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931年-1937年1931.9 1932.1 1932.3 1933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进犯长城沿线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战十九陆军抗战一二九运动中国守军顽强抵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侵华中国人民的反抗局部抗战时间轴(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全民族抗战东北各路游击队抗日瓦窑堡会议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工业总产值、批发物价下降了30%以上。进口额下降44%。—大岛清《日本经济危机史论》材料三:事变前一天,美国务卿与日驻美大使达成秘密谅解:美保证不干涉日在华的行动,日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齐世荣《世界历史》材料四: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罗家伦,革命文献(第三十五辑)1.既定国策,蓄谋已久2.转嫁危机,摆脱困境3.西方态度:绥靖纵容4.国共内战,有机可乘1.日本局部侵华的原因:(阅读材料,进行提炼概括)一、局部抗战(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一)局部侵华绥靖主义:用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开始逐渐为上升主要矛盾,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国民党态度: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主要精力围剿红军,推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调停迫使日本撤兵西方态度:牺牲中国利益,英美等国对中国东北国际共管东北人民态度:组织各路游击队打击敌人,后游击队组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打击日本侵略者,坚持抗战日本态度:退出国联,扩大侵华。2.日本局部侵华表现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影响①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②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2)制造一二八事变,转移视线(3)1932年扶助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进行殖民统治(4)进犯长城沿线,打开华北门户。日本《塘沽协定》宣传画1933年1-5月,日军进攻长城一带,国民政府组织了长城抗战。日本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塘沽协定》,划定延庆至塘沽一线冀东22县为非武装区。2.日本局部侵华表现(5)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质: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日本殖民地)1.抗战兴起背景 日本不断侵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国联的反动行为、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表现 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十九路军抗战长城抗战:1933 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二)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高潮2.救亡高潮:。时间 1935年12月9日背景 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地点 北平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结果 遭到镇压影响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一二.九运动1935年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抗日联军浴血奋战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其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牵制76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18万,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扭转时局: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背景:①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③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杨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④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逼迫张、杨全力“剿共”(2)概况(双十二事变)时间 1936年12月12日目的 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性质 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经过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结果 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和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7.7——1945.9.2)(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1937年底,北平、天津陷落。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初步形成: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的方针③一二九运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最终形成:(1)通电全国: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发出了抗战宣言: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2)庐山谈话:①庐山谈话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②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讲话。(3)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洛川会议旧址二、全面抗战的开始(4)提交宣言: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5)军队改编:八路军和新四军(6)实现合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中共为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③日本侵华危及国民政府的统治④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支持探究:比较下面两条统一战线的异同1.制造屠杀事件南京大屠杀杀人竞赛军事上: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推行“三光”政策和“治安强化运动”和军事大扫荡1937年12月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南京和平居民300000人经济上: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以战养战”政策垄断占领区的工矿、金融、交通、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三、日军的侵华暴行三光扫荡轰炸日军抢劫堆积如山汪伪政权1940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是法西斯傀儡政权政治上:扶植代理,以华制华2.殖民统治:3.重庆大轰炸4.践踏国际法,实施细菌战1938-1945年731部队曾以活人实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5.推行“慰安妇”制度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约20万中国妇女遭到蹂躏细菌战活人实验云南松山慰安妇油画《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超过1万人,绝大多数为平民,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毁坏。课堂总结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局部侵华背景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建立伪满洲国:奴化教育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兴起高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背景、经过、影响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通电全国→庐山谈话→洛川会议→改编军队→实现合作南京大屠杀殖民统治:政治、经济、军事重庆大轰炸、实施细菌战、推行“慰安妇”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