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命题人:林小华 审题人:黄尧
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学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学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的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Fe:56 Cu:64 Br:80
第Ⅰ卷 选择题(单选 共42分)
1、下列有关环境、健康及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的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所以他们的含量是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项目
B.严格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C.开发利用新能源,合理利用工业生产的废热,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D.用二氧化硫、亚硝酸钠、苏丹红等化学药品“美化”后的食物“味美、色艳”,但添加剂超标,对人体危害极大
2、关于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二氧化硅中含有2NA个硅氧键
B.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5NA
C.标况下,22.4L SO3含有4 NA个分子
D.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加热下反应,转移电子2NA个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iO2和A12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B.硫化钠溶于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 2 – + 2H2O H2S + 2OH –
C.3.2 g Cu与5.5 mL l8.4 mol·L – 1的浓H2SO4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2
D.由水电离的c(H+) = 1×10 – 13 mol·L – 1的溶液中Cl –、HCO、NO、NH能大量共存
4、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过程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C.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从HF、HCI、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Al3++3OH-+Ba2++SO42-=BaSO4↓+ Al(OH)3↓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S:2Fe3+ +S2-=2Fe2++S↓
C.向含有1mol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的Cl2:2Br-+Cl2 =Br2+2Cl-
D.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Ca2++HCO3-+OH-=CaCO3↓+ H2O
6、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滴有酚酞的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了碳酸钠
B.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反应是放热反应
D.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是生成的HNO3分解成了NO2
7、有下列三种转化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
B.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浓度来降低成本
C.由途径①、②、③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生成1 mol H2SO4,各转移6 mol e-
D.途径②、③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因为途径②、③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 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 Ca(HCO3)2 、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③ 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氯化钠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
④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
⑤ 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腐蚀
⑥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⑦ 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单甘油酯、混甘油酯、苛性钾、次氯酸、氯气
⑧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A
B
C
D
E
C





B





9、已知A、B、C、D、E分别为Ca(OH)2、Ca(HCO3)2、HCl、Ba(NO3)2、Na2CO3五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相互反应情况列表如下(表中 “↓”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现象)据此可判断C是
A.HCl B.Ca(HCO3)2 C.Na2CO3 Ba(NO3)2
10、下列事实与其对应的方程式解释均正确的是
A.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2+2MnO4-+2H2O====5SO2-4+2Mn2++4H+
B.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73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3NH3(g)△H=-73kJ/mol
C.将AlCl3溶液与Na2S混合产生沉淀:2Al3++3S2-===Al2S3↓
D.0.05mol/LNaH2PO4溶液pH<1的原因:NaH2PO4=Na++2H++PO3-4
11、 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7.84L的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7.8 g的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5 mol·L-1
12、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紫色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若a为浓硫酸,b为木炭,c中盛有苯酚钠溶液,则c中出现白色浑浊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1C1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不溶解
D.若a为稀盐酸,b为大理石,c中盛有BaCl2溶液,则c中溶液不变浑浊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 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
② 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
③ 用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④ 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⑤ 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
⑥“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③④⑤
14、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放电池。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1.12L
O2(标准状况下)
B.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2O+4e- 2H2↑+4OH-
C.d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H++4e一 2H2O
D.c极上进行还原反应,B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
15、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Z(g)(未配平)。温度为T0时,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1、T2时发生反应,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正反应的反应热△H >0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图a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37.5%
D.发生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X)= v(Y)= 2v(Z)
16、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能生成盐,D与E同主族,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由元素A、B、D组成的一元酸X为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元素A、F组成的化合物为Y,A与C形成的气态化合物Z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Z溶于水所得溶液为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ⅤA族
B.在等体积、等pH的X、Y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则反应过程中两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X<Y
C.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有共价键
D.25℃时,将W溶液与Y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若pH=7则c(W)>c(Y)
17、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两种方案,请根据方案1和方案2指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可以选用方案1分离碳酸氢钠中含有的氯化铵
B.方案1中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受热易挥发
C.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一定能够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方案2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分离出SiO2和Fe2O3混合物中的Fe2O3
18、某溶液中除H+、OH—外,还含有大量的Mg2+、Fe3+、Cl—,且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6.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加入KI溶液后,原有的五种离子物质的量不变
B.向该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C.若溶液中c(Cl—)=0. 6mol/L,则该溶液的pH为1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只发生置换反应
19、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Cl-,OH-,SO,SO,为了检验除OH-外的其它所有阴离子,拟用盐酸、硝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溴水和酚酞六种试剂,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并记录相关现象:
下列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A.试剂③是AgNO3溶液,试剂⑤是HNO3,现象1中白色沉淀是AgCl
B.现象3中白色沉淀是BaSO4
C.试剂②是盐酸,试剂③是硝酸
D.产生现象2的离子方程式是:Br2+2H2O+SO2===4H++2Br-+SO
20、将9 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100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 NO,剩余4.8 g金属;继续加入100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 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0.075mol
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C.第一次剩余4.8g金属为铜和铁
D.再加入上述100mL稀硝酸,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 NO
21、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 4NO(g)+CO2(g)+2H2O(g) ΔH1=-574 kJ·mol-1
CH4(g)+4NO(g) 2N2(g)+CO2(g)+2H2O(g)  ΔH2=-1160 kJ·mol-1
若在标准状况下用CH4还原4.48LNO2气体至N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吸收的热量为86.7kJ
B.此过程中需要CH4气体1.12L
C.转移的电子数为0.8NA个
D.已知2NO(g)+O2(g) 2NO2(g) ΔH=-114 kJ·mol-1,则CH4的燃烧热是802kJ·mol-1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22、(15分)近年来,许多专家对石灰氮重新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也使得石灰氮这一古老的肥料又焕发了新的活力。石灰氮是由Ca、N、C等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其含钙、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35%。石灰氮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是固体A和气体B,其中B是制取氮肥的主要原料。固体A在高温下分解生成D和气体C。B的催化氧化产物为E和F,F继续氧化后的产物G遇到E生成一种工业强酸。将G和F的混合物溶解在接近零度的水中,即生成亚硝酸的水溶液,该反应可表示如下G+F+H2O=2HNO2(已配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氮的化学式为   。
(2)写出足量B和C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亚硝酸(HNO2)是一种与醋酸酸性相当的弱酸,很不稳定,通常在室温下立即分解。在酸性条件下,当NaNO2与KI按物质的量1:1恰好完全反应,且I— 被氧化为I2时,含氮产物
为   (填化学式)。要得到稳定HNO2溶液,可以往冷冻的浓NaNO2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种物质,下列物质不适合使用是   (填序号)。
a. 磷酸 b. 二氧化碳 c. 稀硫酸 d. 二氧化硫 e. 次氯酸
(4)工业废水中的NO2— 可用铝粉除去。已知此反应体系中包含Al、NaAlO2、NaNO2、NaOH、NH3、H2O六种物质。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若改用电解法将废水中NO2— 转换为N2除去,N2将在   (填电极名称)生成。
(5)某研究小组学生提出检验火柴头上KClO3实验方案如下:

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6)在(5)方案基础上,要确定火柴头中含KClO3,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
23、(15分)随着氮氧化物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将于“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力度。目前,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有多种方法。
(1)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 (g) △H。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1
时间/min
NO
N2
CO2
0
0.100]
0
0
10
0.058
0.021
0.021
20
0.040
0.030[来源:21世纪教育网]
0.030
30
0.040
0.030
0.030
40
0.032
0.034
0.017
50
0.032
0.034
0.017
①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保留两位小数)。
②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该反应的
△H 0(填“>”、“ =”或“<”)。
(2)用CH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 kJ·mol-1
③H2O(g)=H2O(l) △H=-44.0 kJ·mol-1
写出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g)、CO2(g)和H2O(1)的热化学方程式 。
(3)以NO2、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有关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
24、(14分)复盐M【K3Fe(A2B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同学将纯净的化合物M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
(1)经分析,所得气体产物由甲、乙和水汽组成,甲、乙转化关系如图(Ⅰ) ,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图(Ⅱ)。已知X为元素A的单质,Y为元素B的单质,A、B均为常见短周期非金属元素,X与Y可直接化合生成乙。则化合物乙的电子式为 ,写出反应X+Y→甲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也只有K2AB3。验证固体产物中存在钾元素的方法是 。
(3)为了进一步确定复盐M的分解反应方程式,小组同学对固体产物进行定量测量。
判断KMnO4溶液与试样反应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由以上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加热后所得固体产物中除K2AB3外还含有什么物质?它们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请把你的结论填入下表中(可以不填满或补充空格)
固体产物中的成份
K2AB3
……
比例关系
(4)通过以上结论,复盐M加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当有0.2mol 复盐M分解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
25、(14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
已知:2NO2 + 2NaOH=== NaNO3 + NaNO2 + H2O
任务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
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③ 。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任务2:探究N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二者不反应;
假设2: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3: 。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
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右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答案
ABABD CCABA CBBDA DDCAAC
24.(14分)
(1)(2分),2C(s)+O2(g)===2CO(g) △H=-221.2 kJ·mol-1(2分)
(2)焰色法(1分)
(3)试样由无色变为浅红色,震荡试样半分钟内不变色。(2分)
固体产物中的成份
Fe(1分)
FeO(1分)
比例关系
3:1:1(1分)
(4)2 K3Fe(C2O4)3·3H2O===3K2CO3+Fe+FeO+5CO2+4CO+6H2O(2分)
(5)0.8NA(2分)

命题人:刘小芳 审题人:肖庆达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D.宗法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3、《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4、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便于中央派遣官员到达各地控制地方 B.促进各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5、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6、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大利亚)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示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9、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0、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否定传闻(口述)历史具有考证价值,表现了严谨的史学态度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11、图1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A.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B.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C.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12、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下列事件符合孙中山的“政权”思想的是
A.成立同盟会 B.建立湖北军政府
C.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要刻意模仿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14、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5、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
16、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见证。根据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②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③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④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7、“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新中国成立后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胜利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①新中国成立后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胜利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8、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贯彻了民族团结平等的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 D. 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20、“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21、1952 年,周恩来在《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中说:“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周恩来在此阐释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2、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 “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 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23、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B.即将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后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4、“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③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 ④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26、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造成这一地区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
①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
②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
③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而砍伐森林
④建国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激轮转”,发明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
B.“海上霸王”,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C.“千峰翠色”,越窑青瓷中出现了极品秘色瓷
D.“灯火不绝”,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出现了夜市
28、对导致表2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表2 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
各期各国总计=100
年份
香港
日本及台湾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苏联
其他
1936
1.9
16.6
19.6
11.7
15.9
1.9
0.1
32.3
1947
1.8
1.7
50.1
6.9
/
1.2
0.3
38.0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 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 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29、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各项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积累了重工业建设经验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加人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31、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
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汕头特区、广州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C.汕头特区、福州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
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32、德龄(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年归国后,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 ①照像 ②坐电车 ③乘飞机 ④听广播 ⑤看电影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33题20分,第34题20分,第35题12分。共52分。
33、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5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近代化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5分)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4分)
材料三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4)材料三“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4分)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成为救国之策。……中国既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国耻,外交上也实现了重大转型。
——袁南生《从鞠躬到握手:中国千年外交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了,双方都很现实,在普遍使用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起“君子之交”。 ——李凤林《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材料三
注:前苏联多次动用否决权,以至于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格罗米柯得了个“不先生(Mr.No)”的美称。美国共投过83次反对票,其中59次都是“单兵作战”。
——《新京报》
(1)分析中国由夷务外交向洋务外交转变的主要原因,晚清时期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其“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6分)
(2)简述1950年代中苏关系“大起大落”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6分)
(3)苏联“Mr.No”的称号和美国59次“单兵作战”分别反映怎样的国际关系或现象?概述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所做的外交努力。(6分)
(4)通过上述问题探究,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2分)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十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教(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2.4774
3792
江苏
149
1139
1288
14.2678
2588
安徽

