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技术的性质 课件(60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技术的性质 课件(60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技 术 的 性 质
(第一课时)
人的需要 发展的技术
吃、穿、住、行
通信
教育
娱乐
马上行动:
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的专利性
提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听力不好的老人家听人讲话的时候会把手放在耳朵上,这是为什么?
案例分析:Page11助听器的发明
讨论 助听器的发明:
1、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灵敏的人听见外界的声音
2、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使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
3、满足了什么具体需求
使听觉不灵敏的人方便的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书本
洗衣机
红绿灯
马上行动:
下列技术产品是为实现什么具体目的而开发的?
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成果。
思考1:前面助听器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助听器在不停的更新换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思考2: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存出不穷,如核能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这又是怎样做到的?
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
阅读:Page12 小辞典
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首台个人电脑的发明
首架飞机的产生
Page12 案例分析
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革新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
案例:自行车的革新
讨论:自行车在技术上是如何改进的,为何要做出这种改进?
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案例:电灯的发明史
1、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不适合家用。
2、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犁口般大小的电灯泡,人类由此进入了电灯照明时代,灯丝是用竹丝做成的。
3、1904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比毛竹丝灯强3倍的钨丝灯,沿用至今。
4、20世纪70年代节能灯诞生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
马上行动:
请大家列举一些耳熟能详的技术革新的例子。
CPU
CPU的发展历程  
CPU也称为微处理器,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 4004
1978年 8086
1979年 8088
1982年 80286
1985年 80386
1989年 80486
1993年 80586(PENTIUM)
1997年 PentiumⅡ
1999年 PentiumIII
2002年 Pentium 4
2004年 Pentium D
2006年 CORE 2 DUO
2007年 CORE 2 QUAD
神舟飞船
技术的不断革新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
思考:显然助听器技术还会向前发展的,如果我们想设计制造一款助听器,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才行呢?
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材料学
物理
价格
经济学
水笔
外壳
材料学
墨水
化学
笔头
物理学
使用方便
人机关系
思考:设计和制作我们手中的水笔需要应用哪些知识。
科学 技术
概念
侧重点
目的
回答问题
研究方法
举例1
举例2
举例3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技术与艺术
技术涉及工具、材料、技能、工业、程序
艺术涉及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修养
艺术能触发智慧的火花,激发技术创造的想象力
区别
联系
千里眼
顺风耳
刀枪不入
日行千里
嫦娥奔月
隔空取物
点石成金
千里眼
顺风耳
刀枪不入
日行千里
嫦娥奔月
隔空取物
点石成金
千里眼
顺风耳
刀枪不入
日行千里
嫦娥奔月
隔空取物
点石成金
千里眼
顺风耳
刀枪不入
日行千里
嫦娥奔月
隔空取物
点石成金
千里眼
顺风耳
刀枪不入
日行千里
嫦娥奔月
隔空取物
点石成金
千里眼
顺风耳
刀枪不入
日行千里
嫦娥奔月
隔空取物
点石成金
千里眼
顺风耳
刀枪不入
日行千里
嫦娥奔月
隔空取物
点石成金
千里眼
顺风耳
刀枪不入
日行千里
嫦娥奔月
隔空取物
点石成金
千里眼
顺风耳
刀枪不入
日行千里
嫦娥奔月
隔空取物
点石成金
技术与艺术
技术涉及工具、材料、技能、工业、程序
艺术涉及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修养
艺术能触发智慧的火花,激发技术创造的想象力
技术是艺术的基础,进步带来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
小结:
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1、小王外出时,家中植物经常枯死,于是他想设计一个自动浇水系统,设计中困难重重。他需要查找有关滴灌的知识,又要查阅水流控制的知识,还有了解各种植物的习性等等。此话主要体现了技术的哪一性质?( )
A.目的性 B.综合性 C.创新性 D.两名性
2、下列关于技术的目的性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B.助听器是满足有些人能听见外界声音、正常与人交流等需要而产生的
C.有某些技术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意发明的
D.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中。
3、下列关于技术的综合性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项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B. 科学就是技术,两者是同一概念
C.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侧重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
D. 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4、下列活动哪个是科学活动(    )。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 瓦特发明蒸汽机
C. 爱迪生发明电灯   D. 李冰修建都江堰
5、下列活动哪个是技术活动(   )。
A.解数学题   B.做化学实验   
C.上生物课   D.调试某一段
6、下列关于技术的创新性说法,错误的是(    )。
A.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B. 创新就是为达到一个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新方法
C. 创新就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的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
D. 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应用课题:技术的性质(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承接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内容,围绕技术的5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力求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
