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一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第一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课第一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平湖市南市中学 王震球 2012.9
一、【课标解读】:
课标:1-1-13 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及其分布,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事例。
解读: 本框主要让学生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在地图上指出其主要分布地区;树立正确的种族观。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是在前面探究世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世界的人文环境。世界大家庭的主角是人,本框首先分析世界人口在全球的分布特征: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少。然后,突出由于生存环境差异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2.教材结构体系:(最好有一张结构体系图或表)
世界人口数量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等)
世界人种特征、分布-----多彩的文化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理解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在地图上指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3.能简要说明环境对人种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世界人口、人种的分布特点。
2.合作探究,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简要说明环境对人种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种族观,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难点: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等因素)
五、【教学策略】: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联合国的旗帜,设问:为什么联合国的旗帜上的世界地图中没有南极洲?
回答问题
观察地图,
激发学生兴趣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展示图2—37,
提问: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怎样的?
学生仔细读图,
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2)继续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少的?从而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
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精神
(3)探究:平湖市总人口数约507900人,面积约537平方千米,平湖市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完成探究问题
(4)让学生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讨论:一个地方人口的疏密程度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完成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小结,一个地方人口疏密的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等条件也有密切的联系,自然环境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不同的人种
(1)展示:三大人种的图片,提问:各属于什么人种?
学生仔细读图,
畅所欲言
认识世界上不同的人种
(2)让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归纳三大人种的肤色、头发及面部特征。
?
学生完成表格。
?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3)展示图2-38《三大人种的分布》,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学生讨论完成
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4)出示两幅图片:北欧和南非人种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人种?
展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不同人种的照片和贡献。
学生讨论,回答。
感受不同人种都为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小结,布置作业
?
?
?
七、【板书设计】:
人口: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稠密、稀疏地区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人文环境
人口与人种
人种:体质特征:黄、白、黑
人种分布
正确的种族观
参与编写人员:葛在根、高建华,孙金明,任红高、宋亚恒、王叶、马甫根、王震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