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法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BBCDCA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BACBDDCB)21.行为判析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正确,中国代表团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或者是爱国行为,体现了不妥协的态度)。(2)错误,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3)错误,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在第一阶段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第二阶段是工人阶级。(4)正确,日军在侵华战争中,进行了南京大屠杀,实施了细菌战、毒气战等犯下了滔天大罪,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伤害。(D) (C)(5)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22. (8 分)(1)→ (2 分) A、D (1 分)(2)从封建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制(2 分)(3)1916 年(1 分)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 分) 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国家仍处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没有独立(1 分)23. (8 分)(1)辛亥革命(1 分) 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 分)(2)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的近代化(2 分) 都是向西方学习(1 分)(3)中共一大(1 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 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2 分)24.(8 分)(1)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 分)(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2 分)(3)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的坚持抗战,抵抗日本侵略(2 分)国共两党共同英勇抗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是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胜利;国民党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2 分)25.(8 分)(1)五四运动和西安事变。(2 分)作用:①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② 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 分)(2)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或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2 分)(3)努力:北伐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势力。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 来饱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历史。(2 分)26.(8 分)(1)日本偷袭珍珠港;(1分)绥靖政策;(1 分)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 分)(2)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2分)(3)雅尔塔会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作战。(2 分)(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1 分)2021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社会法治试题卷(温馨提示:本 卷为闭卷考,时间 90 分钟,满分 80 分,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卷)试题卷Ⅰ(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1914 年 6 月 28 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被称为(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柏林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3.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4.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 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5.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 其中“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6.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③紧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都嘟》中写道:“1918 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 44%,1920 年降到 24%, 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在发刊词中指出:“笃古不 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文中“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9.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0.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①处应该填写( )(时间1924-1927-1937-1945-阶段特征①星火燎原,北上抗日团结抗战,驱除倭寇国共对峙,战略决战-1927年1937年1945年1949年)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民族耻辱,变法图强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保卫和平,民主建国1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随即发动了第一次城市武装暴动。这次武装暴动是( )A.黄花岗起义 B.护国运动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12.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有( )①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②进行了北伐战争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发动了南昌起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13.1960 年 5 月 27 日,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时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 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回答:“三大战役没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4.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 乡,……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5.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 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 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C.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 D.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16.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7.“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消灭那鬼子千千万,胜利的捷报到处传。”这是 1940年晋冀豫区党委宣传部印发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8.“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 击,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顿枪声 B.诺曼底登陆 C.中途岛战役 D.珍珠港事件19.9 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 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尤其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 A.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 B.国会纵火案 C.慕尼黑阴谋 D.德国进攻波兰20.历时 200天的会战,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了重要转折。此会战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试题卷Ⅱ(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6 小题,共 50 分)21.行为判析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要求在判断时写“正 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1)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判断: ▲ 理由: ▲(2)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主、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判断: ▲ 理由: ▲(3)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判断: ▲ 理由: ▲(4)小明学习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相关内容后,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判断: ▲ 理由: ▲(5)1945 年 4 月 30 日,柏林战役胜利,希特勒绝望自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判断: ▲ 理由: ▲22.(8 分)2021 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它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以上图片反映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重新排列这些图片的顺序。 (填字母代号)(3 分)(→)B → A → →其中反映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的是 。材料二:辛亥年发生的那件事,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2)材料二中提及到的“那件事”使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材料三:民国五年,孙中山来宁波考察,并提出“甬江有此良港”与“振兴甬帮实业”的著名论断。(3)民国五年是哪一年?“振兴甬帮实业”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民国时期孙中山认为 “振兴甬帮实业”的想法为什么不能付之于实践?(3 分)23.(8 分)道路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发展道路。“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A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19 世纪中期19 世纪 60-90 年代 1898 年1911 年1915 年材料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南昌起义BC) (全国建立十多块根据地)1921 1927.8.1 1927.9 1928.4 1930(秋收起义)(1) 请写出材料一年代尺中 A 历史事件名称,并概述该历史事件在“民主化”方面所取得的成 果。(2 分)(2) 材料一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共同点是什么?(3 分)(3) 请写出材料二年代尺中 B 重大历史事件名称,并简述该历史事件怎样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 一新的。(3 分)24.(8 分 )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 分)材料二: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 年 7 月 8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2)材料一中促成国共两党的宣言的发表,与哪一侵华历史事件直接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2 分)(3)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例举出国共两党英勇 抗日的史实。(2 分)25.(8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止夺取山东的是我们的仇敌,这强盗世界中一切强盗团体,秘密外交这一类的一切 强盗行为,都是我们的仇敌啊!我们若是没有民族自决、世界改造的精神,把这强盗世界推翻,单是打死几个人,开几个公民大会,也还是没有效果。我们的三大信誉是: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李大钊《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1919 年 5 月 18 日材料二: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为泄愤吗 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外交! 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想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同胞书》1936 年 12 月 16 日(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大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主张分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间提出的。概括这两个重大事件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各起的作用。(4 分)(2) 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1),归纳以上人物的主张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2 分)材料三:如图(3)结合图一、图二,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上述主题所做的努力。 (2 分)26.(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昨天,1941 年 12 月 7 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 1941 年 12 月 7 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 卑鄙懦弱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二战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美 英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抢先占领柏林;面对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 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反攻……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参战国(个)卷入人口(亿)参战人员(亿)伤亡人员(亿)元)项目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30多150.70.3300060多201.10.940000)(1)材料一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 年 12 月 7 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二战前夕,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后来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 1942 年 1 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3 分)(2)材料二中“美英盟军抢滩登陆”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影响?(2 分)(3) 材料二中“苏联对日宣战”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从材料二中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4) 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期中试卷.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