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5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5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5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人悲愤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去年今日割台湾”,联系所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湾等岛屿割给日本,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诗人悲愤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准确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
2.(2021八上·乐清月考)1842年,魏源撰写《圣武记》,历述清王朝过去武功上的胜利,用意在与当时军事上的颓势相对照。这一“颓势”出现于(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魏源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中,直接参与到抗英战争中,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不过后面他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于是愤而辞归,立志著书立说,于是写了一本书叫《圣武记》。在这本书中,他细述了过去清王朝在军事上或武功上的辉煌胜利,为的就是与当时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军事上的颓废、软弱形成鲜明对比。题干这一“颓势”出现于鸦片战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鸦片战争出现题干“颓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影响。
3.下图是小滨同学关于近代中国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条约》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条约》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拆毁大沽炮台
《③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④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制让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条约内容,联系所学可知,《①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②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③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④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③④②。
B项①③④②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
4.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是因为(  )
A.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林则徐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兵弱银荒,国力日衰。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也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ACD三项都不是林则徐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兵弱银荒,国力日衰是林则徐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林则徐禁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力主禁烟 B.缉拿烟贩 C.虎门销烟 D.收缴鸦片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故“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虎门销烟。
ABD三项都不是“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C项虎门销烟是“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虎门销烟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6.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敵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签订后(  )
A.关天培、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
B.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即将东南各省所恃为屏障的地方割占,可知这是日本割占台湾;“输此巨款”是指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指的是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所以此处的“新约”指的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侵华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项关天培、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是在鸦片战争中,不符合题意;
B项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符合题意;
C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题干内容的能力。
7.(2021九上·期中)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乙未”可知,时间是1895年,依据材料“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可知,涉及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是题干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需要掌握《马关条约》的史实。
8.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侵略者就扬言:“如果我们要和中国订立一个条约,这个条约必是在刺刀尖下,依照我们的命令写下来,并要在大炮的精准下,才发生效力的。”而最终英国人没有满足,又联合一个帮凶再次拿起刺刀,架起大炮。这个帮凶是(  )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由“最终英国人没有满足,又联合一个帮凶再次拿起剌刀,架起大炮”结合所学,1856年英国不满足鸦片战争获得的利益,提出修改条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军联合法国炮轰广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法国是题干材料中所说的帮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学生识记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9.《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开设工厂。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是据题干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0.分析下图中的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清朝经济比日本发达 B.中国的经济负担沉重
C.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中国新开放通商口岸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需要负担巨额的赔款,这些赔款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2.9倍,自然导致中国的经济负担承重。
A项清朝经济比日本发达错误,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超过日本不代表清政府的经济比日本发达,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的经济负担沉重可从图中的数据得出,符合题意;
CD两项不能从题干图中的数据得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表的解读。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1.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 ……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出自《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掌握《辛丑条约》的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12.“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次战争是一挑八,看起来牛气哄哄,实则统治者仓皇逃窜,这次战争使清王朝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材料评价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已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题干材料评价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二、非选择题
13.从世界看中国,从屈辱到平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 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0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2)材料二中1901年签订的“议定书”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美英放弃部分在华特权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答案】(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在全球寻求商品市场。影响: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丑条约》。背景:中国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中国与美英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是:在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在全球寻求商品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在1901年签订《辛H条约》。依据题干的“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中国与美英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些都是美英放弃部分在华特权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可以概括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是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根据材料三的“从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銀织的10年间,中国货物貿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可以概括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在全球寻求商品市场。影响: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丑条约》。背景:中国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中国与美英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史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加入WTO等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史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加入WTO等史实。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家 “势力范围” 强租租借地
德国 山东 胶州湾租借地
沙俄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旅大租借地
法国 广东、广西、云南 广州湾租借地
英国 长江流域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日本 福建 ——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安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方式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谈谈表格内容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主题。
【答案】(1)开设银行,设立工厂,投资铁路。
(2)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意识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等信息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设立银行,开设工厂,修筑铁路。
(2)依据材料二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内容反映的状况使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材料三“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安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的信息可知,材料三表明《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
(4)依据材料一、二、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都是围绕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设计的,所以适合研究三则材料的主题是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故答案为:(1)开设银行,设立工厂,投资铁路。
(2)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意识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战后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等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战后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的相关史实。
