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9科9份

资源简介

跃华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2012-10
命题人:张晓燕 审核人:王红卫 考试时间:60分钟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卷纸.
第I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连线正确的是(  )
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
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
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读下图,回答3~5题。
3.若①、②两条曲线分别为A、B两水文站在同一年内所测到的流量变化曲线,则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由东向西流 B.由西向东流 C.由东北向西南流 D.由东南向西北流
4.若该湖泊为洞庭湖,且①、②曲线分别为B水文站在1958年和2009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则据此判定该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为(  )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5.为使图示河流洪涝灾害减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湖,增加湖泊面积 B.在河口三角洲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C.裁弯取直,使河流不通过湖泊 D.充分利用滩涂发展工农业生产
读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所示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
A.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①洋流 B.①洋流与③洋流的水温相同
C.③洋流是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 D.⑤洋流为季风洋流
7.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流可以降温减湿,因此④⑤沿岸都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气候
B.寒暖流的交汇处会形成大渔场,因此②⑤洋流交汇处的北海道附近形成了大渔场
C.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④洋流的势力加强密切相关
D.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因此有洋流流经的海域不会发生污染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回答8~9题。
8.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1.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
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 C.向斜山岭 D.背斜山岭
12.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
(2012·乌鲁木齐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15~16题
15.导致时期①到时期④大陆东岸自然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陆分布   B.海陆位置 C.地壳运动 D.大气环流
16.推测时期④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最可能是 (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荒漠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1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山峰可能位于(  )
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 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20.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
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
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左)、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右)”,读图回答21~22题。
21.左上图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右上图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左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  )
A.①—乙 B.②—丙 C.③—丁 D.④—甲
2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据统计,截至2009年7月底,河南流出人口达1 050万,广东、北京、浙江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成为主要流向地;而广东现有流动人口已突破3 000万。完成24~25题。
24.出现这种人口流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需求教育机会  B.政策吸引 C.家庭婚姻 D.经济吸引
25.针对此人口流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流动人口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C.人口流动有利于不同区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D.人口流动能够缓解发达地区的人地矛盾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6~28题。
26.图例①、②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文化区 B.住宅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 D.行政区、文化区
27.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该城最有可能位于(  )
A.巴西东南部 B.我国东部沿海 C.印度半岛 D.澳大利亚西南沿海
28.该市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工业区近湖分布,湖泊易受污染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②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交通拥堵 D.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2009年7月23日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发生强降雨,大量雨污水污染了自来水,导致了众多市民的发病,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事故原因调查中发现,距此次被污染的水源附近,就是赤峰市新城区的排污泵站。暴雨导致的污水站断电,污水溢出,淹没了饮用水源井,引发这次公共卫生安全事故。据此回29~30题。
29.此次水污染的发生说明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30.此次赤峰市新城区的水污染事故的发生,从原因上看反映出的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尽合理 B.城市新区的盲目扩张建设
C.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D.城市工业发展中的污染严重
第Ⅱ卷 (综合题 共4题 共40分)
31.读下图“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2分)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处海区等温线比B处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C、D、E、F四处海域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2分)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突出,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突出,主要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乙处受__ 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4分)
(4)试分析甲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A图表示的是在___ 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 ___地貌。(2分)
(2)B图是_____ 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 ____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____ 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 ____。(4分)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___ 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6分)
33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向南至马六甲海峡的轮船,在沿海地区依次经过哪几个自然带,它体现了自然带的什么分异规律?(3分)
(2)从直布罗陀海峡向北至圣彼得堡穿过哪几个陆地自然带?(3分)
(3)若一列火车从我国连云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到达鹿特丹二线穿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鲁晋冀豫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跃华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A B A C B D B A B D B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B C B D A D D D C D A D A
综合题
31. (1)D (2)A海区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南北温度差异大 D (3)南 北 加那利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4)加那利寒流减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32. (1)流水沉积 三角洲(平原)
(2)沙丘 干旱、半干旱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退耕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 地势起伏小,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 m 向斜 中心岩层新,四周岩层较老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33. (1)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和热带雨林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34. (1)地区间经济差距大;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超过黑龙江省。
(2)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困难。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
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3.孟德尔豌豆实验中,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4.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 )
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C.杂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6.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色基因(Y)对绿色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在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7.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籽粒饱满对籽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籽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籽粒饱满植株杂交,F2理论上为( )
A.12种表现型 B.高茎籽粒饱满:矮茎籽粒皱缩=15:1
C.红花籽粒饱满:红花籽粒皱缩:白花籽粒饱满:白花籽粒皱缩=3:1:3:1
D.红花高茎籽粒饱满:白花矮茎籽粒皱缩=27:1
8.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 )
A.子3代 B.子4代 C.子5代 D.子6代
9.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II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10.香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才显红色。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杂合子占( )
A.8/9 B.1/2 C.1/4 D.1/8
11.下列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
D.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
12.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
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朱红眼♀×纯种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
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l:1:l:l
1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 Ⅲ)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14.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果蝇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流、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图中只有BC段、FG段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16.下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处于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都含两个染色体组
17.右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18.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19.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图。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核DNA数目为2N
B.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进行DNA复制
C.乙组细胞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
D.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不可能发生在丙组细胞中
2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21.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2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血友病的孩子,经过医学检查,医生确定这个孩子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那么这个孩子的病因决定于 (   )
A.父亲 B.母亲 C.父亲和母亲 D.父亲或母亲
23.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XYY综合征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假如有一个XYY男人与一正常女性结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男性产生精子有X、Y和XY三种类型
B.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现XYY孩子的概率为1/2
C.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现性别畸形的概率为1/2
D.所生育的后代智力都低于一般人
24.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25.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条
B.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C.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若1为Y染色体,则2为X染色体
D.若1上有一个A基因,则在3的相同位置可能是A基因或a基因
26.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
B.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
C.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
D.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
27.右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28.某男性患有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可能存在( )
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C.一个Y染色体和一个X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D.一个Y染色体和一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29.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bY。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 )
A.AAXBY,9/16 B.AAXBY,1/16或AaXBY,1/8
C.AAXBY,3/16或AaXBY,3/8 D.AAXBY,3/16
30.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双亲表现型正常,生出一个患病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母亲患病,父亲正常,子代中有正常儿子,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双亲表现正常,生出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零
D.一个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必定产生2n种配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简答题:(共40分)
(1)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3和7表示X染色体,则图Ⅰ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__条。
(3)若该体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图Ⅱ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的子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Ⅱ中有________个染色单体,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____表示。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Ⅲ中的________。
【答案】 (1)体细胞 (2)8 (3)AB、ab、ab (4)4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交叉互换 (5)乙 甲
2.(7分)下图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 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X、Y、常)染色体上。
(2)Ⅱ 2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 3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Ⅲ 3和Ⅲ 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Ⅳ 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5)Ⅳ 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常 X (2)AaXBXb AAXBXb或AaXBXb (3)1/24 (4)1/8 (5)11/36
3.(9分)大麻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麻体内,物质B的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基因
Mm和Nn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①据图分析,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基因型可能有
种。
②如果两个不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品种杂交,F1全都能产生
B物质,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和 。
F1中雌雄个体随机相交,后代中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和不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之比应为 。
(2)右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I片断)
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断)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
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大麻的雌、雄个体均
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
①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片段。
②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    。
③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请根据以下子代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推断出这对基因所在的片段:
如果子代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片段。
如果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片段。
如果子代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片段。
答案 (1)① 4  ② MMnn  mmNN  9:7
(2)①Ⅱ2  ②XDYD、XDYd、XdYD、XDY ③Ⅰ Ⅰ Ⅰ或Ⅱ1
4.(7分)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决定的,其性别决定的方式与XY型相反。家鸡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相关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如果用雄性芦花鸡与雌性非芦花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芦花和非芦花性状雌雄各占一半。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鸟类性别决定特点是: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雌性的为 。
(2)上述实例中,作为亲本的两只鸡的基因型分别是:雄 ;雌 。
(3)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雏鸡的雌雄。选择 雄鸡与 雌鸡交配,观察后代的毛色。
(4)若此方案可行,辨别雏鸡雌雄的依据是 。
5.(10分)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
(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 (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2分)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一步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
①实验步骤:
a. ;(2分)
b.取F1植株与 进行测交。
c. .
②结果预测:
a.若后代种子 ,则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若后代种子 ,则说明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分离 (2)不符合 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的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均为3:1,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如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分离比应符合9:3:3:1,但本题给出的数据不符合9:3:3:1
(3)①a。纯种有色饱满的玉米和纯种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获得F1;b。无色皱缩的玉米 c。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性状表现的数量比例 ②a。四种性状表现比例符合1:1:1:1 b。四种性状表现比例不符合1:1:1:1
X
Y第I卷(共10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5. C. 9.18.答案:B
1. What is the problem for the man
A. He has to meet many people. B. He has to leave his friends.
C. He has to travel a lot.
2. How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book
A. Humorous. B. Scientific. C. Popular.
3.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woman
A. She has caught a bad cold. B. She stayed online too long.
C. She is allergic to paint smell.
4.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Consult a repair shop. B. Purchase another car.
C. Fix the car herself.
5. In which year is the man in college now
A. The first year. B. The second year. C. The third yea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has the woman ordered for herself
A. Milk. B. Juice. C. Coffee.
7. Why does the man recommend strawberry juice
A. It’s sweeter. B. It’s fresher. C. It’s cold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y is Jane upset
A. David fell in love with her. B. Kevin made up stories about her.
C. She made a mistake in calculation.
9.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Father and daughter.
