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课题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一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学习 目标 必备知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关键能力:能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必然性,理性分析居民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 法治意识:增强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收入,合法劳动致富的观念。 公共参与:坚持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尊重知识、劳动、人才、创造,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重点 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难点 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通过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突出重点,讲授新知、启发引导攻克难点。议题 主议题:如何分好蛋糕,共同富裕? 子议题:1、视频中提到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分给谁?如何分? 2、结合网传收入证明,思考其收入的来源和途径可能有哪些? 3、结合视频和素材,谈谈作为劳动者个人,如何勤劳致富? 4、结合视频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讲话,谈谈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观看视频 思考探究题 结合视频内容,相信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结合视频,展示中国的全面小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分蛋糕?分给谁?怎么分?启发学生思考国民收入的用途,从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思考我国的分配制度。 对于细节知识的讲解中,结合名词点击分析国民收入,结合马克思的论断分析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平均主义的区别。 探究1:视频中提到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分给谁?如何分? 子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分给谁?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如何分?按需分配?平均分配? 为什么要做各项必要扣除? 探究成果: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国民收入分配 2、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1)内容 (2)原因 3、按劳分配 (1)地位、性质 (2)基本内容和要求 (3)具体形式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5)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考分配的相关问题,认识到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结合网传腾讯公司员工的收入证明,思考其来源和途径,进一步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关知识,推进教学进程。 探究2:结合网传收入证明,思考其收入的来源和途径可能有哪些? 探究成果: 4、按生产要素分配 (1)内容 (2)意义 (3)具体形式 5、我国的居民收入的途径 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生产要素,并能正确比较按劳分配和安生产要素分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网传腾讯公司员工的收入证明和视频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个人收入,未来拿到高薪的出路。 探究3:结合视频和素材,谈谈作为劳动者个人,如何勤劳致富? 探究成果: 6、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1)重要性 (2)个人获取收入的要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居民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树立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意识。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增强尊重知识、劳动、人才、创造,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视频内容和最新时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过程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比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讲解名词点击:转移支付,《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中国消除贫困及其意义,推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探究4:结合视频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讲话,谈谈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探究成果: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理顺关系,健全制度 (2)两个同步 (3)完善初次和再次分配政策 (4)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6)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中国时事思考国家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并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课堂小结 以“如何分好蛋糕,实现共同富裕”为主议题,围绕收入分配,阐述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推进课程的过程中,结合时政,抛出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四个自信,提高自身素养,艰苦奋斗,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统编版 高一上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课标要求政治认同:认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科学精神: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必然性,理性分析居民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法治意识:增强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收入,合法劳动致富的观念。公共参与:坚持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尊重知识、劳动、人才、创造,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核心素养必备知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关键能力:能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学习目标子议题1、视频中提到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分给谁?如何分?子议题2、结合网传收入证明,思考其收入的来源和途径可能有哪些?子议题3、结合视频和素材,谈谈作为劳动者个人,如何勤劳致富?子议题4、结合视频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讲话,谈谈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主议题:如何分好蛋糕,共同富裕?视频:《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子议题1、视频中提到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分给谁?如何分?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国民收入分配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探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分给谁?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国民收入在生产出来以后,要进行分配。分配过程分为初次分配和国民收入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在参与直接生产过程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计算: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是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如何分?)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以国界为标准)GNP: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名词点击:国民收入探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如何分?按需分配?平均分配?生产分配决 定分配制度所有制结构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决定2、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1)内容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原因直接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共产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3、按劳分配(1)地位、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①分配范围:在公有制经济中②分配尺度: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③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④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探究:为什么要做各项必要扣除?社会总产品是指在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马克思认为,“劳动所得”不可能完全属于社会的所有成员,而是由参加劳动的成员获得分配。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每个劳动者之前必须做必要的扣除,因为不做必要的扣除社会就会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对弱者进行有效的补偿,无法实现社会正义。社会扣除理论满足社会再生产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具体形式①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③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存在差别,谋生手段)(5)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注意:平等分配≠平均分配“我在大厂,年入251万”——最近,一张火了的腾讯员工收入证明据一些网友透露,证明中的只是年收入,其中是包括期权和其他奖金、福利等内容的,特别是在天美做游戏的开发工程师,不仅有期权,奖金还特别高,甚至可以达到50个月的年终奖!所以达到这个收入水平完全是正常的!劳动知识技术资本……子议题2、结合网传收入证明,思考其收入的来源和途径可能有哪些?4、按生产要素分配(1)内容: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3)具体形式:生产要素类型 具体表现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按知识要素分配 与知识有关的要素参与分配等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者股票转让所得、债券利息、私营企业主的随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转让、技术转让所得等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等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和问题解决方案等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比较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范围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分配依据 劳动数量和质量 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意义 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技能,生产力发展,平等社会地位。 活力竞相迸发,源泉充分涌流。地位 主体 重要组成部分相同点 都是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要求; 都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都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发展 北大教授获得的工资、奖金外企工作的工资奖金收入农民承包鱼塘获得的收入农民出租农田获得的收入腾讯的技术员工获得的收入华为的总经理工资收入个体小商铺的经营收入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课堂练习5、我国的居民收入的途径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津贴和奖金。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网店、个体工商户。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人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教灾款等。子议题3、结合视频和素材,谈谈作为劳动者个人,如何勤劳致富?什么工作最赚钱?从人社部公布的「2020年企业薪酬调查数据」工资价位的高位数来看,依次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26.19万元/年金融服务人员,23.9万元/年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17.42万元/年从不同岗位等级从业人员的工资价位数来看:管理能力越强、专业技术技能越高,工资价位越高。简而言之,想要拿到高薪无非三条路:要么去金融业这种收入高的行业。要么做管理,带团队。而假如你和大多数人一样,既没能有幸进入最吃香行业,也没有胜任领导的能力,那么你还有第三种选择:静下心来,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6、劳动是财富的源泉(1)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个人获取收入的要求:①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子议题4、结合视频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讲话,谈谈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两个同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3)完善初次和再次分配政策: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初次分配 再次分配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更体现公平举例 企业职工工资、按劳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参与获得的收入;企业利润等。 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低保、转移支付等。企业生产经营纯收入再分配初次分配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业无偿支付财物给其他经济主体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1、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2、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指企业对非盈利组织的赠款或捐款,以及非企业雇员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这是一种重要的转移支付。3、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的政府收入差距。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开支标准计算的。名词点击:转移支付(4)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 《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11月26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在第九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在线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过去一年中,中国慈善力量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疫情、战胜自然灾害,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体现了中国慈善力量的成长进步和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应对重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全社会的无私奉献与人间大爱。据统计,2020年我国共接受境内外慈善捐赠2253.13 亿元人民币。其中,内地接受款物捐赠共计2086.13亿元,首次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38.21%。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接受捐赠149亿元、18亿元人民币。台湾尚无权威统计数据。(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高、增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取缔非法收入。(扩中、合法)2021年08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6)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课堂小结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居民收入途径正确认识劳动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原因措施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1《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发布_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mp4 4.1.2人社部发布2020年企业薪酬调查信息.mp4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docx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