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I卷 (共105分)
I. 听力理解 (共15小题;1-5每小题1 分,6-15每小题1.5 分,满分2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id Mary say
A. She would come. B. She would go. C. She wouldn’t come.
2.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It will be raining all day tomorrow.
B. The weatherman is usually exact in his forecast.
C. The weatherman is usually not exact in his forecast.
3. How long does it take Bus No. 3 to get to Los Angeles
A. One hour. B. Four hours. C. Five hours.
4. Where did the man lose his money
A. At the bank. B. On the bus. C. At a shop.
5. What job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et
A. A job in a hotel. B. A job as a housekeeper. C. A job as Mr. Smith’s assistant.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对白。每段对话或对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或读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题。
6. Why didn’t Uncle Tom fly
A. He was afraid to fly.
B. He liked the train better.
C. It was much more expensive to fly.
7. How old is Uncle Tom
A. Around 45. B. Around 55. C. Around 65.
8. What will the man do before Uncle Tom comes
A. Read a magazine. B. Buy a newspaper. C. Have his breakfast.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第11题。
9. What is the man
A. A teacher. B. A student. C. A tourist.
10. Where was Lynn born
A. America. B. China. C. Spain
11. How long has Lynn been in China
A. A quarter of a year. B. Half a year. C. A year.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至第15题。
12. What is the monologue(独白)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n accident. B. A program. C. The music.
13.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trucker
A. He was dead. B. He was well. C. He was hurt.
14. How many traffic accidents have happened in the city this month
A. Three. B. Seven. C. Ten.
15. What’s the police’s advice
A. Don’t drink. B. Be careful in driving. C. Drive slowly.
II.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6. Don’t play _____ trick on him. He is not in _____ mood for fun at the moment.
A. a; / B. a; the C. the; a D. /; the
17. The player isn’t seriously hurt and the ___________ are that he will recover in time for the next round.
A. opportunities B. advantages C. conditions D. chances
18. ---- What kind of party is it Need we ___________
---- Yes. It’s a very formal occasion.
A. give up B. dress up C. mix up D. turn up
19. I regret to tell you that all the tables by the window _________ by telephone when I got to the restaurant.
A. are booked B. had been booked
C. were booked D. have been booked
20. ---- Jim looks so happy! He ________ have known the bad news.
--- I agree. After all, his friends don’t want him to be sad, so nobody will tell him.
A. mustn’t B. can’t C. shouldn’t D. wouldn’t
21. ---- Nearly half of the audience had left before the concert came to an end.
---- ____________, the concert wasn’t as successful as expected.
A. Obviously B. Eventually C. Accidentally D. Surprisingly
22. We waited in the queue for about two hours, only ________ all the tickets had been sold out.
A. to tell B. to be told C. telling D. told
23. ---- Mike, you are wanted on the telephone.
---- I’m just coming.
A. Have a day off! B. Who’s that C. Get a move on. D. Hang on a minute.
24. My husband likes sports, and he loves swimming .
A. in general B. in particular C. in case D. in addition
25. many times, but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
A. Having been told B. Though he had been told
C. He had been told D. Having told
26. In Europe, it began, carnival was followed by forty days without meat, as people prepared for the Christian festival of Easter.
A. when B. where C. which D. that
27. A team, two doctors and three policemen, was sent to search for the lost explorers.
A. consisting of B. consists of C. consisted of D. to be consisted of
28. Using various symbols makes it possible to put information on a single map.
A. a great deal B. a good many
C. a huge amount of D. a large number of
29. The air is badly polluted because some factories don’t the rul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 appreciate B. regard C. honor D. respect
30. In some places women are expected to earn money men work at home and raise their children.
A. but B. while C. because D. though
III.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1—45 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 believe in my mother very much, and my belief began when I was just a kid. I dreamed of becoming a __31__ then.
My mother was a domestic(佣人). Through her work, she __32__ that reliable people spent a lot more time __33__ than they did watching television. So she __34__ my brother and I could only watch two TV programs every week. We had to read two books each week and __35__ our book reports to her, __36__ she would mark them. Years later we realized her marks were a __37__ ----she didn’t know how to write or read.
When I entered high school I was an A-student. But I wanted the fancy __38__ and to hang out with other guys. I went from being an A-student to a B-student, then a C-student. One night my mother came home from work and I __39__ about not having an Italian shirt. She said, “I’ll give you all the money I __40__ this week, and you can buy the family food and pay the bills. __41__ there is some money left, you can have all you want.”
I was very __42__ with that plan but once I allocated(分配) the money, there was __43__ left. I realized my mother was a financial genius and was able to have a(n) __44__ over our heads. I also realized that __45__ satisfaction wasn’t going to get me anywhere.
I went back to my __46__ and became an A-student again, and eventually I __47__ my dream and became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woman with __48__ education who can only take her position as a parent to __49__ the lives of us. There is no job more __50__ than parenting and it’s just what I believe.
31. A. worker B. businessman C. doctor D. teacher
32. A. observed B. suggested C. remembered D. believed
33. A. playing B. smoking C. reading D. working
34. A. reminded B. discovered C. imagined D. announced
35. A. lend B. present C. post D. explain
36. A. and B. or C. but D. so
37. A. help B. play C. trick D. lie
38. A. gifts B. clothes C. cookies D. pictures
39. A. worried B. cared C. talked D. complained
40. A. make B. borrow C. collect D. find
41. A. Before B. As C. If D. Unless
42. A. angry B. pleased C. familiar D. strict
43. A. anything B. everything C. something D. nothing
44. A. roof B. cap C. ice D. island
45. A. sudden B. immediate C. full D. impressive
46. A. group B. housework C. hometown D. study
47. A. realized B. forgot C. tried D. broke
48. A. proper B. poor C. high D. enough
49. A. judge B. find C. understand D. change
50. A. interesting B. annoying C. important D. anxious
IV.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Whether you admit it or not, music improves our daily life and makes us feel easy, especially the music of Beethoven, Mozart. But can you believe that a school in England is using classical music to cut down on students' bad behavior
The head teacher Brian Walker at the West Park School in Derby asks some students to stay behind after school on Fridays. He forces his students to listen to Mozart and other classical music. He also makes them copy his favorite poems and they have to watch educational videos.
Mr. Walker says his main aim is to stop noisy pupils causing trouble in class for students who want to study. He said the students staying behind were "not the smokers or drinkers, the truants (逃学的学生 ) or the people who are late for school... It's those who have slowe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lass for everyone". Mr. Walker said this was unacceptable, because it was making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distract their attention on their study.
Mr. Walker believes what he does reminds students that education is something to value. "It helps them see they ar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t will improve their life chances," he said. The head teacher thinks students in fact learn from being kept behind after school. "Hopefully, I open their ears to an experience they don't normally have and...don't want to have again, so it's both educational and acts as a warning."
Music has had success elsewhere in reducing bad behavior. In 2004, it reduced crime on London's subway by 25 percent. Researchers from a Belfast university found it helped stop elephants' bad behavior. However, one West Park student called Kieran said, "An hour of Mr. Walker's music is a real killer."
51. Mr. Walker asks his students to listen to music to _______________.
A. make them rest after a day's study
B. punish them for their bad behavior
C. get them to love arts gradually
D. reduce their bad behavior
52. A student who _____may be left behind to listen to Mozart after class.
A. plays truant B. smokes in class
C. bothers others in class D. comes late for class
53. Why does Mr. Walker say some students' bad behavior is unacceptable
A. Because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hate them.
B. Because they are wasting their life.
C. Because they are disturbing teachers.
D. Because they have a bad influence on the other students.
54. In the eyes of Mr. Walker,_____.
A. some students don't realize education is valuable
B. all students can learn from music
C. music must be taught after class
D. students ought to love music
55.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that_____.
