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水 (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奇妙的水 (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奇妙的水》
【活动目标】
能用多种感官认识水,了解水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存在形式,认识水的变化。通过实验,认识水的浮力。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写小实验报告。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水的形态、沉浮特点。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写小实验报告。
【活动准备】
水、冰、气球、土豆等
【活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活动过程】
(课前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何”,介绍自己。)
何:一、设疑导入,引起兴趣:
1、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熟悉的朋友,出示一瓶水。
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它?
谈话:水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板书:水),河水、雨水、自来水。对了,何老师课前还把水请到了黑板上,咦?我的姓怎么不见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水,感受水的奇妙吧!(板书:奇妙的水)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常见的水,唤醒孩子对水的初步感知,引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体验奇妙
1、黑板上的水悄悄地挥发掉了,孩子们,想想看,你还在哪里见过水蒸发呢?
2、调皮的水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何老师今天还带来了水的另一个好兄弟,谁想摸摸它?什么感觉?它是谁?(板书:冰)
3、同桌讨论水和冰的区别,水是怎样变成冰,冰又是怎样变成水的呢?
4、小结:水:无色无味,柔软,可以流动;冰:无色无味,不能流动,温度低,坚硬。
5、水在自然界中就像一只孙悟空,来回变化,你想知道水是怎么变化的吗?我今天请来了一位科学老师,有请王老师。
王:1、出示视频,介绍水循环:
同学们,上午好!现在我们来聊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三种水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循环、内陆循环。在海陆间循环这个系统中,海水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成水汽升入大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降水落到地面。降落的水一部分沿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另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第二种,海上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在重力作用下,直接降落在海洋上,形成了海上循环。第三种,内陆循环,植物上的水分或湖泊、河流中的水在太阳能和大气的驱动下,蒸腾成水汽,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降水又落回地面。这就是内陆循环。水的这种周而复始的不断转化、迁移和交替的现象被称为“水循环”。水的循环给人类提供了可以使用的淡水。
2、小结,板书。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感官的体验,扩大认知范围,了解水的物理特性】
活动二:奇妙体验
何:1、同学们,你们可不要小瞧我今天带来的水,它可是带着任务来的,要跟四(1)班的孩子比力气!
谁觉得自己的力气比较大,你敢和它比一比吗?
在水盆中放气球,学生用力按压。
采访学生谈感受。(板书:浮力)
王何:1、水的浮力真的很神奇啊,今天我准备了两个个土豆,既有土豆“大哥”(大土豆)也有土豆“小弟”(小土豆),如果把它们放在你们装水的烧杯里可能会怎样?
2、学生推测。(沉!浮 )
3、渡:究竟是沉还是浮,让我们试试吧。
4、演示:谁愿意上前面来试一试,请大家认真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板书:观察,发现)
师:怎样放马铃薯?扔进去吗?(生操作:轻轻放)
5、学生观察沉浮状况:
6、老师提问:土豆放在水中怎样了?
7、学生观察后交流。(沉)
渡:看样子,不管是土豆“大哥”还是土豆“小弟”,放进水中以后它们都沉了。可今天我要给大家表演一个有趣的节目,给你们的土豆施一点小“魔法”
8、演示实验:
⑴、将学生刚才沉入水中的马铃薯拿出来擦干了再放进另一杯溶液中。
⑵、提问:
你们认为我的“魔法”在哪里?
9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10、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分别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11、学生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
12、推测两种液体是否一样吗 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水中有物质溶解在里面了)
13、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能让马铃薯上浮的液体中溶解了一种白色物质,那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盐、糖、碱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你能用其中一种材料做实验去验证你的猜测吗?你打算怎样调一杯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呢?需要什么材料?每种材料用来做什么?
1)师生讨论:调制盐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杯中盐是一次性加入,还是分批加入?
生:一勺一勺地加。
师:一勺盐是多少呢?
生:一平勺。
师:加入后还要做些什么?
生:加入后要用筷子搅拌,使盐充分溶解,再放入马铃薯看它是不是浮起来了?
2)投影:温馨提示
调制盐(或糖、碱)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每次加一平勺。
(2)每加一勺,都要搅拌至完全溶解,停下来观察,看看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在表格上做好记录。
(3)夹出马铃薯,继续加盐(或糖、碱)搅拌至完全溶解,再放入马铃薯,再继续观察记录。
3、小组合作: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糖水、碱水任选其一)
4、汇报:
师:说一说你们调制的过程和发现。
(生汇报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盐水调制的方法和过程。)
师: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生:不是的。
5、教师小结:水中溶解了足够多的食盐(糖)等物质时,马铃薯能够浮起来。足够多就是液体达到了一定的浓度(板书:一定浓度)
也就是说,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种。
【设计意图:通过对水的感知认识,放手让学生带着疑惑,自己动手寻找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何:四、总结升华,作业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制作与水有关的玩具、日常用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后动手能力,也是对本课学习的一个拓展延伸】
五、整理用品、养成习惯
【板书设计】
奇妙的水

水蒸气

浮力
【活动记录表】
实验记录
水的量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活动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