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神奇的影子》教学设计一、 活动目标1、 初步探索影子产生的条件,了解影子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对光与影子的关系产生研究的兴趣,感受影子带来的乐趣,产生探究影子奥秘的欲 望。3、 学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4、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方法,提高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 活动重难点1、 探索影子产生的条件,了解影子的特点,感受影子带来的乐趣。2、 通过活动或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三、 活动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2、 手电筒、笔、三角板、透明玻璃、白纸板四、 活动过程(-)活动导入1、 观看影子表演视频2、 说说看到了什么?3、 学生自由发言。4、 师总结:它们都跟影子有关,都是用影子来表演的5、 学生交流自己看视频后的感受,师揭示课题:神奇的影子。【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在这个环节,首先用好玩的影 子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初步感受影子的有趣、神奇,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尤其是当视频 中出现“小猪”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高涨。】(二)探究形子形成的条件1、关于影子,你对它都有哪些了解?(抽生说)预设:影子是黑色的/我动它也动/有太阳的时候,能看到物体的影子/影子和物体一样/ 早晨太阳在东面,大树的影子在西面2、师评价:大家知道的可真多,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人,能够细心地观察周 围的事物。3、 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物体的影子?那你觉得影子的形成跟什么有关?(太阳、阳 光)这些影子都是在阳光下看到的吗?(有月光下、灯光下……)4、 总结:不仅太阳光下有影子,月光、灯光下都能看到物体的彩子,也就是说影子的形 成跟光有关。5、 有光的地方,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子吗?玩游戏验证。游戏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玻璃、手电筒、三角板和一支彩 笔,盒子下面还有一张白纸板,小组同学合作选择需要的材料玩一玩找影子的游戏。温馨提示:(1 )玻璃易碎,轻拿轻放,注意安全。(2 )游戏结束,物品归位,组长OK。6、学生小组活动,老师也参与其中。7、展示交流各小组的发现。通过交流发现:(1 )玻璃没有影子,但外面的这个框有影子。当光照到透明的物体时是没有影子的,只有当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才会有影子。(2)观察玻璃框和框的影子,发现物体的影子和物体的形状在轮廓上是相似的。(3 )三角板有影子,笔也有影子,但是三角板影子的颜色比笔要浅。三角板是半透明的,透明的物体——没有影子,半透明的物体影子颜色——浅,不透 明的物体影子颜色——深,也就是说影子颜色的深浅与物体的透明程度有关。(4 )光离物体越近,影子越大,光离物体越远,影子越小。(5 )光越亮影子越清楚,光越暗影子越模糊。&总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当光线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才会产生影 子。像玻璃这样透明的物体,挡不住光线,所以没有影子;像三角板这样半透明的物体,只 能挡住一部分光线,还有一部分光线透了过来,所以会出现浅浅的影子。【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团结合作,既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愉悦感,又能在活动中发现影子的奥秘,真正实 现了在玩中学,使学生感受到影子的神奇有趣,感受到实践课堂的魅力!】(三)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1、关于影子,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出问题为什么同一个物体的影子会有长短变化?它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2、带着问题学生分组实验。3、展示交流实验发现。光的位置和影子的长短变化之间的关系。4、出示课件梳理总结。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光的高度有关。以太阳为例,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 越长。在中午时,太阳最高,所以影子最短,越早或越晚,太阳高度越低,影子也就越长。5、根据这节课探究的影子的特点,找到大树的影子并贴到相应的位置。【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通过动手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光的高度对影子长短变化的影响, 知道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的规律,并作岀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 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欲望,增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四) 手影游戏1、根据影子的特点,小组合作玩手影游戏,并创编手影故事。2、汇报表演:手影故事会【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岀了影子形成的条件、影子的特点以及长短 变化规律等,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服务于生活。】(五) 拓展提升1、影子在生活中的运用。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2、除了这些,影子还有哪些奥秘?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服务?课下,我们可 以翻阅资料、查阅电脑、请教家长去更多地了解神奇的影子。板书设计:神奇的影子光方向相反 轮廓相似 长短变化 近大远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