A. the action Mr. Walker takes doesn't really work as planned
B. Mr. Walker aims to tell students study is important
C. once music helped animals behave well
D. animals also like to listen to music
B
I was at a dance club when I was nineteen. One day my new friend walked with me to my car. It was a very cold night. As we were walking to my car, a man walked up to us. Behind him was a woman pushing a stroller with a child inside who was about 2 years old. The child had only a jacket on and it wasn't zipped(拉上拉链). The man began to tell us he wanted to borrow some money for the night and that he had a job but no place to live and was waiting for his first paycheck. He confirmed he could get our mailing address and mail the money back to us.
The guy I was with reached into his pocket to give this man a $20 bill. As the man was extending his hand out to take the money, I put my hand on my new friend's hand and said, "Can I talk to you for a minute " I told him some people earned money by begging and that they always cheated those with soft hearts. And if they were truly worried about their child being out in the cold, they would have at least zipped his jacket.
My friend looked at me with disap proval and said, "Michael, I know there are some people out there that take advantage of others. I also know some people out there that are one paycheck away from being homeless. If I gave $20 to 10 people and only one of them really needed it and used it for the right thing, it was worth it."
I am now thirty-seven years old and have never forgotten what he said to me. I don't even remember his name now. But I do remember that this experience changed my perspective (观点).
56. When the story happened, the author
A. was in his late thirties
B. served as a car repairman
C. had much money in his pocket
D. was walking towards his car with his friend
57. The underlined word "stroller" in the fir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
A. a big bookcase B. a large box C. a baby carriage D. a small bicycle
58. Why did the author think the man was telling a lie
A. His expression was strange. B. He didn’t care for the baby at all
C. He said he had a job. D. He gave the author his mailing address.
59.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new friend, some people____.
A. were poor and about to be homeless B. often wished to have no paycheck
C. weren't out of work but they said they were D. were always making fun of others
60. We can infer the author c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that____.
A. one should be very kind to everyone
B. anybody has a time when he needs help
C. one should do whatever is worthy actively
D. one should keep away from those poor
C
Everyone needs safe drinking water, but about 1.1 billion people have no access to clean water. Most of the world’s water is salty ocean water or frozen polar ice. By 2050, the world’s population could grow from 6.7 billion to more than 9 billion. All of those people will need water to drink. But the bad news is that some areas of the world are growing drier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 The total area of the Earth’s surface classified(划分) as very dry has doubled since the 1970s. Sadly, the precious resource is still misused in industry, in farming and at homes.
Therefore, the world is facing a crisis over water. “You do the math, and it gets a little scary,” says Stuart Minchin, a water expert in Australia. “We’re waking up,” he says. “But not fast enough.”
In southern Australia, farmers have been hit hard. They can’t irrigate(灌溉) their fields well enough.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a $1.3 billion project to improve Australia’s irrigation system to stop the crop production dropping further.
Australians have serious water worries, but it could be worse. They don’t have to fear that when they turn on the tap, nothing will come out. That’s the case in India. Many people in New Delhi, the capital, go without clean water for days.
City leaders have taken stricter measures to save water. Users pay a very high but affordable price for it. Homeowners who waste water are given large fines. There are 1.9 million people who live in Las Vegas, Nevada. Now it has grown by more than 300,000 people since 2002. But it uses less water today than it did seven years ago.
6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reason for a water crisis
A. Climate change. B. Water’s becoming salty.
C. Population growth. D. Water’s being wasted.
6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what Stuart Minchin said
A. The water crisis can be solved.
B. Humans should take faster steps to protect water.
C. Humans haven’t realized there is a water crisis.
D. Humans find it impossible to protect water.
63. What happened to the farmers in southern Australia
A. They can’t get enough fields.
B. Their crop production has dropped a lot.
C. They find no water coming out of the tap.
D. They have to give up planting crops.
64. What do people in Las Vegas think of the water-saving measures in their city
A. They have reduced the water usage.
B. They are strongly against the measures.
C. They feel they can’t afford the high price.
D. They doubt the effects of the measures.
65.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Water crisis B. Larger population
C. Falling crop production D. Areas with a water crisis
D
Everyday rubbish could provide a valuable source of energy thanks to a clever new invention Smelly methane (沼气) gas expelled from landfill sites containing tons of rotting household waste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a valuable energy resource. In Europe alone landfill tips can produce 94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methane per year but currently only one percent of what could be a valuable source of energy is used; the rest is burnt off to prevent an explosive build-up of gas.
Methane gas forms when organic matter breaks down and is drawn off from large rubbish tips by pipes sunk into the middle of the waste. Until now this process wasn’t possible on small sites because the pipes allowed oxygen to seep (渗入) in and that stopped the breakdown process.
Viktor Popov of the Wessex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s now developed a system to modify existing landfill sties by making them airtight while the methane is extracted from sunken wells. The site is covered by a special three-layered skin whose two outer layers are made of clay with a pressurized layer of carbon dioxide gas in the middle. As the methane is sucked out through a central well it is replaced by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middle layer rather than oxygen, allowing the breakdown process to continue.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no plans to use the power of methane even though Popov claims his invention could provide a valuable source of energy over the next 20 years.
66. The passage mainly introduces _______ to us.
A. how to make methane B. a new way to make use of rubbish
C. the valuable things in rubbish D. the amount of rubbish being reused
67.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see that ______.
A. in Europe 94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methane is produced every year
B. some of the waste must explode if it is not burnt off
C. 99% of the methane has been burnt off in Europe
D. only a very small part of the rubbish is used in Europe
68. In second paragraph the underlined word “that” refer to ______.
A. methane gas B. the long pipe C. oxygen D. waste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Oxygen can cause the breakdown process to stop.
B. When the methane is sucked out, oxygen will enter from the middle layer.
C. Carbon dioxide doesn’t affect the breakdown process.
D. The new invention has not been put into use.
7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public’s attitude towards the use of methane power
A. Favorable. B. Unfavorable. C. Responsive. D. Indifferent.
II卷(共45分)
第一节: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I was interested in becoming a model at first. I worked as a receptionist in a beauty shop during high school. It was in South Dakota. A woman, who worked for Vogue—a fashion magazine, said to me, “Why don’t you go to New York and be a model ”
So I went to New York at eighteen. I went to the first model agency, they thought that I was too long—waisted. It was too bad since I came from South Dakota. I looked in the telephone book. Hunting Hartford had just bought the agency. So I went there. I was in such a hurry that I couldn’t give my name to the receptionist. About half an hour later, the man who had just taken over the agency—he had been a male model before—came in. I was just staring at this unfamiliar man when he said, “You! Come into my office!”
How do you feel as a fashion model Quite OK, I should say. But you stop thinking when you are working. It takes a lot of nervous energy as well because the camera goes one, two, three very fast and you have to move very fast. I like my job because it gives me freedom. I can have half a day off to do things I like. I can’t do that if I do a normal job. I never like becoming a secretary. They have to sit in the office for eight hours a day, facing the same people.
Most models, after one or two years, can’t be still very interested in it. But I like being a model. Maybe I was born one, as many people say.
