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课《城市聚落》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第二课《城市聚落》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二课《城市聚落》教学设计(2012版)
平湖市东湖中学 主笔 刘莉 参与:刘华忠、朱明华、金凤、韩秋雅 2012.9.14
一、【课标解读】:
课标:
比较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以及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找出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解读:
选择的区域:乡村与城市
学习内容:说出聚落的含义和类型,比较乡村和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说出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结果性目标:说出、比较、说出
过程和方法:收集、整理、比较、分析聚落景观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忧患意识,乡村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与地理环境的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是对第一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认识社区是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起点,它以学生感受、观察、思考社会生活为起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区域类型以及区域间的差异与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的观点。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平面图的能力,也了解了社区的主要功能,但这仅仅是关于社区知识的点,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关于社区知识的面,而且对于社区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和经常获曾经去过的区域。所以由于要完成社区类型、社区差异、社区联系这三大知识板块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所以安排三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2.教材结构体系:
产生
城市聚落 景观
功能
生产、生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城市的产生及功能。
2. 比较城市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别、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
3.说出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明的城市生活体验,观察比较来区别不同聚落的特征,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正确分析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运用地理景观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图中所表现出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乡村和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
难点:影响城市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主旨是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人类的生活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渗透正确的人地观;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判读不同的景观图,获取知识信息,形成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在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更有助于在教学中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思想理念。利用地理景观图以导教,又可以指导学生用地理景观图以导学,它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发展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选择合适的地理景观图
2.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观察要抓住图中所呈现的主要地理要素。
3.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归纳该景观图所反映出当地的什么区域地理特征。
4. 在归纳该景观图所反映的区域地理特征基础上,引导学生推断景观图所示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在哪儿?
5.将几幅景观图互相对照,联系所学地理知识, 解决形成景观的原因,即为什么?
六、【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增加学习的兴趣)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以纪录片加真人秀模式推出,号称“新生态纪录片”。 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
来自乡村的小明和来自城市的小强进行了互换。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结合当下社会热点,从身边生活入手,拉近教材和学生生活的距离
了解城市的起源--用景观图解读地理知识,感悟新知。
(出示两组组图片,结合书本相关文字,进行阐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图文结合的能力
(补充材料: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设计意图:观图具有直观性,通过景观图还原地理知识。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对景观图所在区域形成整体的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走近城市---感受城市的美。用景观图,建构新知。
(情景一)来到城市,他看到了很多景观,你猜猜看,他都看到了什么景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出示一组反映城市不同主题的景观图)
设计意图:景观图具有美观性,置学生于景内,“身” 临其境,把枯燥的内容鲜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地理景观图片的内涵,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使他们获得理性的判断和规律性的认识。
(情景二)小明对城市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我们就进一步了解城市,看看下列城市体现怎样的特色呢?
(出示一组不同城市的景观图)
设计意图: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而且多数学生受生活环境和社会阅历的限制,没有到过的地方多,生活经验较少,所以有许多地理事物听说过没见过,还有许多地理事物没听说过也没见过,造成教材中提及的很多事物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借助不同主题的景观图,如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繁华街市;西安—陕西博物馆等,使难以理解的内容借助地理景观图很快迎刃而解。
(情景三)小明了解了一下城里父母的情况——爸爸在中关村工作,妈妈在王府井工作,他们的家在方庄小区。这些区域体现出怎样的功能呢?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出示书上图片
设计意图:以示意图图为呈现信息的主要载体,反映了具体事物,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标志性的主题,理解新知。
三、感悟城市---用景观图突破重难点,内化新知
(情景四看着这些景观,和自己家乡比,小强感受到不同了……
(出示一组城乡图片)
(活动)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景观图更生活化。用景观图启迪思考,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并联系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
(情景五)看着这些不同,小明感触很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中提升思维广度。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感受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思想共鸣,从城乡差异中体会城乡不同的特色,引发学生的思考,置疑引出下文,进一步为下节课做铺垫。
(作业)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平湖,正在崛起的中等城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知识延伸到身边的生活中
七、【板书设计】:
产生 : 村落—商业—市---城市
城市聚落 景观:人文景观为主
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交通、科研等
生产、生活:工商业、服务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