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观点的结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冠疫情防控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观点的结合

资源简介

新冠疫情防控与道德与法治教材观点的结合
一、热点材料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1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材料二: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地方做好疫情应对处置工作。湖北省等有关地方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材料三:在当前严峻的防控形势下,有两位老人成为了“全民偶像”,他们分别是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两位老人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为了做好防控工作,他们在全国各地奔波往返,甚至直接来到一线与疫情作斗争,与医护工作者们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医院,带领医疗团队努力寻求战胜疫情的办法,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无数人都为之感动,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明星”。
材料四:从医疗队支援,到医疗、生活物资调拨,各地全力支援湖北,汇聚守望相助的力量。目前,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纷纷抽调精干医疗队伍,对口支援湖北各市。
材料五: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疫”在全国打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14亿中国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信心百倍地打好这一场阻击战、总体战,打好这一场人民战争,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二、与教材的结合点
七年级上册:
【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生命是不可逆的。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活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如何关切他人的生命?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到温暖,传递温暖。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3)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七年级下册:
【法律保障生活】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法律为我们护航】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上册: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责任与角色同在】①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②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③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梦变成现实①需要一代代人埋头干和接力奋斗;②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③需要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八年级下册:
【权利义务相统一】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同时,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九年级上册:
【以人民为中心】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万众创新】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厉行法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促进民族团结】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自信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九年级下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关心共同命运】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同时,中国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向国外投资,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