71. Who inspired the author’s desire to become a model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 Why didn’t the author return to South Dakota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 Whom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s “unfamiliar man”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No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 What did the author like being a model for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 What leads you to succes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单词短语考查(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按汉语提示写出相应单词和短语。(注意:76-80为单词;81-85为短语)
76. These girls come from a (种类)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77. Don’t make rude (评论) about his appearance.
78. The boy’s parents were glad to see his (令人满意的) result of the final exam.
79. Most of the relief work was done by (志愿者).
80. There were several different (描述,报道) of the story in the newspaper
81. With the guide leading the way, we 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发)on foot into the dark night.
82. He didn’t know the answer the question, so he just ________________(编造) an answer.
83. To tell the truth, 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执行) this plan.
84. Do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当然) that the teacher will take notice of every student’s demand.
85. Mary glared at the stranger ___________________(回应) his bad manners.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2012年9月10日是中国第28个教师节。请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感谢师恩的作文。
1.向老师表达节日祝贺。
2.从一件小事来回忆老师的教诲和无私奉献。
3.我如何回报老师的关爱。
注意:1.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词数:不少于100字。
It is the 28th Teachers' Day on September 10th this year.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ar teachers, I love you forever!
Yours sincerely,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答 案
71. A woman customer in the beauty shop did.
72. Because South Dakota is far away from New York.
73. The man who had just taken over the agency.
74. The job gave the author freedom.
75. 答案不唯一,例如:Perseverance and doing a job you like is important.
76. variety 77. remarks 78. satisfying 79. volunteers
80. accounts 81.set off 82.made up 83. carrying out
84. take it for granted 85. in response to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40小题,每题1分,41-4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3. 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A.真核生物 B.异养生物
C.无核膜的生物 D.有染色体的生物
4.有人分析了一种有机物样品,发现它含有C63H140O85N11S2等元素,该样品很可能是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核酸 D.葡萄糖
5. 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下列概括中错误的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生物体内唯一储备能源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6. 人体中由A、T、G等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多少种
A.2 B.4 C.5 D.8
7. 在下列物质中,将其中能够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连接成蛋白质分子(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有的羧基、氨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A. 3、3、2 B. 4、3、3 C. 3、2、4 D. 2、2、2
8.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DNA
D.若②在内脏器官周围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则②是脂肪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水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B.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16个肽键
C.n条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
D.两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和氧原子数目至少为2和n+1
10.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和磷酸的种类分别是
A.2、5、8、1 B.1、2、5、8
C.8、2、5、1 D.2、5、5、1
11.根据下图的概念图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的碱基有5种 B.B表示的是核糖
C.D表示核糖核苷酸 D.D表示脱氧核苷酸
12.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的囊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起形成囊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13.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
C.细菌和蓝藻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脂质的合成是在高尔基体中完成
14.右图是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A.抗体 B.性激素
C.有氧呼吸酶 D.血红蛋白
1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右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上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1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17.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是
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
B.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的相互连接
D.一个细胞中的无机盐离子进入相邻的细胞
18.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A.核膜     B.核孔     C.染色质     D.核仁
19.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C.b、c过程可以通过小泡来实现
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20.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21.变形虫在细胞核被移除之后仍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但不能摄取食物,也不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电镜下观察到退化的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由此可以说明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22.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观察DNA、RNA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三个实验中,其共同点是
A.都要用到显微镜 B.都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C.提高温度都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都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
23.将等量的NH、PO、K+、Ca2+共同置于500 mL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
项目 H2O NH K+ Ca2+ PO
减少量 0% 83% 72% 97% 84%
下列分析与解释正确的是
①通过实验能判断水的吸收方式为自由扩散,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
②四种离子都减少,说明根对这些离子都有吸收
③ 根对四种离子的吸收量有差异,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④ Ca2+比K+明显减少,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比运输K+的载体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都正确
24.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① 0.3 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② 0.5 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③ 1 mo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④ 1 mo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其原因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滴加清水5分钟后无变化可能因为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2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B.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都是不含膜的细胞器
C.没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也可能含有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26.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27.将一株新鲜的黑藻植物放入其中加有伊红(一种红色染料)的一种浓的盐溶液中,过一定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黑藻的叶肉细胞如图所示。①②会是什么颜色?
2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C.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
29.右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度差是靠主动运输的方式维持的。由图分析可知进入细胞内的物质有
A.K+和Mg2+ B.K+和Na+
C.Na+和Cl- D.Mg2+和Cl-
30.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31.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以用来证明:
①植物细胞的死活 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则渗透吸水 ④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⑤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
32.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目各是
A.48、3、51 B.50、3、3 C.48、3、48 D.48、3、3
33.能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的实例是
A.人鼠细胞融合 B.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
C.氧气进入人体肌细胞 D.哺乳动物的新鲜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会涨破
34.右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细胞识别与①糖蛋白有关
35.右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B.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②有关
C.③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④是大分子物质如DNA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36.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利于血红蛋白携带氧
B.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利于光能充分利用
C.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核糖体只附着在内质网上,有利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7.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38.动物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
A.糖原和RNA  B.糖原和DNA C.淀粉和RNA D.淀粉和DNA
39.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个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越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4 B.5 C.6 D.7
40.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
A 花生种子中的脂肪 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
B 马铃薯中的淀粉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DNA 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
D RNA 吡罗红 红色
41. “获得细胞蛋白质详图”是2005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科学家揭示出的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钾离子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A.保护功能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C.识别功能    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42.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结果得到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43.英美研究人员相继宣布:“去除排斥基因”的猪已经降生,人们可望利用这种猪大量“生产”适用于移植手术的器官。在此之前,如果把猪器官移植给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猪细胞上的X物质,从而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X物质所处的位置和化学成分分别是