C. Employer and employe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How far away is Hill Farm
A. Nearly a mile. B. Just one mile. C. More than a mile.
11. Which is the route to Hill Farm
A. Left track → bridge → road. B. Road → left track → bridge.
C. Bridge → road → left track.
12. What would the man like the woman to do towards the end of the conversation
A. Give him a ride. B. Repeat what she said.
C. Walk him to Hill Farm.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Hosting a TV show. B. Giving a lecture on poetry.
C. Conducting a radio debate.
14. How did the man’s mother contribute to his success in poetry
A. She sent him to poetry classes.
B. She taught him to write business plans.
C. She asked him to read from early childhood.
15. What does the man find most difficult in writing
A. Choosing the right words. B. Describing real experiences.
C. Getting an appropriate opportunity.
16.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his own writing
A. Creative. B. Successful. C. Encouraging.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How do students enter the library
A. With a library account. B. With a student card. C. With a password.
18.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books current students can borrow
A. 12. B. 11. C. 9.
19. What kind of books have to be returned within one week
A. Books borrowed by local residents. B. Books liked by a lot of people.
C. Books published recently.
20. What will the speaker do next
A. Tell the students where to get bottled water.
B. Take the students on a campus tour.
C. Show the students around the library.
二.单项选择:
1. May I take the magazine out of the library Sorry, you __________.
A. might not B. needn’t C. mustn’t D. may not
2. ---Must I leave for Beijing at once ---No, you __________.
A. can’t B. needn’t C. mustn’t D. may not
3.______ she wait inside or outside?
A. Shall B. Will C. Would D. May
4. The light in the room is on. He _____ be in the classroom.
A. can’t B. must C. can D. mustn’t
5. The light in the room is out. He _____ be in the classroom.
A. can’t B. must C. can D. mustn’t
6. In those days, whenever I had difficulties, I ____ go to Tom for help.
A. would B. used to C. was used to D. will
7. In those days, whenever I had difficulties, I ____ go to Tom for help.
A. would B. used to C. was used to D. will
8. It _____ last night, for the ground is wet now.
A. can’t have rained B. must have rained C. must rain D. can’t rain
9. It ______ last night, for the ground is dry now.
A. can’t have rained B. must have rained C. must rain D. can’t rain
10.We ____ the difficulty together, but why didn’t you tell me
A. should face B. might face C. could have faced D. must have faced
11. We ____ have bought so much food now that Tom won’t be with us for dinner.
A. may not B. needn’t C. can’t D. mustn’t
12. If he _____ my advice, he wouldn't have lost his job.
A. followed B. should followed C. had followed D. would follow
13. That is a good book. You ______ have bought it yesterday.
A. would B. will C. should D. shall
14. – Did you catch what I said --- Sorry , I ____ a text massage then.
A. had answered B. was answering C. have answered D. would answer
15. --- Kevin, you look worried. Anything wrong
--- Well, I ___ a test and I am waiting for the result.
三.完形填空:
A boy was walking home from school when he saw a large, tempting (诱人的)apple on one of the branches of an apple tree hanging out over a tall fence. The boy wasn’t much of a fruit-eater, 36 a bar of chocolate if given the choice, 37 , as they say, the forbidden fruit can be tempting(诱人的). Seeing the apple, the boy wanted it. The more he looked at it, the 38 he felt and the more he wanted that apple.
39 as high as he could , but even as his tallest 40 he was unable to touch it. He began to 41 up and down , as high as he could, at the 42 of each jump stretching his arms to get the apple . Still it remained out of 43 .
Not giving up , he though , if only he had something to 44 on . His school bag wouldn’t give enough height and he didn’t want to 45 the things inside , like his lunch box , pencil case , and Gameboy . Looking 46 , he hoped he might find an old box , a rock , or , 47 luck , even a ladder , but it was a tidy neighborhood and there was nothing he could use .
He had tried everything he could think to do . 48 seeing any other choices , he gave up and started to walk 49 . At first he felt angry and disappointed thinking about how hungry he had become from his 50 , and how he really wanted that apple . The more he 51 like this , the more unhappy he became.
52 ,the boy of our story was a pretty smart guy, even if he couldn’t always get what he wanted .He started to say to himself .,”This isn’t 53 . I don’t have the apple and I’m feeling miserable as well. There’s 54 more I can do to get the apple--- that is unchangeable---but we are supposed to be able to 55 our feelings. If that’s the case, what can I do to feel better ”
36.A. preferring B. offering C. receiving D. allowing
37.A. so B. then C. but D or
38.A.sadder B. angrier C. hungrier D. tastier
39.A. expanding B. stretching C. swinging D. pulling
40.A. strength B. length C. range D. height
41.A.jump B. look C. walk D. glance
42.A. tip B. stage C. top D. level
43.A hope B. hand C. sight D. reach
44.A. put B. stand C. get D. hold
45.A. break B. shake C. take D. strike
46.A. up B. forward C. down D. around
47.A.for B. with C. on D. of
48.A. After B. Through C .Without D. Upon
49.A. back B. away C. up D. down
50.A. wishes B. beliefs C. efforts D. goals
51.A. thought D. imagined C. tried D. claimed
52.A.Therefore B. However C. Moreover D. Otherwise
53.A. skillful B. cheerful C. harmful D. helpful
54.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everything D. nothing
55.A.change B. express C. forget D. describe
四.阅读理解:
A
Mark and his brother Jason both were looking at the shining new computer enviously. Jason was determined not to go against their father’s wishes but Mark was more adventurous than his brother. He loved experimenting and his aim was to become a scientist like his father.
“Dad will be really mad if he finds out you’ve been playing with his new computer.” Jason said, “He told us not to touch it.”
“He won’t find out.” Mark said, “I’ll just have a quick look and shut it down.”
Mark had been scolded before for touching his father’s equipment. But his curiosity was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this new computer really puzzled him.
It was a strange-looking machine –one his dad had brought home from the laboratory where he worked. “It’s an experimental model,” his father had explained, “so don’t touch it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But his father's warning only served to make Mark more curious. Without any further thought, Mark turned on the power switch. The computer burst into life and seconds later, the screen turned into colors, shifting and changing and then two big white words appeared in the center of the screen: “SPACE TRANSPORTER.”
“Yes!” Mark cried excitedly, “It’s a computer game. I knew it! Dad’s only been pretending to work. He’s really been playing games instead.” A new message appeared on the screen:
“ENTER NAMES
VOYAGER 1: …
VOYAGER 2: …”
Mark’s fingers flew across the keyboard as he typed in both of their names.
“INPUT ACCEPTED. START TRANSPORT PROGRAM. AUTO-RETRIEVE INITIATED(自动回收程序已启动).”
The screen turned even brighter and a noise suddenly rose in volume.
“I think we’d better shut it off, Mark,” Jason yelled, reaching for the power switch. He was really frightened.
But his hand never reached the switch. A single beam of dazzling white light burst out of the computer screen, wrapping the boys in its glow (光芒), until they themselves seemed to be glowing. Then it died down just as suddenly as it had burst into life. And the boys were no longer there. On the screen, the letters changed.
“TRANSPORT SUCCESSFUL. DESTINATION(目的地): MARS. RETRIEVE DATE: 2025.”
56.Why did Mark touch the computer against his father’s warning
A.He wanted to take a voyage. B.He wanted to practice his skill
C.He was so much attracted by it. D.He was eager to do an experiment.
57.Where did the boy’s father most likely work
A.In an electronic factory. B.In a computer company.
C.In a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D.I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er.
58.Mark thought “SPACE TRANSPORTER” on the screen was the name of .
A.a computer game B.a company website
C.a software producer D.an astronomy program
59.Why did Jason want to shut off the computer
A.He was afraid of being scolded.
B.He didn’t like the loud noise and light.
C.He didn’t want to play games any more.
D.He was afraid something dangerous might happen.
60.What happened to the boys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A.They were blown into the air. B.They were sent to another planet.
C.They were hidden in the strong light. D.They were carried away to another country
B
A Book Review—The Snake-Stone by Berlie Doherty
The setting: Urban England (the cities), but also rural England (the countryside) including remote English villages.
The theme: The main theme is a teenage search of self-discovery, in this case the search for a mother from whom the hero was separated at an early age. Its other concerns are love, getting on with others, being persistent and courageous and trying to deal with doubts, troubles and worries. As the book moves to a close, James’ swimming coach says to him: “You are not like a kid obeying instructions any more. You are diving like a young man who knows where he is going.”
The characters: James is the hero of the story. He is a championship diver, and has a comfortable life with his foster parents (养父母). Yet he also has the qualities to take him on a long journey to find his birth mother. The other characters in The Snake-Stone, James’ parents, his diving instructor, best friend, the villagers, people he meets on his journey, are pictured realistically.
The turning point: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story comes while James’ foster parents are away in London, and he wonders about the identity of his birth mother. The only clue he has is a fossil, “the snake stone” which she left behind along with a note on which she had written: “Take good care of Sammie. It was written on a torn envelope with parts of an address still there.
The journey: Instead of going to London, James decides to find his birth mother. With help from his geography teacher, James sets out for the remote country village where his mother might be found. James has painful, challenging, but also humorous and happy travels. The mother he finally meets, Anne, has a minor yet powerful voice in the novel. He comes to understand why she left him at a stranger’s door fifteen years before. Although the meeting is not long, it leaves him with a feeling of completeness. As 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The Snake-Stone also provides its readers with a happy ending. Its hero says, on returning to his foster parents, “I was home.”
61.What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novel
A.Life with foster parents. B.Life in the world of diving.
C.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D.A travel around the country.
62.What do the coach’s words in Paragraph 2 suggest
A.James is a successful diver. B.James is a hopeful swimmer.
