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考点32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轮复习|历史与社会
2022中考名师导航
01
考纲分析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知道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02
知识回顾
冷战与两极格局
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
3.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4.开始: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5.表现
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在全球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③军事上:成立北约联合抗衡苏联,随后华约成立,从而形成两极对峙格局
④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成立,德国一分为二
⑤局部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6.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49)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1955)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7.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两极格局下的冷战结束
8.启示: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要加强国际合作,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
世界多极化趋势
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影响: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当今世界格局: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①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暂时出现 “一超”与“多强” 并存局面;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发展与崛起,成为制约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的重要力量;③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2.形成原因:
“一超”指美国,
“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
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经济实力
4.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越来越大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有利于打击美国的霸权主义,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的建立
(2)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
(3)有利于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
3.影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经济发展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和平问题——
(1)传统安全问题
①表现:军备竞赛、军事入侵、种族冲突及边界纠纷等
②实例:如朝鲜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叙利亚内战等
(2)非传统安全问题
①表现: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
②实例:“9·11”恐怖袭击、伊斯兰国的暴行、网络袭击等
(3)解决和平问题的对策
①国际社会: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本措施)
②其他:维护和平的力量团结起来,反对战争、争取和平;发挥联合国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对应人类面临的挑战
③中国政府:
对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增强综合国力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国防建设,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反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的作用
发展问题——
(1)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2)解决发展问题的对策
①国际社会: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②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建设,发展生产
③发达国家:从提供资金、减免债务、转让债务、和平贸易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振兴经济
对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各国要以负责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的使命:
世界繁荣与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希望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和平、发展、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03
知识迁移
14世纪前
世界各自文化中心独立发展和初步接触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亚历山大帝国
丝绸之路
14-20世纪
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17-18世纪 初步确立
19世纪中期前 制度扩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初一战后(1919-1939)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1946-1991)
两极格局
形成过程
苏联解体后(1991年至今)
多极化趋势
主要力量
障碍
决定因素
“世界格局”的变化
回首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次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
一战后
二战后
冷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不结盟运动
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目的:
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苏控制。
时间:
1961年
作用:
各国的努力
中国的努力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04
典精例题
1.《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
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D.“冷战”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
C
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A
B
4.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
在军事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
A.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5.如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成立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华约
B
C
6.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出现了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B.欧美强国传统优势完全丧失
C.多极世界格局已正式形成 D.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
7.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提出并通过了多个禁核条约,组织了一系列维和行动,促成了200多个和平协定。材料反映了联合国( )
A.促进了国际合作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打击了恐怖主义 D.维护了世界和平
C
D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年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同时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同时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
材料二 1949年4月4日,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12国外长在美国国务院会议大厅举行北约签字仪式。8月24日,各缔约国均按照本国的宪法程序完成批准手续,至此,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建立。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形成了哪一政治格局?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两极格局。原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军事组织,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由此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什么?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格局(或两极对峙格局,或美苏对峙格局)。
(3)材料三描述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两极格局终结(或冷战结束)。
9.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阅读社区宣传栏内容,回答问题。
(1)请选择习主席讲述的“河”“和”“合”中的一个字,解读其寓意。
“河”:大河流域孕育了亚洲早期文明。
“和”:和平的理念,和而不同、和谐共处的智慧。
“合”: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
(2)“亚洲心声”,顺应潮流。请概述当今世界有利于文明交流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3)“中国方案”,中国担当。请从文化角度谈谈我国应该怎样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创新性发展;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