A.细胞膜 脂质 B.细胞膜 糖蛋白
C.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 D.细胞质 蛋白质
44.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与主动运输相关的载体在生物膜上合成
C.生物膜之间能够相互融合可以证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5.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份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人的肝细胞 B.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人成熟红细胞
二、简答题(共50分)
1.(共12分) 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 ,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 。A是 元素。
(2)图中Y是_______ ,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Ⅱ呈现_______ 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 _; 由P形成Ⅳ 的方式为
(4) 一分子Y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分子物质构成,
(5)Ⅳ 的种类多种多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共10分)下面是Ⅰ、Ⅱ、Ⅲ、Ⅳ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______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Ⅳ属于________ 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Ⅱ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
(4)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其功能是 ______ 。
(5)图中和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能完成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共14分)如图甲表示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乙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纵坐标)随能量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1)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心肌细胞吸收O2的跨膜运输方式依次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和c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代表的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绿色植物而言,决定能否吸收土壤中某种离子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共6分)右图是人体某组织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结构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 。
(2)若该图分泌的信号分子1是胰岛素,该分子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必须经过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外来的信号分子2作用于该细胞时,首先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起该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能?________________。
(4)该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包括__________ (填标号),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主要作用的是膜上__________(成分)。
5.(共8分)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下面某同学进行探究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步:取3支洁净的相同的试管,分别标号1、2、3;其中实验组是3,对照组是1、2
第二步: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相应实验液体。
1号: ;2号;加2mL葡萄糖溶液;
3号:____ _ _。
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2mL。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并将这3支试管 。
第四步: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1)1号试管现象:__ _ ;
(2)2号试管现象:____
(3)3号试管若_ _现象,说明不含葡萄糖; 若 现象,
说明_
答案:1-5 BDCBC 6-10 CCCDA 11-15 DBCAD 16-20 DDCDD 21-25 CACDB
26-30 CBCAD 31-35 BDDAC 36-40 DBACD 41-45 DCBBD
(3) 脱水缩合
(4) 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5)构成Ⅳ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或构成Ⅳ的P的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差万别),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空间结构不同。
2、(每空1分,共10分)
(1)Ⅲ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核膜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2)低等植物 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同时还有中心体
(3)质壁分离 ⑤
(4)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5)
4.(共6分,每空1分)
(1)加工、运输、分泌蛋白质  (2)⑤④②① (3)受体(或糖蛋白)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①②③④⑦  蛋白质
5.(共8分,每空1分)
① H2N—CH—COOH
CH3
② H2N—CH—COOH
CH2—NH2
③ HOOC—CH2—CH—NH2
COOH
NH2
④ HOOC—CH—
COOH
⑤ H3C—CH——CH—COOH
COOH
CH2—NH2
⑥ H2N—CH—COOH
(CH2)4—CH3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赍发(jī ) 迤( lí )逦 仓廒 ( áo ) 叨 ( dāo )陪鲤对
B. 央浼 ( miǎn ) 擂 ( léi )鼓 舂 ( chōng )粮 决 ( xuè )起而飞
C. 棕榈 ( lǚ ) 拮据 ( jǖ ) 流憩 ( qì ) 逸兴遄 ( chuáng )飞
D. 搁 ( gē )置 靡 (mǐ )丽 熟稔 ( rěn ) 命途多舛 ( chuǎ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碎琼乱玉 毡笠 促狭 凋蔽
B. 没精打采 簪笏 拔擢 坳堂
C. 战战兢兢 抿嘴 角隅 耘籽
D. 唉声叹气 辖制 车蓬 搠倒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去寻觅都无结果,到后来
地躺在渡船上。
(3)这座 渤海的小城市,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
A.以致 无能为力 濒临
B.以至 无可奈何 毗邻
C.以致 无可奈何 濒临
D.以至 无能为力 毗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5.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契诃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作者以如椽之笔,赋予“边城”以桃花源般幻想的色彩和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湘西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C.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
D. 《陈情表》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李密辞不赴命的理由在曲折推进中得到清楚的表达,陈述委婉,衷曲令人同情。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文中指草木
C. 小知不及大知 知:知道
D.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C. 彼且奚适也
且庸人尚羞之
D. 奚以知其然也
木欣欣以向荣
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彼且恶乎待哉 B. 籍何以至此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都督阎公之雅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和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为华而少实 我腾跃而上
B. 卒不为宗亲求位 为击破沛公军
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但以刘日薄西山
D. 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其闻道也固先乎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 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第Ⅱ巻
四、 (26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2分)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2分)
14. 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好事近·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⑴ 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趣?
⑵ 请简析这首词下片的表现手法。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⑴ ,知来者之可追。
⑵ 策扶老以流憩, 。
⑶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 。
⑷ ,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⑸ 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
⑹ 潦水尽而寒潭清, 。
⑺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⑻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 。
⑼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
⑽ ,愿乞终养。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话语的姿态
徐坤
①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由于家境穷困,不得已,他辍学了,天天到坡上去放羊。乡人邻里常能看到,一个黑黑瘦瘦、大眼睛、光脚板的蓬头少年,腋下夹着一本书,手里挥动着牧羊鞭,率领一群翻毛羊出没在山冈和河边草地上。人来搭讪,他只用他那一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抬眼一瞟,算是打了招呼,过了礼节,而那阴郁的眼神背后及那紧抿的嘴角下边,隐藏的分明是深深的倔强、不甘,不屑于与之为伍,一心要挣脱命运摆布的无限奋勇和焦灼。
②接着他开始用嘴说话,绷紧的厚唇如遭挤撬的蚌壳一样艰难地张开了。他投的一篇小稿被乡广播站播发,命运从此出现转机。他被录用为乡播音员,国情民意大事小事都从他乡音浓重的厚唇里吐露出来。他的双唇开阖翕动得勤奋,很快乐,很艰辛,嘴角常常挂满小泡,唇上的死皮也一层层脱落,但那眼神却逐渐清澈而幸福,完全被茁茁向上的欢欣布满了。
③然后他开始用形体说话。被调到县文化馆的他,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喉舌部位,户口编制及其身份等等都变得正规了。这时他说话的部位是脊柱,并且是颈椎以下腰椎以上的那一段短暂的部位。这一部分的整体经常是弯曲着的,并且还要时时高低起伏唯唯诺诺地在别人的语音下振动,卑躬屈膝的幅度要依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口和眼等诸器官这时都已暂时闭塞,从不直言直视地参与肢体动作。他的睫毛永远低垂,嘴角永远上翘且缄默而含笑。而大脑,这时却架在颈椎上面急遽地内部动作着,一刻也未停止过审视、揣度和暗算。
④再后来,当上了县领导的贴身秘书以后,他的话语才能就达到了峰巅。这时他浑身各器官开始一同动作共同加入话语的姿态里来,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待人接物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腿到身到,真是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难事能在他的话下。他的肢体各个部位运筹帷幄,意趣横生,无论是眉飞色舞抑或是愁苦满面都可能是他故意做出来的面相。各门语言这时都已被他修炼得炉火纯青真正到家。
⑤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用肚子说话了。啤酒肚,蓦地从裤腰以上胸乳以下山包似的凸起,无论何时肚子总是要先塞入对方视觉,如七月怀胎的妇人在向人诉说某种秘而不宣的骄傲。整个身体的重心这时集体后移隐藏开去,只剩两手交叠着,习惯性抚在肚皮上方,有时是左手压着右手,有时又是右手压着左手,胖胖嘟嘟,长出满手酒窝。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现在则变得酒汪汪的,夹一些红丝在里面,神情之中有一些心满志得俯视众生的漠然。看不大清楚他的嘴,只有一些朦胧含混的单词语意从皮带勒紧的肚脐眼中嗡嗡地传了出来:啊,啊,好,好……从前那只无比玲珑伶俐的大脑,此刻也似乎躲在漠然的眼神后面休眠。
⑥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
(选自《名作欣赏》2006年第5期)
16.下面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定位于“给小人物画像”,作者以敏锐的发现力,捕捉到了体态与说话的最佳结合点——话语的姿态,从而使短短的篇幅,承载了人物一生命运的沉浮。
B.小说漫画了一个官场中人的生命历练过程,虽然语带讽刺揶揄,但也暗示出主人公的命运其实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必然。
C.小说先后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眼睛,这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从而完成人物形象的完整塑造。
D.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得益于诸多富有生命力的细节,把人物命运的演进切割得层次分明,层层递转。
E.小说并未直接进行社会环境的描写,但却着意透过人物形象折射出了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特点。例如,在主人公被录用为乡播音员这件事上,作品就借此折射出当时录用人才过于草率的现实。
17.小说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人物五种不同的话语姿态,其实每种姿态都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请任选其中三种“话语姿态”,说说它们分别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18. 概括小说在画横线部分的描写中体现出来的一些语言特色,并举例赏析。(6分)
19.对于第⑥段,有人说这个结尾多余,应该删去;有人说“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这段话的位置应该在第⑤段“后来再见到他时”的后面;有人认为这个结尾非常精妙,不可以改动。对于这几种观点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5分)
六.语言表达(10分)
20.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的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2分)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 ,又如 ,还有什么用呢?
