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草房》(教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探秘海草房》(教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探秘海草房》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研学、小组探究等活动,深入了解海草房。
2.分享交流感受特色民居文化和建筑美学特征。
3.探究发现家乡建筑海草房的发展与变化,增加家乡自豪 感并思考海草房的未来。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探究海草房的历史以及传承海草房的技艺的过 程中展示孩子们的分享探究成果,锻炼他们的组织、展示能力
难点:在探究海草房的未来进行传承和保护威海民俗建筑。
二、评价任务设计
1、 态度能力研学中积极参加研学活动,认真观察思考、动 手动脑、探索掌握各种学习方式,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任 务。
2、 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在按时完成任务同时兼顾整体任务 及小组其他成员进展情况。
3、 解决问题能力
自己的问题和挫折不推诿于他人、环境,认真反思并解决 遇到困难互相帮忙、学会集思广益,互相吸纳、包容同伴。
4、 自我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积极参与、勇于承担。
5、 自我反省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策略,
态度不断増强问题意识、不断増强自信心。
6、在分享交流时勇于表达、善于表述(文字、图像、口头、表 演、制作交流课件...)
教学目标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研学前准备活动,初步感 受海草房的特点。 根据学生小组合作的分配能力和探究问题深入程度进行小组评价和个人评 价
2.通过研学,进一步探究海草房。 根据孩子们在研学中的组织纪律和研学方案的落实情况和孩子们的调研深 入思考能力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
3.通过汇报展示交流,宣传保护 传承海草房。 以小组评价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 是一间低矮的老房子,我站在外头,孩提时的记忆,溢满在里 头……一张邮票,勾起多少游子内心的乡愁,一间旧居,承载 了一代又一代乡亲故人的柴米炊烟。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邮票,是中国邮电部所发行的中国民 居邮票中的一张,其中所绘制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荣成海草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张邮票里的海草 房,沿着历史,抚触它所篆刻的百年印记,追忆时光,品味我 们深藏心底的一抹乡愁。
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缩影。海草房历经风雨,
沿革至今,已经成为威海人文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作为威海人, 我们热爱家乡,就必须了解家乡,推崇我们家乡独有的建筑文 化,揣摩代代传承的乡土之美。
课前,同学们自愿结合分成了四个调研小组,大家通过上 网查资料、研学旅行、实地采访、小组探究等多种方式,对海草 房的建筑原理、海草的制作工序、海草房的特点、海草房的演变 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所见、所知、 所感。
(二)小组汇报交流
1.提示展示要求和倾听要求
展示要求:每小组限时4分钟,声音响亮,仪态大方, 条理清晰。
倾听要求: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大胆表达
思考并交流:
(1)我最大的收获。
(2)未来的海草房。
2、各小组交流。
(1)海草房的特点
外观(视频'‘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 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 大概是防风吧,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 渔家院子,立即给你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
材时随方就圆,因之墙面纹样规则中还具灵活性,寓朴于美, 谱出了方、圆、横、斜、大、小、曲、直石头的交响乐。三角形的大山 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肩 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这是中国著名画家吴冠 中在荣成为海草房写生之后,留下的赞美文字。你对海草房有 什么印象?学生交流》
提出问题:中国海岸线那么长,为什么只有胶东地区有海 草房?(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海草房的优点:
冬暖夏凉居住事宜....
防火、防潮、防虫蛀、防霉烂、环保
盖一栋普通的海草房需要多少海草? (5000-8000斤)
现在的海草房翻修起来需要多少钱? (5-6万)
(2)海草房的建筑原理
小组展示
问题1:房顶角度(等腰三角形,顶角50度,这个倾斜的 角度方便雨水的流动,不易潮湿)
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因为房顶的坡度越大越便 于排水。但坡越陡需要的海草就越多,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 建造一栋海草房顶需用海草、麦秸秆数万斤,三四个工匠需要十 几天的时间才能建成。
问题2山头:(海草柔软较轻,加泥固定,增加稳定性)
问题3房顶:海草和麦秸杆结合增加重量,更易成捆捋直 放于房顶
问题4如何苫房:当地管苫盖房顶的人叫做“苫匠”。一 幢海草房需要70多道工序,全部都是手工艺。海草房搭好基本 结构之后,盖上一层芦苇席子。再覆盖上一层凝土和细细的海 沙,以保证房顶的抗压性和保暖性。接下来就是苫匠的工作了, 先用麦草铺顶,然后再铺上一层厚厚的海草,草料从檐部苫起, 依次向上,每层仅外露10厘米左右。一个房顶少的要苫18层, 最多的能达到30多层。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常常达5000 千克以上。
(3)海草的制作工序
用于做海草房的海草生长在哪里?
