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公民基本权利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公民基本权利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1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知识点一 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是什么】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条件 我国年满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    、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      、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      的人除外【是什么】
重要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         ,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    【为什么】
政治自由 内容 我国公民有    、出版、    、结社、    、示威的自由 【是什么】
重要性 公民享有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    【为什么】
监督权 主要表现 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    和    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      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控告或者    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     进行诬告陷害 【是什么】
意义 公民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权力,全心全意       【为什么】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性 【为什么】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       ,参与国家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     权利的重要体现。
3.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地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要对违规违法问题“零容忍”,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因为(  )
A.人大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B.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各项工作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全体公民管理国家的基础
4.下列四人中,有可能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有 (  )
①美籍华人王某 
②19岁的中国籍大学生小王 
③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具有中国国籍的陈某 
④没有固定收入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孙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做法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  )
A.14周岁的小李申请参加区人大代表的选举
B.小赵向卫生管理部门反映学校周边餐馆卫生问题
C.小王未经国家机关批准,擅自组织游行示威
D.小吴拨打市政热线反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问题
知识点二 人身自由
1.人身自由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       的自由,包括       不受侵犯,      不受侵犯,    不受侵犯,          受法律保护。 【是什么】
(2)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
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为什么】
(3)内容
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      批准或者    或者      决定,并由      执行,不受    。禁止      和以其他方法非法    或者    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    。 【是什么】
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原因 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      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    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为什么】
法律 依据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诽谤和      【是什么】
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     、荣誉权、     、姓名权、     等【是什么】
③住宅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      或者     公民的住宅。 【是什么】
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     和      受法律的保护。除因      或者追查      的需要,由    机关或者    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    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    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什么】
2.某债权人在索要欠款数次无果后,伙同他人非法拘禁欠债人52小时。欠债人被警方救出,涉嫌非法拘禁他人的债权人及其三个朋友被依法批准逮捕。这说明 (  )
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②非法剥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③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 ④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不受约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原告周某某胜诉,被告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原告允许,发布的涉案文章中擅自使用原告肖像图片,文章中含有大量产品推广信息,具有明显的营利性。下列和材料中被侵犯的权利一致的是 (  )
A.非法搜查公民的住宅
B.盗用别人的姓名
C.窥视他人的私生活
D.利用公民肖像进行营利性宣传
4.小齐是光明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以下是小齐的生活经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学校,同学们有时候会给其他同学取绰号,小齐也被同学起了个难听的绰号,他感到很难过,他很想告诉同学们不要这样做,但不知道怎么表达。
(1)请你告诉小齐应该如何说。
  小齐的爸爸因为儿子被起了难听的绰号非常生气,在得知这位同学家的具体地址后,准备过去向他的家长讨要说法,并激动地对小齐说:“就算他们家不让我进屋,我也要强行入屋,非要把这事说清楚不可。”
(2)小齐爸爸的想法可取吗 为什么
知识点三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其他基本权利 【是什么】
权利 具体权利 宪法相关规定或国家相关政策
社会 经济 权利 财产权 公民的    的    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    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    和    ,获得    和进行    
劳动权 公民有劳动的    和    
物质 帮助权 公民在    、疾病或者        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     、     和     事业
文化 教育 权利 受教 育权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    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    ,并获得相应    保障的权利。国家实行     制度,保障所有        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    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        而失学
文化 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       、      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其他 基本 权利 ①        、②        等权利,③       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注意:受教育、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低利息、无需抵押、快速放款”等网贷广告极具隐蔽性,受害人开始被骗时只需付出微小的代价——将手机通讯录向网贷平台开放,随之而来的是巨额利息,受害人的亲朋好友也会受到无尽的骚扰。依法打击“套路贷”,有利于维护公民的 (  )