21. 以“京剧” 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4分)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22. 请看这样一副对联:“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可名越;流云丘壑,数点倦鸟亦舒心”上联用《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三句,“可名越”点明作者胸襟。下联用《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两句,“亦舒心”点明作者归田园之心情。请你也尝试着连缀《归去来兮辞》中词句而成联。(4分)
七. 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一峰骆驼行走在沙漠里。正午的阳光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
  正在这时,一块玻璃的碎片把它的脚硌了一下,疲累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顿时染红了沙粒,升腾起一股烟尘。
  生气的骆驼一瘸一拐地走着,一路的血迹引来了空中的秃鹫。它们叫着在骆驼上方的天空中盘旋着。骆驼心里一惊,不顾伤势狂奔起来,在沙漠里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痕。跑到沙漠边缘时,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疲惫加之流血过多,无力的骆驼只得像只无头苍蝇般东奔西突,仓皇中跑到了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鲜血的腥味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黑压压地向骆驼扑过去,一眨眼,就像一块黑色的毯子一样把骆驼裹了个严严实实。不一会儿,可怜的骆驼就鲜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
  临死前,这个庞然大物追悔莫及地叹道:“我为什么跟一块小小的玻璃生气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二、(6分)(每小题2分)
6.C知, 通假字“智” 7. B(均为介词,在。A代词,他;动词,到C副词,将要;连词,即使D介词,凭借;连词,表修饰)8. D定语后置,其余三项是宾语前置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躬,亲自。 10 B替,A.表转折-----表修饰C.用----因为D.相当于“于”,在,表处所-------相当于“于”,在,表比较。 11. A【解析】注意题干中“直接”二字,②是世人称赞,⑥是明帝说的。12C解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不是阴兴的请求,阴兴只是说他们二人“经历明深,逾于公卿。”
14. ⑴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2分)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词人坚决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以及处于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的安然心态。(2分) ⑵ 下片写景动静结合、以静显动、以动衬静。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澈。作者用洗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 一只缥缈的孤鸿,时隐时现于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4分)15、略
17、(6分,每点2分,答出下面任何三点均可得满分) (1)用眼睛说话:突出了一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少年无限的奋勇和焦灼。
(2)用嘴说话:突出了一个茁茁向上的青年艰苦快乐的奋斗。
18. (6分,每点2分,但要注意答案既要有概括,也要有例证。)
(1)充满讽刺色彩,幽默而辛辣,如“振动”及其“幅度”,用词令人忍俊不禁;
(2)比喻贴切生动,如“蚌壳”与“七月怀胎的妇人”两个喻体,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了初出茅庐的青涩、艰难,以及志得意满后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2)使文章主题得到了拓展,使小说的讽刺意味更加深刻辛辣,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回味空间;(主题的角度)
(3)结尾的这个交待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整。(情节结构的角度) 如果将这个结尾删去,必然会大大降低小说的思想价值,而如上这些艺术效果自然也无从谈起。如果放到第⑤段“后来再见到他时”的后面,就突出不了主人公身份发生根本转变后“话语姿态”的特殊性,在人物塑造和主题的突现方面就减色许多,小说也没有了余味。 (这道题是探究性试题,提倡开放式作答。答案示例给出的只是一种参考思路和形式,实际答案也可就某一点进行深入剖析。因此,评分宜相对宽松,只要言之成理,有探究论证过程即可酌情赋分。)
21. (4分)(京剧)源自徽剧,角色分类源自生活,表演程式化,表现形式绚丽多姿。 22. (4分)示例:⑴ 饮壶觞,眄庭柯,涉园成趣;携稚子,倚南窗,观日融情。
⑵ 登东皋,临清流,赋诗以乐;悦亲戚,乐琴书,情话消忧。
⑶ 僮仆稚子,亲戚农人,此中有人伦乐;松菊倦鸟,巾车孤舟,其间寄田园情。下联的最后一字应为平声(1分)
5.遇事要冷静;
6.要忍耐;
7.冲动要受惩罚;
8.要以理智浇灭心中之火;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如果使它们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将其中之一的电量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它们间的作用力将变为
A. 4F B. 2F C. F D. F/2
2. 静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在P点电荷的电量减半,则P点电场强度减半
B. P点的场强方向为检验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C. 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所受电场力越大
D. 若在P点没有放置检验电荷,则P点电场强度为零
3.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后,只受电场力作用,其速率先减小后增大,那么此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一定
A. 先减小,后增大 B. 先增大,后减小 C. 保持不变 D. 一直减小
4.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通过一个闭合的开关与电池相连.板间有一带电的液滴处于静止状态,欲使液滴向上运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开关闭合,增大两板间的距离
B. 开关闭合,减小极板正对面积
C. 断开开关,减小两板间的距离
D. 断开开关,减小极板正对面积
5.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将一负电荷从A点处自由释放,负电荷沿电场线从A到B运动过程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则A、B两点电势高低和场强大小的关系是
A. A<B ,EA>EB
B. A>B ,EA<EB
C. A>B ,EA>EB
D. A<B ,EA<EB
6. 某电场电场线和等势面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等势面,过a、b两点的等势面电势分别为 φa=50 V,φb = 20 V, 那么a、b两点连线的中点c的电势值为φC为:
A.等于35V B大于35V. C.小于35V D.等于15V
7.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该星球均匀带电,且电性为负,电量为Q,表面无大气。在一次实验中,宇航员将一带电-q ( q<A. 背向星球球心方向飞向太空 B. 仍然处于悬浮状态
C. 沿星球自转的线速度方向飞向太空 D. 向星球球心方向下落
8.如图所示,在y轴上关于O点对称的A、B两点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在x轴上C点有点电荷-Q,且CO=OD, ∠ADO=6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B.O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沿X轴正向
C.将点电荷 +q从O移向C,电场力做负功
D.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电势能将增大
9.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
A.3 v、向下B.3 v、向上 C.2v、向下 D.2v、向上
10.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量Q将随待测物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若Q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Q = b/(t+a)(a、b为大于零的常数),其图象如题图A所示,那么图B、图C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 和物体速率 v 随 t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图A 图B 图C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二、多选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1.关于电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电场中的a、b两点间移动电荷时,若电场力做功为零,则a、b两点场强必相同
B. 在电场中的a、b两点间移动电荷时,若电场力做功为零,则a、b两点电势必相同
C. 电场线平行的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D.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电势降低的方向一定是场强的方向
12. 如图所示为电场中的某一条电场线,A、B、C是其上的三点。现用EA、EB、EC表示这三点的电场强度,ΦA、ΦB、ΦC表示这三点的电势,εA、εB、εC表示某一负的点电荷q在这三点具有的电势能,则必有
A. EA>EB>EC
B. ΦA>ΦB>ΦC
C. εA>εB>εC
D. εC>εB>εA
13. 某静电场沿x方向的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则
A.在0~xl之间不存在沿x方向的电场
B.在0~xl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
C.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
D.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非匀强电场
14.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绝缘金属导体向带负电的小球缓慢的靠近(不相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
B. 导体内电场强度越来越大
C. 感应电荷在M点场强大于在N点场强
D. 感应电荷在M点和N点的场强相等.
15.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倾角为300,底边BC处在水平位置,斜边AC是光滑绝缘的,在底边中点O处放置一正点电荷Q,一个带负电q的质点从斜面顶端A沿斜边滑下,则质点在沿斜边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先匀加速后匀减速运动
B. 运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
C. 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D. 动能、电势能、重力势能三者之和保持不变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6. 如图所示,把电量为-5×10-9C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 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A点的电势ΦA=15V, B点的电势ΦB=10V,则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__▲_J
17. 带电油滴质量为m,沿与竖直方向成30°匀速下落,不计阻力,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下。则(1)油滴带什么电___▲__
(2)带电量q=_▲___
18. 质量为m、电量为q的质点,在静电力作用下以恒定速率v沿圆弧从A点运动到B点,其速度方向改变的角度为θ(弧度),AB弧长为s。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ΦA-ΦB=__▲___,AB弧中点场强大小E=__▲___。
四、综合题(本题 4 小题,共 3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5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在场强为E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空心小球套在环上,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恰好与环无相互作用力,当小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多大?