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 10 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海草房颜色翠绿, 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荣成等地沿海生长着许多这样 的海草。
海边的人为什么用海草建房?
海草长到一定高度后,海潮就会将其成团的卷向岸边,沿 海的人们都会到海边收集海草,将其打捞上来,晒干整理,等 到盖房子时使用。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 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除了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的 特点外,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深得当地居民的喜爱。
什么季节的海草最好?
海草本身也有好差之分,老的海草要比嫩的耐用,而冬、 春的海草要比夏天的结实。
从海草到建筑材料,他们经历了什么?
(晒干,整修成一捆捆圆形的垛,在房顶还需要捋顺,全 程手工)视频
用海草作为建筑材料,有那些优点?
(防火防潮防虫蛀环保)
海草房的演变(历史)
海草房是村民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建筑样式。村里海草房的 布局多以一进三合院或四合院为主,现共存海草房144户、650 间,总建筑面积9065平方米。其中,最古老的海草房始建年代 大约在清顺治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这些海草房在岛上 中央位置齐整排列,较好地保持了村落建筑规划历史的“原汁 原味”,体现出胶东海滨传统民居的特征,是国内难得的生态 民居活标本。
(最初的生活所迫,用电用水,取暖设施 )
小结:
思考海草房的未来
通过调研,同学们被海草房的建筑艺术美与久远历史深深 吸引的同时,同时陷入深深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荣成市现在的海草房有95000多间,分布在 317个村,零散的分布在沿海区域地带上。而在几十年前,海草 房还密集的坐落在我国的海岸线上,可是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 间里,就只有荣成市存有相对集中的海草房了。这是为什么? 近年来海草的大量减少。
原因1.人为干扰导致其退化。突出表现在海草场海域破坏性 的挖捕和养殖活动,以及在海草生境和周边的围填海活动。
胶东半岛的特色民居海草房是大叶藻等海草种类曾广布于 胶东半岛近海的最好证据,然而民间走访调查显示,威海全市 海域超过90%的海草场在近20年内消失,消失速率远大于 1879-2006年的128年间全球海草场的总消失率(29%),我国 海草多样性丧失严重,而海草场面积的急剧萎缩己严重威胁到 海草物种多样性。
原因2.陆源养殖、工业、生活排污影响水体和底质引起海草床 的退化。
原因3.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海草退化。
修苫技术的传承
由于海洋环境的变化,修建海草房的原料之一海草已经成 了稀缺资源,而且苫匠是修苫海草房独有的工种,但海草房百 年不腐的品质像是一把双刃剑,让苫匠无“用武之地”,加上 苫匠做起来累,经济效益少,随着新式住宅的兴起,愿意学习 修苫技术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海草房需求量减少。
由于海洋环境的变化,修建海草房的原料之一海草已经成 了稀缺资源,而且苫匠是修苫海草房独有的工种,但海草房百 年不腐的品质像是一把双刃剑,让苫匠无“用武之地”,加上 苫匠做起来累,经济效益少,随着新式住宅的兴起,愿意学习 修苫技术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海草房承载了百年风雨,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应该保护并 传承下去。荣成海草房,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世 界上仅存的荣成海草房建筑美学,体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 文历史魅力,是不应该也绝不能丢弃的。
我们建议:立刻行动起来 保护海草
一、全面普查我国海草种类及海草场分布情况。
二、加强海草场动态监测,实时掌握海草保护进展情 况。
三、加快海草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步伐,为海草生长提 供安全家园。
四、加强海草场恢复和海草保护研究。
可以像人工放养海产品一样对海草进行人工恢复实 验,并探索海草场自然恢复的可行性,为大规模的海草场 恢复提供实践经验。
我们期待,海草早日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让人们有机会 造出更多的海草房,再现那“草房悬渔网,低墙隔菜园,人家
烟火起,寂寞又黄昏”诗意的海滨渔村景象。
小结:
在这次研学过程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作为文化遗产和旅 游资源,海草房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今后,所有喜爱威海 民俗历史、关注海草房的人们都应该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喉舌 笔墨,向世界宣传我们的海草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独特 魅力,重审它的宝贵价值,让它以历史传承者的崭新姿态,再 次大放异彩,收获更多人的关心和喜爱。
五、板书设计
海草房的特点
生态海草房 海草房的建筑风格
海草的制作工序
海草房的历史 海草房的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