386
386
2.468
1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414
云南




932
贵州

17
17
0.060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3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2分)
10月月考历史【答案】
BCCCD ACCAD CDDAC DCBDC ADCAD AABAC DA

命题人:赵艳斌 审题人:任同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图1中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P、Q两点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读图回答1~3题。

1.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1月1日11时????? B.5月1日23时??
  C.7月1日11时???????? D.10月1日23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菲律宾????? ? B.中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点位于E点的西北方向 B.F点自转线速度比E大????????
  C.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D.E点昼长大于F点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5. 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h<200 B.289<h<290
C. 299<h<300 D.300<h<301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6~7题。
6.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河西走廊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7.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B.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C.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D.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图5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6为“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B.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C.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D.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9.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C.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
D.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图a和图b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a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11.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
12.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图(一)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二)是 “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三)为“40°N纬线附近的著名湖泊及其水位的年变化情况”。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若图(二)是图(一)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在图(一)的四地中,最符合图(二)所示气候特点的点及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①——地中海气候 B.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温带季风气候
14.近年来,图(三)中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退耕还湖
B.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C.引水灌溉,人湖水量减少——合理利用水资源
D.该区域夏季水量减少——大规模调水
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地区
A.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B.该日昼长夜短
C.图示河段无凌汛
D.图示区域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16. 此时,下列现象有可能发生的是
A.澳大利亚农民正处于牧羊的忙季 B.洞庭湖水补给长江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强台风袭击 D.尼罗河及进入丰水期
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有关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西部平原面积大 B.地处板块的内部,地震和火山频发
C.河流西部多于东部,冰期时间长 D.降水东部多于西部,西北部最少
18.当图中①城市与墨西哥城同时日出(且①城市和墨西哥城日出时刻逐渐提前)到两城市日出时刻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盛顿日出时刻越来越晚 B.堪培拉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C.威尼斯日落时刻越来越晚 D.圣保罗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19.该国人口众多,成为世界劳务重要输出国,主要输入地是
A. 西欧 B.日本 C.美国 D.巴西
下图为世界板块边界图,图中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20题。
20.下图中的岛屿位于该区域的是
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21~22题。
21.导致该大陆一月、七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③地形起伏④洋流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一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23~26题。
23.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24.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位于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25.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26.丁地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寒流影响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D.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雨天多,云雾多,太阳有效辐射量少
下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甲河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27~29题:
27.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南半球 B.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沿岸海域有寒流经过 D.图中河谷横剖面从中心向两侧岩石年龄不断变新
28.乙河流域内
A.河流有凌汛现象发生 B.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Q湖南侧深度变化大于北侧 D.Q湖最大湖面b出现在冬季
29.下列图中,最能反映上图中P湖泊与其入湖河流间的水体运动方式的是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30~32题。   
30.下列关于②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B.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C.1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7月受西北风控制  D.位于地形迎风坡全年降水丰富 31.①、②、③三地自然环境  A.主要受地形影响植被出现东西差异  B.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景观出现狭长分布  C.主要受热量影响自然景观出现南北差异  D.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自然景观出现东西差异 32. ④地自然景观为  A.温带荒漠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33.(16分)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河段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为375.3毫米/年。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材料二: A城市水文站的径流统计表
(1)图示河段流域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该河段流域范围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2分)
(2)该河段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具有过渡性特征:其气候方面主要表现为从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过渡,地形方面主要表现为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过渡。(4分)
(3)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该趋势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针对该流域在农业生产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6分)
34.(17分)下图示意某国R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 R河流域被称为全球最大的热带半干旱地区,虽有广袤的土地,但长期以来经济十分落后,近年来,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芒果、葡萄种植与出口基地之一,其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
(1)解释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热带半干旱地区的原因?(3分)
(2) 从自然条件方面评价,R河PQ段的航运条件。(4分)
(3)分析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基地的区位条件。(4分)
(4)比较R河上游与下游河段城市数量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5.阅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7
(1)说出图中铁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因素以及该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5分)
(2)简述B位置东西两侧雪线的高低及原因。(2分)
(3)描述40°以南地区东西海岸线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36.(9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分布的优越条件(5分)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原因。(4分)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3级10月月考地理答案
选择题
1-5 ACDDC 6-10 BDCBA 11-15 BDDCC 16-20 BDCCB 21-25 AACCA 26-30 BBDCC
31-32 CA
34.(1)地处高原河谷低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1分)气流下沉,降水少(1分)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1分)
(2)流量较小(1分),水位季节变化大(或)旱季水位低(1分)多急流险滩瀑布(1分),R河通航能力差(1分)
(3)光热充足(1分)土地广阔(1分)灌溉水源充足,灌溉便利(1分)国际市场广阔,(1分)快捷的航空运输及保鲜技术的提高。(1分)
(4)上游比下游城市数量多。(1分) 上游地区纬度较高,高原地形,气候凉爽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对外交通便利(与南部联系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服务范围的扩大。(5分)


命题人:张长英 审题人:李 华 张 丽
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核对条形码并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回答1-3题。
1.?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B.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C.意识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D.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2.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之一法新社文章称,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关注中国动荡的20世纪。他的作品带有政治意义,有着黑色、愤世嫉俗的幽默感。作品背景包括辛亥革命、抗日和中国内部的斗争等。莫言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是《红高粱》,讲述了中国上世纪20-30年代东部乡下的故事。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这表明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小微企业融资难催生并红火了“地下高利贷”。而愈演愈烈的江浙民间借贷危机给我们一再敲响了金融安全的警钟。在当前,下列举措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有
①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市场流动性,保证小微企业有充裕的资金来源
②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遏制高利贷,依法打击非法集资
③降低企业上市门槛,使小微企业能够通过发行股票公开筹集资金
④加大财税及金融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虽然我国海洋经济上升势头已经形成,但仍存在很大升级空间。如海洋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偏低,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
①提高科技贡献率,增加海外经济利润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③扶持新能源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
④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市场的强烈震动。在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指数大幅下跌。这一事件表明
①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③我们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④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就越大。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洛伦茨曲线弧度变小的是
A.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B.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
C.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范围
D.反对平均主义,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9.2012年1月14日,聊城市政府召开聊城市住房保障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全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全市2012年各项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量达到13951套,其中2012年竣工要达到6500套。材料表明政府 ( )
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②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善人民生活
③发挥财政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④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更加注重扶持小型微型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小型微型企业可以采用的融资方式是
A.发行股票 B.向银行贷款 C.吸收存款 D.发行金融债券
11.2012年8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体现了我国政府具有: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2.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负载的大量有害物质能直接进入人体肺部,甚至渗入血液,诱发多种疾病。从2012年起,北京、天津等地环保部门率先开展PM2.5监测,并把监测数据向市民公布。这一做法表明
A.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B.政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
C.政务公开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
D.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13.2012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邀请12位基层群众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他们中有教师、网络微薄负责人、家政服务员和养猪专业户等。这表明,国务院贯彻了
A.对人民负责原则 B.依法冶国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人民监督政府原则
某景区利用当地著名佛教庙宇进行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开发过度、管理不规范以及“僧人”摆地摊、占卦算命等问题,当地政府为此制定景区游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进行整改。回答9~10题。
14.当地政府对该景区的综合整治,履行的职能是
A.发展宗教事业 B.进行市场监督
C.保护信教自由 D.提供旅游产品
15.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能够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能够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④有利于消除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区别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6. 2012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建设惩防腐败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 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B. 确保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C. 我国的民主具有全民性和真实性
D.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7. 某市人民代表大会经多年探索,创立了人民代表接待站和专职的人民代表联络员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人大代表在现场听取民众反映情况。这一制度创新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 ②公民的政治表达渠道不断拓宽
③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下列做法能够体现这一要求的有
①公民参加“教育收费问题”听证会 ②居民积极参加居委会成员选举
③公民积极参加网上评议政府活动 ④政府调整政策前进行专家咨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 我国在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提高民主自治能力。这是因为基层民主自治
①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②可以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的政治地位
③保障人民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④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本领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0.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12309”电话24小时开通,群众可通过拨打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等反映情况。这意味着群众可以通过
A.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 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D. 舆论监督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21. 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到2012年基本实现全覆盖。下列与材料中所体现政府职能一致的有
①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②构筑“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
③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④投入资金支持美术馆、图书馆等免费开放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2. 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力求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国务院的这一做法
①强化了政府的监管职能,积极参与校车运营
②合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校车运营市场监管
③坚持了以人为本,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④依法履行了立法职能,确保校车运营有法可依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3.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起草《校车安全条例》的过程中,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这主要说明了
A. 政府十分尊重公民的主人翁地位
B. 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 公民有权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
D. 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4.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讲时说,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应该
①保障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 ②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保体系
③履行经济职能,消除收入差距 ④坚持依法执政,深化体制改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5.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2011年以来中央要求各部委、各省公开年度“三公”经费,这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②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③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6.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权威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
①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 ②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
③自觉接受监督,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7. 2012年2月,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科学执政
B. 提高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
C. 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D. 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28. 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联名提交的《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一号提案。这表明各民主党派
A. 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 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
C. 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执政
D. 积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29.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可谓好评不断,一曰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一股新鲜的
血液,为农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曰大学生村官计划提高了国家后备队伍的整体素
质,为国家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提供了保证,大学生村官对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意义。
下列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巩固农村的村级基层政权组织
B. 村官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C. 体现了农村的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D. 提高了政治参与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30.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如今,
不少政府部门每有重大决策出台,都要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的这
种做法
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③是为了保障公民当家作主     ④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当前,“草根网络监督”已成为广大网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并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比如,药家鑫案件就是在“草根网络监督”的强大舆论压力下得到快速果断处理的。“草根网络监督”的意义在于
A.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更好地维护了公民的利益
B.扩宽了公民表达意愿的渠道,激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C.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推进了基层民主自治,促进了国家机关改进工作
32.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下列关于依法执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②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依法治国就是依法执政
④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保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3. 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规定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34.2012年,某省将开工建设省艺术馆、省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同时建设10000多个村文化大院,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体现了政府
①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赋予人民基本的文化权利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5.“塔西佗陷阱”定律认为,“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一观点认为
A.政府与人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B.政府实施的政策难以得到人民的认可
C.政府公信力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D.政府要尊重民意和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36.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品战略纲要》实施四年以来,知识产权受理、审批、登记量大幅攀升,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积极作用。下列直接体现政府保护知识产权助力国家创新建设的措施是
A.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B.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C.完善行业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体系,为行业提升竞争力保驾护航
D.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7.某市政府把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为每个网格配备若干工作人员,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络),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了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效率,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这一举措有助于
①增强政府的科学执政意识
②提升政府为市民服务的能力
③增加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中国政府着力打造“五手”:握紧人民的手,干净官员的手,市场无形的手,政府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其中“干净官员的手”是要求政府官员
A.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B.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C. 克己奉公,廉洁自律
D. 保证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39.“俯身接地气,用心听民意。”近来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在蓬勃展开。群众反映干部们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们体会到只有“接地气”,才能“有人气”。这主要体现了我们党
A.坚持政治领导的领导方式
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依法行政的执政方式
D.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宗旨
40.2012年,全国政协共收到委员们的提案5772件,经认真筛选,立案5523件,及时反映给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这说明政协
①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 
②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③是民主党派之间合作的机构 
④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1.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欧盟原材料及高端设备出口,而且为欧盟光伏发电安装等下游产业也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最近,欧盟光伏电池产业向欧委会提起对华光伏电池反倾销申请并采取限制措施,将严重损害双方利益。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
A.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B. 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威胁
C.促使全球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
D.严重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
42.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创新信贷产品,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体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作用是
A.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B.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
C. 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必要依据
D.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43.进行宏观调控,促使经济状况从B点向A点变化的经济手段是(  )
A.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B.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
C.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D.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品实施限价
44.基于上图所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当前宏观调控中应当(  )
A.把握重点,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 B.遵循规律,促进二者的协调增长
C.立足整体,防止二者的循环往复 D.创造条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约
45.下图横向箭头显示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一矛盾产生过程的缩影,纵向箭头显示的是解决该矛盾的措施。下列措施与相应矛盾对应正确的是( )
A.② B.① C. ④ D. ③
46.“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iPhone4s),我去买四袋苹果”。这启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①为收入的公平分配提供制度保证 ②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大幅度增加人们收入 ④通过做大蛋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47.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面向世界,秉承“科技兴城、人城共兴”的理念,打造世界知名的科技新城、全球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带动中部崛起的创新引擎。科技城建设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对此武汉市商业银行可以发挥的作用是
①为科技城建设制定优惠金融政策,筹集和分配资金,扶持创新型科技企业成长
②通过日常业务的开展,引导科技城产业结构优化,并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
③为科技城企业成长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等金融服务活动
④通过优化贷款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8、针对民族医药专利保护的现状,全国政协在报送国务院的信息中,提出应增强主权意识,加大民族药业的管理力度,设立专管机构,建立基金,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民族药业的现代化进程等具体措施。这表明全国政协
A.通过调研和建议,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B.通过建言献策,与党中央通力合作
C.通过政治协商,对国务院工作进行监督
D.凭借其民主党派的身份,发挥参政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问答题(共52分)
49、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内容是什么?
⑵我国的政体及基本内容是什么?
5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活力与担当。
材料一
注:入世以来,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约l400 万个就业岗位;由于进口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美国消费者过去l0年共节省开支6000多亿美元,欧盟每个家庭每年可节省开支300欧元。
材料二 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与摩擦并存。尤其是近两年来,在频频来袭的经济“寒流”中,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呈现抬头趋势,为经济回暖制造了一系列障碍。我国东南沿海某外贸大省,2011年上半年共遭遇“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案件14起,涉案金额8012 7)-美元,涉案企业234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涉案金额增长1.32倍。
(1)简析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假如你是其中一家涉案企业的负责人,面对国际竞争中不公平的待遇,你认为企业
怎样做,才能既维护自身利益,又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8分)