20.(7分)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板A、B彼此平行放置,板间距离为d,两板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且A板带正电,两板中间有一带负电的油滴P 。当两板水平放置时,油滴恰好平衡,若把两板倾斜60°,把油滴从P静止释放,油滴可以打在金属板上,问:(1)油滴将打在哪块金属板上?(2)打到极板上的时间、速度各为多大?
21.(8分)如图所示的绝缘轨道 ABC,其中 AB 部分为倾角为 37°、长 2.0m 的光滑斜面, BC 部分为动摩擦因数为 0.2 的水平面。现有质量 m=1.0㎏ 的质点从 A 位置无初速沿轨道下滑,滑到C点恰好停下。在 BC 的延长线上有一点 D,且 AD=BD。把电量为 Q=5.0×10-5C 的点电荷固定在 D 点,并让上述质
点也带等量同种电荷。如果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两电荷间的电势能为 EP=KQ1Q2/r, r是两电荷间的距离。(1) BC 长度等于多少?(2)现用平行于轨道的外力把该带电质点沿轨道由 C 推到A ,外力至少做多少功? (sin370=0.6,cos370=0.8,g=10m/s2)
22.(12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原来两板不带电,上极板接地,它的极板长L = 0.1m,两板间距离 d = 0.4 cm,有一束相同的带电微粒以相同的初速度先后从两板中央平行极板射入,由于重力作用微粒能落到下板上,微粒所带电荷立即转移到下极板且均匀分布在下极板上。设前一微粒落到下极板上时后一微粒才能开始射入两极板间。已知微粒质量为 m = 2×10-6kg,电量 q = 1×10-8 C,电容器电容为 C =10-6 F,取 g=10m/s2.求:(1)为使第一个微粒的落点范围能在下板中点到紧靠边缘的 B 点之内,求微粒入射的初速度 v0 的取值范围;(2)若带电微粒以第一问中初速度 v0 的最小值入射,则最多能有多少个带电微粒落到下极板上?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三、填空题(每空 3 分,共18 分)
16.增大、-2.5×10-8J 17.负电、mg/E 18.0、mv2θ/qs
四、综合题(本题 4 小题,共 3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7 分)(1)A板上--------------------------------------------- ①2分
(2)水平放置有Eq=mg ------------------------------ -----②1分
则沿电场方向的加速度为:a=g/2,---------------------- ③1分
打到板上的时间为: ------------------------------④1分
油滴受到的合力为mg,所以加速度为g,---------------⑤1分
达到板上速度的大小为: -----------------------⑥1分
∵AD=BD,∴WBA= △EP = 0 ---------------------- ---③1分
BD=1.0×5/4=1.25m,DC=1.25+6.0=7.25m
-----------------------------------④1分
--------⑤2分
∴WF=39J----------------------------------------------------------⑥1分
=gt22得---------------------------------------------------------------------⑤ 1分
v02=5 m/s---------------------------------------------------------------------------⑥ 1分
故2.5 m/s一、选择题(请选出唯一最佳选项,规范填涂于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50分):
1.截止到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已经履职五年,纵观这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有三喜:一喜工人农民代表多了,政府官员代表少了;二喜首次有了农民工代表;三喜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三喜”主要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  )
A.广泛性  B.真实性  C.全民性  D.绝对性
2. 随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在公民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  )
A.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B.行使政治权利
C.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行使监督权
3. 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 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小王今年十六周岁,他可以参与的政治生活有(  )
①就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向公安机关提出建议 ②向居委会反映社区环境卫生问题 ③参加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 ④参加教育局举办的教育收费听证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 高三学生小涛参加区人大代表的选举时,社区领导告诉他一定要选本社区的现任领导,小涛感到自己的基本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就把这个事情反映给了上级人大部门并要求上级部门予以答复。上述事件中涉及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 B.被选举权、监督权
C.选举权、言论自由、监督权 D.选举权、维护国家利益
6. 近两年来出现的“网络问政”一词被明确写进了《深圳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稿》。建议稿中提出,支持“网络问政”,创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体制机制。拓宽公民政治参与途径,有利于(  )
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②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养 ③加深对政治观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 ④保障公民在国家重大事务中的决定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 围绕博客引发的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拟酝酿实行博客实名制。对于实行博客实名制,不少民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博客是个人言论绝对自由的论坛,不应受任何干涉。这种观点(  )
A.捍卫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承认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D.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要规范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提名方式。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产生,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名额。根据上述要求,可以判断我国村委会的选举实行的选举方式是(  )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差额选举 ④等额选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是(  )
A.业主委员会 B.消费者协会 C.居民委员会 D.乡人民政府
10. 读右侧漫画《挑好“小官”干好“大事”》。为挑好“小官”,必须(  )
①增强选民的主人翁意识 ②提高选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③确保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④加强政府在村官选举中的管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 某市人民代表大会经多年探索,创立了人大代表接待站和专职的人民代表联络员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人大代表到现场听取民众反映情况。这一制度创新有利于(  )
①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②拓宽公民政治表达渠道 ③强化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④推动基层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④履行义务必然享有权利
A、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3. 要想防止《有些决策……》的危害,我们必须(  )
①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广泛集中民智 ②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 ③应让人民群众成为一切重大事务的最终决策者 ④加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 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期间,某地监狱内设置考点,供来自该市的数十名服刑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此主要可见( )
①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制裁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义务的主体,又是权利的主体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5. 下列行为中,属于公民民主监督的有( )
A.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反映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题
B.参加“网上调查”,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C.通过“办事服务”,反映小区停车位紧张,向有关部门求助
D.通过“市长信箱”,发表对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的反对意见
16. 2011年8月4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认真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给出九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扩大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设力度。中国加速保障房建设,努力推进“居者有其屋”。这表明( )
A.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B.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政府是社会一切社会事务的管理者 D.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7. 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在谈到中小企业破产时指出:政府的主要责任并不是拯救破产,而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如何去规范破产。这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  )
A.以人为本,逐步改变政府的性质 B.转变职能,正确发挥自身的作用
C.尊重市场,弱化行政管理职能 D.加强管理,弱化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18. 面对市场地沟油的泛滥,政府监管真的成了摆设。这告诉我们(  )
①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②必须扩大政府权力范围 ③必须提高政府的权力意识和责任意识 ④政府必须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 要想防止漫画《盖》中现象的发生,政府必须(  )
①加强市场监管 ②进行经济调节 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④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将文化产业发展放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表明(  )
A.政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B.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D.政府是国家发展规划的决定者
21. 南京市37个政府部门合开的社会求助服务台日前正式开通,市民涉及水电气等方面的生活求助今后将可直接拨打122,并享受一站式服务。南京市政府求助服务台的开通,体现了政府是(  )
A.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B.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C.社会事务的管理者 D.人民意志的执行者
22. 北京市财政拨款上亿元,购买300个社会组织的公益服务项目,主要用于在百姓的扶贫救助、医疗卫生、促进就业等十大领域,从过去亲自为百姓“办服务”转变为向社会“买服务”。这一转变体现了北京市政府(  )
A.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B.拓宽社会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C.在打造全能型和服务型政府 D.实现由服务型向管理型转变
23. “12315”是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托12315电话,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消费者权益纠纷,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经济违法行为,管理市场和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工作。“12315”体现了( )
①政府为群众排忧解难 ②政府为群众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有效途径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政府坚持依法治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 要改变漫画中政府将公共资源变为牟利工具的现象,必须
①坚持政府不干涉市场经营活动 ②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坚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5. 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区别在于 ( )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批评和建议 ③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 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请于答题纸上作答。共50分):
26. 材料一: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对是否引进国外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网上进行公布,并要求群众发表意见。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对是否引进化工企业在在网上公布草案。最后市政府结合民众意见和建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放弃引进该项目。
(1)结合材料回答:A市群众是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的?(12分)
材料二:A市就“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社会各届人士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踊跃参与,纷纷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等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和建议。但在城市“翻新”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政府在修筑公路时,与一村农民发生矛盾。该村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少数人组织、煽动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打退民警,砸坏公务车辆。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从公民和国家关系的角度评析村民的做法。(14分)
27.2012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物价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政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强监管、规范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减轻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所提出的稳定物价举措的依据。(12分)
28.2011年1月,《人民日报》以“社会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题对天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经验进行了介绍: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2010年河西区178个社区居委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立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机制,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138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三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和平区尚友里有200多辆车,而车位仅130多个,为解决争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各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上述经验的政治意义。(12分)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文)
参考答案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与国家的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村民有权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要通过合法途径。(4分)②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村民的做法违背了宪法和法律是不可取的。(3分)③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该村少数人组织、煽动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打退民警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分)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该村少数人的行为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矛盾时没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不可取的。(4分)
28.
