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中国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一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是指以下哪个国家的炮声( )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日本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需要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
3.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①创立拜上帝教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6.右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7.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8.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1839年 1878年 1894年 1945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① 邓世昌黄海殉国 台湾重回祖国
A.陈化成力战英军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抗击联军 D.聂士成天津殉国
9.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台湾人民群情激愤”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0.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宜传礼教,主张复辟
12.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 )
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A.抨击了封建道德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3.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该评论与下列签订的条约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4.右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5.用图示法梳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图示梳理的是( )
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 促进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内因:清政府统治危机 是中国近代化开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16.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知新报》 B.《民报》 C.《时务报》 D.《国闻报》
17.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前期的有识之士的探索历程,①处应填( )
主要内容 代表言论
军事技术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①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
思想文化 科学与人权并重
A.军事技术 B.文学艺术 C.政治制度 D.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道闪电,具有划时代意义。据此,回答18—19题。
1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义之城”,他们应该去(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19.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0.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国民政府垮台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封建制度终结
21.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2223题。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2.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是( )
A.“二次革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国战争 D.军阀割据
23.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24.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时间(年) 变化
农户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A.府院之争 B.军阀纷争 C.列强侵略 D.农民战争
25.右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
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26.“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的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27.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 )
A.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B.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C.大大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D.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28.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是(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武昌起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三者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②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④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②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③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31.(12分)前人将历史载于书信,后人用书信打开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信一】
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给家人的信
【书信二】
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我们两国共享之荣耀。
——1861年法国上尉巴特勒给雨果的书信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1861年雨果给法国上尉巴特勒的回信
【书信三】
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要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
——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给友人的书信
(1)依据书信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由。(2分)
(2)书信二中的“这次远征行动”指的是哪一次历史事件?“两个强盗”表达了雨果对哪两个国家的强烈谴责?列举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为。(5分)
(3)联系书信三的内容,说说列强在“这次远征行动”结束后提出了哪些要求,这些要求有何共同危害?(5分)
32.(10分)李鸿章与严复是晚清时期两位重要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实业清单(部分) 1865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1881年,创办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 1885年,创办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材料二:严复早期经历(部分) 1866年,因父亲病逝,中断学馆学业,放弃科举之路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骂驶 1897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举措所体现的当时两大旗号,并指出他的这些举措对当时的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5分)
(2)材料二严复早期求学经历显示当时中国教育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系?(5分)
33.(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它们“已经实现”了?(5分)
材料二:民国五年,孙中山先生到台州三门健跳考察。事后他在《建国方略》中将健跳定位为需要大力建设的“实业之要港”。
(2)《建国方略》对健跳的定位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2分)
(3)民国时期孙中山“实业之要港”建设的设想为什么不能付诸实践?(2分)
34.(9分)某校开展“学党史·知党恩”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红色旅游】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1)请用所学知识帮助大家解答:我国将下面图片所示纪念地确定为红色旅游景点的理由(2分)
材料二:【感悟党史】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依旧黑暗:192I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2)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4分)
材料三:【追根溯源】五四运动后,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创办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见下图)。
(3)材料三所述活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何意义?(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B B C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D B B C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C B D A D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31.(12分)
(1)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不满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侵略权益。(2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
英国和法国(2分)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2分)
(3)要求:根据“添加几个新港口”可知列强提出的要求是,《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1分)根据“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可知列强提出的要求是,《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1分)根据“在北京开设使馆”可知列强提出的要求是,《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分)
危害: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
32.(10分)
(1)自强、求富。(2分)
积极影响: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3分)
(2)新式学堂的创办;派遣留学生。(2分)
关系:材料一表明当时正在开展的洋务运动,重视文化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正是洋务运动的这些举措,才有教育的新现象。(3分)
33.(9分)
(1)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2分)
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3分)
(2)三民主义(民生主义)。(2分)
(3)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分)
34.(9分)
(1)该图所示纪念地为中共一大在上海的会址,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2分)
(2)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4分)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且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