51.当前,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0%,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3.4个百分点,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四川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四川省省委遵循社会建设发展规律,在准确分析把握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全省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特别是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后,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全会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号召全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结合《决定》的出台过程,分析四川省委的做法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52、 当前,“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已成为各地“十二五”规划的高频词。人民网等联合推出“您认为影响老百姓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调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调查结果见下图。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请分别从“权力规范、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价值实现”方面,谈谈怎样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16分)
10月月考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48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DAABD BCCBB DBABC DABAC CBDAC CDDAC BCCBC ACCDA BABAA BCA
二、问答题(共52分)
51、答:①全会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号召全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 ②为了满足全省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制定并实现文化发展目标,这体现了四川省省委“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在准确把握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全省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适时召开省十二届十次全会,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目标和方针、政策,这是四川省委科学执政的体现;④听取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四川省委民主执政的体现。(每点3分,共12分)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黎梅 审题人:杜仕彪
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复数的实部与虚部的和为1,则实数a的值为(A)
(A)1 (B)2 (C)l (D)2
2. 设全集U=R,,则(D )
(A) (B) (C) (D)
3.已知直线直线有下面四个命题:(B)
①∥②∥③∥,
④∥.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④ (D)③与④
4.下列3个命题:
(1)命题“若,则”;
(2)“”是“对任意的实数,成立”的充要条件;
(3)命题“,”的否定是:“,”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A )
(A)1 (B)2 (C)3 (D)0
5.在极坐标系中,圆=2sinθ的圆心的极坐标是(B)
(A) (B) (C)(1,0) (D)(1,)
6.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直线A1B与平面BC1D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C)
(A) (B)(C) (D)
7.天气预报说,在今后的三天中,每一天下雨的概率均为40%.现采用随机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这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概率:先利用计算器产生0到9之间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用1,2,3,4表示下雨,用5,6,7,8,9,0表示不下雨;再以每三个随机数作为一组,代表这三天的下雨情况.经随机模拟试验产生了如下20组随机数:
907 966 191 925 271 932 812 458 569 683
431 257 393 027 556 488 730 113 537 989
据此估计,这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概率近似为(B)
(A)0.35 (B)0.25 (C)0.20 (D)0.15
8.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和实数,输出,则(C)
A.为的和
B.为的算术平均数
C.和分别是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D.和分别是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
9.已知函数,且实数>>>0满足,若实数是函数=的一个零点,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D )
(A) (B) (C) (D)
10.在半径为R的半球内有一内接圆柱,则这个圆柱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A )
(A) (B) (C) (D)
解:设圆柱的高为h,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圆柱的体积为V== (011.已知动点在椭圆上,若点坐标为,,且,则的最小值是( C ).
(A) (B) (C) (D)
12.给出定义:若(其中m为整数),则m叫做离实数x最近的整数,记作{x},即{x}=m.在此基础上给出下列关于函数的四个论断:
①; ②
③ ④的定义域为R,值域是[一].
则其中论断正确的序号是(B)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理)一排9个座位坐了3个三口之家,若每家人坐在一起,则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3!)4
(文)某中学开学后从高一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80名学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这个年级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发现有20名同学上次被抽到过,估计这个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人数为 400.
14.设实数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9,则d=的最小值为__ ___。;
15.已知正三棱柱的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如图所示. 设的中心分别是,现将此三棱柱绕直线旋转,射线旋转所成的角为弧度(可以取到任意一个实数),对应的俯视图的面积为,则函数的最大值为 ;
16.已知△ABC中,,P为平面上任意一点,M、N分别使,,给出下列相关命题:①;②直线MN的方程为;
③直线MN必过△ABC的外心;④向量所在射线必过N点,上述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将正确的选项全填上).②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1) 求证:
(2) 若,求△ABC的面积.
解:(1)证明:由 及正弦定理得:
,

整理得:,所以,又
所以
(2) 由(1)及可得,又
所以, 所以三角形ABC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中,
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
,对角线与相交于点,
底面,
,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文)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函数
(1) 设分别从集合和中随机取一个数作为和,求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的概率;
(2) 设点(,)是区域内的随机点,求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的概率.
19.(理)(本小题满分12分)
甲,乙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约定每局胜者得1分,负者得O分,比赛进行到有一人比对方多2分或打满6局时停止.设甲在每局中获胜的概率为p(p>),且各局胜负相互独立,已知第二局结束时比赛停止的概率为
(1)求p的值.
(2)设表示比赛停止时比赛的局数,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
20.解:(1) ∵,∴. -------2分
当时,,,于是;------4分
令,则数列是首项、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 -------6分
(2) ∵,
∴, -------8分
记①,则②,
-②有,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它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离心率过椭圆的右焦点F作与坐标轴不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点求直线的方程
22.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1)若函数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证明
(3)(理) 当且时,证明:.
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
.
依题意,在恒成立,在恒成立.
,,∴的取值范围为. …… (4分)
(2)当时,.
证明:当时,欲证 ,
只需证.
由(Ⅰ)可知:取,则,
而,(当时,等号成立).
用代换,得,
即,∴.
在上式中分别取,并将同向不等式相加,得.
∴当时,. ……………………………… (9分)
(3)由(Ⅱ)可知(时,等号成立).
而当时:,∴ 当时,.
设,则,
∴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即在时恒成立.
故当时,(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 ①
用代换得: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 ②
当时,由①得,.
当时,由②得 ,用代换,得.
∴当时,,即.
在上式中分别取,并将同向不等式相加,得.
故当且时,. ………………………………………(14分)