C.James is an outgoing young man. D.James is an independent young man.
63.The snake stone in the novel is .
A.a stone with an address on it B.a clue left by the birth mother
C.a gift from the swimming coach D.a fossil left by the foster parents
6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novel
A.The story has a sad ending.
B.The story takes place in the city of London.
C.The characters are vividly described.
D.The turning point comes after the hero meets his birth mother.
65.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James’ journey is _________.
A.worthwhile B.boring
C.comfortable D.disappointing
C
Big Brothers Big Sisters is based on the simplicity and power of friendship.It is a program which provides friendship and fun by matching vulnerable young people (ages 7-17) with a volunteer adult who can be both a role model and a supportive friend.
  Volunteer tutors come from all walks of life—married, single, with or without children. Big Brothers and Big Sisters are not replacement parents or social workers. They are tutors: someone to trust, to have fun with, to talk and go to when needed.
A Big Sister and Little Sister will generally spend between one and four hours together three or four times each month for at least twelve months. They enjoy simple activities such as a picnic at a park, cooking, playing sport or going to a football match. These activities improve the friendship and help the young person develop positive self-respect, confidence and life direction.
Big Brothers Big Sisters organizations exist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well-known provider of tutor services internationally and has been operating for 25 years.
Emily and Sarah have been matched since 2008. Emily is a 10-year-old girl who has experienced some difficulties being accepted by her schoolmates at school. “ I was pretty sure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me.”
Emily’s mum came across Big Brothers Big Sisters and thought it would be of benefit to Emily by “providing different feedback (反馈) about herself other than just relying on schoolmates to measure her self-worth.
Sarah wanted to get involved in a volunteer program. “I googled it and found out how to be a part of it. I thought it would be fun for me to get involved in making time to do something because sometimes it is all work and no play.”
Big Brothers Big Sisters has been of great benefit and enjoyment to both Emily and Sarah. They love and look forward to their time together and the partnership has certainly helped Emily be more comfortable in being the wonderful, happy and unique girl she is!
66.What is the aim of Big Brothers Big Sisters
A.To offer students public services.
B.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grades.
C.To organize sport activities for young people.
D.To provide partnership and fun for young people.
67.A volunteer is usually expected to work within a year for at least______.
A.24 hours B.36 hours C.48 hours D.72 hours
68.According to Emily’s mother, this program may provide Emily with______.
A.advice from her teachers B.a new way to assess herself
C.a new way to judge her schoolmates Dmore comments from her schoolmates
69.Why did Sarah want to get involved in the program
A.She used to be a volunteer. B.She needed a part-time job.
C.She felt a bit bored with her life. D.She wanted to get a challenging job.
70.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vulnerable young people” are probably those who are _________.
A.popular at school B.rather weak physically
C.easily hurt emotionally D.confident in themselves
D
  For those who make journeys across the world, the speed of travel today has turned the countries into a series of villages.Distances between them appear no greater to a modern traveler than those which once faced men as they walked from village to village. Jet planes fly people from one end of the earth to the other, allowing them a freedom of movement undreamt of a hundred years ago.
  Yet some people wonder if the revolution in travel has gone too far. A price has been paid, they say, for the conquest (征服) of time and distance. Travel is something to be enjoyed, not endured (忍受). The boat offers leisure and time enough to appreciate the ever-changing sights and sounds of a journey. A journey by train also has a special charm about it. Lakes and forests and wild, open plains sweeping past your carriage window create a grand view in which time and distance mean nothing. On board a plane, however, there is just the blank blue of the sky filling the narrow window of the airplane. The soft lighting, in-flight films and gentle music make up the only world you know, and the hours progress slowly.
   Then there is the time spent being “processed” at a modern airport. People are conveyed like robots along walkways; baggage is weighed, tickets produced, examined and produced yet again before the passengers move to another waiting area. Journeys by rail and sea take longer, yes, but the hours devoted to being “processed” at departure and arrival in airports are luckily absent. No wonder, then, that the modern high-speed trains are winning back passengers from the airlines.
  Man, however, is now a world traveler and cannot turn his back on the airplane. The working lives of too many people depend upon it; whole new industries have been built around its design and operation. The holiday maker, too, with limited time to spend, patiently endures the busy airports and limited space of the flight to gain those extra hours and even days, relaxing in the sun. speed controls people’s lives; time saved, in work or play, is the important thing—or so we are told. Perhaps those first horsemen, riding free across the wild, open plains, were enjoying a better world than the one we know today. They could travel at will, and the clock was not their master.
71.What does the writer try to express in Paragraph 1
A.Travel by plane has speeded up the growth of villages.
B.The speed of modern travel has made distances relatively short.
C.The freedom of movement has helped people realize their dreams.
D.Man has been fond of traveling rather than staying in one place.
72.How does the writer support the underlined statement in Paragraph 2
A.By giving instructions. B.By analyzing cause and effect.
C.By following the order of time. D.By giving examples.
73.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passengers are turning back to modern high-speed trains because______.
A.they pay less for the tickets
B.they feel safer during the travel
C.they can enjoy higher speed of travel
D.they don’t have to waste time being “processed”
74.What does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mean
A.They could enjoy free and relaxing travel.
B.They needed the clock to tell the time.
C.They preferred traveling on horseback.
D.They could travel with their master.
75.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Air travel benefits people and industries.
B.Train Travel has some advantages over air travel.
C.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odern travel.
D.The high speed of air travel is gained at a cost.
第Ⅱ卷(共45分)
第一节阅读表达:
[1] Stamp collectors usually collect stamps only from certain countries or region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stamp collecting is to organize stamp col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issue dates.
[2] Of course, there are many ____________. You can collect stamp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theme. For example, sport lovers may choose the Olympic theme. They try their best to find Olympic stamps issued by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every four years. Some of them may want to concentrate on even more specific sport activities like ball games, gymnasium, swimming, etc.
[3] If you like astronomy, you may be keen on collecting stamps describing the stars, planets, spacecraft, spacemen, etc. once you have fixed the topic, you no longer need to bother about stamps other than the theme you selected. Then, you can put all your effort to collect the stamps around it.
[4] China issues zodiac animal stamps (十二生肖邮票) every year to celebrate the Lunar New Year. They are extremely popular and a lot of collectors wait patiently for 12 years to collect a full set of them. Hong Kong’s Lunar New Year special stamp series began in 2000 with the Year of Dragon and the twelfth and final set was issued in 2011, the Year of Rabbit. Recently som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issued zodiac animal stamps, which attract a lot of attention as well.
[5] You may choose any theme you like. However, you should bear in mind an essential point. The topic you choose should not be too narrow. Otherwise,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ccumulate stamps around the topic. You will be depressed and even lose your interest in collecting stamps.
[6] Collecting stamps with themes is especially popular among teenagers because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choices for them. The main challenge is how you organize and expand your collection around your theme.
76.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no more tha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Fill in the blanks in Paragraph 2 with proper words.(no more than 5 words)
Of course, there are man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want to collect a full set of zodiac animal stamps (no more than 7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List the three general themes in collecting stamp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3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What does the word "them"(Line2, Paragraph6)probably refer to (1 word)
第二节 写作(满分30分)
  某英文报社举办以 “I Like Reading”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你打算投稿。 请根据以下要点些一篇短文:
  1.你为什么喜欢读书;
  2.你喜欢读哪一类的书(例如:历史、科学、文学等)?请给出至少两个理由。
注意:词数120左右;
座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设集合,则(  )
A、 B、 C、 D、
2、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的否定是( )
A、所有不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 B、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不是偶数
C、存在一个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D、存在一个能被2整除的数不是偶数
3、已知命题P:n∈N,2n>1000,则P为( )
A、n∈N,2n≤1000 B、n∈N,2n>1000 C、n∈N,2n≤1000 D、n∈N,2n<1000
4、设,则“” 是“且”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若,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6、已知函数,则的值是( )
A、5 B、2 C、 7 D、3
7、设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时,,则( )
A、 B、 C、 D、
8、设奇函数的定义域为R,最小正周期,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9、 在下列图象中,二次函数与指函数的图象只能是( )
11、(理做文不做)设是奇函数,则使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文做理不做)若二次函数的值域为,且,则( )。
A、 B、 C、 D、
12、已知a>0,则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的充要条件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集合,则 。
14、已知函数f(x)的图像在点M(1,f(1))处的切线方程是2x-3y+1=0,则f(1)+f′(1)= .
15、在整数集Z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k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k],即[k]={5n+k|n∈Z},k=0,1,2,3,4。给出如下四个结论:
①2011∈[1]; ②-3∈[3]; ③Z=[0]∪[1]∪[2]∪[3]∪[4];
④“整数a,b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b∈[0]”。
其中,正确结论的是 。
16、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的命题:
-1 0 4 5
1 2 2 1
①函数的极大值点为,;
②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③如果当时,的最大值是2,那么的最大值为4;
④当时,函数有个零点;
⑤函数的零点个数可能为0、1、2、3、4个.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共6题,合计74分)
17、函数在为奇函数,求的值。
18、若,,且,求的最小值。
19、求不等式的解集。
20、设函数,曲线y=过P(1,0),且在P点处的切斜线率为2.
(I)求a,b的值;
(II)证明:。
21、
(Ⅰ)若x=1为f(x)的极值点,求a的值;
(Ⅱ)若y= f(x)的图象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x+y-3=0,求f(x)在区间[-2,4]上的最大值;
(Ⅲ)当a≠0时,若f(x)在区间(-1,1)上不单调,求a的取值范围.
22、已知函数.
