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张PPT)课题:制作模型引入:在设计与工艺的基础之上,我们今天学习如何制作小台灯模型,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看网路中的精彩创意。分析: 网络中的台灯很有创意,不过一般都会用到比较好的工具或者材料,比如数控激光切割机,车床等,有机玻璃等。出于安全因素以及我们简陋的设备考虑,我们利用干电池供电,小电珠发光的原理,同时用比较容易加工的材料,比如纸盒、易拉罐等来完成本次模型。分析学生设计1:纸盖塑料棒等纸盒或铁盒电开关电池和电线等藏于其中小电珠发光请设计同学罗列本设计需要的工具、材料清单,并查看是否齐备分析学生设计1:易拉罐纸盒或铁盒电开关电池和电线等藏于其中小电珠发光请设计同学罗列本设计需要的工具、材料清单,并查看是否齐备电路图: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1)选择合适的材料。2)根据本地的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3)按设计图样划线。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5)装配。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议;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模型。小结模型是技术设计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模型制作的前提是设计与工艺。模型制作的好坏取决于多个方面,总得来说,包括:创意、材料、工具及动手能力,只有在开始前考虑齐全,制作中小心谨慎,完成后努力改进,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课题:制作模型一、教材分析:《制作模型》是《技术与设计1》中的第七章,第3节的内容,处于整本教材的后段。本节内容是技术设计成果的生成过程,是全书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各种设计意图与技术操作要领的体验和领悟。本节课是根据已设计好的方案,制作出台灯的模型,并对其加以润色。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前驱知识( 设计、工艺等)的认知。由于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比较紧张,因此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以制作模型为主线,结合前几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比如:草图的设计,材料的搜集等。本节是动手操作实践的章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设计与材料,帮助他们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来安全有效的完成制作过程。为了确保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本次模型中的台灯采用干电池与小电珠作为主要器材。二、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任务:完成台灯模型计图,并根据各自的模型收集材料,如废、旧、易加工的材料:纸盒、易拉罐,铁盒,塑料棒,电线等和装饰性的材料带到学校。2.教学器材。公用工具:手电钻、铅笔、直尺、胶布、钳子、螺丝刀、美工刀等。材料:木板、灯座、开关、电线、电珠、干电池、电池卡座等。3.教学场地。专用教室一间。三、课时安排2课时(两节连排)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进一步熟悉加工工艺。②加深对模型作用的认识。③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的条件完成制作工程。④学会对模型进行评价与改进。2、情感价值观:① 培养合作意识,增加团队精神;② 热爱动手进行模型制作3、重点难点模型的制作五 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1.分组合作,每组根据各自的设计收集材料,合作完成产品。2.让学生对彼此的模型进行评价,据此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3.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强调安全问题,要边巡视边观察学生操作,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和困惑。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体验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 5’ 问题引入:设计与工艺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今天,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作,把纸上的东西实物化,既模型制作。【投影】网络中可以找到的创意台灯图样及加工工艺、所需材料与同学的设计作比较,借鉴他们的闪光点。 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鼓励学生设计具有创意的、富有个性化的台灯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一)分析设计 10’ 【投影】以两组设计为例,分析方案,列出需要的所有材料与工具,看是否完备,工艺在实现过程中是否会有难度,该如何解决。 每个小组各自分析其设计,要求对即将进行的制作做到心中有数。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对即将发生的事有正确的预计,做事有条理。(二)小组分工制作,动手制作40’ 20’ 1、台灯灯罩与底座的制作【投影】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来回巡视,注意全场,对有需要的小组及时指导。 提醒注意:1.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为了提高效率,分工必须明确,合理,合作才是王道。3.注意台灯的重心与稳定性。 按照方案的制作步骤,按台灯的功能、组成部分、选用材料、加工工序等方面进行分工,动手制作台灯模型。完成材料的加工。 让学生经历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过程,体会在制作过程中优化的好处,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20’ 2、电元器件的连接,并合理安装在灯罩与底座中。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使用加工工具时注意安全,要规范操作,动作轻柔,不能破坏原有的结构。注意组装顺序的合理性和精确度 连接电元器件,并合理装配,测试模型的功能,对最后的成品进行必要的装饰。 让学生了解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问题。经历台灯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三)展示作品、分析并改进。 20’ 展示各小组的模型,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分析,并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 1、各小组展示各自的模型,分析得失,并找出失败的原因。2、交换评判别组的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 3、总结,并改进模型。 积极反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清思路,对模型的制作过程更加熟悉。博采众长,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同时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小结 5’ 模型是技术设计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模型制作的前提是设计与工艺。模型制作的好坏取决于多个方面,总得来说,包括:创意、材料、工具及动手能力,只有在开始前考虑齐全,制作中小心谨慎,完成后努力改进,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七、教学流程图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典型的具有通用技术课程特点的种实践性课程,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让每组学生都制作各自的模型设计,而不局限于某一种,这可以充份挖掘学生的奇思妙想,但也造成了有些学生的制作结果是失败的,不过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分析中获得发展。让各组学生对各自的模型自评、反思、互评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课首先必须保证安全,其次是要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用两节课连上可以让学生从容完成。分析失败的原因可以发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工具不足,有些好的想法由于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实现。2、材料准备不足,有些模型在改进或修饰的时候,发现需要的物品课前没有准备。3、学生整体把握和动手能力不足。比如在材料切割的时候没有留余地,造成浪费等。总之,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知易行难”型,只有学生和老师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小结并评比中最具创意的作品。引入:展示网络中的作品和学生的设计,借鉴其优点分析各组需要的材料,工具等,并预计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难点。(分组制作)用纸盒制作灯罩与底座连接电元器件并与外壳相联,并修饰用易拉罐制作灯罩与底座连接电元器件并与外壳相联,并修饰……………………展示作品,并反思成败。相互品评,并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制作模型.ppt 制作模型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