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和“技术的综合性”。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上升到系统的、全面的、理性的认识,所以需要通过本节的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内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马上行动、思考、讨论等形式及时巩固学到的新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良好态度与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技术的创新性和综合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教材上典型案例和增加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找出并理解技术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引入(2分钟) 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技术是为满足人类需求而产生的。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各种各样的需求,发展了无数的技术。马上行动:填表格人的需要发展的技术吃、穿、住、行通信教育娱乐虽然每一项技术其产生、发展和内涵各不相同,但这些不同的技术却有着共同的基本特性,了解这些基本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技术,开发技术。 听讲、思考思考、回答投影技术的五个性质 板书:技术的性质 既复习技术的价值,又指出学习这一节内容的目地:为了更好的运用技术和开发技术我们要学习技术的基本特性
讲解:我们这节课学习技术五个基本特性中的前三个,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听讲、思考 投影学习目标相关文字 提出学习目标
环节1:技术的目的性(5分钟) 提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听力不好的老人家听人讲话的时候会把手放在耳朵上,这是为什么?讲解: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讨论:助听器的发明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满足了什么具体需求结论:技术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回答:把手放在耳朵上可以收集声音,让人听的更清晰。回答:1、使听觉不灵敏的人清楚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2、传递声音、将声音放大并传入耳中、携带方便。3、使听觉不灵敏的人听见外界的声音。 投影各种助听器及要讨论的问题 引入助听器案例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及时的目的性
马上行动:下列技术产品是为实现什么具体目的而开发的?书本洗衣机红绿灯 学生回答:传播知识方便洗衣服自动指挥交通 投影马上行动 从生活中常见的技术产品感受技术的目的性
总结: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就是技术的目的性。 学生听讲、思考 板书:技术的目的性投影技术的目的性相关文字 明确技术目的性
环节2:技术的创新性(15分钟) 提问1:前面助听器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助听器在不停的更新换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提问2: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存出不穷,如核能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这又是怎样做到的?讲解:要想做到这些,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创新。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的内涵非常的丰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阅读:小词典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技术创新常常表现在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学生思考、讨论 投影一些技术产品的图片投影技术的创新性相关文字板书:技术的创新性 通过对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的两个问题的思考引出技术的创新性
2.1技术的发明 讲解: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案例:四大发明 首台计算机的发明 首架飞机的产生 学生听讲、思考 投影相关图片资料 通过案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技术发明
讲解: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案例分析: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讨论:瓦特蒸汽机如何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列举1~2个类似的事例。 学生思考并充分讨论1、瓦特蒸汽机促进了纺织技术的发展,促使蒸汽火车出现、蒸汽轮船出现。瓦特蒸汽机改变人类过去完全靠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产生了一种新的动力体系。2、内燃机、电动机。 投影相关图片 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2技术的革新 讲解:技术革新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案例:自行车的革新讨论:自行车在技术上是如何改进的,为何要做出这种改进?说明:通过分析要让学生知道,社会在不停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是唯一途径。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投影各个时代的自行车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技术产品为例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讲解: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有时一个产品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案例:电灯的发明史1、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不适合家用。2、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犁口般大小的电灯泡,人类由此进入了电灯照明时代,灯丝是用竹丝做成的。3、1904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比毛竹丝灯强3倍的钨丝灯,沿用至今。4、20世纪70年代节能灯诞生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说明:让要学生体会到创新是艰辛的而又充满成就感的。 学生听讲、思考 投影不同时期的电灯 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技术的创新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人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不停的发展
马上行动:请大家列举一些耳熟能详的技术革新的例子。讲解:技术的不断革新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 回答:洗衣机的革新、 电视机的革新 投影相关图片(不一定要和学生列举的相同) 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技术革新是技术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环节3:技术的综合性(12分钟) 提问:显然助听器技术还会向前发展的,如果我们想设计制造一款助听器,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才行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助听器的研究需要用到声学、电学、机械学、人体生理学、材料学、医学等领域的知识 用网状图投影助听器所需要的知识 引导学生获得技术的综合性
