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学案:青春的证明(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学案:青春的证明(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青春的证明
复习目标
1、体会青春的美好,感受青春的可贵,珍惜青春、善待青春。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2、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培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做到自尊、自爱。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3、知道自信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懂得如何把握青春。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考点梳理
1、青春的我们有哪些成长的渴望?
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
渴望自由、渴望飞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自信的重要性是什么?
(1))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2))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
(3)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和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如何拥有飞翔的力量,助力青春成长?
(1)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2)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3)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4.怎样才能获得自信?
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敢于尝试、不断进步。
5、自强有哪些重要内容?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6、如何做到自强?
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7、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
(1)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8、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9、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10、好的榜样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2)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3)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三、真题触摸
例1.(2021年云南省中考真题)云南西畴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不放弃,用热血汗水与石漠抗争,挺起脊梁向贫困宣战,孕育形成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新时代“西畴精神”给青少年的启示是(  )
①要做到自强不息,开拓进取
②做更好的自己,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③在学习生活中,要相信自己,勇敢尝试
④自强的人一定能获得成功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题文中的“西畴精神”,启示我们要做到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在学习生活中,要相信自己,勇敢尝试,同时告诉我们做更好的自己,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①②③正确,可当选;④错误,自强的人有助于获得成功,“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说法夸大了自强的作用。故选B。
答案:B
例2.(2021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成长中的我们需要自强,因为自强可以让我们更(  )
自大 B. 自傲 C. 自卑 D. 自信
【解析】题干说明自强的重要性,实现青春梦想需要自强,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助力青春成长;我们要培养自强品质,做自强之人,D是正确的选项;ABC错误,都是不良品质。
故选D。
答案:D
例3.(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刑责年龄底线降至12周岁,这一调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未成年人要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②未成年人不再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③未成年人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题文中,降低刑责年龄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保护,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有效的震慑和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说明了国家维护刑法的公正性,也说明了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启示未成年人要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表明未成年人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②错误,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故选D。
答案:D
例4.(2021年四川自贡中考真题)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应用后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用不畏艰辛、大胆创新、平易近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书写了人生的精彩,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下列诗句能体现袁隆平的事迹和精神的是(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D.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解析】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赋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好。题文中的描述,能体现袁隆平的事迹和精神的是B,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自信;C描写的是西湖景色的变化万千;D体现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故选B。
答案:B
四、模拟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年7月16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2021届毕业典礼,庆祝4559名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踏上新旅途。校长吴小林寄语毕业生们,希望同学们“步伐坚定,以梦想导航,驶向星辰大海;不负时光,以实干创新,抵达美好未来;从容豁达,以宽厚乐观,收获幸福人生,”以此要求我们(  )
①追逐梦想、争当英雄
②奋力拼搏、自信自强
③坚持不懈、敢于创新
④赢得胜利、追逐名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清朝诗人袁枚的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下列说法与诗中意思表达一致的是(  )
A.梅花香自苦寒来 B.天生我材必有用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纸上得来终觉浅
3.年仅14岁的全红禅在2020东京奥运会10米跳台上书写了新的少年传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妈妈治病要挺多钱的,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我不跟他们说训练的苦,怕他们担心。”全红禅身上体现了( )
①尊老爱亲、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
②爱国、友善的价值准则
③律己宽人、抑恶扬善的处事原则