命题人:熊李程 审题人:熊李程
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核对条形码并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在同一高度处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分别水平抛出和竖直向上抛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小球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B.两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C.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相同
D.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2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
B.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C.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D.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均匀部分进行计算
3、四川灾后重建中,在某工地上一卡车以速度10m/s匀速行驶,刹车后第1个2s内位移与最后一个2s内位移之比为3∶2,设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4s内卡车通过的距离是( )
A.2.5m B.4m C.12m D.12.5m
4、一艘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 m/s,一条河宽60 m,河水流速为4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船在这条河中运动的最大速度是5 m/s B.小船在这条河中运动的最小速度是3 m/s
C.小船渡过这条河的最短时间是20 s D.小船渡过这条河的最小距离是60 m
5、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外力F作
用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在0—1 s内,外力F不断增大
B.在1—2 s内,外力F大小不变
C.在1—2 s内,外力F方向向右
D.在2—3 s内,外力F方向向左
6、“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时,先靠降落伞减速,竖直落地前还靠返冲火箭使其速度进一步降低。假设返回舱速度是8m/s,返冲火箭工作0.3s后,速度降为2m/s,在这个过程中,返回舱中的航天员( )
A.处于超重状态,对座椅的平均压力约是自身体重的3倍
B.处于失重状态,对座椅的平均压力约是自身体重的1/3倍
C.处于超重状态,对座椅的平均压力约是自身体重的2倍
D.处于失重状态,对座椅的平均压力约是自身体重的1/2倍
7.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两位同学手掌粗糙程度也相同,在甲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对“拔河”过程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的手和凳子间的摩擦力较大
B. 乙的手和凳子间的摩擦力较小
C. 甲的手和凳子间不会有相对滑动
D. 乙的手和凳子间一定有相对滑动
8.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使之与盛有沙子的小桶相连,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小桶与沙子的总质量为m,把小车从静止状态释放后,在小桶下落竖直高度为h的过程中,若不计滑轮及空气的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轻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mg
B.m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小桶获得的动能为m2gh/(m+M)
D.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gh
9.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飞行轨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如图所示,图中标明了飞船相继飞临赤道上空所对应的地面的经度。设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半径为r1,地球同步卫星飞行轨道半径为r2.则r∶r等于
A.1∶24     B.1∶156     
C.1∶256     D.1∶210
10 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B.卫星距地面的髙度为
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G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11,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x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如图6所示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
12.宇宙中有相距较近,质量可以相比的两颗星球,其它星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围绕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做同周期的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速度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B.它们的速度大小与轨道半径成正比
C.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D.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13,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视为质点)从H=12m高处,由静止开始通过光滑弧形轨道AB,进入半径R=4m的竖直圆环,且圆环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当到达环顶C时,刚好对轨道压力为零;沿CB圆弧滑下后,进入光滑弧形轨道BD,且到达高度为h的D点时的速度为零,则h之值不可能为(10 m/s2,所有高度均相对B点而言)( )
A.12m B.10m C. 8.5m D.7m
1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著名撑杆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以5.05m的成绩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她的体重为48kg,图为她在比赛中的几个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不为零
B.撑杆恢复形变时,弹性势能完全转化为重力势能
C.运动员成功跃过横杆时,其重力势能增加了2424J
D.上升过程中运动员对杆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实验题(16分)
15(1)(5分)如下左图,是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要求用该装置
测定重力加速度g。(已平衡摩擦力)
①按正确操作得到的一条纸带如上右图所示,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用s1、s2、s3和T表示)。
②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g=____________(用该步和 (1) 中测得的物理量a表示)。
(2).(5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重物质量为0.50 kg,选择好的纸带如图10所示,O、A之间有几个点未画出.已知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0.02 s,长度单位是 cm,g取9.8 m/s2.则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重物的速度vB=________m/s;从起点O到打下点B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10
(3).(6分)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 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11所示安装;
图11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 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
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恒定).
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点迹如图12甲、乙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
计时器打的第一个点.
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m/s;
(2)该电动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为________ N;
(3)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三、应用题(42分)
16.(10分) 质量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拉力方向与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同) 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 m时,拉力F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 m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k-x的图线如图所示.求:(g取10 m/s2)
(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
(2)物体和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3)拉力F的大小.
17.(8分)某同学在探究木箱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情况时,做了如下实验:在水平地面上将木箱由静止开始从位置A推至另一位置B。当他用200N的水平恒力推木箱时,经10s的时间木箱被推到B点;当他用500N的水平恒力推本箱时,经5s的时间就可将木箱推到B点。则:
(1)若该同学用600N的水平恒力推木箱,经多少时间可将木箱推到B点?
(2)若该同学用600N的水平恒力推木箱,至少要作用多少时间木箱可滑到B点?
18.(10分)在福建省科技馆中,有一个模拟万有引力的装置。在如图1所示的类似锥形漏斗固定的容器中,有两个小球在该容器表面上绕漏斗中心轴做水平圆周运动,其运行能形象地模拟了太阳系中星球围绕太阳的运行。图2为示意图,图3为其模拟的太阳系运行图。图2中离中心轴的距离相当于行星离太阳的距离。
(1)在图3中,设行星A1和B2离太阳距离分别为r1和r2,求A1和B2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2)在图2中,若质量为m的A球速度大小为v,在距离中心轴为x1的轨道面上旋转,由于受到微小的摩擦阻力,A球绕轴旋转同时缓慢落向漏斗中心。当其运动到距离中心轴为x2的轨道面时,两轨道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求此过程中A球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19.(14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B点。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MNP,其形状为半径R=0.5m的圆环,MN为其竖直直径,P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h=2.4m。用质量m1=1.0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物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CB=0.5m,BD=2.5m,释放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块恰停止在B点。现用同种材料、质量为m2=0.1kg的物块仍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释放,物块从桌面右端D飞离后,由P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g=10m/s2)。求:
(1)物块m2飞离桌面的速度大小
(2)物块m2在圆轨道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物块m2的落地点与M点间的距离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3级10月月考物理参考答案:
1C 2AD 3D 4C 5BD 6A 7C 8C 9C 10A 11AD 12B 13ABD 14AD
18(10分)
解:(1)设A1和B2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① ②)
由①②得 ③) (4分)
(2)设小球距离中心轴x2的轨道面运动的速度为v’,
由于小球的运动模拟行星运动,
有 ,
根据动能定理 mgH—Wf= - ,
由上述二式得 (6分)
由P到M: …1分,
…1分, …1分,
…2分

命题人 徐寿彭 审题人 徐寿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全部为单选,共60分。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功能及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暗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
B.淋巴细胞识别各种抗原与淋巴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密切相关
C.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是由于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的缘故
D.受精卵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离不开细胞分化
2.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所有细胞器共有的物质基础 B.人体内衰老破损细胞带有癌变的特点
C.一个黄豆豆荚中几粒种子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基因重组技术可打破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3.测得某一植物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释放CO2的量比吸收的O2量大,且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变,糖类含量减少。下列有关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4.一透析袋(其膜为半透膜)中装有物质M和分解它的酶,此袋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第二天检查时,在蒸馏水中发现有物质X,根据这一观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①酶分解了物质X ②M被分解 ③X是物质M的组成成分 ④X能透过透析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右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
B.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若刺激II处,则在I和III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6.将一个用32P和35S充分标记的人体肝细胞与没有标记的小鼠肝细胞(2N=40)融合,所形成的杂种细胞
A.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含32P的染色体数共有46条
B.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人一鼠”杂种个体的潜在能力
C.能正常分化发育成动物个体
D.细胞膜上含35S的蛋白质均匀分布的过程体现了膜的结构特性
7、血糖的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B、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蓝色沉淀
8.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衰老部位的温度比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高
B. 秋天,一年生植物体内的脱落酸会增多
C.植物根吸收矿质离子的速率由土壤溶液浓度决定
D.植物生长旺盛时体内只有生长素的调节
9.退耕还林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程。一块退耕的农田因未及时补种树木,若干年后逐渐演变成了一片杂草丛生的灌木林,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这片退耕田变化趋势的曲线表达正确的是
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11.下列与种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B.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害虫防治的科学依据
C.热带雨林中种群种类多,恢复力稳定性高
D.增加样方的数量,可提高种群密度估计值的准确性
12.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
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
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
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13、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右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夏季,a>b+c+e B.秋季,e+f C.春季,g=b+e+f D.冬季,d>c+f
1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15、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16、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②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 ③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17、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褐毛与长毛 B.人的身高与体重
C.小麦的高秆与大麦的矮秆 D.鸡的毛腿与光腿
18、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如果用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A. 全部是褐色 B. 雌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C. 褐色∶黑色=3∶1 D. 雌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1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20、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乙乙
21、为了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记录组合后,将积木放入另外的容器中,这样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统计结果是,DD∶Dd∶dd=10∶5∶5,该比例不符合正常的结果。对上述做法,你认为应该改变的做法和理由是( )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抓取时应闭上眼睛,并充分摇匀;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配子的随机结合
D.将一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一半,另一桶数量不变;因为卵细胞数比精子数少
22、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若n代表研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则2n代表( )
A.F1的表现型种类数 B.F1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数
C.F2的基因型种类数 D.F2的表现型种类数
2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24、下列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理解和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不适用于伴性遗传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孟德尔遗传定律成立的前提之一
C.孟德尔遗传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四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25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
A.遗传性状传递的规律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
C.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D.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
26、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27、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A.发生过交叉互换 B.复制出现差错
C.联会发生紊乱 D.发生了自由组合
28.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现有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若干。若用它们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条件不是必需的是( )
A.亲本果蝇必须是未交配过的纯种 B.亲本中的长翅、残翅果蝇的性别不同
C.在子代果蝇羽化前必须除去亲本 D.长翅果蝇作母本,残翅果蝇作父本
29.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要获得aabbdd植株至少需要几年
A.4年     B.3年   C.2年     D.5年
30、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和a 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
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3/16
31、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子占( )
A.8/9 B.9/16 C.2/9 D.1/9
32.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型。现有控制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Aa和Bb,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得到Fl,再自交得到F2,在F2中表现40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不可能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33.随机选取杂合子黄色圆粒豌豆(Yy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花粉若干粒,均用15N标记所有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每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标记),以这些花粉作为亲代,将其培养在不含15N且适宜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先后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占染色体总数比、第二次分裂完成时含yR非等位基因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理论比分别为
A.1/4 1/4 B.1/2 1/4 C.1/4 1/2 D.1 1/4
34.下图是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此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1
女儿2
儿子

















A.基因I和基因II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IV与基因II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基因V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35、右图所示为某果蝇染色体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果蝇能产生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种类数为4种
B.图示细胞可以代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
C.有丝分裂比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D.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经过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DNA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36、某种昆虫控制翅色的等位基因种类共有五种,分别为VA、VB、VD、VE、v。其中VA、VB、VD、VE均对v为显性。VA、VB、VD、VE互为显性,都可以表现出各自控制的性状。该昆虫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则基因型种类和翅色性状种类依次分别为( )
A. 15和10 B. 10和7 C. 15和11 D. 25和7
37.半乳糖血症是一种人体不能利用半乳糖导致半乳糖在肝脏堆积及心智迟滞的遗传病。右图为某半乳糖血症家族谱系图。根据系谱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带有致病基因的男性个体不一定患病
C.10为杂合体的几率为2/3
D.若14与一患者婚配,所生儿子患病的
几率为1/3
38.假如人群中每10,000人有1人患白化病。据图判断,以下正确的是
A.1号个体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0.01%
B.3号和4号打算再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女孩,其可能性是3/8
C.如果11号与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性结婚,则不会生出患白化病的后代
D.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青少年型糖尿病、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方式相同
39、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8 
②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③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④丁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40.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父亲的基因型是杂合子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41.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种群





