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结构的强度衡东县第五中学 向北红QQ:1430984450 邮箱:xbh6116@一、说教材1、本课是粤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二节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强度与应力、强度与材料”两个方面。“结构的强度”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结构的知识,对上节课所学的稳定性会有更深的认识,也是后面“结构连接”、“结构设计”的基础。强度与安全是所有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结构的强度”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教材、甚至所有技术与设计的重点之一。 安排一课时学习。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强度的概念; 掌握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了解应力的计算;培养学生具有简单动手操作的能力,运用本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分析、自学等方法得到结论。情感与价值:提高学生对结构强度设计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技术设计的安全性原则;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重点:掌握结构强度的概念,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进一步体会产品设计的安全性原则。4、难点:应力的计算。二、说学情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招收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大部分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并且经过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但掌握纯理论知识比较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较差。三、说教法和学法1、情境导入:播放海地7.3级大地震和智利8.8级大地震视频,放映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实验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知识。3、自学及讨论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学较容易的知识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掌握本课知识。4、联系实际: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分析,掌握应力的计算和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5、评价鼓励:赞美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沃土,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及总结评价。四、说教学流程(一)强度与应力(三)知识拓展迁移1、导入课题2、实验一引出内力、强度的概念应力概念、公式应力的计算和应用得出:强度与材料有关4、实验三得出:强度与形状有关(四)总结评价,布置课后实践(二)强度与材料3、实验二(一)强度与应力1、导入课题,引出内力、结构的强度概念2010年1月12日下午海地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2010年2月27日,一场8.8级特大地震突袭智利,地震强度之大震惊世界。有专家称,智利地震的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地震。 浩劫过后,智利与海地却交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灾害报告。内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会变形,同时构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改变,这种作用力的改变称作内力。强度:构件和材料具有的抵抗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作强度。2、实验一学生演示用大致相同的力撕两张厚薄不一样的纸,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应力的概念(构件单位截面面积所受的内力称为构件的应力)应力的公式:σ---应 力N---内 力A---横截面积3、应力的计算回忆农村建房,墙宽是24cm,而与地下结合基础处的墙却是50cm或者更宽。教师提出问题:为了不浪费材料,又确保安全,怎样准确计算其最大的工作应力?②尝试教学法第一步针对问题学生自学教材第15页“建筑物的支柱是怎样承受压力的”,并小组分析讨论其中的计算。第二步学生试做下题:如图,基础处支柱横截面A为边长L=500mm的正方形,支柱自重G=40kN,支柱的许用应力0.6Mpa,请计算支柱顶所受最大轴向压力。第三步学生试做完后,师生共同订正错误,总结方法,及时表扬做对的同学。通过以上方法,基本上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应力的计算。(二)强度与材料1、实验二思考:大小差不多的粉笔、木条从同样高度掉下,谁会破碎?说明:结构的强度与材料的种类有关2、实验三一起动手做做:用一张架起的纸托住一杯水。托起的一杯水说明:结构的强度与所用材料的形状有关。(三)知识拓展迁移1、已知结构的许用应力为50 N/cm ,截面积为4 cm ,外力冲击产生的内力为180N,请问结构会被破坏吗?2、农村盖房的石棉瓦为什么要做成下图这种形状?3、赵州桥为什么造成一座单孔弧形大桥,且在大桥洞顶左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4、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四川彩虹桥坍塌的原因通过问答,强调:如何提高结构的强度1、选取强度高的材料。2、在外力与材料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构件承受内力的横截面积,减少应力。3、在相同材料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改变材料的形状。请指教,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