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
平湖市乍浦中学 姜敏健 2012.9.15
一、【课标解读】:
课标: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读: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经纬网地图,掌握有关地球仪的基本常识,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确定事物方向,以及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内容具有知识新,内容奇,起点高,难度大的特点。从课题上便可知我们这次看世界的角度是“从地球仪”上去看。教材第一部分“观察地球仪”重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地球仪,进而认识地球;把学生头脑中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第二部分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重在让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2.教材结构体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能根据地球仪或地图上的经纬网说出事物的经纬度,说明事物的相对位置。
3. 能利用经纬网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地球仪,掌握经纬网的基本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运用经纬网定位,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
3. 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学会用经纬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进一步认识自己生存的空间,体会祖国疆域的广阔。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利用经纬网定位。
难点:利用经纬网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培养通过经纬网分析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2.主要采取探究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交往式教学模式。学习过程分为想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乐学(参与投入,掌握知识)→会学(读图分析,掌握方法)→会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地球仪,设问:观察地球仪,你看到了些什么?
回答问题
观察地球仪,
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探究
认识地球仪


(过渡)
(1)探究一:观看地球仪的视频
展示:地球仪视频
提问:再次观察地球仪,这次你在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地球仪的构造如何?
观看地球仪的视频
完成探究问题一
学生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2)探究二:
观察经线与经度
展示:经线与经度图
出示:探究问题二
展示:经纬网图片
实践探索: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判定。
观察图片
完成探究问题二
如何判定经度和东西半球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精神
(3)探究三:观察纬线与纬度
展示:纬线与纬度图
出示:探究问题三
?实践探索:纬度和南北半球的判定。
观察图片
完成探究问题三
如何判定纬度和南北半球
(4)小结: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比较。
完成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比较表格。
培养学生思考和总结能力
学生释疑
如何准确确定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
适时激发学生兴趣,缓解听觉疲劳。
合作探究
使用地球仪
(1)教师讲解如何准确确定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注意结合前面经度和纬度的读写及判断)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大显身手》的课堂练习
课堂重难点,注意教授学生判断方法。
(2)难点升华
《动脑筋想一想》
?
半球判断的练习
?
难点的突破
合作探究
使用地球仪
(3)纬度带的划分
观察图:了解中低高纬度及五带的划分。
完成探究问题四:中国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结合图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加强记忆。
(4)热量带的划分
归纳小结
知识整理
展示:知识结构示意图
小结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整理
知识的能力。
课外拓展
培养能力
(作业)
展示问题:
1、以表格形式列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特点。
2、为什么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而不是0°和180°的经线圈?
3、地球上有一个地方,它的南面是热带,北面是温带,东面是西半球,西面是东半球,你能找出来吗?
课外查找资料
?
?
?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七、【板书设计】:
参与编写人员:胡红燕、翁海波、王卫中、吕春颖、胡洪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