①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推进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③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每点3分)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和稀硫酸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设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2SO2+O22SO3;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 v1 与v2同时增大 B. v1 与v2同时减小
C. v1增大,v2减小 D. v1减小,v2增大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由C(石墨) → C(金刚石);ΔH=+11.9 kJ/ 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 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5.已知:4NH3 (g)+5O2 (g)=== 4NO (g)+6H2O (g)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
υ(NO)、υ(H2O)(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4/5υ(NH3)== υ(O2) B.5/6 υ(O2)== υ(H2O)
C.2/3υ(NH3)== υ(H2O) D.4/5υ(O2)== υ( NO)
6.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Y(g) 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7. 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g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 △H = -484kJ/mol
B.H2 ( g ) + 1/2O2 ( g ) = H2O ( g ) △H = +242kJ/mol
C.2H2 + O2 === 2H2O △H = -484kJ/mol
D.H2O ( g ) = H2 ( g ) + 1/2O2 ( g ) △H = +242kJ/mol
8. 已知:H2(g)+F2(g) =2HF(g) △H=-270 kJ·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与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HF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9.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 (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 (g) △H2
③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 (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 (s) △H2
A.① B. ②③④ C.④ D.①②
10.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分享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它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在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2,发生2NO+ O22NO2,
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 NO、O2、NO2分子数目比是2:1:2 ②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相等
③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④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⑥ υc(O2)(正) = υ c(NO2)(逆)=1:2
A. ②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12.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1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 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 升高体系的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D.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N2 (g)+ O2(g) 2NO(g)的可逆反应,若温度不变压强不变,充入氦气则该反应的速率加快
14.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CO和3mol水蒸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达到平衡后,测得CO2物质的量为0.75mol,再通入6mol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A. 1.2mol B .1.5mol C. 1.8mol D . 2.5mol
15.已知一定温度时,2SO2(g)+O2(g) 2SO3(g) Η=-197kJ/mol。在此温度下,向甲、乙两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2molSO2、1molO2和1mol SO2、0.5molO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甲和Q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乙=0.5Q甲 B.Q乙< 0.5Q甲 C.Q乙1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 A(g) +n B(g) p C(g), 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m + n < p B.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A的转化率降低 D. C的体积分数增加
17.可逆反应A(g) + B(g) 2C(g)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向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在T℃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向容器中充入2molC,T℃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n%;若向容器中充入1molC,T℃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p%。则m、n、p的关系是     
A.m = n = p B. n > p >m C. m = n > p D. n > m >p
18. 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A. 0.5Q B. 2Q C. Q D. 5Q
19.对于可逆反应 2AB3(g) A2(g) + 3B2(g) △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20.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 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B. 点d (t1时刻)和点e (t2时刻)处n(N2)不一样
C. 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
n(H2)比上图中的d点值要大
D. 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10分)已知:a、H+(aq) + OH-(aq) = H2O(l) △H=-57.3 kJ mol-1;
b、1.6gCH4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热80.2kJ,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
(1)氢氧化钠与硫酸两稀溶液发生反应,写出表征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写出表征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已知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图中C表示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
②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
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
理由是 ;
(4)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Fe2O3(s)+3CO(g)=2Fe(s)+3CO2(g) △H= ―24.8 kJ mol-1
②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 ―47.2 kJ mol-1
③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 kJ 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1 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Ⅱ.中和热的测定:
(3)从实验过程来看,右图中尚缺少的两种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
(4)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 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② 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 4.18 J/(g·℃)。则中和热△H =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 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配制0.50 mol/L NaOH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e.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5)实验中改用30 mL 0.50 mol/L的硫酸跟50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会 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3.(14分)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
2SO2(g)+ O2 (g) 2SO3(g) △H< 0;
(1)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
二氧化硫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率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
反应过程中 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
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
(4)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24. (14分)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化学月考试卷参考答案(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10分)(1) NaOH(aq) +1/2H2SO4 (aq) = 1/2Na2SO4(aq) +H2O(l) △H=-57.3 kJ mol-1(2分)
(2) CH4(g)+2O2(g)=CO2(g)+2 H2O(l) △H= ―889.98 kJ mol-1(2分)
22.(共12分)(1)5.0 (1分)
(2)a b e(少选或多选均记零分、1分)
(3)量筒和环形玻璃棒(各1分,共2分);(4)① 4.0(2分)② -53.5 kJ/mol (没“-”号或没单位均不给分、2分)
24.(共14分)
(1) < (每空1分,共2分)
温 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每题2分,总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 )
A.橡胶种植北界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30℃等温线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
不确定性 B.差异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
读图2回答3~6题。
3.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5.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6.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分别是 (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7.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
8、我国三个经济地带都存在的问题有( )
A、能源不足问题 B、劳动力不足问题
C、洪涝灾害严重问题 D、生态环境问题
9、下列工业中心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
A、济南、徐州、杭州 B、成都、重庆、南宁
C、武汉、哈尔滨、包头 D、西安、太原、石家庄
10. 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
A. 采集和狩猎阶段 B. 农业社会阶段
C. 工业社会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1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a=20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12. 有关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有三次产业转移
B. 第一次产业转移开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C.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D. 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是由第二次产业转移引起的
下图为“沿106.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13.图中①地形区为 (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关于②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回答15题。
15.关于兰渝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越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跨越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植被以森林为主 D.跨越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16—17题。


16.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 M城市代表上海 B. b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C. N城市代表武汉 D. 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17. 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
A. 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B. 经济最发达的是c经济带
C. 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D. 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有关ab两地的资源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地热量和水资源丰富 B.b地光照和水资源丰富
C.a地热量和风能资源丰富 D.b地地热和风能资源丰富
19.关于ab两地共同能源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不可再生 B.发电量常年稳定 C.密度大,聚能容易 D.清洁,不排放温室气体
2009年8月3日,李明与他的家人从南京乘火车前往成都旅游。据此回答20--21题。
20.图1是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形状,其中哪一个是李明同学所去省区的邻省(  )
A.b图 B.a图 C.c图 D.d图
21.李明在旅途开始的时候,一直食欲不佳,直到次日在某一地点的站台看见了旅伴的羊肉泡馍,一尝,味佳,列车员说:“这里卖的是最正宗的羊肉泡馍啦!”这个站台所在的铁路名称(  )
A.陇海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成昆线
22、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图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 B.乙——封坡育林育草,含蓄径流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 )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大力发展养殖业
24、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读我国西部地区几个省区略图,回答25题。
25、下列关于图中几个省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省区经常遭受沙尘暴、寒潮等灾害
B.c省区是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区域
C.图示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水能、太阳能、风能丰富
D.f省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
(只交最后一张试卷)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面甲为中国自然区分布图,乙为中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
(1)从自然区看,A地属于 ,C地属于 ;从经济地带看,A地属于 , C地属于 。(4分)
(2)甲图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附近区域生态较为脆弱。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片面追求农业生产,对A、B地区造成了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 、 。C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该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会给当地带来 (自然)灾害。(4分)
(3)乙图中,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是 省(1分),简要分析贫困人口集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8分)
27.我国在建设新世纪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3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4分)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和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至少3点)(4分)
(5)四大工程中与山西能源基地关系最密切的是 。该工程对山西的影响主要有 。(至少3点)(4分)
28、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1)~(5)题。(共16分)
材料1:见下图。
(1)长江上游流域优势自然资源有__ __ 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等。(4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 _ 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 ____。(2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多选)(   ) (3分)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4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4分)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梯级
开发
航运
防洪
养殖
水电
灌溉
旅游
第三产业
冶金工业
电力产业
农业现代化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B. 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
C. 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D. 圆心和圆上两点确定一个平面
2.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相等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A.棱柱 B.圆柱 C.圆台 D.圆锥
3.下列说法中: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说法个数为( )
