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人生的境界》课件(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人生的境界》课件(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人 生 的 境 界
冯友兰
学习目标
1.了解冯友兰其人。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3.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我国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
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
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高品质的人生境界。
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
照片上的人,智慧的头脑,深邃的目光,银白的长须。我来介绍一下:冯友兰,未名湖畔的学子,留学美国的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的哲学教授,中国的哲学家,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灿星。
冯友兰和女儿
宗璞和父亲冯友兰
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代表作《三生石》(中篇小说),《弦上的梦》(短篇小说),童话《总鳍鱼的故事》。
什么是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有所谓“六境”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被称为六尘。六尘基本上概括了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同学们,这就是所说的花花世界啊,在勾引着我们。当六尘作用于六根,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产生种种感受,并作出不同的反应,佛学上把这种意识活动之中的主观感受称为境界。
关于“境界”,请举实例:
1、人生三境界:
有用山水来谈人生三境界的,它是禅宗开创者慧能所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解释课题 :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提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
经过三种之境界…… ” )
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 生
境 界
解题
:人的生命和生活。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
人生的境界(偏正)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总---分---总 (1---6)阐述四种不同的人
生境界。
第1段解释人生境界的含义,再分析因人而异的差别,然后提
出自己的设想,即人生境界的四个等级。
第2、3、4、5段分别阐述了四种境界。
第6段总结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及价值,并分析他们之间存在
的差异仍然是觉解。
第二部分:(7--10)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
人生境界的。
第7、8段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法。
第9段引用柏拉图的理论,运用对比手法,强调天地境界是一种
超越。
第10段总结了人生最高境界的特点。
重点把握
1、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2、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觉解指数高低
疑难点
1.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哪四种?
2.四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3.冯友兰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自然、功利、道德、天地
思考:冯友兰先生是根据什么来划分四种人生境界的?
筛选信息
答: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
什么是觉解?
了解和自觉。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
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事情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四种境界的内涵
境界 觉解程度 为谁的利益 所做事意义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顺着本能或习惯,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意识到自己
了解到是社会的一部分
不仅是社会还是宇宙的一员
没有意义或少有意义
有功利意义
有道德意义
有超道德价值
顺性而为
为自己的利益
为社会的利益
为宇宙的利益
筛选信息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回主页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
** 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 的人”?
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 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
回主页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什么是天地境界?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什么叫宇宙?
宇宙

物质世界(物理上的宇宙)
理念世界(精神世界、最高原理)
天道与人事的规律
觉解指数

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为人民币服务)、
四种境界的实质是什么?
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为人民服务)
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
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人生四种境界实质
结合实例谈谈对四种境界的认识。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这句话。
难句解读
达尔文从小就喜欢看草间的昆虫,据说有一次,他曾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后来达尔文成为生物学家之后还长期地观察昆虫,研究着生物世界。
示范
达尔文小时候看昆虫是顺着本能在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后来他成为生物学家后,是在为社会利益进行观察和研究,属于道德境界。
前几年的作文材料:有人间三个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般的物欲。正是应了“态度决定高度”那句话。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 ”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 ”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 “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 ”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放羊娃娃由于生活在落后愚昧地区,对自己生活不觉解,作为一个少年最是多梦季节,但他却仍是近乎处于自然境界,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较少达到的道德境界:
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的新时代共产党榜样的牛玉儒;
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在刀尖上跳舞让我们享受阳光的灿烂的缉毒英雄明正彬;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的70岁的日本老人尾山宏;
以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在最需要的时候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中国影人形象成龙;
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向一个虚假的蓝田神话提出质疑,面对死亡的威胁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
较少达到的道德境界:
海啸后,龙应台写信教育子女,提出不能积极道德,至少要做消极道德的事。
30多年前率先回国的现已82岁的大师杨振宁,前几年还为清华学子开讲座;
为母校南开大学捐资百万美元的世界数学最高奖获得者陈省身,九十高龄还在南开的“宁园”为21世纪中国的数学大国梦而孜孜以求;
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淡泊名利的的九十老人季羡林,清晨五点就拧亮了未名湖畔博雅塔的台灯;
发出“不爱长城非好汉,长城脏了怎么办”号召的美国大使,经常到长城捡拾垃圾,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他们都是道德的巨人,精神的珠峰。
难句解读
3.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你怎样理解“既入世而又出世” )
入世:投身到社会里。出世:佛教指超脱人世。
中国的儒家圣人如孔子、孟子是积极入世的。而道家如老子、庄子则力求出世。所以说中国的哲学既有入世很深的一面,也有超脱人世的一面。
人生境界
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留一部经典巨著给后人,这种身陷逆境却有所作为的举动,是一种奋发的人生境界。
雷锋位居平凡,乐于助人,献一生春风温暖给人间,这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行为,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徐本禹只身离家,义务支教,让一群乡村孩子沐浴春风雨露,这种身处贫寒却施爱于人的做法,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袁隆平耕耘田畴,播撒智慧,让中国人每年远离饥饿,这种淡泊名利收获富足的行动,是一种专注的人神境界。
孙必干:花甲之年,临危受命,游刃于战火之间斡旋在死亡边缘,这种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的壮举,是一种忠诚的人生境界。
、 课下作业
  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试举出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志士仁人,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至少8句)
例示: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