(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Ⅱ)设,证明:对任意,.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直到近代,临沂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熏陶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宗法传统韵影响
2.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3.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6.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7.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
①唐朝门下省 ②宋代的谏院 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 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9.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10.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
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 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
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D.涉及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
11.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统治方式实现了重大转变,主要表现在
  A.国王兼任内阁首相 B.王室成为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D.议会对内阁负责
1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人身安全 B.保证司法独立性
C.实现三权分立 D.维护共和制政体
13.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国家元首的共同点是
  A.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有权解散议会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4.下列对于法国1875年宪法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B.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C.总统享有创议法律之权 D.内阁对总统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15.“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
A.皇帝和首相掌握行政大权
B.联邦议会权力过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D.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
16.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如发动战争与维持和平是联邦政府的专属权力,而教育和家庭法律则专属于州政府,赋税是共享权力。上述内容主要体现了
A.分权原则 B.法治思想 C.集权原则 D.民主思想
17.“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
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2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21.以下是在2011年春,广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
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他
A.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反对外国干涉势力
23.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贸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4.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
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 B.市场经济的恢复
C.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D.计划经济的建立
25.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31题6分,32题10分,33题14分。共40分)
26.(22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
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 (2分)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分)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 (1分)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分)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8分)
数十年来,一个长期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能否主动开始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而完成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观点一: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观点二: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中国仍将处于前现代状态(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你同意材料二两种观点中的哪一观点?依据16~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你的理由。(要求: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性强)(8分)
28.(12分)中美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两国关系影响着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果断、大胆的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 (1941年1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以及相关史实,概括指出三位总统在最初一届任期内面临的危机 (3分)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 (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为什么“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 (3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原因有哪些 (4分)
材料三 2009年11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温家宝说,总统先生这次访问的成果是有深远意义的。总统先生在上海对青年学生讲话时引用孔子的话“温故知新”,这句话说得很好,继往开来需要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
(3)奥巴马有意引用、温总理特意强调的“温故知新”有哪些含义 (2分)
跃华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2012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1)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B 本题考查中西文化的比较。周代是君主贵族政治,希腊是民主政治,故A不正确;C、D与史实不符;周代政治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古代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故B符合题意。
3.(2012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一学期模块考试,2)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解析:C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维护皇权独尊”仅局限于对皇帝名字的避讳,所以A项不正确;从对于避讳制度的解释可以看出“尊老”,但没有任何爱幼的体现,故B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对“凝聚血脉亲缘”没有帮助,故D项不正确;回避制度强调的是幼尊长、少敬老、下级尊重上级、臣下敬重君王,即强化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只有C项正确。
4.(2012潍坊一模,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解析:D 本题考查科举制。注意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该制度在政府和社会之间打通一条路,让社会来掌握政治等。分封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都是体现的政府对地方或者中央权力的分割,属于 政府内部权力分配,不能打通与社会的联系。而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让社会上的人士参与国家管理当中,从而在政府与社会之间架起了连接渠道。
5. (2012山东省烟台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12)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学的“三要素”的理解。根据对题干描述的理解A和B项属于“史实”的范畴即是什么,C项属于“史论”的范畴即评价作用,D项属于“史识”的范畴即谈认识。
6. (2012山东省德州市一模,9)“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解析:C 考查内阁制度。从题干中的票拟制度可知内阁仅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不能对皇权构成威胁。因此,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
7.(2012山东省烟台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1)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 ①唐朝门下省 ②宋代的谏院 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 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关“封驳”和“谏议”制度的理解。根据所学史实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虽然有“谏议”机构,但是性质是咨询机关并不能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故应排除③④,此题正确选项是A。
8.(2012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2)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解析:A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看,民主法庭的法官并未严格依照法律执法,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主观随意。
9. (2012山东省德州市一模,14)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解析:A 考查古代罗马法的作用。从题干中的案例表明罗马法对于理发师、奴隶、“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依据法中的规范,进行了仲裁
10.(2012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三2月月考,9)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
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 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
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D.涉及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D 本题考查罗马法。从关键词“奴隶和畜生”“ 物品”“ 杀死”“ 杀死”“赔偿”,可以看出是题目讲的是对损坏物品的赔偿方法,注意奴隶也是物品,故选D。
11. (2012山东省德州市一模,9)“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解析:C 考查内阁制度。从题干中的票拟制度可知内阁仅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不能对皇权构成威胁。因此,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
12.(2012山东省烟台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1)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 ①唐朝门下省 ②宋代的谏院 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 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关“封驳”和“谏议”制度的理解。根据所学史实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虽然有“谏议”机构,但是性质是咨询机关并不能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故应排除③④,此题正确选项是A。
13.(2012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2)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解析:A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看,民主法庭的法官并未严格依照法律执法,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主观随意。
14. (2012山东省德州市一模,14)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解析:A 考查古代罗马法的作用。从题干中的案例表明罗马法对于理发师、奴隶、“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依据法中的规范,进行了仲裁
15.(2012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三2月月考,9)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
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 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
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D.涉及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D 本题考查罗马法。从关键词“奴隶和畜生”“ 物品”“ 杀死”“ 杀死”“赔偿”,可以看出是题目讲的是对损坏物品的赔偿方法,注意奴隶也是物品,故选D。
16. (2012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三2月月考,10)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如发动战争与维持和平是联邦政府的专属权力,而教育和家庭法律则专属于州政府,赋税是共享权力。上述内容主要体现了
A.分权原则 B.法治思想 C.集权原则 D.民主思想
解析:A。本题考察1787年宪法。题目中联邦宪法对州和政府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分割和调配,属于分权范畴,故选A。
17.(2012山东省潍坊市三县市第一学期期中,3)“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解析】C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三权分立的规定。根据1787宪法内容总统有权提名最高法院法官,因此并不违宪,而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这一举措有利于更好通过社会立法,应对危机。
18.(2012临沂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鸦片战争。④产生的时间应该是19世纪70年代前后,排除。故选A。
20.(2012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一学期模块考试,1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解。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归绥”、“迪化”都有贬低污蔑的意味,改为“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体现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所以D项正确。改名是在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1955年才开始实行,故B错误。改名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看不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故A、C错误。
21.(2012山东省青岛市第一学期期末,18)以下是在2011年春,广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
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D。考查的是对新时期中国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解。根据所学村委会的选举是直接选举方式。故②错误。
22.(2012山东省潍坊青州市第一学期期中质检,2)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他
A.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反对外国干涉势力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问题。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3.(2012临沂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10)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贸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D。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近邻指的是睦邻友好关系,故选D。
24.(2012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7)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
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 B.市场经济的恢复
C.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D.计划经济的建立
解析:A 本题考查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材料信息反映了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选A。
25.(2012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12月阶段性检测,7)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解析:C 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中国崛起尚未对美国构成严峻的挑战,排除A;世界多极化始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美国仍处于实力上升的阶段;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没有放弃建立单机格局的政策。排除ABD,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31题6分,32题10分,33题14分。共40分)
26.(2012山东省泰安市一模,29)(22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
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 (2分)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分)
【解析】西周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主的分封制扩大了疆域,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打破部落政治局面。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提供了新的选拔人才的途径,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
(1)周朝:实行分封制。(2分)汉:察举制和征辟制。(2分)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5分)
【解析】光荣革命通过非暴力方式实现了权利的过渡,确立议会主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此后随着议会制、内阁制、政党政治的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2分)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2分)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分)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 (1分)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分)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1分)
【解析】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制、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其中民选的总统权力要受到来自国会和最高法院的限制,从而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近现代西方国家先后确立代议制,政治发展体现了由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