1 / 1【高效作业】中考历史与社会高效作业25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人悲愤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021八上·乐清月考)1842年,魏源撰写《圣武记》,历述清王朝过去武功上的胜利,用意在与当时军事上的颓势相对照。这一“颓势”出现于(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下图是小滨同学关于近代中国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条约》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条约》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拆毁大沽炮台
《③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④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制让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4.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是因为(  )
A.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力主禁烟 B.缉拿烟贩 C.虎门销烟 D.收缴鸦片
6.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敵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签订后(  )
A.关天培、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
B.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7.(2021九上·期中)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8.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侵略者就扬言:“如果我们要和中国订立一个条约,这个条约必是在刺刀尖下,依照我们的命令写下来,并要在大炮的精准下,才发生效力的。”而最终英国人没有满足,又联合一个帮凶再次拿起刺刀,架起大炮。这个帮凶是(  )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9.《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10.分析下图中的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清朝经济比日本发达 B.中国的经济负担沉重
C.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中国新开放通商口岸
11.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 ……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次战争是一挑八,看起来牛气哄哄,实则统治者仓皇逃窜,这次战争使清王朝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材料评价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非选择题
13.从世界看中国,从屈辱到平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 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0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2)材料二中1901年签订的“议定书”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美英放弃部分在华特权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家 “势力范围” 强租租借地
德国 山东 胶州湾租借地
沙俄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旅大租借地
法国 广东、广西、云南 广州湾租借地
英国 长江流域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日本 福建 ——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安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方式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谈谈表格内容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主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去年今日割台湾”,联系所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湾等岛屿割给日本,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诗人悲愤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准确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魏源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中,直接参与到抗英战争中,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不过后面他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于是愤而辞归,立志著书立说,于是写了一本书叫《圣武记》。在这本书中,他细述了过去清王朝在军事上或武功上的辉煌胜利,为的就是与当时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军事上的颓废、软弱形成鲜明对比。题干这一“颓势”出现于鸦片战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鸦片战争出现题干“颓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影响。
3.【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条约内容,联系所学可知,《①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②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③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④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③④②。
B项①③④②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
4.【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林则徐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兵弱银荒,国力日衰。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也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ACD三项都不是林则徐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兵弱银荒,国力日衰是林则徐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林则徐禁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5.【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故“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虎门销烟。
ABD三项都不是“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C项虎门销烟是“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虎门销烟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6.【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即将东南各省所恃为屏障的地方割占,可知这是日本割占台湾;“输此巨款”是指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指的是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所以此处的“新约”指的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侵华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项关天培、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是在鸦片战争中,不符合题意;
B项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符合题意;
C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题干内容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乙未”可知,时间是1895年,依据材料“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可知,涉及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是题干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需要掌握《马关条约》的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由“最终英国人没有满足,又联合一个帮凶再次拿起剌刀,架起大炮”结合所学,1856年英国不满足鸦片战争获得的利益,提出修改条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军联合法国炮轰广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法国是题干材料中所说的帮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学生识记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9.【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开设工厂。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是据题干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0.【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需要负担巨额的赔款,这些赔款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2.9倍,自然导致中国的经济负担承重。
A项清朝经济比日本发达错误,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超过日本不代表清政府的经济比日本发达,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的经济负担沉重可从图中的数据得出,符合题意;
CD两项不能从题干图中的数据得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表的解读。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1.【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出自《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掌握《辛丑条约》的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12.【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已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题干材料评价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3.【答案】(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在全球寻求商品市场。影响: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丑条约》。背景:中国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中国与美英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是:在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在全球寻求商品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在1901年签订《辛H条约》。依据题干的“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中国与美英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些都是美英放弃部分在华特权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可以概括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是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根据材料三的“从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銀织的10年间,中国货物貿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可以概括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在全球寻求商品市场。影响: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丑条约》。背景:中国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中国与美英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史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加入WTO等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史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加入WTO等史实。
14.【答案】(1)开设银行,设立工厂,投资铁路。
(2)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意识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等信息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设立银行,开设工厂,修筑铁路。
(2)依据材料二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内容反映的状况使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材料三“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安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的信息可知,材料三表明《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
(4)依据材料一、二、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都是围绕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设计的,所以适合研究三则材料的主题是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故答案为:(1)开设银行,设立工厂,投资铁路。
(2)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意识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战后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等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战后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