能量(102kj/m2)
7
50
20
0.98
500
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
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率都相等
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
D.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42.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B.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C.人体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43、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有Y染色体的为( )
A、受精卵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肝脏细胞 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
44、右图是从一种生物体内中获得的某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糖原
B.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不能进行转录和复制
D.这种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45.下图的4个家系,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家系丁子代患病女儿携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或1/2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l/4
D.家系丙中,女儿一定是杂合子
46、假设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36%,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
A.10/19 B.5/9 C.4/9 D.1/2
47、某课题小组在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家系遗传状况时,发现某地区人群中双亲都患病的几百个家庭中女儿全部患病,儿子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1:2。下列对此调查结果较准确的解释是
A.先天性肾炎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B.先天性肾炎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C.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2/3 D.被调查的家庭数过少难于下结论
48.右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49.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甲所示;为研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和花的顶生与腋生性状的遗传规律,设计了两组纯种豌豆杂交的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甲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B.图甲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F2中黄果与
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C.由图甲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由图乙可知花的着生位置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D.图乙豌豆茎高度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子一代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该实验中亲代
的腋生花都需作去雄处理
50、将雌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DNA用15N标记,产生的卵细胞与一个不含15N的正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连续分裂两次,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15N的有
A、1或2个 B、2或4个 C、4个 D、不能确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51.(14分)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需要的有机物都依赖于________,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杂草→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__(填“×”、“√”)。
(7)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2.(12分)自然界中,多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而鸡属于ZW型(雄:ZZ,雌:ZW)。鸡具有一些易观察的性状,且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别明显,易于分辨,因此常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下面是一组关于鸡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请分析回答:
(1)鸡冠的形状是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P、p和R、r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P_R_)、豌豆冠(P_rr)、玫瑰冠(pp R_)和单冠(pprr)。
①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非玫瑰冠鸡占5/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
②让纯合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杂交,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代与亲本鸡冠形状不同的个体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
③某养鸡户的鸡群中没有玫瑰冠个体,而另外三种鸡冠雌雄个体都有,欲通过一代杂交获得尽可能多的玫瑰冠鸡,最好选择基因型为 的两种亲本杂交。
(2)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由另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B)对非芦花(b)是显性。芦花鸡羽毛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
①若欲确定B、b基因的位置,可选择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表现型为 ,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W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等位的基因)上。
②将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全为芦花鸡,则B、b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欲再通过一代杂交作进一步的判断,其方法之一是让F1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 ,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 ,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假设实验已确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现有一蛋用鸡养殖场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时,请你告诉他们—种亲本配种的方法及筛选的措施,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亲本的基因型: 。
筛选措施: 。
53、(7分)果蝇的翅膀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两种,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只雌雄亲本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 ;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 。
(2)若亲代雄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3)子代的长翅红眼雌蝇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
(4)若只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就能判断其性别,则选作亲本果蝇的眼色基因型应该为 ,此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54、(7分)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一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

(3)若Ⅳ一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
参考答案:
1-10:ABDBA DCBAA 11-20:CBABC ADDBD 21-30:BDDBC ABDAB 31-40:ACBDC CCBDB
41-50:BBCCC BCDCD
53、(7分)(1)常染色体 X染色体(2)aXB、AY、AY (缺一不给分) (3)5/6 (2分)
(4)XbXb×XBY (不分顺序,格式错误不给分) 基因的分离
54. (7分)(1)Y染色体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
(2)伴X染色体显性(1分) 1/40 000 、 10 002/40 000 、 29 997/40 000 (3分)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分) AA、Aa、aa(1分)