④不畏挫折、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某校举办一次“诵古诗强信心”的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正确对待学习、增强信心、乐观生活。下列素材中,符合上述活动主题的是( )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以下是小张对同学们行为表现的点评,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考试时小军有一道题不会,正准备偷看同桌的答案,可又一想这是考试,应该遵守考场纪律,纠结一番后 ,最终放弃了抄袭的念头——小军做到了行己有耻
B.课下,同学们常围在一起议论今年的身体变化,我也会参与其中,积极交流——这是悦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表现
C.小杰胆子很小,虽然老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他都会,可他从不敢举手发言——这是谦虚的表现
D.小唐每周写周记,对自己一周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反思,寻找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小唐能做到自我省察
6.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时寄语青少年学生,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青春的时光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珍惜青春 ②青春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③青春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有梦想就能成功 ④青春的力量是强大的,要在努力奋斗中释放。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李大钊曾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需要我们( )
A.追求理想,勇担使命 B.张扬个性,挥霍青春
C.享受青春,贪图安逸 D.注重竞争,排斥合作
8.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下列选项能够规范、引导青春,让青春有格的是(  )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孔子说:“行己有耻、有耻且格。”顾炎武在《日知录 廉耻》中也讲过:“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
①知廉耻,懂荣辱
②有所为,有所不为
③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④树立底线意识,可以做违反道德的事情,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他一生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无我精神是人性之中“止于至善”“以德配天”的鲜明体现。下列句子中能体现袁老这一精神的是(  )
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古语与之相符的是( )
A.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B.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12.“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下列古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3.下列做法符合“行己有耻”要求的是( )
A.小明总是为自己完不成作业找借口 B.小石每天到学校抄作业
C.小静总是爱对周围的同学指指点点 D.小刚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
14.清初大儒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提到:“(礼义廉耻)四者之中,耻为尤要。”“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这启示我们( )
A.懂荣辱,守纪律,一切按照父母老师的要求去做 B.明道德,学法律,牢固树立为人处世的底线意识
C.展风采,显个性,大胆尝试感到新奇的新鲜事物人 D.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情必须全部做到
15.以下同学的行为与“止于至善”内涵相吻合的是( )
①经常检视自身不足,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②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参加心连心活动
③复习备考期间,拒绝参加班级各项活动 ④无条件支持班级同学参加探险旅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 世上有千种拥有,但有一种拥有最珍贵。你也许丝毫察觉不到这种拥有,感觉不到它的价值。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迭,在你生命的某一天,当你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自己不再拥有。它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权势,也不是美貌,而是瑰丽无价的青春。
材料二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宣传普及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等,有效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一,你有哪些关于青春的感悟 (两点即可)
(2)加强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我们自己又该如何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呢 (四点即可)。
17.重庆市七年级学生吴香林父母离异,继父在外打工。14岁的她一个人照顾年老的外公外婆,生病的妈妈和年幼的弟弟。她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料理完家务,又要带弟弟急急赶往学校。学校离家10多公里,但为了照顾家,她每天往返3个多小时。课余时间,她还要做农活。夜晚,吴林香要起床照顾因病痛难眠的妈妈,不管春夏秋冬,这个女孩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吴林香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学生。”班主任老师称。在学校,吴林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吴林香的事迹已被《重庆日报》、中央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最美孝心少年吴林香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作用?
18.(见贤思齐 青春有格)
材料一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坚信病毒一定能战胜。无惧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在火线上激扬青春力量,以行动书写青春篇章,以无私无畏的精神放射出新时代中国年轻一代的荣光。
(1)结合材料一说说“90后最美逆行者”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青春榜样?
(2)见贤思齐,向青春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是为了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
材料二 2021年2月19日犯罪嫌疑人仇某明注册账号“辣笔小球”在微博上发布两条信息,贬低、嘲讽卫国成边的英雄烈士,造成恶劣社会影响。3月1日,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犯罪嫌疑人仇某明依法批准逮捕。
(3)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所学“行己有耻”的知识,对仇某明的行为进行评价?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榜样力量无穷 亲近服务社会)
2021年6月“中国好人榜”有104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上榜好人中,有五年手织260件毛衣为福利院、山区孩子送温暖的江苏“毛衣奶奶”顾金珍:有勇教两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重庆“85后”老师王红旭;有50年间每次徒步七、八里崎岖山路将农家菜免费送给山上部队的浙江普通农妇叶关英;有拄拐坚守在讲台40多年,潜心教学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安徽乡村教师李强;有自制10余项照护用品,精心护理病呆老伴余生的湖北好妻子范成芬……这些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鼓舞着更多人做身边好人。
(1)青少年向好人榜的榜样学习有何积极意义?
(2)向好人榜的榜样学习,你准备怎么做?
