动。3.尽量避免磕碰等意外伤害。4.谈感受时可适度引导。活动二 七巧板 主题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沟通与配合的重要性,并感受全班的整体团结班风与凝聚力。 指导语4:刚才的活动让我们意识到沟通合作很重要,无论你认为完成的还不错,或者还不尽如人意,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会在接下来这个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这个活动叫做“七巧板”,很多同学玩过传统的七巧板,不过今天我们是带着任务来玩的,仍然大家先来熟悉一下活动规则。(PPT展示具体活动规则)指导语5:好像刚才这个活动没有成功的组/ 仅有?个组完成目标,能谈一谈为什么吗?这个活动后你收获到了什么?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对未来班级的期望。 (学生分享感受与所得、PPT播放音乐)-小团队竞争,大集体合作、分工协作、学习效率、学习方法、沟通、创新方式……师总结与引导:原来每个人对这个活动的收获都是满满的,那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20-25分钟 1.时间的掌控很重要,不能随意超时严重。2. 若班级表现佳,可适度重新开始。活动三 贴贴乐 将课堂感悟及时记下,写在纸上,贴到黑板上,印在心中 指导语6:想必很多同学都对前面两个活动感触颇深,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我们适当加以总结的时候了, 请大家将你对这节课的收获、感悟、希望都记录在小小的树叶便签贴纸上,写下你的名字,贴到黑板上的大树冠中加以珍藏,让你自己成为我们班充满自信的一员。(学生记录感受与所得、张贴自己的收获、PPT播放音乐)师总结:很多同学都意识到班级合作说起来容易,但是处理得好却很难。其实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人际交往中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交互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在以后,我们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对方,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我们的班级氛围才会才会越来越好,凝聚力才会越来越强。 5分钟 注意讨论的时间,和方向的把控与引导。延伸与作业 人际交往的应用性很强,所以可以将这节课的感受与思考汇集,学生在课后可以完成以下任务之一:1.“因为____,我和____的关系更密切了”的短文创作2.“我和班中____的和谐相处”的绘画制作3.“课后内心独白/感受效果评估与课后反思 学生层面:根据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老师的引导深浅,七年四班已达成以下共识的:学生能意识到班级凝聚力对自己的影响,也能体会到自己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在和别人进行交往时自己的态度很重要,往往自己的态度决定了你和对方交往的程度与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我们在希望能到别人肯定与接纳的同时,首先要自己先做到肯定、喜欢、接纳对方。应用投射的原理,我们首先心中有爱,才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友好,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班级,所以培养自己内心的爱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层面:这节主题班会设计之初,是针对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的心理辅导。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新生的心理顺利过渡到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而班级成立,不仅需要全体成员迅速相互认识,彼此了解,而且需要形成团结合作的班风以及和谐向上的班级凝聚力,这样班级成员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使投入到积极的班级环境中去学习生活。而且这个班会还适用于稳定班风,加强班级团结合作的老集体使用。所以班会全部的活动都以加强班级凝聚力为核心目标,以迅速了解适应环境为线索进行设计。首先的热身环节将班会目标初步带入——团队需要合作。之后的正式活动——七巧板将班会推向高潮,凸显出小组内、班级内合作的重要性,引发全体同学对未来班级进行期待,最后的贴贴乐将班会收获进行自我总结。但本次主题班会也有待完善的地方,最明显的是对时间的把控。比如在热身时,活动可拓展到全班共建圆圈。另外,每一轮的分享一定要分充分、彻底。这些都是我今后应注意加以控制的地方,也是我今天后工作关注的重点。1.遵守团体契约2.相互尊重、不贬低、羞辱、嘲笑他人3.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坦承表达4.以自己的立场发表意见5.对事不对人,把话留在团体,留在班级中,不往外说活动规则:1.每组同学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圆圈2.音乐响起时每组围着圈开始走动3.音乐结束时每人的两只手分别迅速找到他人的手并握住Ps:两只手不能握自己左右手的同学,两只手不能握同一个同学活动规则:1. 全班所有同学不得出小组活动。2. 全程保持安静,不得有说话交流声。违者取消活动资格且全组接受惩罚。3. 所有组都要将手里的七巧板拼成一个矩形,且保留自己组的一块,剩下的六块要向其他三个组借和换,且每组借两块。4. 完成最迅速的组按顺序排出名次。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