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热点专题06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角度一:心手相牵,共筑雪域高原中国梦【热点速递】热点一: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2021年7月9日下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总书记还以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的西藏学员交流、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致贺信等不同形式,对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求。热点二:西藏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现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域标准;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9.4%……2021年5月1日,西藏正式施行《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生态文明建设从注重保护向主动作为转变。【热点解读】1.我国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①当前,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②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需要。③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④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等。2.为什么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3.怎样建设生态文明?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4.请你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出谋划策。(1)国家:①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録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録色生产生活方式。⑤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保护责任制度。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换增长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公民(青少年):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不猎杀、食用野生动物,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爱惜花木等。②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绿色出行,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等。③自觉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5 .为宣传绿色发展理念,你校决定开展“绿色发展”主题宣传活动,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①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中国美丽人人共享。②过低碳生活,享绿色人生。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请你为学校设计几个开展建设“美丽中国”活动的形式,并说说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1)活动: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②开展废旧物品再利用创意大赛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増强节约意识。⑤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2)意义:①有利于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④有利于形成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角度二:彰显大国担当【热点速递】热点一:2021年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云南昆明拉开帷幕。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鲜明的世界意义,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心和决心。热点二:2021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习近平指出,当前,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强调,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近期,中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热点解读】1.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明了什么?(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2)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4)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5)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6)随着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示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7)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角度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热点速递】2021年8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会议强调,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热点解读】1.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座谈会召开并提出目标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建设生态文明。②有利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③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彰显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与信心。⑤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请你为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提几条建议。①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为生态保护提供保障。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改善环境问题。④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为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我们应如何做 ①国家:完善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健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区域的保护政策;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等等。②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的生态保护政策;合理规划生态保护区域;依法依规制裁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等等。③媒体:加强生态保护政策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监督,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曝光;等等。④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等。⑤公民:低碳出行;减少生活垃圾排放,垃圾分类处理;等等。【热点检测】1.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济南放在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中高点定位,并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赋予了济南前所未有的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青少年①增强节能环保意识,落实节能环保行动②积极宣传新旧动能转换意义③严格执法,制止违背新旧动能转换的现象④积极参加节能环保公益活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围绕人类要怎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命题,提出四个倡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这说明了①面对全球性问题,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②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③中国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④中国作为发达国家,积极履行国际义务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由中方设计的会标运用甲骨文作为设计背景,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符号,以不同元素组成一滴“水滴”,也是一粒“种子”的形状。该会标的设计①表明坚持文化自信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②说明中华文化能够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③表明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④反映了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愿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2年冬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冬季奥运会组委会提出节俭办奥运,打造“绿色冬奥”的主张。这要求我国( )①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②禁止开发一切自然资源,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③走绿色发展道路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2021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的讲话( )①体现了党和政府留住绿水青山的远见卓识②表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共识③说明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④说明坚持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核心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6.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10月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为保持重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关联性,在谋划实施生态、经济、文化等领域举措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延伸兼顾联系紧密的区域。纲要指出,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综合表现在: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最大的威胁是洪水,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有哪些重大意义?(2)根据《纲要》反映的问题,就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答案提示】-5 ADDCA6.(1)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体现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保护水资源力度;②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③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遍的民生福祉;④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改善民生;⑥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构筑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⑦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等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