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帮助孩子良好的听说习惯》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课型 小学家长指导课 授课时间 40分 班级主讲教师 所在学校《大纲》要求以及教学目标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指出: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指导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安静的环境,引导儿童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根据《大纲》的要求,本次活动的目标如下:指导家长分析归纳孩子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制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指导家长掌握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以及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并持之以恒计划落实。教材篇目 《父母课堂》2012年9月刊《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父母课堂》2013年12月刊《如何让学习更有效率》教材分析 《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文是中央级青少年、妇女工作研究单位顾问、专家报告团成员柴洁心的访谈录,文中围绕“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如何让学习更有效率》一文讲了有些孩子天生聪明,但是成绩一直上不去的原因,并给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很快地提高成绩,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员分析 本次学员是一年级(2)班学生的家长。家庭环境较好,家长受教育的文化程度较高,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对孩子的学习方面尤其看得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很多孩子脑瓜聪明,但是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让父母很头痛。所以本次授课的教学重点是家校合作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听说习惯,这样孩子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无限的知识,成绩提高得更快。教学过程 一、导语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你们能从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今天的父母课堂。不知不觉,孩子们在学校已经快一年了。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一年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些是好的习惯,但是有些是不好的习惯。而对于不好的习惯将逐渐强化和稳定下来,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二、案例引入【案例呈现】 受《父母课堂》2012年9月刊《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父母课堂》2013年12月刊《如何让学习更有效率》的启发,结合本班部分孩子实际情况以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家长们。情景剧表演小东是一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子,在家人眼里,他应该是读书的苗子。但是自从小东读书以来,他的各科成绩都很糟糕。父母教育过,甚至打骂过,但是效果都不大,这很让他们伤心。有时他们还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有一天,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到班里听课。他们才知道小东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好。观看后组织家长展开讨论 1.通过观看这个案例,家长们是否受到一定的启发,有什么看法?教师总结分析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各家长展开讨论1.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2.作为父母,我们以后怎样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教师总结归纳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对于很多家长都是头痛的问题。五、引导践行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呢?1.引导家长展开讨论。2家长介绍经验。3.ppt出示方法,引导家长结合学校配合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说习惯:” “我儿子上课老是走神,老师问他问题他都答不上来,愁死了。” “我孩子上课老做小动作,讲了好多道理他都不听,怎么办?” 家长们这些问题的提出,反应出孩子还没有养成如何听课的好习惯。听课,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课堂学习的时间占了全天学习时间的大部份,听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重视课堂学习,或者听课效率不好,势必影响到孩子的成绩。知识的吸收都从老师传授中来,尤其是没有养成自学能力的孩子,更是唯一的通道,所以听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科成绩。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听课效率成了家长关心的问题。 1、听课前心理准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在预备铃响之前进入教室,安静地坐好。2、深呼吸三次。想像吸气的时候把快乐和信心吸进来,呼气的时候,把疲劳、烦恼、不快乐统统呼出去。3、进行心理暗示:“这节课是关键性的一课,我一定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讲。”“我能管好自己的注意力。”“我对这节课很有信心。”“老师很喜欢我上课认真听课,我能做个好学生。”“我好期待这节课的到来……”重复上述三个步骤二次,让孩子进入全新的学习状态。 2、听课前的物质准备。上课前,必须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笔记本、笔等。如果在用到的时候再找这找那,不仅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而且还会打扰自己的听课思路。 3、听课前知识准备。 这个环节,是在养成孩子预习好习惯的基础上来实现的,回想这节课重点要讲的内容,自己在预习时哪些地方不懂,需要认真听讲哪些地方,这些听课前的知识准备是决定孩子听课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最重要的听课准备工作。4、抓住上课最初五分钟一般说来,老师在讲解新课之前,都要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为本节新课开头,概述本节课的目标,综述讲解思路。教会孩子们重视这个机会及时进行复习,为接受新课奠定基础,避免把老师的开场白当成闲聊,不注意听讲,更不去回忆,造成自己知识上的损失。5、带着问题听课。这一堂课将学习什么样的内容?这一堂课的重点是什么?我有哪些知识点不理解?做好课前知识准备的同学,带着预习时的问题听课,就会积极主动去听课和思考,学习一旦有了目标性,就不易走神了。6、牢记老师的要求。 老师为了讲好一节课,都事先充分备课,老师不仅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同时还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会明确告诉孩子新课的重点及难点,重视老师的要求会让孩子对知识点清楚明了。7、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特别要注意老师讲课叙述问题的逻辑性,想想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有利于知识的巩固。8、紧跟老师的讲课进度在课堂上,学生难免会碰到听不懂的地方,有的学生往往急于弄懂,去翻课本,停止听课去独处思考,其实这样的做法会妨碍到以下知识的吸收,因为老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级,老师不可能因为你没听懂这个知识点而等你,如果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下面的就听不明白了,所以遇到听不懂的,先要课本上做个记号,继续听课,等课后通过看书,请教老师和同学把这个知识点弄懂。9、重视老师的提示语老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注意会有意使用提示语,比如:“请大家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这些提示语体现的是课堂内容上的重点。10、抓住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般都会利用讲课结束前五分钟来提纲挈领概括整堂课的内容,这时学生就要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复习巩固,掌握知识要点。不仅是记住结论,更重要的进一步理解明确概念的含义,为解题打好良好的基础。 六、课外延伸其实,除了刚才说的方法之外,《父母课堂》里面所讲的有效方法还有很多,里面还有不少值得我们阅读的文章。(PPT课件出示课外延伸活动)1.推荐阅读《父母课堂》2013年12月刊《面对70分的成绩单》, 2014年5月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六、课堂小结1.邀请家委会主任发言。2.老师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