(3)“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1分)制定了1787年宪法;总统是美国政府的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3分)趋势:政治民主化。(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数十年来,一个长期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能否主动开始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而完成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观点一: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观点二: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中国仍将处于前现代状态(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你同意材料二两种观点中的哪一观点?依据16~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你的理由。(要求: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性强)(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无论同意那一种观点,都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史论结合。同意第一种观点,要结合明清时期一些进步的因素,如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的启蒙思想。同意第二种观点,要结合此时一些消极因素如: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儒家思想;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等即可。
28.(2012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12月阶段性检测,26)(12分)中美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两国关系影响着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果断、大胆的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 (1941年1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以及相关史实,概括指出三位总统在最初一届任期内面临的危机 (3分)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 (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为什么“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 (3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原因有哪些 (4分)
材料三 2009年11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温家宝说,总统先生这次访问的成果是有深远意义的。总统先生在上海对青年学生讲话时引用孔子的话“温故知新”,这句话说得很好,继往开来需要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
(3)奥巴马有意引用、温总理特意强调的“温故知新”有哪些含义 (2分)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史和中美关系。第一问华盛顿的回顾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相关背景进行作答,林肯的要回顾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来作答,罗斯福的则要回顾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来作答。第二问,结合当时冷战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作答。另一个时代从中美关系的改善角度思考问题。第三问,温故知新要求美国奥巴马从以史为鉴,权衡利弊,对中美关系作出正确的决定角度思考。
答案:(1)华盛顿:邦联松散的危机;林肯:南北分裂的危机;罗斯福:1929—1933年经济危机。(3分)(2)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对立)。((3分)原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敌视中国政策破产;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综合国力提高。(4分)(3)从历史发展来看,中美两国关系时好时坏;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2分)
11.答案:C。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它规定了国会的权利和国王的权限,虽保留国王的形式,但又用立法手段限制国王的权力,这种政治形式,历史上称为“君主立宪”制。
12.答案:B。解析: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为原则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题目材料中提及司法系统,因此题目主要的目的是保证司法独立性。
13.答案:C。解析:英国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美国元首具有行政权、军事指挥权、外交权。
14.答案:D。解析: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议会是立法机关,由上院(参议院)和下院(众议院)组成。两院都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宪法规定法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内阁成员单由总理提出,以总统的名义任命。
15.答案:B。解析:宪法规定,帝国设立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不过任何法案都要经过皇帝批准才行。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表现就是保留了皇帝,且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可以解散议会,法律的制定必须经皇帝批准,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内阁只是宰相的助手。因此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德意志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容克地主才被保留,对以后德国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第一部分(共70分)
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共70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右图是跳高运动员重心运行轨迹示意图,下列音乐旋律起伏特点与其相似的是
2.关于亚非欧拉美音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的民族民间音乐一般以五声音阶为主,其典型乐器有琵琶、三弦、萨朗吉等
B.口头传唱、即兴创作,节奏多变、风格独特是非洲音乐的特点,其乐器以打击乐器特别是鼓为主,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
C.欧洲音乐带有淡淡的怀乡、忧愁的色彩,重唱形式多,唱法放松,音色柔和抒情
D.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灵魂,现在世界上流行的舞蹈大都产生于这一地区,如伦巴、探戈、桑巴、华尔兹等
3.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党的赞颂和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蒙古族“呼麦”是用喉音歌唱的艺术,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藏族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
C.维吾尔族音乐具有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
D.乐器马头琴、扎木聂、长鼓分别属于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4.西方音乐各个时期的特点都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巴洛克音乐的特征是表现飘忽朦胧的意境,贝多芬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B.古典主义音乐以复调为主,具有恢弘壮观的风格,肖邦是主要代表人物
C.浪漫主义音乐注重不同艺术间的结合,追求更有想象力的表现,莫扎特是主要代表人物
D.印象主义音乐多以无调性的音乐形式出现,德彪西是这个流派的杰出代表
5.晚会上,以下四位少数民族姑娘表演的具有家乡特色的歌曲依次是

① ② ③ ④
A.《阿里朗》 《弹起我的冬不拉》 《翻身农奴把歌唱》 《敖包相会》
B.《桔梗谣》 《嘎达梅林》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达阪城的姑娘》
C.《织布谣》 《翻身农奴把歌唱》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弹起我的冬不拉》
D.《道拉基》 《森吉德玛》 《北京的金山上》 《牡丹汗》
6.庆祝建党90周年晚会上,同学们一起演唱了以下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曲的名称是《今天是你的生日》 B.该歌曲属于群众歌曲,演唱技巧难度不大
C.同学们的演唱形式为合唱 D.该歌曲属于3/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
7.京剧脸谱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主要用于净和生两个行当
B.脸谱的作用只是为了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 理,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
C.脸谱的色彩具有象征性,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白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蓝色脸表示性格刚直、桀骜不驯
D.脸谱的色彩多以对比色为主,如右图:红色和绿色是补色对比,黄、黑、白可以起到协调红绿对比的作用
8.中国戏曲百花齐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行当全面、气势宏美,是我国戏曲代表。经典曲目《霸王别姬》
B.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
C.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经典曲目《花木兰》
D.黄梅戏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经典曲目《杨三姐告状》
9.北京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和“祈谷”的地方,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B.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屋顶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蓝色是象征天的色彩
C.天坛的回音壁墙体坚硬光滑,弧度十分规则,有利于声波连续反射前进
D.北京天坛与颐和园一样秉承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建造法则
10.宋代文人苏轼曾用朱笔画竹子,遭到别人质疑:“世界上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苏轼当即反驳道:“世界上难道有墨竹吗?”以下与苏轼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A.齐白石:“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B.顾恺之:“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C.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D.徐悲鸿:“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11.右图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刻《被缚的奴隶》和中国西汉雕刻《马踏匈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缚的奴隶》具有力士般健美的体魄,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
B.《被缚的奴隶》的作者是欧洲伟大的雕刻家罗丹,《思想者》也是他的杰作
C.《马踏匈奴》造型简洁,风格粗犷,气势宏大,寄托了对西汉抗击匈奴的大将卫青的歌颂和哀思
D.《马踏匈奴》的雕刻技法是以镂刻为主,线刻为辅, 具有强烈的写实性
12.风筝起源于中国。关于风筝,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风筝的色彩注重大色块组合,如大红大绿,效果简练概括、热烈明快
B.风筝的尾巴可以起到平衡作用
C.在顺风和逆风环境下,风筝都可放飞
D.传统风筝的形象多具有吉祥的寓意。如右图是北京的沙燕风筝,翅膀上有蝙蝠图案,意为“福燕”
13.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进行了许多科学探索和研究,以下研究已经被现代科学证明正确的是
①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
②认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
③否定了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
④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余英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4.小明练习中国山水画的皴法表现不同山石特征,如果要表现黄山的莲花峰(如上图)以下最适合的是
A.解索皴 B.荷叶皴 C.斧劈皴 D.云头皴
15.右图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局部),关于此画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画手法概括精练、色彩绚丽、笔致工细,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B.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穿插使用,使画面移步换景,有咫尺千里之趣
C.在设色上运用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效果
D.该画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
16.右图是为Word“页面设置”对话框,在当前选项卡的界面下,可以设置
A.纸张大小 B.文字方向
C.排版方式 D.页面边距
17.小明要做一期科普类版报,下列关于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小明在保存一张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的网页时,窗口部分截图如图1所示,单击“保存”按钮,则能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图片和视频
B.小明用OCR软件对图2所示的图片进行文字识别,在识别之前,应先对图片进行倾斜校正
C.小明使用Word在“修订”模式下对某文档进行了修改,如图3所示,该文字在修订前的内容应该是“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以及其技术的简称”
D.以上操作中小明用到了“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识别”智能信息处理功能
18.小明利用PowerPoint 2003制作一个从第六张返回到第一张幻灯片的超链接,需要点击右图中的
A.原有文件或网页 B.本文档中的位置
C.新建文档 D.电子邮件地址
19.下列关于数据库描述正确的是
A.数据库不能被多个用户共享
B.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创建、维护数据库
C.SQL Server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而是一种操作系统
D.Access数据库中只能包含一张数据表
下面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曲谱(部分),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第20—21题。
(1)利用logo语言可以让电脑模拟演奏这个歌曲, logo语言编写音乐的命令格式为:
Tone logo音符logo节拍 如第一小节的程序是:
Tone 392 12 Tone 329 4 Tone 293 8 Tone 261 8
20.第四小节的Logo语言程序为:Tone 196 32,那么乐谱中第四小节空缺的简谱是
A.5 — B.3 — C.5 5 3 D.5 3
21.这段曲谱的第二小节的Logo语言代码应该是
A.Tone 392 4 B.Tone 329 8 C.Tone 392 16 D.Tone 392 32
22.Word和Excel都能制作表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ord和Excel中都有合并单元格功能,都可把一个独立单元格任意拆分
B.Excel可以把选中的表格数据转换成柱形图等图表,而Word 没有这个功能
C.Word和Excel中都可以根据行数和列数需要手工绘制表格
D.Word和Excel都可对数据表进行数据排序,并可利用函数公式对数据进行运算
23.下列关于网络谣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络谣言具有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报复性、宣泄性、诱惑性等特点
B.网络谣言易引发社会震荡,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立法
C.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可以在网上任意发言
D.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维护舆论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4.右图是某中学体育达标成绩表。为获取相关信息,需对本表进行进一步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9:G9小数位数,取决于列宽,人工不能干预
B.为迅速求得每列平均分可用 AVERAGE函数
C.表中的项目分别测试了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
D.表中“姓名”处占用了两个单元格,单元格之间的横线被橡皮擦擦掉了,单元格的名称为A2
25.冬季将要来临,小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项目是:跑走交替(1000~1200米)、定时匀速跑(1000~1600米)等。请问小明锻炼的目的是
A.提高速度 B.增强肌肉力量 C.提高耐久跑的能D.提高步频
26.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看瓜形、看瓜色、听瓜声、测弹性”来判断,此方法是
A.功能模拟法 B.黑箱法 C.反馈法 D.控制法
27.小明把家中用电系统分解成几个子系统,下列分解方案合理的是
A.照明子系统 空调子系统 插座子系统 安全保护子系统
B.安全保护子系统 照明子系统 二孔插座子系统 三孔插座子系统
C.日光灯子系统 照明子系统 空调子系统 插座子系统
D.照明子系统 空调子系统 二孔插座子系统 三孔插座子系统
28.小明要用一串小彩灯装饰房间,规格为“4V 0.2A”,最大承受电压是6V(当其中一只小彩灯烧坏时,小灯泡中的特殊装置会自动接通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至少应串联55个
B.为了用电安全,至少要保证37个小灯泡发光
C.发光小灯泡越多,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
D.电路中的电流与发光小灯泡的个数没关系
29.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明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30.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
A.举哑铃 B.跳绳 C.踢毽子 D.拉弹簧拉力器
31.下列对健身器材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杠有助于提高上肢力量
B.平衡木有助于提高平衡协调能力
C.双杠可以对锻炼上肢及腰腹力量
D.鞍马主要锻炼人的跳跃能力
32.木匠在用木工锯(如右上图)锯割木料时,手应该握在
33.下图为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在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
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 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
C.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D.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3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旅行时更青睐于选择飞机这一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黑匣子是飞行数据记录仪,飞机各机械部位和电子仪器仪表都与之相连
B.飞行时,机、鸟相撞产生的冲击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机场应做好驱鸟工作
C.飞机的窗户都是椭圆形,没有棱角,这样的设计主要体现了设计的美观性原则
D.平流层中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能见度高,便于飞机飞行
35. 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下列现象不成立的是
A.瓶装罐头倒置于热水中,瓶盖受热后容易打开
B.在室温下,把一只温度计从酒精里拿出来,它的温度示数会升高
C.小明在实验课上背对着太阳喷射水雾,可以看到漂亮的人造彩虹
D.在北极地区一般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36.下列各项属于伪科学的是
A.稻草可变成酒精 B.将空气中的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
C.用良好的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 D.用复合材料代替人体某些关节
37.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森林大火时,可将大火蔓延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 ②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 ③酒精起火可用湿布扑灭 ④核能、风能、太阳能等都属于清洁能源
⑤体内缺乏维生素B会引起夜盲症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38.环境污染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以下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含磷洗衣粉—水体富营养化—水栖生物大量死亡
B.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
C.氟氯烃—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
D.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
39.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小常识往往蕴含着一定科学道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向干燥的室内洒水可以减少静电产生
B.用汽油清洗冰箱门漆面上的污渍
C.用加热后的纯碱水洗涤铁锅上的油垢
D.先将衣物放进加入洗衣液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洗
40.魔术师将一块棉手帕浸泡在某种无色液体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这种无液体应该是特别易燃