A. B. C. D.
4.已知一个球的内接正方体棱长为1,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5.设是三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能使成立是(  )
A.         B.
C. D.
6.已知长方体中,,为的中点,则点
与到平面的距离为 ( )
A. B. C. D.
7. 已知二面角的大小为,为异面直线,且,则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8. 用若干单位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 B. C. D.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请把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9.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________部分.
10.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那么这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11. 如图,已知平面,,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12.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
13.在空间四边形中,,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高为,是边的中点,动点在这个棱锥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则动点的轨迹的周长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请把答题过程写在答题纸上)
15.(13分)如图,正方体中.
(Ⅰ)求与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16. (13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中,,是和的中点。(Ⅰ)求证:平面 ;
(Ⅱ)若,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17. (13分) 如图,直三棱柱中, ,,.
(Ⅰ)证明:;
(Ⅱ)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18. (13分)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点在棱上.
(Ⅰ)求证:平面;
(Ⅱ)当且为的中点时,求四面体体积.
19. (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中,,点是的中点.
(Ⅰ)求证:;
(Ⅱ)求证:平面;
(Ⅲ)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20.(14分)如图①,直角梯形中,,点分别在上,且,现将梯形A沿折起,使平面与平面垂直(如图②).
(1)求证:平面;
(2)当时,求二面角的大小.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答案
13. 14.
三 解答题:
15.解(Ⅰ)在正方体中, --------------------1
∴A1B1CD为平行四边形,∴,--------------------------------- 2
所以∠ACB1或其补角即异面直线与所成角………………3
(Ⅱ)连结BD交AC于O,连结B1O,…………………………………….7
∵O为AC中点, B1A=B1C,BA=BC
∴B1O⊥AC,BO⊥AC………………………………………………….9
∴∠B1OB为二面角的平面角.---------------------------10
在中, B1B=,BO=---------------------------------------12
16.(Ⅰ)证明:∵ 是和的中点.
∴EF//PB………………………………………2
又∵EF平面PBC,PB平面PBC……………4
∴平面 ;………………………….5
边长为2菱形中,∴ABC为正三角形, 又AH⊥BC
∴H为BC中点,AH=,……………………………10
故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3
17. 证明(Ⅰ)
∵三棱柱为直三棱柱
∴……………………………………4
即,又
∴…………………………………….5
又因为
∴………………………………………….6
在中,,………………………..11
在中, ,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13
(Ⅱ)设AC∩BD=O,连接OE,…………………………7
∵O,E分别为DB、PB的中点,
   ∴OE//PD,
∴OE//PAD,…………………………………………8
∴……………………….9
…………………………..10
∴ 四面体体积为……………………………13.
19. (Ⅰ)∵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
∴…………1
又,…………2
………………………3
∴……………………4
(Ⅲ)∵DE//AC1,∴∠CED或其补角为AC1与B1C所成的角……..10
在△CED中,ED=-------------12
(2)过N作NH⊥BC交BC延长线于H,……………………….8
∵平面AMND⊥平面MNCB,DN⊥MN,
∴DN⊥平面MBCN,从而DH⊥BC,
∴∠DHN为二面角D-BC-N的平面角.………………….11
由MB=4,BC=2,∠MCB=90°知∠MBC=60°,杨村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共48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1.5分,共48分)
1.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二人:     
A.所处的时代不同 B.学术思想不同 C.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4.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孟子 B.韩非子 C.黄宗羲 D.荀子
5.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6.汉代儒家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因循守旧  B. 完全更新 C. 外在形式的变化   D. 继承和发展
7.文天祥抗元被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 黄老之学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心学
8.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9.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10. 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是因为该书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11.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13.战国时期的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14.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体现了古希腊
A.发达的海外贸易  B.繁荣的商品经济 C.丰富的人文精神 D.成熟的民主制度
15.“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A.“有知识,才有智慧” B.“认识你自己”
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D.“美德即知识”
16.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可以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17.文艺复兴的本质意义是
A.“复兴”了西方古典学术和艺术 B.为资本主义统治地位建立制造舆论
C.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兴起 D.创造了新的学术和艺术
18.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这次革命指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古希腊智者运动 D.启蒙运动
19.马丁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20.《大国崛起 激情岁月》解说词:“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那么,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
A.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 B.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C.打倒等级制度,倡导君主立宪 D.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1.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沉重打击了欧洲的教会势力    B.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D.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22.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其中 “三权”是指
①财政权 ②行政权 ③立法权 ④司法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
24.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25.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 B.造纸术的发明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印刷术的进步
26.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7.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28.《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2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30.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31.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了外来美术风格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32.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A淮剧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
               第Ⅱ卷(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33.(20分)
材料一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王大庆《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与古希腊时期“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各自在思想领域有何主要表现?(4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6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思想家黄宗羲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思想上的共同点。(4分)
(5)上述材料二、三、四,你认为导致统治思想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34.(18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 保罗 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三: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自《马克思选集》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方文化启蒙之浅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中的“他”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进步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4分)
(3)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进步的思想(或思想运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4分)
35.(14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的领域有何明显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三大发明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2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33.(20分)
(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4分)
(2)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体现一定民主色彩。(4分)
(5) 因素:时代的发展,历史发展的需要;巩固、维护统治的需要。(4分)
35.(14分)
(1) 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领域(主要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 (6分)
(2) 火药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印刷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