命题人:杨怡 李兴勇 何平 刘艳玲 审题人:刘艳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The Apple store is having a sale this week. Shall we go and have a look?
—_______. And I want to pick up a cell phone for my mother.
A. You are right B. I hope so C. Let me see D. I’d love to
2.—Nice to see you again after all these years. What _____?
—Well, I’ve tried many things since we left school. I’m now working for a large oil company.
A. have you done B. were you doing
C. did you do D. have you been doing
3. So interested in the ancient town _______ that they decided to stay there for another few days.
A. did the visitors get B. got the visitors
C. did get the visitors D. the visitors got
4.—Every now and then I get hungry for Chinese food. Let’s dine out tonight.
—Forget it. My money_______.
A. has run short B. is running short
C. runs short D. was running short
5. Having an outdoor meal is always fun, but it can also be damaging to the planet if ______.
A. planned not carefully B. not planning carefully
C. not planned carefully D. not to be planned carefully
6.— I see you got a “D” in biology. _______ ?
—Well. I found that subject hard. I think I’ll drop it for history.
A. How about that B. What for C. How come D. What’s your next plan
7. The entire hall burst into a great cheer and applause ______ the Nobel Prize winner appeared on the stage accompanied by the chairman.
A. until B. while C. by the time D. the moment
8.—Do you know the mission of the volunteers?
—No. But I think _____ they will end up doing there will promot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that B. no matter what C. whatever D. whether
9. Can you explain ______ the OPEC can have such total control over the price of oil?
A. how is it that B. that how C. how it is that D. what is it
10.—The plan _______for the trip is very important.
—I see, and he is sure to work it out on time.
A. made B. to be made C. making D. to make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Having left the town, the girl stopped the car at the landing near the entrance of the bay. She stepped into the ?__11__ ?and rowed out silently. The tide was rushing to the entrance and ?__12__ to the wild open sea. She had to row across the bay to reach __13__ ?side. The waves struck against the side of the boat, __14__ and uneven; it became ?__15__ difficult to row. If she __16__ for a moment, the tide would push the boat back towards the ?__17__.
She wasn’t even halfway, ?__18__ she was already tired and her hands ?__19__ ?from pulling on?the rough wooden oars (船桨). "I'm never going to ?__20__ ?it”, she thought. She rested the oars on?her knees and __21__ her head helplessly, then looked up as she __22__ the boat shift(晃动) against the tide.
The east wind , which had swung(旋转) around from the south-west, __23__ her help and pushed the boat towards the mountains. It was going to be ?__24__. Her hands weren't so painful. Her chest didn’t feel as if it was about to burst __25__.
The lights of the town became __26__. one of the oars banged against the side of the boat and she __27__ it with a start. Had she been asleep, or just ?__28__? She looked over her shoulder. She was almost on the beach. The girl gave one last __29__ on the oars to ground the boat, and then lay back against the seat. She listened to the waves ?__30__ and knew she had come home. Far across the moonlit bay the lights were no more than a sparkling chain.
11. A. car B. boat C. ship D. mail
12. A. beside B. before C. behind D. beyond
13. A. another B. other C. either D. the other
14. A. deep B. calm C. gentle D. rough
15. A. more B. less C. as D. least
16. A. slept B. continued C. rested D. rowed
17. A. home B. mountains C. south-west D. entrance
18. A. if B. so C. but D. since
19. A. hurt B. ruined C. troubled D. broke
20. A. get B. make C. keep D. take
21. A. mined B. dropped C. cocked D. raised
22. A. saw B. made C. heard D. felt
23. A. got to B. came to C. sent for D. reached for
24. A. difficult B. serious C. all right D. certain enough
25. A. any more B. still more C. no more D. once more
26. A. brighter B. bigger C. closer D. smaller
27. A. destroyed B. threw C. repaired D. seized
28. A. dreaming B. guessing C. inventing D. expecting
29. A. blow B. hit C. pull D. strike
30. A. anxiously B. happily C. sadly D. carefully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第一节 阅读短文(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t’s 5:00 in the morning when the alarm (闹钟) rings in my ears. I roll out of bed and walk blindly through the dark into the bathroom. I turn on the light and put on my glasses. The house is still as I walk downstairs while my husband and three kids sleep peacefully. Usually I go for a long run, but today I choose my favorite exercise DVD, Insanity. Sweat pours down my face and into my eyes. My heart races as I face my body to finish each movement. As I near the end of the exercise ,I feel extremely tired, but a smile is of my face. It’s a smile because the DVD is over , but a smile of success from pushing my body to its extreme limit.
Some people enjoy shopping, smoking , food, work, or even chocolate. But I need exercise to get through each day. Some shake heads when they see me run through the town. Others get hurt when I refuse to try just one bite of their grandmother’s chocolate cake. They raise their eyebrows, surprised by my “no thank you,” or by my choice to have a salad. Over the years , I have learned it’s okay to just say “no.” I shouldn’t feel sorry for refusing food that I don’t want to eat.
So what drives me to roll out of bed at 5:00 a.m.? What gives me the reason to just say no to ice cream? Commitment. A commitment to change my life with a way that reduces daily anxiety, increases self –confidence and energy, extends life and above all improves my body shape. This is the point where a smile appears on my face as I look at myself in the mirror or try on my favorite pair of jeans that now fit just right. It’s through commitment and sweat that I can make a difference within myself inside and out.
31.Why is there a smile on the author’s face in the morning?
A. Because she sees her family sleeping peacefully.B. Because she finishes her favorite exercise
C. Because she enjoys the interesting DVD D. Because she feels a sense of achievement
3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Paragraph?
A. She doesn’t like others r politely B. She likes to make others surprised
C. Others don’t understand what she does D. Others try to help her by offering her food
3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commitment”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
A. Good health B. Firm belief C. A strong power D. A regular habit
3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author from the text?
A. She acts in a strange way B. She wants to look different from others
C. She aims to develop a good body shape D. She has difficult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B
Exploit your parking space
An unused parking space or garage can make money. If you live near a city center or an airport, you could make anything up to £200 or £300 a week. Put an advertisement(广告)for free on Letpark or Atmyhousepark.
Rent(出租)a room
Spare room? Not only will a lodger(房客)earn you an income, but also, thanks to the government-backed “rent a room” program, you won’t have to pay any tax on the first £4500 you make per year. Try advertising your room on Roomspare or Roommateeasy.
Make money during special events
Don’t want a full-time lodger? Then rent on a short-term basis. If you live in the capital, renting a room out during the Olympics or other big events could bring in money, Grashpadder can advertise your space.
Live on set
Renting your home out as a “film set” could earn you hundreds of pounds a day, depending on the film production company and how long your home is needed. A quick search on the Internet will bring up dozens of online companies that allow you to register your home for free—but you will be charged if your home gets picked.
Use your roof
You need the right kind of roof, but some energy companies pay the cost of fixing solar equipment(around£14,000), and let you use the energy produced for nothing. In return, they get paid for unused energy fed back into the National Grid. However, you have to sign a 25-year agreement with the supplier, which could prevent you from changing the roof.
35. If you earn £5000 from renting a room in one year, the tax you need to pay will be based on ______.
A. £800 B. £500 C. £4500 D.5000
36. Where can you put an advertisement to rent out a room during a big event?
A. On Letpark. B. On Roomspare. C. On Grashpadder. D. On Roommateeasy.
37. If you want to use energy free, you have to_____.
A. sign an agreement with the government B. pay around £14,000 for the equipment
C. sell the roof to some energy companies D. keep the roof unchanged for within 25 years
38. For whom is the text most probably written?
A. Lodgers. B. Advertisers. C. House owners. D. Online companies
C
Imagine,one day,getting out of bed in Beijing and being at your office in Shanghai in only a couple of hours,and then,after a full day of work,going back home to Beijing and having dinner there.
Sounds unusual,doesn't it? But it's not that unrealistic,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system.And that’s not a11.China has an even greater high—speed railway plan—to connect the country with Southeast Asia,and eventually Eastern Europe.
China is negotiating to extend its own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to up to 17 countries in 1 0 to 15 years,eventually reaching London and Singapore.
China has proposed three such projects.The first would possibly connect Kunming with
Singapore via Vietnam and Malaysia.Another could start in Urumqi and go through Kazakhstan and Uzbekistan,and possibly to Germany.The third would start in the northeast and go north through Russia and then into Western Europe.
If China’s plan for the high-speed railway goes forward,people could zip over from London to Beijing in under two days.
The new system would still follow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standard.And the trains would be able to go 346 kilometers an hour,almost as fast as some airplanes.
China’s bullet train(高速客车),the one connecting Wuhan to Guangzhou,already has the
World’s fastest average speed.It covers 1,069 kilometers in about three hours.
Of course,there are some technical challenges to overcome.There are so many issues that need to be settled,such as safety,rail gauge(轨距),maintenance of railway tracks.So,it’s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every detail.
But the key issue is really money.China is already spending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yuan on
domestic railway expansion.
China prefers that the other countries pay in natural resources rather than with capital
investment.Resources from those countries could stream into China to sustain development.
It’11 be a win-win project. For other countries,the railway network will definitely creat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business,tourism and so on,not to mention the better communication among those countries.
For China,such a project would not only connect it with the rest of Asia and bring some much-needed resources,but would also help develop China’s far west.We foresee that in the coming decades,millions of people will migrate to the western regions,where the land is empty and resources unused.With high-speed trains,people will set up factories and business centers in the west once and for a11.And they’11 trade with Central Asian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39.China’s new high-speed railway plan will be a win-win project because .
A.China will get much-needed resources and develop its western regions
B.China and the countries involved will benefit from the project in various ways
C.China will develop its railway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D.the foreign countries involved will develop their railway transportation,business and tourism
40.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greatest challenge to the new high-speed railway plan is .
A.technical issues B.safety of the system
C.financial problems D.maintenance of railway tracks
41.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est describe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plan?
A.Critical. B.Reserved. C.Doubtful D. Positive.
42.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New Railway Standards B.Big Railway Dreams
C.High—speed Bullet Trains D.International Railway Network
D
Usually, when your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there is only one correct answer. But there is one question that has millions of current answers. That question is “What’s your name?” Everyone gives a different answer, but everyone is correct.
Have you ever wondered about people’s names? Where do they come from? What do they mean?
People’s first names, or given names, are chosen by their parents. Sometimes the name of a grandparent or other member of the family is used. Some parents choose the name of a well-known person. A boy could be named George Washington Smith; a girl could be named Helen Keller Jones.
Some people give their children names that mean good things. Clara means “bright”; Beatrice means “one who gives happiness”; Donald means “world ruler”; Leonard means “as brave as a lion”.
The earliest last names, or surnames, were taken from place names. A family with the name Brook or Brooks probably lived near brook(小溪);someone who was called Longstreet probably lived on a long, paved road. The Greenwood family lived in or near a leafy forest.
Other early surnames came from people’s occupations. The most common occupational name is Smith, which means a person who makes things with iron or other metals. In the past, smiths were very important workers in every town and village. Some other occupational names are: Carter — a person who owned or drove a cart; Potter —a person who made pots and pans.
The ancestors of the Baker family probably baked bread for their neighbors in their native village. The Carpenter’s great-great-great-grandfather probably built houses and furniture.
Sometimes people were known for the color of their hair or skin, or their size, or their special abilities. When there were two men who were named John in the same village, the John with the gray hair probably became John Gray. Or the John was very tall could call himself John Tallman. John Fish was probably an excellent swimmer and John Lightfoot was probably a fast runner or a good dancer.
Some family names were made by adding something to the father’s name. English-speaking people added –s or –son. The Johnsons are descendants of John; the Roberts family’s ancestor was Robert. Irish and Scottish people added Mac or Mc or O. Perhaps all of the MacDonnells and the McDonnells and the O’Donnells are descendants of the same Donnell.
4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do the surnames in the passage NOT cover?
A. Places where people lived. B. People’s characters.
C. Talents that people possessed. D. People’s occupations.
4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ancestors of the Potter family most probably _______.
A. owned or drove a cart B. made things with metals
C. made kitchen tools or contains D. built houses and furniture
45. Suppose and English couple whose ancestors lived near a leafy forest wanted their new-born son to become a world leader, the baby might be named _______.
A. Beatrice Smith B. Leonard Carter C. George Longstreet D. Donald Greenwood
46. The underlined word “descendants”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a person’s _____.
A. later generations B. friends and relatives C. colleagues and partners D. later sponsors
E
Since the 1970s, scientists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ways to link the brain with computers.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technology could help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end commands to machines.
Recently, two researchers, Jose Millan and Michele Tavella from the Federal Polytechnic School in Lausanne, Switzerland, demonstrated(展示)a small robotic wheelchair directed by a person’s thoughts.
In the laboratory, Tavella operated the wheelchair just by thinking about moving his left or right hand.He could even talk as he watched the vehicle and guided it with his thoughts.
“Our brain has billions of nerve cells.These send signals through the spinal cord(脊髓)to the muscles to give us the ability to move.But spinal cord injuries or other conditions can prevent these weak electrical signals from reaching the muscles,” Tavella says.“Our system allows disabled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xternal world and also to control devices.”
The researchers designed a special cap for the user.This head cover picks up the signals from the scalp(头皮)and sends them to a computer.The computer interprets the signals and commands the motorized wheelchair. The wheelchair also has two cameras that identify objects in its path.They help the computer react to commands from the brain.
Prof.Millan, the team leader, says scientists keep improving the computer software that interprets brain signals and turns them into simple commands.“The practical possibilities that BCI technology offers to disabled people can be grouped in two categories: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ling devices.One example is this wheelchair.”
He says his team has set two goals.One is testing with real patients, so as to prove that this is a technology they can benefit from.And the other is to guarantee that they can use the technology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47.BCI is a technology that can .
A.help to update computer systems B.link the human brain with computers
C.help the disabled to recover D.control a person's thoughts
48.How did Tavella operate the wheelchair in the laboratory?
A.By controlling his muscles. B.By talking to the machine.
C.By moving his hand. D.By using his mind.
49.The team will test with real patients to .
A.make profits from them B.prove the technology useful to them
C.make them live longer D.learn about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50.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Switzerland, the BCI Research Center
B.New Findings About How the Human Brain Works
C.BCI Could Mean More Freedom for the Disabled
D.Robotic Vehicles Could Help to Cure Brain Injuries
第二节(共5小题;毎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下框的A~F选项中选出能概括每一段主题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项。
A. Be well- organised. B. Close with a Q & A.
C. Don’t be contradictory. D. Bring it to a specific end
E. Speak slowly and pause. F. Drop unnecessary words
Speaking to a group can be difficult, but listening to a bad speech is truly a tiresome task—especially when the speaker is confusing. Don’t want to confuse your audience? Follow these suggestions:
51.
When it comes to understanding new information, the human brain needs a little time. First, we hear the words; then, we compare the new information to what we already know. If the two are different, we need to pause and think. But a breathless speaker never stops to let us think about what he or she is saying and risks confusing us. Slow it down. And breathe.
52. .
Sometimes we all start a sentence one way and then switch directions,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to follow. When you confuse your listeners with opposing information, you leave the audience wondering what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is right and what part they should remember. Instead of relying and keeping correcting yourself, work to get the facts clear and straight.
53. .
Jumping from point to point as it comes to your mind puts the onus (责任)on your listeners to make up for your lack of organisation. And it’s confusing for them to listen, reorganise, and figure out what you’re saying all at once. But going smoothly from one point to the next helps them understand information more easily. You can arrange things from beginning to end, small to large, top to bottom or by some other order. Just be sure to organise.
54. .
Repeated use of um, ah, like, you know and some other useless noises can drive an audience crazy. It makes the speaker sound uncertain and unprepared, and it can leave listeners so annoyed that they can’t pay attention. Recently I attended a speech that was marked by so many ums that audience members were rolling their eyes. Was anybody grasping the intended message? Um, probably not.
55. .
Many speakers finish up their speeches with question-and-answer (Q & A) sessions, but some let the Q & A go on without a clear end. The audience is often left confused about whether the meeting is over and when they can get up and leave. Do your listeners a favour by setting a time limit on questions, and close your speech with a specific signal—even if it’s something simple like, “If you have any more questions, you know where to reach me.”
Or even more to the point, conclude your speech with “Thanks for your time. ”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60分)
任务型读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的表格中填入恰当的单词(注意:表格中的每个空只填一个单词)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scientists have been seeking to understand the mystery of the ‘‘sixth sense" of direction.By trying out ideas and solving problems one by one,they are now getting closer to one answer.
One funny idea is that animals might have a built-in compass(指南针).
Our earth itself is a big magnet(磁体).So a little magnetic needle that swings freely lines
itself with the big earth magnet to point north and south.When people discovered that idea about a thousand years ago and invented the compass,it allowed sailors to navigate (航海)on ocean voyages, even under cloudy skies.
Actually the idea of the living compass came just from observing animals in nature.
Many birds migrate twice a year between their summer homes and winter homes.Some of them fly for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nd mostly at night.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some birds can recognize star patterns.But they can keep on course even under cloudy skies.How can they do that?
A common bird that does not migrate but is great at finding its way home is the homing pigeon.Not all pigeons can find their way home.Those that can are very good at it,and they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One interesting experiment was to attach little magnets to the birds’ heads to block their magnetic sense—just as a loud radio can keep you from hearing a call to dinner.On sunny days, that did not fool the pigeons.Evidently they can use the sun to tell which way they are going.But on cloudy days,the pigeons with magnets could not find their way.It was as if the magnets had blocked their magnetic sense.
Similar experiments with the same kind of results were done with honeybees.These insects also seem to have a special sense of direction.
In spite of the experiments,the idea of an animal compass seemed pretty extraordinary.How
would an animal get the magnetic stuff for a compass.
An answer came from an unexpected source.A scientist was studying bacteria that live in the
mud of ponds and marshes.He found accidentally little rod-like bacteria that all swam together in
one direction—north.
Further study showed that each little bacterium had a chain of dense particles inside,which
proved magnetic.The bacteria had made themselves into little magnets that could line up with the
earth’s magnet.
The big news was that a living thing,even a simple bacterium,can make magnetite.That led
to a search to see whether animals might have it.. By using a special instrument called magnetometer,scientists were able to find magnetite in bees and birds,and even in fish.In each
animal,except for the bee.the magnetic stuff was always in or closer to the brain.Thus.the idea of a built—in animal compass began to seem reasonable.
The Magnetic Sense — The Living Compass
Passage outline
Supporting details
The existence of the earth magnet 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navigating compass
◇Our earth is a big magnet and a little freely (56) ▲
magnetic needle lines itself with the earth magnet to point north and south.
◇(57) ▲ on the idea above, the navigating compass was invented.
The possibility of birds’ built-in compasses
◇ One piece of evidence is the (58) ▲ of many birds between their summer homes and winter homes.
◇ Birds can recognize star patterns on clear nights and keep on course (59) ▲ under cloudy skies
The (60) ▲ on pigeons’ and bees’ built-in compasses
◇Little magnets were tied to the pigeons’ heads to (61) ▲ their magnetic sense.
◇The pigeons’ magnetic sense seemed to be affected on (62) ▲ days.
◇Similar things with the same results were done with bees.
The (63) ▲ of the magnetic stuff for the animal compass
◇Little rod-like bacteria were found by chance to swim together in the direction of (64) ▲ .
◇Some animals had a chain of dense magnetic particles in or close to the (65) ▲ inside their bodies.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题1.5分,满分15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只涉及到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且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删除:把多余的词用(﹨)划掉。修改:在错词下面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后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十一处起不记分。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this year, I thought I should do anything meaningful instead of staying at home, so I was got a job at a KFC fast food restaurant, worked there as a cleaner, I worked seven hours a day for three weeks.
The job was hard and bored and seemed endless, which made me so tired that I nearly gave it in half way, but I stuck to it with determinations. Every day I started off for work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got home lately in the evening. Finally I finished the job before the new term begins.
Now, I understand that labor means. I think it is really successful experience.
第三节书面表达:(35分)
你的英国朋友正在做一个课题:世界各地的生日庆祝方式。他请你介绍中国学生过生日的方式。请你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短文:
一、通常方式
1. 生日聚会
2. 生日礼物
3. 生日祝福
二、我认为更有意义的庆祝方式和理由
﹡词数:120左右
10月月考答案
单选:(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5 DDABC 6~10 CDCCB
完形:(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1~15 BDDDA 16~20 CDCAB 21~25 BDBCA 26~30 DDACB
阅读理解:(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31-35. DCBCB 36-40. CDCBC 41-45. DBBCD 46-50. ABDBC
51~55 ECA FD
任务型阅读答案: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56. swinging 57.Based 58. migration 59 .even 60. experiments/tests/study/research 61. block 62. cloudy 63. discovery 64. north 65 .brain(s)