B.手帕上的无色液体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它的着火点
C.该无色液体燃烧后使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
D.手帕表层可能有阻燃化学材料
41.生活即科学,科学无处不在。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生物学道理的是
A.0.9%的生理盐水可以抑菌、杀菌,故常作为注射药物的溶剂使用
B.给农作物施加“气费”可以增产增收,是因为能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C.农田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农作物养分的争夺
D.腌制咸菜时,高浓度的盐溶液使细菌因失水过多而无法生存
42.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下列诗词或谚语中所蕴含的生物种间关系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老鹰捕食——见机行事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43.“类推”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淀粉遇到碘液呈蓝色,所以遇碘液呈蓝色的物质中必然含有淀粉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没有线粒体便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燃烧一般都伴有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44.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通过发酵产生的乙醇能源污染小,我们应该大力提倡
B.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发电系统利用的是河流水能
C.风力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
D.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可以用来发电
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较多的绿光
B.“隔夜饭”极易被细菌污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
C.冬天在户外呼气时易形成白雾,这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D.“真金不怕火炼”,因为金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46.具备化学知识会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科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子叶,包出的粽子色泽鲜亮,营养丰富
B.高温杀毒的原因是因为高温能够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C.人体所需要的热量约70%来自糖类,其来源主要是淀粉
D.尼古丁是一种有毒物质,会使吸烟者产生依赖,所以我们要拒绝烟草
47.“……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下列谚语与此歌反映的哲理相一致的有
①水滴石穿,集腋成裘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8.追求真理,积极向善,甘于奉献,是人类追求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下列选项与此不相符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49.立春当天,鸡蛋容易竖立起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主要原因是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
B.鸡蛋的重力与受到的支持力平衡
C.鸡蛋与支持面的接触面积大
D.鸡蛋内部的特殊结构
50.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进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探索主张与历史人物的对应正确的是
①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领导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③领导戊戌变法,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④领导辛亥革命,走资产阶级革命道路
A.谭嗣同 左宗棠 梁启超 袁世凯 B.左宗棠 魏 源 康有为 孙中山
C.魏 源 左宗棠 康有为 孙中山 D.李鸿章 魏 源 康有为 袁世凯
51.右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①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③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④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A.①啤酒厂 ②电子装配厂 ③制糖厂 ④金属冶炼
B.①制糖厂 ②啤酒厂 ③电子装配厂 ④炼铝厂
C.①啤酒厂 ②炼铝厂 ③制糖厂 ④电子装配厂
D.①制糖厂 ②炼铝厂 ③电子装配厂 ④啤酒厂
53.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央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基本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B.温总理在评价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时,运用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C.我国国务院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4.一首《七律》写道:“此路中华一命悬,瞻前顾后往何边?南巡肝胆真知见,国贸良言正道传”。诗中所指事件的历史意义是
A.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B.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C.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D.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55.对下列现象分析和描述正确的有
A.张老师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汽车,10万元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B.现实中虽然没有龙,但我们却有对龙的认识,这表明龙的形象是创新意识的产物
C.“三下乡”活动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D.国务院制定《校车安全条例》,这一做法是在履行立法职能,确保校车运营有法可依
5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列科技成果的诞生,按先后顺序排列准确的一组是
①完成人类基因组工程的1%的测序任务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57.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下列说法最为可信的是
A.宋代的《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的方法—足够证明豆腐是从宋代开始出现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其说法可信
C.朱元璋兵败徽州时,吃了发酵的“毛豆腐”—故民间认为豆腐源于明初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东汉时已经出现豆腐
58.说话写文章,都应根据场合和对象的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达。下列表达得体的是
A.老王:“这是我家乡的特产,请您务必收下。”小李:“那我就笑纳了”
B.我是第一次以评论员的身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希望大家来拜读
C.杨福景师从现任羽毛球教练杨阳,其打法颇有杨阳的遗风,有“小杨阳”之称
D.在我生涯的这最后一两个月当中,先生您就是我最敬仰的一位师尊
59.请将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打响国民党统治第一枪 ②开国大典 ③ 遵义会议 ④西柏坡会议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④ ②① D.①③④②
60.下列节气不是反映物候现象的是
A.惊蛰 B.小满 C.清明 D.霜降
61.下列对联所叙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①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②黄山为九州增色 瓷器与中国同名
A.湖南 湖北 安徽 江西 B.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
C.安徽 湖北 江西 桂林 D.湖南 湖北 桂林 江西
62.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右图四地中最可能发生海啸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3.描述南北方差异的观点有很多,下列南北方差异的描述合理的是
①“南轻北重”这里的轻重指的是轻工业和重工业
②“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是指南北方饮食习惯的不同
③“南涝北旱”体现了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
④“南繁北齐”指的是聚落的分布,南方比较分散而北方比较集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污水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用于农田的灌溉
B.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C.水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营养素之一
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65.“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假如你生活在 1919年的上海,你有可能看到或听到
A.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B.中共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联红(军)抗日”
66.读“2011年全国团购交易额变化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第四季度全国团购交易额达到88.08亿元
B.3月份全国团购交易额环比增长创历史最高纪录
C.2011年全国团购交易额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聚划算
D.12月份团购交易额创下全国单月新高
67.从我国国情出发,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大力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②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
③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 
④增加东北玉米复种指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8.形体美是大部分人所追求的,坐位体前屈是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
试的评价指标之一,它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韧带的
A.耐力性 B.爆发力 C.柔韧性 D.灵活性
69.自然界许多动物本身是“物理应用高手”,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鱼类主要是靠鳔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沉和上浮
B.泥鳅的体表有层黏液,可以增大摩擦
C.啄木鸟有尖硬的喙,可以减小压强
D.地震前一些动物会有异常表现,是因为它们可感知地壳内部运动引发的次声波
70.下列对有关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糖类和油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B.水泥和玻璃都属于硅酸盐材料
C.近视镜和汽车后视镜都是凹透镜 D.脂肪和蛋白质可用苏丹III染液来鉴别
第二部分(共30分)
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从第71题到85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1.关于西方音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蚤之歌》是一首叙事与描写兼有、词曲结合紧密的通谱歌曲,其作者是俄罗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钢琴曲《爱之梦》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两者都属于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C.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用欢乐的声音歌颂全人类的团结与友爱,是一部充分体现欢乐美的典范之作
D.《一个华沙幸存者》是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的作品,表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华沙集体杀害犹太人的事件
72.右图是我国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的精美彩陶“旋纹尖底瓶”,以下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瓶口窄小不易溢出水,瓶腹两侧有耳可穿绳便于提携
B.巧妙利用了结构的不稳定性,实现水中自动取水
C.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D.彩陶和瓷器一样,都是中国最早发明的传统工艺
73.右图为人体内某种类型的生命活动,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图示类型不同的是
A.注射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 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注射乙肝疫苗
74.以下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们平常所说的“黑客”与“计算机病毒”其实是一回事
B.U盘、光盘在有病毒的计算机上读取数据后,即可成为病毒传染源
C.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或一段可执行代码,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
D.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可以从硬件保护、软件保护、日常操作维护三个方面来考虑
75.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网点,如大型综合商场、超市等,不再布局在城市中心商业区,而是配置在城市边缘交通优越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有
A.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 B.城市快速道路网的形成
C.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缺乏停车场 D.城市边缘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76.《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静修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失败的潜在危机
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77.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谨慎小心,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并掌握一些必备的急救措施。下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有
A.被毒蛇咬伤后,立刻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十十”形,将毒液挤出
B.异物入眼时,用手揉挤,将异物揉出,或让他人对眼睛吹气吹出
C.流鼻血时,应尽快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
D.重金属中毒时可以服用生牛奶、生鸡蛋清等解毒
78.如图是一款超市购物车,采用万向轮,前轮间距较小,车筐内设有可折叠的小孩座椅。下面不属于对购物车进行强度试验的是
A.让小孩坐在座椅上,观察购物车是否会翻倒
B.转动购物车,体验购物车转向是否灵活
C.推动购物车,感觉推行是否省力
D.放一定量的重物在车筐内,观察购物车是否会损坏
79.药用胶囊外壳有胃溶性和肠溶性两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胃溶性胶囊外壳的成分一般是淀粉,肠溶性胶囊外壳的成分一般是蛋白质
B.肠溶性胶囊外壳在胃内不会被分解,可防止苦涩药物对胃的刺激
C.胶囊外壳的消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肠溶性胶囊不要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应使用温开水快速送服
注:网上调查的参与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其中既有非农业户籍人口,也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网下的电话调查对象则集中在城市居民。
80.对这一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了网上调查和网下电话调查外,还可以采用访谈法进行调查
B.该次调查中,网下电话调查结果比网上调查结果可信度高
C.就全国而言,人们对社会保障的关注度要远高于房价调控的关注度
D.调查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81.假如就人民网开展这一调查活动进行评论,你会选择
A.维护和保障了公民提案权和自由表达权
B.拓宽了公民合理诉求和意愿表达的渠道
C.促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一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
D.将党的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上升为国家意志
82.警用弓弩(如图)因其发射时无光、声音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反恐。小明通过观察其结构,分析其使用过程,对弓弩进行了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肩托可增大受力面积,使用时既舒适,又能增加瞄准的稳定性
B.利用弩的弹力进行发射,是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采用滑轮组是为了发射时省力,减少人对弓弩做功和能量消耗
D.光学瞄准镜实际上是一个望远镜,瞄准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篮球落地反弹问题做了如下实验,依据表格完成83-85题。
实验组 篮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① 6# 120 木质 80
② 7# 120 木质 80
③ 7# 120 水泥 90
④ 7# 150 水泥 110
83.要验证“篮球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有关”,需要选用的实验组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84.通过他们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影响篮球反弹高度的因素有
A.地面材料 B.下落高度 C.球的型号 D.实验分组
85.对于上述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
B.把②③④的反弹高度取平均值与①做比较,可得出不同型号篮球的反弹差异
C.对比①④的数据,可得出篮球反弹高度与地面材料有关
D.对比②③的数据,可知7#篮球在水泥地上的落地反弹高度更大
高三自评试题
基本能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每题1分,共70分。
第二部分(共30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BD AB BC CD ABC B AD ABC BCD AD BC AB C AB AD
每题2分,共15题。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红色
5·3 2 1┃5 -┃1 2 3┃ ┃
学 习 雷 锋 好 榜 样
A
B
C
D
68图跃华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次月考政治(文科)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从中选出最佳选项。每题1。5分,共60分)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参与经济活动,参与经济活动要求我们懂得其中的经济学道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场景,回答1—2题。
1、场景一:小明的母亲按包月方式订制了天气预报短信,了解气象信息,查询天气情况。这里“气象信息” ( )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用于交换
2、场景二:小明的父亲领取了3000元工资后,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100元,实际支付80元。在这里,3000元、100元、8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3.2011年7月,100日元兑换人民币8.0596元,而5月初时,100日元兑换人民币仅为7.2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日元兑换人民币进入“8时代”,此次汇率变动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影响的是( )
① 旅行社:赴日旅游线路报价半年涨3成
② 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工资涨了
③ 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 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消费水平 ③国家分配政策 ④社会保障水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5、假定2010年7月用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件甲商品,此后物价一路仰冲,截止2011年8月,用100元只能购买8件甲商品,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分别是多少( )
A.25% 20% B.20% 20% C.20% 25% D.25% 25%
6、2009年某企业生产A商品200万件,价值总量为2200万元;2010年该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劳动生产率提高25%,并推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假设其他条件不变,2010年这个企业全年生产的A商品的价值总量为( )
