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看我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从社区看我家

资源简介

《从社区看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情感目标:从自己介绍家乡的活动中,了解家乡环境,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能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的三要素。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尺子、硬纸板、水彩笔。
教师准备──学校平面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由于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为了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为以后的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打基础,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大家一起说一说、想一想、改一改、评一评,从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说一说]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初中。步入初中,你们就步入了人生的黄金时期,你们一定又遇到了很多新朋友吧!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度过整整3个春秋,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为了方便彼此的了解,老师建议大家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家的位置及环境。大家愿不愿意呢?(学生:愿意)。那好,现在大家分小组,轮流在自己的小组内介绍一下自己家的位置和环境,然后派一个代表到台前向全班介绍。(提示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画图)
(学生分组活动,互相介绍自己家的位置和环境。)
[承转]请各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给大家介绍自己家的位置和环境。
各组派代表上台介绍。
[板书]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从社区看我家
(新课教学)
[讲述]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大家可以发现,现在我们很多同学都住在不同的区域中,这些区域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我们把这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叫做社区。
[板书]一、社区
[议一议]刚才几个同学介绍了自己家的位置和环境,你能根据他们的介绍准确地找到他们的家吗?为什么?
[承转]因此在介绍位置时,如果距离较远,且被介绍人对这一带较陌生的话,仅仅用语言是很难介绍清楚的。那怎么办呢?(学生:画图)
[画一画]好,为了让老师和其他同学能准确找到你家的位置,请大家画一幅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
[演一演]找出两张来自同一社区的践线图。
请另外两个同学介绍位置。
[找一找]这两位同学的介绍有何问题,这两幅来自同一小区的路线图有何不同?思考如何修改才能使两图趋于一致。
[小结]看来画简单的平面图,也要注意许多问题。
[板书]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 、图例和注记

[板书]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 、图例和注记
[量一量]
请各位同学与同桌合作,用准备好的米尺动手量出课桌的长度和宽度。


(学生:长1.0米,宽0.5米)
[算一算]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长1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它的实际课桌长缩少了多少倍?
[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对动手测量颇感兴趣,让学生充分运用科学、数学学科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认识。)
[比一比]
1.在黑板上画出长1厘米的线段,用它表示1.0米。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式是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比例尺?这种方式是______。用数字表示这个比例尺为__________。
2.展示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和中国地形图。回答,这些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3.写出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1:40000 ( ) ( )
( ) _______ ( )
0 200米
( ) ( )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由各小组抢答,答对者给该小组加分,学生踊跃举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4.读浙江省行政区划图,如何算出温州到杭州的实际距离?
5.下列比例尺中,比较哪一个最大?
A.1:500000    B.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千米
C.________
0 80千米
(教师启发学生,在比较时要统一换算成A方式,然后再比较。)
(这几道题都由各组学生代表小组集体抢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多题的强化,学生对比例尺的表示,大小比较具体运算,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看一看、议一议]展示三幅地图(经纬网、指向标、一般定向法地图)
问: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在实际中,假若你没带指南针,如何确定方向?
[板书]方向:经纬网、指向标、一般定向法
[比一比]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图1、2、3中,A在B的什么方向,说明判断理由。
[承转]刚才同学们画的路线图中,很多同学用了不同的符号、文字,这些符号、文字和数字注记,都是地图的语言──图例和注记。
[板书]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文字和数字注记
(通过联想路线图,启发引入,学生容易接受新问题。)
[记一记]看课本上一些常用图例,想办法如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
(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画一画]自己动手画一些常用图例。
[猜一猜]各小组将图例分别画在硬纸板上,由一名学生出示,其他同学抢答。
(各小组同学马上分工,有的剪纸板,有的画画,有的已经开始背诵。一两分钟以上,各小组的小考官、小评委、小考生分别走马上任。)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角色扮演,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改一改]出示路线图(代表性)和教师准备好的学校平面图,要求学生修改。

三、课堂小结
读地图也好,画地图也好,都不要忘了地图的“语言”。具备三要素的地图才能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才能知道家乡在祖国的正确位置,以及祖国在世界中的正确位置。
(正确的读图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承上,引出“社区”是为了启下。)

四、布置课外作业
寻宝游戏:给四小组分发四张“校园平面图”,上面画有教师标好的十个地点。请四小组设计最佳路线到这四个地点取回教师放在各个地点的宝物。
(课外游戏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会阅读地图和应用地图,使学生知道地图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周围环境,提高学生地理素质,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五、课后反思
1.小组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模式,但如何激发小组中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新教材这种开发式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教学中考虑到我校多为农村的学生,他们对“明阳小区平面图”会比较陌生,因此通过让学生画“学校──家”的路线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通过画路线图,能使学生很自然的过渡到“地图语言” 的学习。
3.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通过大家一起说一说、量一量、演一演、改一改、画一画、比一比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动手能力,从而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