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中国人 中国梦复习目标1、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懂得青少年所担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树立对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国梦的自信心;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感情,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2、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和意义,培养用历史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培养信息搜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对中国梦的向往和自信,培养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的热情。3、中国梦的内涵;了解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知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了解和认识如何实现中国梦;明确自信中国人的根源所在,以及做自信中国人的要求。考点梳理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6.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8.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题触摸例1.(2021年湖北黄石中考真题)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需要( )①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对国家有认同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对发展有信心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解析】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要坚持四个自信。依据题文描述,这告诉我们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对发展有信心,故②④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文化传承的内容,故①③与题意不符;故选D。【答案】D例2.(2021年辽宁葫芦岛中考真题)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____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 )A. 科学决策 B. 人民至上 C. 制度优势 D. 科技自立自强【解析】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选C。【答案】C例3.(2021年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35年远景目标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解析】依据教材知识,2035年我国的远景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符合题意;A是2020年的奋斗目标,不符合题意;B是20050年的奋斗目标,不符合题意;C是2050年的奋斗目标,不符合题意。 故选D。【答案】D例4.(2021年河南省中考真题)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梦想。1958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一代代航天人60多年的艰辛探索、砥砺前行,中国已经取得了运载火箭、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间站等多项里程碑式的进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漫步太空的国家……中国人航天圆梦的历程告诉我们( )①经过艰辛探索、共同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②有梦就有希望,有了梦想和希望,人类一定能不断进步和发展③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④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中国人航天圆梦的历程告诉我们,梦想变为现实,不仅仅需要科学与探索的精神,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做好种种设计、制造、安装、发射等工作,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表明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我国还不是世界科技创新强国;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D。【答案】D模拟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习近平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以下有关党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②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③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实现共同富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五集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播出以来,片中阐释的“中国梦”主题激起广大观众和网民的强烈共鸣。为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国家经济腾飞就是实现中国梦B.建党100年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C.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D.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科学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在这个百年里(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实现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实现C.我国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我国已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思想”是灵魂正是“新思想”,开辟了“新时代”,凝聚了“新使命”,开启了“新征程”。党的十九大确立的这一“新思想”是指(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6.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下列各时间节点表述正确的是( )A.2000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百年 B.2020年实现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C.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205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7.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578名女性获此殊荣。她们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她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中国梦 劳动美”的新篇章。这说明中国梦( )①是国家梦、民族梦②和个人梦完全相同③为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奋斗目标④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回首过去一年,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战疫情、抗洪涝,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恵民生,保增长、稳大局,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漫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这说明( )①我国已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做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③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弘扬中国精神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9.习近平总节记讲:“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启发我们( )A.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B.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C.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D.实现中国梦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10.自新冠肺炎来袭以来,大量的科研团队、医护人员、解放军、基层工作人员日夜奋斗在一线;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员等坚守岗位;亿万百姓坚守家中,“宅家” 抗疫……聚起战“疫”必胜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 )①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②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③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④阐发了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风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替代。这是因为( )A.2020年我国己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建设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C.我国己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新发展理念在全国各地得到全面落实12.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从逆行者身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每个努力奋斗的中国人都是追梦路上的英雄②国家处于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③只有投身到抗疫一线,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自信的中国人必须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能够解决我国当前的所有问题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改革开放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建国70年来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14.“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励志语录启示我们( )A.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B.有梦想必然能一往无前C.自信就能担当历史重任 D.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5.“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济稳步增长,财政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多方面迈土新台阶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精彩不断,幸福中国更具“独特魅力”。作为中国人,我们需要( )①对国家有认同,对发展有信心 ②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③定中国方案,创造中国奇迹 ④弘扬中国精神,引领中国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二、非选择题16.(致敬功勋,强国有我)12岁那年,于敏还差点被横冲直撞的日本军车碾压。强国的梦想,以这样特殊的方式根植于于敏幼小的心灵。他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岳飞一样,荡平敌寇,重振山河。学习是进步的前提,更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途径。勤奋好学的于敏立志奋发图强。后来,成绩优异的于敏被选中参加到制造核武器的科研工作中。在他领导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完成一篇又一篇论文,攻克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新中国各项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生命诠释了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一直在为努力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2)于敏的事迹启示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材料中提到“学习是进步的前提,更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途径。”那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17.习近平总书记说∶“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一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我校团委正在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1)什么是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什么?(2)请你说说青少年该如何选择梦想?(3)青少年要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请运用所学知识为实现梦想提出合理的建议。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传递民族自信 实现民族复兴)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朝着目标持续奋斗,党和国家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目标是什么?(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传递着高度的中国自信、民族自信。这种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3)少年强则国强。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战疫情。14亿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疫情终于得到控制,也大大增加了我们的自信。(1)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思想?(2)材料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分别指的是什么?(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参考答案1.A【解析】依据教材知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②说法正确;③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④错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本题选A。2.C【解析】中国梦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故A说法错误;建党百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B说法错误;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故C说法正确;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B【解析】依据教材知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应排除;本题选B。4.A【解析】我国在2020年建党一百年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故A说法正确;BCD都是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D【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指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集体智慧,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故选D。6.C【解析】2000年我国实现总体小康,故A说法错误;我国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故B说法错误;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故C说法正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7.D【解析】她们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她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中国梦 劳动美”的新篇章。这说明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①正确;中国梦和个人梦并不完全相同,②错误;她们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这说明中国梦为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奋斗目标,③正确;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本质,④正确;故本题选D。8.B【解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这说明做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弘扬中国精神,故②④说法正确;我国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①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D【解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强调了实干创造未来,我们要实现中国梦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自信的中国人、中国道路,故排除ABC;故本题选D。10.C【解析】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体现出强大的中国力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也体现出人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阐发了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风貌,①③④说法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②错误;故本题选C。11.A【解析】我国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在2020年已经实现,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替代,A说法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B错误;到2035年,我国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错误;在全国各地得到全面落实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D错误;故本题选A。12.B【解析】疫情爆发后我国各行各业的人们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等,这些逆行者启示我们每个努力奋斗的中国人都是追梦路上的英雄,自信的中国人必须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故①④说法正确;“才是”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②;“只有……才能”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 故排除③;故本题选B。13.A【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说法②③正确;“解决我国当前的所有问题”的说法太绝对。说法①错误;我国建国70年来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说法④错误;故本题选A。14.A【解析】题干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励志语录,意思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的去实现梦想,启示我们青少年做新时代的奋斗者。A符合题意;B“必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就能”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15.A【解析】作为中国人,我们需要对国家有认同,对发展有信心;要承担历史重任,心系祖国发展,承担国家责任,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故①②正确;国家制定中国方案,创造中国奇迹;国家弘扬中国精神,引领中国发展,故排除③④;故本题选A。16.(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②努力,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③努力,需要立志。④努力,需要坚持。⑤努力,需要方法。(3)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学会学习,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梦含义的知识,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2)本小问设问的主体是“于敏的事迹”,需要调动“少年有梦”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如何学会学习的知识,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17.(1)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3)①实现梦想,不止于行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需要立志。③努力,需要坚持。④努力,需要方法。【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2)本小问设问的主体是“青少年”,需要调动“少年有梦”的相关知识,说说青少年该如何选择梦想。(3)本题考查如何实现梦想的知识,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18.(1)第一个阶段,从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3)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解析】(1)本问考查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目标,结合课本基础知识组织答案。(2)本问考查我国的自信的根本所在,结合课本基础知识组织答案。(3)本问的设问主体是青少年,需要调用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的相关知识。19.(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析】(1)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2)本题考查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回答。(3)本题考查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回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