参考答案
1.B【解析】校长吴小林寄语毕业生们的话,启示我们要奋力拼搏、自强不息,要正确对待挫折,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敢于创新,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①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争当英雄;④错在“追逐名利”;故本题选B。
2.B【解析】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虚荣、不计较名利,自信使人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自信能使人发掘自己的潜能,自信的人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敢于直面挫折,最终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表达了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也要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开,这属于自信的表现,B体现了自信,符合题意;A属于意志坚强,与题干不符;C属于忧国忧民,与题干不符;D体现实践的重要,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B。
3.D【解析】年仅14岁的全红禅为妈妈治病,体现了尊老爱亲、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自己承受训练的苦,体现了不畏挫折、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故①④说法正确;爱国、友善的价值准则;律己宽人、抑恶扬善的处事原则等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②④;故本题选D。
4.C【解析】某校举办一次“诵古诗强信心”的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正确对待学习、增强信心、乐观生活。下列素材中,符合上述活动主题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用的夸张手法描写景物,②说法不合题意;故选C。
5.C【解析】小军是诚信的表现,没有触碰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是行己有耻的表现,故A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同学们讨论生理变化是悦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表现,故B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小杰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是自卑、缺乏自信的表现,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小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反思,寻找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是慎独的表现,即是自我省察,自我反省的表现,故D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C。
6.C【解析】依据题目描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学们要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珍惜时光,好好学习,这启示我们青春的时光是美好的,我们要珍惜青春,努力奋斗,在努力奋斗中释放,①④说法正确;不一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有梦想不一定就能成功,观点说法均过于绝对,②③错误;所以本题选C。
7.A【解析】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青春的我们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应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所以A正确;青春的我们应珍惜青春的每一天,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我,不能随意挥霍青春时光,所以B错误;青春的我们应积极进取,不应贪图安逸,过分追求个人享受,所以C错误;青春的我们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所以D错误;故本题选A。
8.D【解析】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青春不能肆意放纵,总有一些规则不能违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明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杜绝不良行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均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9.A【解析】行己有耻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行己有耻”要求我们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违反道德的事也不能做;故本题选A。
10.A【解析】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题干中袁隆平院士的事迹,体现了要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①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②体现了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都是止于至善的表现,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行己有耻,不合题意,排除;④体现的是合作学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选A。
11.C【解析】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C体现了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符合题意;
A诗句意思是说:学业只有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办事要多思考,不可做事随便,与题干无关;
B诗句意思是说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与题干无关;D意思是要做到行己有耻,与题干无关;故本题选C。
12.A【解析】结合教材知识,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需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BCD正确;知耻而后勇是行己有耻的内容,A错误;本题选不能体现的,故本题选A。
13.D【解析】由教材内容可知,行己有耻要求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小刚遵守交通规则是行己有耻的表现,所以D正确;不完成作业、抄作业、对同学指指点点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的规范,违背了行己有耻的要求,所以ABC错误 ;故本题选D。
14.B【解析】题干礼义廉耻要求我们要有知耻之心,知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不做耻的事情,B正确;一切按照说法过于绝对,A错误;题干不是要求大胆尝试新鲜事物,C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诚信,强调要知耻,D错误;故本题选B。
15.A【解析】“止于至善”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分析选项可知,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参加心连心活动,经常检视自身不足,争取做更好的自己,与“止于至善”的内涵相吻合,故①②正确;
不能维护集体利益,故③错误;④不利于同学的身体健康,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
16.(1)青春珍贵而短暂;我们应该珍惜青春;我们应该探索青春,历双手创造美好未恢来;等等。
(2)我们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我们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掌握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如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解嘲等,努力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等等。
【解析】(1)本小问设问的主体是“你”,需要调动“青春飞扬”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如何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的知识,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17.(1)自强的精神。
(2)自强可以让人更自信克服惰性、抵制诱惑、战胜自我、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吴林香身上体现的精神及其作用,需要运用课本中“自立自强”相关知识回答。
18.(1)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的集体主义精神;舍己救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止于至善。
(3)邱某明的行为是羞耻的。
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等。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结合材料一说说“90后最美逆行者”提供了怎样的青春榜样。(2)本题考查考生见贤思齐,向青春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是为了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
(3)本题考查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行己有耻”的知识,对仇某明的行为进行评价,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19.(1)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2)“行己有耻”:①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个人,需要调用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