A.2200万元 B.2750万元 C.2500万元 D.3025万元
7、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深层次、趋势性原因,是农民务农成本的大幅上涨。主要来自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农村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土地租金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下列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农产品价格上涨体现了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的道理
②农产品价格上涨必然有利于农民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③农产品价格上涨必然导致人们对它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④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A.该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B.该商品价格上涨,人们购物需求减少
C.该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状况
D.该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出现供过于求状况
9、右图为某商场同一时期甲、乙两种商品的有关情况变化图,根据你的比较和分析,下列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乙商品是甲商品的替代品
B.乙商品是甲商品的互补品
C.乙商品是生活必需品 D.乙商品市场是卖方市场
10.“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每年有800万大学生需安排就业。目前,我国大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不到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业比例约为20%。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 )
①需要政府支持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②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带动就业 ④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年内央行第三次加息。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国的贷款利率连续提高,将会( )
①影响人们对投资方式的选择 ②增加人们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益
③减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④刺激房地产开发和居民购房的同时走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2011年7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来新高。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稳定物价的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B.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财政支出
C.提高存贷款利率,增加财政支出 D.降低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13.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拓宽居民投资渠道,逐步完善储蓄、债券、保险、股票、商品期货和房屋出租等多种市场,让居民拥有更多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机会。上述财产性收入属于:( )
①按劳分配收入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③初次分配收入 ④再分配收入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4.2011年5月27日,国家发改委通知指出,为补偿火电发电企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增加的部分成本,缓解电力企业经营困难,保障正常的电力供应,决定适当调整电价水平,这一举措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 )
A.价格手段 通过价格监管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B.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利益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C.法律手段 通过完善形成价格机制引导消费
D.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5. 六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表明( )
①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③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④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据此回答16-17题。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一 不超过1500元的 3
二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三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16.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
①增加财政开支 ②增加财政收入 ③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 ④促进公平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假定某人每月扣除“三险一金”后的收入为9000元,按照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新的规定,他每月应该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A. 545元 B. 595元 C. 695元 D. 1355元
18、我国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表示,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于2010年12月31日停止执行。自2011年1月1日起,统一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这政策的变化将会
①对汽车的供求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间接调节汽车企业的投资
③刺激汽车燃油价格的上涨 ④增加交通综合治理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 2010年11月,腾讯和360之间挑起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牵扯面最广的一场“战争”。 腾讯与360之争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了绑架用户当筹码的地步,社会影响极坏,实际上这两家企业都是为了各自的商业利益。这说明( )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引发了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②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
③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带来资源的浪费
④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应把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这样做( )
A.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B.完善了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
C.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21.欧盟境内首个中国经贸合作区“葡萄牙——中国经贸合作区”正式设立,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集群式迈出国门。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规避对外开放的风险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适应经济全球化挑战
④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中国虽与南非世界杯无缘,但“中国制造”并未缺席这届世界杯。南非世界杯赛场上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令人难忘的呜呜祖拉,还有哨子、国旗、假发、手环、头巾、座椅等。这主要体现了(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消费全球化
23.2011年 8月5日,作为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一档至AA+。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遭到主权信用降级。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使世界各国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全球股市暴跌,美国股市更是创下自从2008年10月份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说明美国主权债务危机( )
A.会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B.会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减缓
C.促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D.殃及全球,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24. 对于国际市场来说,美国国债曾被投资者视为金融风暴中的最后一处安全港,我国持有约1.16万亿美元美债,然而现在它的信用度已然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这会给我国带来影响正确的有( )
①中国未来可能减持美国国债 ②中国未来可能增持美国国债
③中国外汇储备大量减少 ④中国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为规避美元贬值风险而涌入黄金市场的买盘,成为推动金价上涨的中间力量。对全球潜在通胀的预期,抢先购入贵金属以求保值成为各国央行及投资者的合理选择,这是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每年10月到第二年2月黄金消费需求进入旺季,也是黄金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这说明,导致黄金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黄金资源的稀缺性 B.黄金的价值量大
C.黄金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D.黄金的需求量增加
26. 张某有5万美元,他决定将其中2万美元换成人民币,3万美元换成欧元,根据表格四家银行提供的当天外汇报价,张某应选择的银行分别是( )
银行 汇率 甲 乙 丙 丁
1美元兑人民币 6.5227 6.5248 6.5257 6.5235
1欧元兑美元 1.4235 1.4258 1.4241 1.4222
A. 甲和丁 B. 丙和乙 C. 丙和丁 D. 甲和乙
27.海尔是我国知名的家用电器生产厂家。1985年,海尔曾将76台不合格冰箱当众砸毁,因此而赢得了国内市场。近日,海尔又推出省时省力、洗虾效果很好的“洗虾机”,引起一片抢购热潮。这说明海尔赢得市场的原因是( )
A.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 B.价格合理 C.生产技术先进 D.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
28.“宁肯让父母在家受累,也不能让自己在校比别人吃穿矮半截。”影响某些中学生的这种消费行为的心理主要是 ( )
A从众心理 B攀比心理 C求实心理 D理性消费
29. 耐克公司专门为刘翔设计了一款最轻的钉鞋“红色魔鞋”,并且为包括中国选手在内的2000多名运动员提供了耐克产品。受此影响,耐克产品在中国的销量明显增加。该公司是利用消费者的( ) 来促销的。
A 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30.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③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④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1.当前,新的消费热点的发现,如汽车、住房、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投资增长。随着垄断行业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使民间投资进入的领域逐渐扩大。新的消费热点的快速发展会促进投资增长,主要是因为 ( )
A.生产对消费有决定作用 B.改革对消费有导向作用
C.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D. 消费是促进投资体制改革的动力
32.《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名议颁发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国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是( )
①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量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3.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此举又创了个第“中国民族乳品企业中第一个在海外上市”。从材料可知,蒙牛乳业有限公司是这样一种企业法人 ( )
①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 ②其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
③它的股东人数为2个以上50个以下 ④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⑤股东的身份是固定不变的 ⑥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34.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1.98%,利息税为5%,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利息税率不变。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 ( )
A.45.5元 B.39.2元 C.51.3元 D.54元
35.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6.下列举措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
A.中央银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B.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
C.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启动农村消费
D.铁道部决定2009年春运旅客列车票价不上浮
37. 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继续把食品市场安全作为市场监管的重点,进一步开展食品市场整顿,切实保障农村食品消费安全。这表明(  )
A.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B.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监管市场
C.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D.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监管市场
38.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9.中部崛起是继“五个统筹”以后,中央针对“中部塌陷”(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进行宏观调控的又一举措,表达了中央尽快解决这个焦点问题的决心。促进中部崛起的经济意义有( )
①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②是充分发挥中部发展潜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的迫切需要
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④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大国地位的需要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0.低碳经济时代的创新成果将对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前沿科技通过世博会这个平台传播推广,而世博会也将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跳板。低碳经济发展有利于( )
①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
②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真正享有发展的成果④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共40分)
二 非选择题 (共40分)
41.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
请你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目标提几条建议。(8分)
42.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结构从2000年得31:16.7:52.3转变为2010年得9.53:41.15:49.32,但与2011年我国海洋经济三大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分)
43.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财政收入 18.5% 24.24% 31% 23.1% 11.7% 2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4.2%
材料二: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l 1.2%,到2010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为“还富于民”提供了物质基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让民众收入跑赢CPI,分享GDP发展实惠,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怎样实现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谈谈你的建议。(15分)
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题,总共50分)
41.①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意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③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④刺激消费,扩大内需,通过投资、消费和出口协同拉动,实现经济增长。
⑤完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⑥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每点3分)
42.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海洋急剧发展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第二、三产业;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陆海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 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
D. 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速度的大小也不断变小
17.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 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 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 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18.如图所示,一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 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体依然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 D.大小和方向无法判断
19.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B匀速上升,设A对地面的压力为N,A所受摩擦力为f,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T,在上述运动
过程中,N、f、T的变化情况是
A.N、f、T均增大 ( http: / / www. / ) B.N、f增大,T不变
C.N、f,T均减小
D.N增大,f减小,T不变
20.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21.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其质量为,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而上升的过程中,有
A.B作匀加速运动
B.B作变加速运动
C.轻绳拉力F的大小为
D.轻绳拉力F的大小为
填空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5分) 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C.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测力计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如图).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将上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是____ _ ___.(填选项前字母)
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3-4-1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 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数据如下表
盘中砝码总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3-4-2中作出a-F的关系图象.