命题人:兰田明 审题人:孙继良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条码粘贴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积累与应用(40分)
语言文字应用(14分)
1.下列各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舟楫/编辑 暴晒/一暴十寒 大煞风景/煞有介事 B. 翘首/翘尾巴 道观/洋洋大观 曲突徙薪/曲高和寡 C. 熨斗/熨帖 识文断字/博闻强识 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D. 伺候/伺机 呼吁/长吁短叹 如法炮制/炮烙之刑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 )                     
A. 庐冢(zhǒng) ? 逮捕(dǎi)  迸发(bènɡ)  游目骋怀(chěng)
B. 跻身(jī)    喝彩(hè)   嫩黄(nèng)  风驰电掣(chè)
C. 潭柘寺(zhè)   投奔(bēn)  浸渍(zé)?    病入膏肓(huānɡ)
D. 肄业(yì)     提供(ɡōnɡ)  豢养(huàn) 挨饿受冻(ái)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蹉商 放浪形骸 良辰美景 正襟危坐 B.膏粱 举案齐眉 关怀备至 事必恭亲 C.锻炼 惠风和畅 大快朵颐 无精打采 D.安祥 震聋发聩 冠冕堂皇 钟鸣鼎食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藕断丝连 轰堂大笑 瘦骨伶仃 雕梁画栋
B.貌和神离 标新立异 垂头丧气 相形见拙
C.莫可名状 和颜悦色 凤毛麟角 蓦然回首
D.直截了当 原形必露 磬竹难书 曲意逢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席间杨六通意气风发,纵论时势,谈锋之健,无人可及,充分展示了他的纵横捭阖之才。
B.小区后面也就是八、九、十号楼后面停放的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的车,小区日后的繁荣略见
一斑啊!
C.我和小李出生在同年同月同日,我们的出生时辰双方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兴趣爱好又完全相同,我们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D.当记者就更应当追求标新立异,不幸的是,我们今天的一些记者却总是喜欢去当叫花子,干些拾人牙慧的事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就东海问题重申: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权利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东海
划界问题上,中方不承认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变化。 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成
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今年南方强降雨使我国西南东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先后出现大到暴雨,长江、珠江、
西江、闽江等流域部分干流和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 D.三名航天员将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今年10月飞向太空,任务实施期间,将由一名
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字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字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 ④ ⑥ ⑤ ② ① ③ B.⑥ ② ① ⑤ ④ ③
C. ⑤ ④ ⑥ ② ① ③ D.⑥ ④ ⑤ ② ③ ①
(二)名篇名句(8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2)桑之落矣, 。 三岁食贫。(《氓》)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 ,新妇起严妆。(《孔雀东南飞 并序》)
5)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些白花,有 ,有 。
(朱自清《荷塘月色》)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10分)
9.司马迁的《史记》的体例,分为 、 、列传、 、 五部分,为后世纪史提供了范例。 (2分)
10.《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诗经》是“六经”之首,其余五经为《 》《 》《 》
《 》《 》。而礼、乐、射、 、 、 被称为“六艺”。(2分)
11.《巴黎圣母院》是 国 世纪伟大的 主义文学家 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主要有敲钟人卡西莫多、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 甘果瓦,
副主教弗罗洛等人物。(2分)
12.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4分)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四)语言表达 ( 8分)
1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了中国市场。其中一些品牌的中文名字很有意思,他们的广告词也让人喜爱。比如:饮料Coca-Cola译为“可口可乐”,它有一句广告词是“尽享一杯流动的欢笑”。
请从下面三个外国品牌中挑选一个,给它取一个中文名字,并配上广告词。(2分)
备选品牌:著名网球品牌Wilson、著名服装品牌gucci、著名运动服装品牌fila 中文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我国利用嫦娥一号卫星完成探月一期工程的四个步骤。(3分) 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准确受控撞击报废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7日进入200公里环月工作轨道,至2008年10月已经成功在轨运行一年,完成预定探测任务状态良好。为了充分利用嫦娥一号卫星在轨的宝贵资源,为后续任务开展有关验证实验积累数据和经验,探月工程领导小组决定按照“轨道从高到低,风险从小到大”的原则,应用嫦娥一号卫星开展卫星平台有关实验和卫星变轨能力、轨道测定能力等10余项验证实验。验证试验从2008年11月8日开始按预定计划顺利实施,卫星轨道由200公里圆轨道降到100公里圆轨道,继而降到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再升回到100公里圆轨道,为探月工程二期积累了技术和宝贵的工程经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备受关注的全国首例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醉驾者孙伟铭二审判处无期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由此拉开了全国集中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的序幕。四川夹江交警在县城挂出了“酒后驾车者医院给你开好了房间”、“酗酒开车是驶向死亡与坟墓的选择”等警示宣传标语,这 “雷倒”了众多过往驾驶员,他们认为这种标语太血腥、不够温馨。
请你根据以下要求分别写一条得体的警示标语。(3分)
针对饮酒驾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劝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 题。(8分)
混合能源网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最大优点。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最高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美元。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460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美国、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16.下列对“混合能源网”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共同的能源网络中。
B.将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使它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 C.一种可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受高负荷、风暴及恐怖袭击
破坏可能性变小的能源网络。 D.一种既能输出能源又能接受家庭、工厂、城市输送回来的能源双向输送的灵活电网。
17.下列对“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混合能源网还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意,现在的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都很困难,具体实
施还缺乏基础和条件。 B.目前还没有能容纳太阳能、风能,以及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及玉米和其他植物为燃料
提供的能源的网络。 C.许多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电力行业又面临重新制定很多标准和规范的
障碍,他们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带来的变革。
D.目前大型电站输送电网都是单向的,不能成为既输出能源又接受能源输送回来的混合型能源
网络。
18.下列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德国及印度等国都
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B.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氧化合物的依赖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混合能源
网。 C.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与再生能
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D.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不再被人
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1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汽车是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如果能把停车场内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产生
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B.美国纵横交错的单向输电线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这—电网很难应付目前的能源要
求,因此只要将它接入混合能源网就能使它更加灵活高效。 C.因为每一种能源都可以产生氢,以利用氢燃料为最大优点的混合能源网将使人类有可能用任
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D.混合能源网能使家庭发电装置将多于自己需要的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家庭在用电高峰期
高价卖出能源将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 题。(15分)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2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工纂绣组织 组织:纺织、编织 B.十八归先府君 归:归来,回来 C.即怒而弃之 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 延:邀请
2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 ①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
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把孩子抱在怀中为儿取暖;儿子在母亲怀中睡着不到片刻就被
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儿就读书为母解忧;儿读书稍有懈怠,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儿跪在地上
直到读熟为止。
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儿一,不肖,妹何可托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24——25题。(8分)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24.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4分)

25.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四)现代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文,完成 26——29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作者 柳已青)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F.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27. 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

28.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5分)

