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踏上强国之路复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伟大进程及成就;体会改革开放对中国及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必须以改革精神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概括归纳总结提升能力。能够列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所制定的政策。能够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举例说明为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党和政府作出的努力。3、拥护中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认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二、考点梳理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①历史原因: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②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用: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答: (1)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5.4-1949.10.1),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意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2)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1949.10.1-1956),(富起来)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3)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1978年12月至今)新的伟大革命,(强起来)意义:(见第1题)3、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①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③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改革开放后,中国腾飞的表现有哪些?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世界: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5、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等。)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原因:(1)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6)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7)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7、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能反映主要矛盾的事例有哪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大气污染严重等。9、全面改革的内涵是什么?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10、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答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除此之外,还可回答: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等。)12、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3、如何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答: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1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三、真题触摸例1.(2021年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之所以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②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③改革开放能够解决我国发展中的一切问题④坚持改革开放是现阶段的工作中心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要改革,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②说法正确;③错误,夸大了改革开放的作用;④错误,经济建设是现阶段的工作中心。 故选A。答案:A例3.(2021年湖北黄石中考真题)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大会上强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体现了我国(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②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④贫困现象已不复存在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③说法正确;我国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②说法错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不意味着贫困现象不复存在,因为个人能力、发展机会的差异,以及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相对贫困状态,④说法错误。 故选B。答案:B例4.(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革命通常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相对于革命,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下列能体现改革内涵的是( )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③开天辟地,天翻地覆④革故鼎新,推陈出新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它苟利于民,不必法古,革故鼎新,推陈出新,①④符合题意;②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白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与题意不符;③不属于改革内涵,排除。 故选B。答案:B四、模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下图信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改革开放促发展,必须长期坚持③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④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实现了从乡镇经济迅速崛起,到所辖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市;从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到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如今,率先发展的江苏正奋力谱写“强富美高”的新篇章。江苏的成就反映了( )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②我国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④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同步富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说明,改革开放( )A.巩固了我国作为最大发达国家的地位 B.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C.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D.是社会创新的主要力量4.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是( )A.国家对全国劳动模范进行表彰 B.国家出台新政策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C.国家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 D.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5.下图反映的骄人成绩( )①表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目标②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④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解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③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所系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之间的矛盾。( )A.落后的社会生产 B.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C.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 D.不平均不充分的发展8.下图表明,我国现阶段( )A.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经济实力增强B.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发展进入新常态C.综合国力增强,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D.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些举措是为了( )A.提高全体人民的就业质量 B.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C.使收入水平获得大幅提升 D.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0.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这体现了( )①浙江省坚持高质量发展,很快就能实现共同富裕②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③党中央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定决心④共同富裕就是指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说明了(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④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12.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一成就的取得( )①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解决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④标志着我国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3.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意见》发布。《意见》提出,目标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下面关于共同富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共同富裕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②现阶段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共同富裕同等富裕是我们的追求③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需要我国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意味着实现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4.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要看( )①是否有贫富差距 ②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③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④这个社会是否有穷人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体现。迈入新发展阶段,更加需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以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建国以来的快速发展靠得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③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非选择题16.时政点评1980年,党中央决定设立厦门经济特区,一茬茬特区建设者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与历史方位,致力发挥体制改革“试验田”、对外开放“窗口”和对台交流合作“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厦门实现了沧桑巨变。而今40多载,习近平总书记赞誉厦门已经发展成“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是“一座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外交流密切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结合时事材料与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简要评述厦门取得发展的原因。17.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力电器和明珞汽车装备公司考察时强调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 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中华民族 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 斗”。 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 平,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 强国。材料二 “十三五”时期,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力保障 了国家粮食安全,“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各级党委政府依靠改革应变局开新局,增强了 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从放宽市场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到出台外商投资法.举办中 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坚持开放共赢,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1)根据材料一,运用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助力实体 经济发展?(2)阅读材料二,“十三五”时期的各项举措凸显了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请说出这一特色,并谈谈其重要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中央充分尊重、积极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使贫困群众不仅成为减贫的受益者,也成为发展的贡献者。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的知识,分析党中央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6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青海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展望未来表示:“现在,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在前面。我相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更加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那个时候,一个幸福的国家、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一定会建设起来。”据此,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决定举行一次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1)请结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说说划线部分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2)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我国需要继续落实哪些重大举措?参考答案1.A【解析】题目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说明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促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④改革开放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故本题选A。2.A【解析】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江苏的成就反映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体现了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①③是正确的选项;②观点错误,我国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④同步富裕错误,应该是共同富裕;故本题选A。3.C【解析】题干中提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加入世贸组织,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做贡献,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影响着世界,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强国之路,故C正确;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故排除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故排除B;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故排除D;故本题选C。4.B【解析】分析选项可知,国家对全国劳动模范进行表彰体现尊重劳动;国家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体现尊重人才;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体现尊重创造。故ACD正确;“国家出台新政策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属于环境保护措施,故B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5.C【解析】图表中2014年到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直到消除贫困,体现出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所以②③正确;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并未实现,所以①错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所以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6.C【解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故①说法错误;创新发展系国家命运所系,故③说法错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故②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7.B【解析】根据所学,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据此,B说法正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CD错误;故选B。8.B【解析】图中的条形图说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折线图说明我国经济增速减缓,表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GDP增速趋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选项B正确;“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的说法不符合实际,选项A错误;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选项C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人口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的内容,是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故AC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故B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0.C【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这是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定决心,所以②③正确;浙江省坚持高质量发展,但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不是很快实现,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所以①错误;共同富裕不是指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这是对共同富裕的错误理解,所以④错误;故本题选C。11.B【解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所以①③正确;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突出了党的重要性,说法正确,但不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以②错误;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是公民,混淆了公民和人民的概念,所以④错误;故本题选B。12.D【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①③正确;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尚未得到解决,所以②错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本世纪中期的奋斗目标,尚未实现,所以④错误;故本题选D。13.C【解析】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需要我国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①③说法正确;②错误,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④错误,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故本题选C。14.A【解析】②③符合题意,依据教材内容,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①④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15.B【解析】依据教材知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②④说法正确;①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不是建国以来;③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1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关键一招)。厦门把握时机,进行有效改革实现发展进步;改革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各方面发展显著,成为国际化都市。【解析】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调用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厦门把握时机,进行有效改革实现发展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各方面发展显著,成为国际化都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④引导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⑤注重知识产权保护。(2)①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们应该怎样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助力实体 经济发展, 联系建设创新型国家。(2)第一小问的设问主体为对这一特色, 联系坚持改革开放;第二小问的设问主体为对这一特色的意义, 联系坚持改革开放。18.①党中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贫困群众和全国各族人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党中央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尊重、积极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依靠人民群众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③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脱贫攻坚使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析】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党中央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联系题文材料进行分析;19.(1)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④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①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析】(1)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你,需要调用共同富裕的有关知识分析。(2)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国家重大举措进行阐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