③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


三、计算题(共43分,本题包括4个小题、解题时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和必要的数据代入,只有结果不得分)
24、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 kg,以v0=2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s=60 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25.放在水平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与时问的关系如图所示,g=10m/s2,
求:(1)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物体在3—6秒中的加速度大小;
(3)物体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
36、如图所示,一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其质量为m=2kg,受到一个斜向下的、与水平方向成37o角的推力F=10N的作用,使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4m的距离后撤去推力,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已知sin370=0.6,cos370=0.8,)
(1)撤去推力F瞬间,物体的速度。
(2)撤去推力F后4s内,物体的位移。(g=10m/s2)
t
v
t1
t2
t3
0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抵牾(yǔ) 绯闻(fēi) 炽热(chì) 发酵(jiào) 垂涎三尺(xián)
B.粳米(jīng) 挫折(cuō) 木讷(nà) 惫懒(bèilǎn) 毁家纾难(shū)
C.匝道(zā) 果脯(pǔ) 气氛(fèn) 包扎(zhā) 强人所难(qiǎng)
D.债券(quàn) 踯躅(zhú) 信笺(jiān) 按捺(nà) 令人咋舌(z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喝彩 打圆场 鞭辟人理 无立锥之地
B.凋蔽 拉拉队 迫不及待 如坠五里雾中
C.凑合 挖墙脚 既往不咎 事实胜于雄辩
D.枢纽 笑咪咪 事必恭亲 坐收鱼人之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2009年底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 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
(2)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往往特别 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3)《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 ,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4)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严重 了世界和平。
A.质疑 贯注 施行 妨碍 B.质疑 关注 实行 妨害
C.置疑 关注 施行 妨害 D.置疑 贯注 实行 妨碍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B.这篇文章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的。
C.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D.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简洁,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要繁文缛节,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大的信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了“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性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也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亍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物事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人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也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业,“敬”的外延在扩大,而所抽象的内涵一直延伸着。
(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10月20日,有删改)
6.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敬”最早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
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养的“内核”。
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7.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展可能。
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出了“仁”。
C.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
D.“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内涵。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
B.孔子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事的基本原则。
C.在家庭作用愈加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仁”的局限性越来越大。
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礼”和“仁”的内涵。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蛇 人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数武①,闻丛薪错楚②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竞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日:“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③。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数武:没有多远。②丛薪错楚:错杂堆集的柴草。③从谏也如转圜: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yuán,通“圆”,圆的物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青亦渺 渺:无影无踪-
B.辄中规矩 规矩:要求
C.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祝:祷告
D.朱点俨然 俨然:宛然;仿佛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与交首吐舌
B.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 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C.小侣而所荐耶 且怒而仇焉者
D.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蛇人乃祝小青曰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很是着急,但又因为以往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所以他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最后果然不出所料。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并叮嘱它们从此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天谴,两条蛇听从了劝告,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第Ⅱ卷(114分)
四、(27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4分)
(2)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王,转思下井复投石焉。(6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15.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的三组)(9分)
(1) , ,谁主沉浮? 扪参历井仰胁息, 。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謇朝谇而夕替。
(4)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人生如梦, 。
五、语言知识运用(9分)
16. 将下面长句改写为三个语序连贯的短句。(3分)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17.以“京剧” 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3分)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18.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3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做“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的说法几乎毫无疑问的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越稳了四极。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森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着,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划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世界里。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也算圆,那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圆满?哪一刹那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1 9.文章开头两次提到“使我着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章主体部分引用了三则神话传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一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这句话的含意?(4分)
2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两例并作简要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死于美丽
中赋渔
谁能想到,忠贞于爱情的新西兰椋鸟竟会因一位风流成性的国王的垂青,而全族覆灭。
新西兰椋鸟的羽毛,绚丽多姿、流光溢彩,呜叫婉转缠绵、惹人爱怜。雄乌的喙像啄木鸟,可以啄开树皮,而雌鸟的喙细长弯曲,能够啄出藏在树缝里雄鸟无法捕捉的小虫子。“夫妻”配合默契,形影不离。不知是因为它们的美丽,还是因为它们的如胶似漆,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把它们当做心中的神物。毛利人中还流行着这样的说法:知果新婚的男子梦到椋鸟,妻子就会怀孕,并且会生个女孩。在举行一些盛大仪式时,部落的酋长会用椋鸟来祭祀他们的神灵。
毛利人与椋鸟相依相存。从公元950年他们的祖先库珀乘着独木舟来到新西兰起,到1840年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的这900年时间里,部落的祭祀并没有减少椋鸟的数量。可是——1840年,英国海军军官豪伯森率领舰队,耀武扬威来到了新西兰。英国人迫使毛利人酋长签下《威坦奇条约》,把这片土地并入大英帝国的版图。
蜂拥而至的欧洲人焚烧森林,抢夺土地。失去了安身之地的椋鸟们盘旋在昔日的栖所,一时间一片悲鸣……
然而健壮威武的毛利人是天生的战士,他们操起长矛,甚至用牙齿,向英国人发起攻击。毛利人前赴后继,到1872年战争结束,20多万毛利人剩下不到4万。而他们的神鸟,就只能默默承受自己的命运了。20世纪初一个英国国王的来访,终于给了新西兰椋鸟最后一击。
声名狼藉的爱德华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长子,他继承王位不久,就访问了新西兰。欢迎他的人们,送给他一支美丽的椋鸟羽毛。这个风流的浪荡子,随手把羽毛插在了自己的帽子上。意想不到的是,用椋鸟羽毛装饰帽手,立刻成为风靡欧洲的时尚。
1907年12月28日,生物学家在森林里发现了最后一只已经死去的新西兰椋鸟,有人在它的尸骨旁立了一块纸板,上面写着:再见,新西兰。
与椋鸟同时告别新西兰的,还有一种名叫垂耳鸦的鸟。不过,椋鸟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死,垂耳鸦却是死于它的“丑陋”。和椋鸟一样,垂耳鸦的雄鸟也有像啄木鸟一样的喙,雌鸟的嘴也是细长而弯曲,它们同样形影不离地分工合作,只有在一只死后,另一只才会另觅配偶。可是垂耳鸦羽毛灰黑,“哇、哇”的呜叫令人毛骨悚然,人们往往把它视作不祥之兆。人们讨厌它,只要看到,便立即猎杀。垂耳鸦东躲西藏,远离人类,可是随着森林被毁,垂耳鸦无处藏身,纷纷饿死。1907年,最后一只垂耳鸦在孤独中死去。
一种物种因为美丽而消亡,另一种物种却因为丑陋而灭绝,这个地球,是人类主宰的地球,动物的生与死似乎一直由人类来定夺。
更让人感慨的是,曾经用长矛、牙齿对抗异族入侵的毛利人,也有可能在本世纪末消亡。
这一次,杀害他们的凶手不是西方的枪支弹药,而是西方的饮食及生活方法。面对这次入侵,毛利人毫无抗拒。医学专家分析说,一只汉堡包对毛利人的伤害要远比对白人大得多。日渐肥胖的毛利人普遍患上了糖尿病。如果找不到有效解决糖尿病的办法,如果不能回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民族就可能面临消亡的境地。
毛利人以入梦的椋鸟来预兆生命的繁衍,椋鸟消失了,毛利人也会消失吗?
19.文中第二自然段写新西兰椋鸟的美丽有何作用?(4分)
20.本文写了死于美丽的椋鸟,为何还要写死于“丑陋”的垂耳鸦?(4分)
21.“面对这次人侵,毛利人毫无抗拒”,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4分)
2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死于美丽”的理解和思考。(6分)
(1)理解: (2)思考: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的敬礼。而此时也会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