A.知识产权和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和姓名权
C.合法财产权和隐私权
D.劳动权和物质帮助权
3.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句话表明我国积极保障公民的 (  )
A.政治自由 B.劳动权
C.物质帮助权 D.人格尊严
4.袁隆平,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耄耋之年仍在田地里进行科学研究,怀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此处体现了袁隆平拥有的权利是(  )
A.人格尊严权 B.荣誉权
C.平等权 D.文化权利
强化训练
1.八年级同学小李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后,在笔记本里写下如下学习心得,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B.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C.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D.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财产,财产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2.观察下面漫画,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
A.欠钱不还者没有人格尊严可谈,还钱后才有资格谈权利
B.人人都有名誉权,但是违法者的名誉权要比遵纪守法者小一些
C.我们固然要维护自己的财产权,但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D.我们享有名誉权,别人侵犯了我们的名誉权,我们就可以欠钱不还了
3.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依法受到保护,下列属于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是 (  )
A.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印在通缉令上
B.某人在网上发布违法言论,其账号被网络主管部门冻结
C.商场因为丢失物品,保安强行将被怀疑的顾客扣押并搜身
D.国家安全机关因国家安全需要,对某人的通信进行检查
4.下列是公民王某一天的行为,你认为其中涉及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  )
上午 ①向监察机关举报违规行为 ②收取出租房的租金
下午 ③催讨老板拖欠的货款 ④参加礼让斑马线文明劝导活动
晚上 ⑤自己创作网络文学 ⑥上网就中美贸易摩擦发表自己的看法
A.①③ B.①⑥ C.②⑤ D.④⑥
5.“感动中国人物”马旭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名退休老人,她曾向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笔巨款是她与丈夫辛苦几十年积攒而来的,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从法律角度看,马旭的行为 (  )
A.依法享有了物质帮助权
B.依法行使了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
C.为了获得“感动中国人物”这一荣誉而放弃了财产权
D.体现了马旭夫妇继承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6.“互联网+教育”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此举 (  )
①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 ②满足了学生对学习的各种需求 ③是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创新 ④杜绝了学生不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非常生气,于是向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公司的财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等行为。
(1)材料中王某侵犯了李某的什么权利
(2)请你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评析李某的行为。
答案解析
知识点一
1.十八 性别 教育程度 政治权利
基本政治权利 基础 言论 集会 游行
政治自由 意愿 批评 建议 违法失职
申诉 检举 歪曲事实 依法 依法行使
为人民服务
2.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生活 当家作主
3.C [解析] A说法错误,在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通过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产生;B、D错误。故选C。
4.D [解析]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①中王某没有中国国籍,③中陈某被剥夺政治权利,都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选D。
5.D
知识点二
1.(1)非法侵犯 人身自由 人格尊严 住宅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最基本、最重要
(3)人民检察院 决定 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
逮捕 非法拘禁 剥夺 限制 身体
受人尊重 他人 侮辱 诬告陷害 名誉权
肖像权 隐私权 非法搜查 非法侵入
通信自由 通信秘密 国家安全 刑事犯罪
公安 检察 程序 组织
2.B [解析]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故选B。
3.D [解析] A侵犯了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B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C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题干中原告被侵犯的是肖像权,与D相符。故选D。
4.(1)小齐可以告诉同学们,公民享有包括名誉权在内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给他人取侮辱性绰号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是违法行为。
(2)小齐爸爸的想法不可取。这一做法将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是违法行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侵犯他人住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识点三
1.合法 私有 合法 占有 使用 收益 处分
权利 义务 年老 丧失劳动能力 物质帮助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医疗卫生 平等 机会
物质 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 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 科学研究 文学艺术创作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2.C
3.C [解析] 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权利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从而维持基本生活。这与题中“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相符,故选C。
4.D [解析] 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故选D。
【综合提升练】
1.D [解析] 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他均正确,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故选D。
2.C [解析] 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A错误;违法者也依法享有自己的名誉权,B错误;名誉权和财产权不能等同,D错误。故选C。
3.C [解析] C中保安强行扣押顾客并搜身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其他行为均是合法的,故选C。
4.B [解析] ①为行使监督权;②为行使财产权;③为行使财产权;④为承担公民责任;⑤为行使文化权利;⑥为行使政治自由。故选B。
5.B [解析] 捐款行为更改了财产所有人,是典型的财产权中的处分权的行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视角,不是法律视角,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 ②中“各种需求”,④中“杜绝”表述均过于绝对,故选C。
7.(1)人格尊严权或名誉权。
(2)①李某的行为是错误的,是违法行为。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李某偷看日记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③李某的行为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④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