3.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结论:可见,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学生听讲、思考 板书:技术的综合性投影技术综合性相关文字 明确技术的综合性内容
Page14 马上行动思考:设计和制作我们手中的水笔需要应用哪些知识。 回答:稳固——结构 木质——材料 价格——经济学生分组讨论、思考 投影椅子和水笔的实物图并列出相关学科知识 通过案例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3.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于联系 过渡:我们往往把技术涉及这些化学、材料学、物理、声学灯学科知识称为科学,也经常用到把“科学”和“技术”这两个词一起用,那科学与技术是什么关系呢?讲解: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上行动:阅读课本第14页第一和第二段,找出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并完成表格。科学技术概念侧重点目的回答问题研究方法举例1举例2举例3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表格 投影图表 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本上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要好
讲解:上面是他们的区别,既然我们经常把“科学”和“技术”一起使用,那说明它们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案例:低温现象的研究使科学家发现超导现象,进而发展了超导理论说明:技术推动科学进步。案例:超导理论促使磁悬浮技术的产生说明:科学促进技术发展。讲解:科学与技术虽有区别,但是它们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以至于有人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喻为一对“联体婴儿”。 学生听讲、思考 投影相关图片 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科学和技术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3.3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讲解:技术不仅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当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就十分密切。虽然技术不同于艺术:技术常常涉及工具、材料、技能、工艺、程序等,艺术则涉及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等。但是艺术能触发智慧的火花,激发技术创造的想像力。如:古时文学作品中很早就有飞毛腿、千里眼,这些最终由汽车、望远镜等技术产品实现。而技术也会带来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如:电脑给作家和画家都带来新的创作方式。 学生听讲、思考 投影相关文体投影相关图片 简单让学生知道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小结:(2分钟) 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都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 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3、技术的综合性 每一项技术都用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推动科学进步。 投影小结的内容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练习:(3分钟) 1、小王外出时,家中植物经常枯死,于是他想设计一个自动浇水系统,设计中困难重重。他需要查找有关滴灌的知识,又要查阅水流控制的知识,还有了解各种植物的习性等等。此话主要体现了技术的哪一性质?( )A.目的性 B.综合性 C.创新性 D.两名性2、下列关于技术的目的性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B.助听器是满足有些人能听见外界声音、正常与人交流等需要而产生的 C.有某些技术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意发明的 D.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中。 3、下列关于技术的综合性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项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B. 科学就是技术,两者是同一概念 C.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侧重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 D. 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4、下列活动哪个是科学活动(    )。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 瓦特发明蒸汽机 C. 爱迪生发明电灯   D. 李冰修建都江堰 5、下列活动哪个是技术活动(   )。 A.解数学题   B.做化学实验   C.上生物课   D.调试某一段6、下列关于技术的创新性说法,错误的是(    )。 A.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B. 创新就是为达到一个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新方法 C. 创新就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的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 D. 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应用 投影练习题 巩固练习
【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1、怎样深度挖掘案例?
通用技术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必须要用到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或为了引入知识,或为了理解知识,或为了拓展知识,案例的增多肯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课本中手机的案例、自行车的案例、灯泡的案例都能在课堂上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但是过多的案例也削弱了学生的思考,怎样深度剖析案例,然后用一个案例来引出更多的知识点,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有哪些形式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
现在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对于无动手试验的课,除了提问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对于设计的问题,除了老师问,叫一个学生起来答之外,还可以怎么去处理,能让更多的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呢。
引入
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的综合性
总结
练习
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
技术活动需要综合应用多种知识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 1 页 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