29.“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5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3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机会有限,千万不要错过,一旦错过,就成永难弥补的缺憾。有人说,人生不可能没有错过,错过其实也是一种别样的美。还有人说……
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3级10月月考
语 文 试卷
命题人:兰田明 审题人:孙继良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条码粘贴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一、积累与应用(40分)
语言文字应用(14分)
1.下列各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舟楫/编辑 暴晒/一暴十寒 大煞风景/煞有介事 B.翘首/翘尾巴 道观/洋洋大观 曲突徙薪/曲高和寡 C.熨斗/熨帖 识文断字/博闻强识 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D.伺候/伺机 呼吁/长吁短叹 如法炮制/炮烙之刑
解析:B(A、jí bào/pù shā /shà B、qiáo/qiào guàn/guān qū/qǔ
C、yùn/yù shí/zhì yìng D、cì/sì yù/xū p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 )                     
A. 庐冢(zhǒng) ? 逮捕(dǎi)  迸发(bènɡ)  游目骋怀(chěng)
B. 跻身(jī)    喝彩(hè)   嫩黄(nèng)  风驰电掣(chè)
C. 潭柘寺(zhè)   投奔(bēn)  浸渍(zé)?    病入膏肓(huānɡ)
D. 肄业(yì)    提供(ɡōnɡ)  豢养(huàn) 挨饿受冻(ái)
解析:C(A、逮dài B、嫩nèn C、奔bèn 渍zì D、全对)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蹉商 放浪形骸 良辰美景 正襟危坐 B.膏粱 举案齐眉 关怀备至 事必恭亲 C.锻炼 惠风和畅 大快朵颐 无精打采 D.安祥 震聋发聩 冠冕堂皇 钟鸣鼎食
解析:D(A、磋商 B、事必躬亲 C、 全对 D、安详 振聋发聩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藕断丝连 轰堂大笑 瘦骨伶仃 雕梁画栋
B.貌和神离 标新立异 垂头丧气 相形见拙
C.莫可名状 和颜悦色 凤毛麟角 蓦然回首
D.直截了当 原形必露 磬竹难书 曲意逢迎
解析:C(A、 哄堂大笑 B、貌合神离 相形见绌 D、原形毕露 罄竹难书)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席间杨六通意气风发,纵论时势,谈锋之健,无人可及,充分展示了他的纵横捭阖之才。
B.小区后面也就是八、九、十号楼后面停放的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的车,小区日后的繁荣略
见一斑啊!
C.我和小李出生在同年同月同日,我们的出生时辰双方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兴趣爱好又完全相同,我们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D.当记者就更应当追求标新立异,不幸的是,我们今天的一些记者却总是喜欢去当叫花子,干些拾人牙慧的事情。
解析:D (D拾人牙慧: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残渣。比喻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A项纵横捭阖: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联合;此处用来形容谈话才能,不准确。B项略见一斑:比喻从看到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体,但小区现在停车的情况和日后的繁荣之间没有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用在此处不当。C项难兄难弟:nán xiōnɡ nán dì,形容两兄弟同样好,难分上下。今多反用,讽刺两兄弟同样坏;nàn xiōnɡ nàn dì,指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也指曾经共患难的人。此处两种读法和意义都不恰当。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就东海问题重申: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权利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
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不承认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变化。 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
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今年南方强降雨使我国西南东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先后出现大到暴雨,长江、珠
江、西江、闽江等流域部分干流和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 D.三名航天员将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今年10月飞向太空,任务实施期间,将由一
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解析:A(B句语序不当,句中“下一批”不应限制在“湖北”前,应放在中心词“直航点”才合句意表达要求。C句谓语“发生”与宾语“超警戒水位”搭配不当,可将“发生”改为“出现”,并在句末加“的情况”。D句“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七号……”说法不合逻辑情理,应是“神舟七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或理解为主谓搭配不当,将谓语“搭载”改成“搭乘”。)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字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字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 ④ ⑥ ⑤ ② ① ③ B.⑥ ② ① ⑤ ④ ③
C. ⑤ ④ ⑥ ② ① ③ D.⑥ ④ ⑤ ② ③ ①
解析:C 宜从整体上把握,由熟悉的茶叶说起,即⑤,之后说到“茶”字的最初写法,再具体说明怎样由“荼”省作“茶”。最后从下文的“如”字入手,衔接最近的应为③。即可确定答案为C。
(二)名篇名句(8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桑之落矣, 。 三岁食贫。(《氓》)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4) ,新妇起严妆。(《孔雀东南飞 并序》)
5)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些白花,有 ,有 。
(朱自清《荷塘月色》)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解析:1)崇山峻岭 引以为流觞曲水 2)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3)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4)鸡鸣外欲曙 5)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地打着朵儿的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7)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10分)
9.司马迁的《史记》的体例,分为 、 、列传、 、 五部分,为后世纪史提供了范例。 (2分)
10.《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诗经》是“六经”之首,其余五经为《 》《 》《 》 《 》《 》。而礼、乐、射、 、 、 被称为“六艺”。(2分)
11.《巴黎圣母院》是 国 世纪伟大的 主义文学家 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主要有敲钟人卡西莫多、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 甘果瓦,
副主教弗罗洛等人物。(2分)
12.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4分)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解析:9、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表 10、《书》《礼》《易》《乐》《春秋》(《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御、书、数(术)
11、法 19 浪漫 雨果 穷诗人 巴黎圣母院 12、情节要点:为寻找失散的阿斗,赵云多次杀入曹军,曹操下令只能活捉赵云。赵云抱护阿斗,四下厮杀,血满征袍,突出重围。
(四)语言表达 ( 8分)
1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了中国市场。其中一些品牌的中文名字很有意思,他们的广告词也让人喜爱。比如:饮料Coca-Cola译为“可口可乐”,它有一句广告词是“尽享一杯流动的欢笑”。
请从下面三个外国品牌中挑选一个,给它取一个中文名字,并配上广告词。(2分)
备选品牌:著名网球品牌Wilson、著名服装品牌gucci、著名运动服装品牌fila 中文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著名网球品牌Wilson:唯尔胜,唯有你的胜利是我们的期待。著名服装品牌gucci:古姿,给你古典曼妙的身姿。著名运动服装品牌fila:飞乐,让你的运动享受飞一般的快乐。
14.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我国利用嫦娥一号卫星完成探月一期工程的四个步骤。(3分) 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准确受控撞击报废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7日进入200公里环月工作轨道,至2008年10月已经成功在轨运行一年,完成预定探测任务状态良好。为了充分利用嫦娥一号卫星在轨的宝贵资源,为后续任务开展有关验证实验积累数据和经验,探月工程领导小组决定按照“轨道从高到低,风险从小到大”的原则,应用嫦娥一号卫星开展卫星平台有关实验和卫星变轨能力、轨道测定能力等10余项验证实验。验证试验从2008年11月8日开始按预定计划顺利实施,卫星轨道由200公里圆轨道降到100公里圆轨道,继而降到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再升回到100公里圆轨道,为探月工程二期积累了技术和宝贵的工程经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解析: 一、发射升空 二、在轨运行,完成预定探测任务 三、开展验证实验 四、撞击报废。对2个得1分,对3个得2分,对4个得3分。
15.备受关注的全国首例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醉驾者孙伟铭二审判处无期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由此拉开了全国集中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的序幕。四川夹江交警在县城挂出了“酒后驾车者医院给你开好了房间”、“酗酒开车是驶向死亡与坟墓的选择”等警示宣传标语,这 “雷倒”了众多过往驾驶员,他们认为这种标语太血腥、不够温馨。
请你根据以下要求分别写一条得体的警示标语。(3分)
针对饮酒驾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劝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警示标语要求简洁得体有警示性。答案示例: 针对饮酒驾驶者:但愿人长久,驾前莫饮酒。 针对劝酒者:劝人驾前饮酒,无异谋财害命。
二、阅读与鉴赏(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 题。(8分)
混合能源网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最大优点。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最高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美元。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460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美国、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16.下列对“混合能源网”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共同的能源网络中。
B.将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使它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 C.一种可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受高负荷、风暴及恐怖
袭击破坏可能性变小的能源网络。 D.一种既能输出能源又能接受家庭、工厂、城市输送回来的能源双向输送的灵活电网。
解析: B(未能抓住混合能源网的主要特征。) 17.下列对“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混合能源网还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意,现在的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都很困难,具
体实施还缺乏基础和条件。 B.目前还没有能容纳太阳能、风能,以及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及玉米和其他植物为
燃料提供的能源的网络。 C.许多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电力行业又面临重新制定很多标准和规
范的障碍,他们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带来的变革。
D.目前大型电站输送电网都是单向的,不能成为既输出能源又接受能源输送回来的混合型
能源网络。
解析:D(D“目前大型电站输送电网都是单向的”的说法错误,文中应是“大多数”是单向的,且文中已经提到日本的发电站已有了既可输送电源,又可接受家庭太阳能装置向电网输电的双向电网。) 18.下列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德国及印度等
国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B.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氧化合物的依赖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混合
能源网。 C.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与再
生能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D.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不再
被人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解析: A(A中“日本……等国已经出现丁开放能源网的迹象”说法不当,因为只有日本已经实行了推广太阳能计划,很多家庭向电网送电的“迹象”,而美国、新西兰、德国出现的仅仅是一种“趋势”。) 1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汽车是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如果能把停车场内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
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B.美国纵横交错的单向输电线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这—电网很难应付目前的能源
要求,因此只要将它接入混合能源网就能使它更加灵活高效。 C.因为每一种能源都可以产生氢,以利用氢燃料为最大优点的混合能源网将使人类有可能
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D.混合能源网能使家庭发电装置将多于自己需要的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家庭在用电高
峰期高价卖出能源将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
解析: D(A中“把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说法可以理解是一辆或多辆,因此不能直接推断出产生“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的电量的结论。 B中“只要将它接入混合能源网使它灵活高效”说法错误,因为“它”是单向的,所以不可能接入后成为一种双向的具有灵活高效的电网功能。 C中“每一种能源都可以产生”的说法不当,应该是“几乎每一种能源”为推断前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 题。(15分)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2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工纂绣组织 组织:纺织、编织 B.十八归先府君 归:归来,回来 C.即怒而弃之 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 延:邀请
解析:B(归:出嫁) 2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 ①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C(①仅是说教儿识字的严格要求,⑤是说督促丈夫判案要公正)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
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
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把孩子抱在怀中为儿取暖;儿子在母亲怀中睡着不到片刻
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儿就读书为母解忧;儿读书稍有懈怠,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儿跪在
地上直到读熟为止。
解析:A(“带着儿子寄食外祖父家”是为了便于丈夫在外游历,不是亲戚族人称道的原因)
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儿一,不肖,妹何可托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好,妹妹靠谁呢?(“儿一”“何可托”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2)母亲用什么游戏取乐,就当把画像作为娱乐。(“何以”“行乐”“图”各1分,句意1分,共3分)(3)母亲心里有什么喜爱而尚未如愿的,请寄托在这幅画里也该可以吧。(“志”“致”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24——25题。(8分)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24.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4分)
解析: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氛围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5.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① “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四)现代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文,完成 26——29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作者 柳已青)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F.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解析:(4分)B C (B“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C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27. 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
解析:(5分)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28.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5分)
解析:(5分)答:“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1分)。“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1分)。
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答对3点得3分)
29.“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5分) 解析:得分点有2:结合林徽因和现实3分;语言流畅简洁有条理2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3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机会有限,千万不要错过,一旦错过,就成永难弥补的缺憾。有人说,人生不可能没有错过,错过其实也是一种别样的美。还有人说……
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鸣机夜课图记》译文
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慧。由于这样,我父亲能再到北方去做官,把我母亲和我寄放外祖父家靠他们生活。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为了我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我外祖父家素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那时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精于纺织刺绣,她所做的绣件、织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带到市场上去卖,人们总是抢着要买。所以我和年幼仆役从来衣冠整洁,不破不烂。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我十岁时,父亲回家来了。父亲每次审理有关人命的重案,母亲总是拉着我立在他桌子前面说:“您不要忘记,您还有这样一个儿子!”父亲就频频点头。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过了十年,我们回乡,在鄱阳县定居下来。 己巳年,有位南昌的老画师来到鄱阳,年纪八十多岁,满头的白发长过两耳,能够画人的相貌。我请他来给我母亲画幅小像,因此,我请示母亲,画像左右怎么安排景物,又问她:“娘用什么来娱乐,把这些画上去让娘高兴。”母亲伤感地说:“唉!自从我到蒋家来做媳妇,常常把赶不上侍候公婆认为遗憾;到今天,在忧愁和痛哭里过了几十年:哭娘、哭爷,哭儿子、哭女儿短寿死去,现在又哭丈夫了!我欠缺的只是一死,有什么高兴的啊!”我跪下说:“尽管如此,娘有没有想到什么高兴的事情却还没有得到的,望您同意画在这图像上,行不?”母亲说:“只要我儿子和新娘子能够勤勤恳恳,不就可以了吗?在布机声里夜里教你念书,我老太婆的愿望就够了,其他还有什么乐趣啊!”于是,我从母亲处退出来,去把她的要求告诉了画师。画师就画了幅秋夜的景色:堂屋里四面空敞,中间挂盏明亮的灯;屋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影落在屋檐上;堂屋中间排一座布机,画我母亲坐在机上织布,我妻子坐在母亲旁边摇纺车;屋檐下横摆一只书桌,映着桌上的烛光靠着窗栏上读着书的,是我,台阶下一座假山,阶边的花和盆中的兰,抖抖瑟瑟,在微风和清凉的月光下摇动。那个蹲在梧桐树下捉蟋蟀玩的小孩子,和垂着短发、手拿羽毛扇在石上煮茶的女娃,就是书童阿同、丫环阿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