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货币的前世今生》(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探秘货币的前世今生》(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探秘货币的前世今生》教学设计
【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课前收集不同国家的货币。
2.收集家中闲置的物品。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调查,了解不同国家的货币,了解货币的起源与演变等相关知识。(知识目标)
2.在物物交换的亲身体验中,认识货币的必要属性,透过现象认识货币的本质,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目标)
【教学重难点】
从中国货币的发展脉络中,感受中国货币文化的博大精深,桝立文化自信,培育人文 积淀、国家认同的核心素养。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教师分享购物经历
师:同学们,周末老师最爱去的地方是新华书店。每次去被数不胜数的书籍所吸引。你瞧,这次去,我又选了的这么多的书,那下一步我该干什么呢?
生:付款O
2.支付方式不同,支付的都是钱。
师:没错,有谁知道现在可以使用的支付方式有哪些?(支付宝、微信、银行卡、云闪 付、现金等)
生:用现金进行支付。
师:一听你们就经常使用。这些支付的方式最终支付的是什么?
生:钱。
3.不同国家的钱有哪些
师:同学们知道咱们花的钱叫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那我们要想出国消费能直接使用人民币吗?为什么?
生:兑换。
师:能具体举个例子吗?比如去美国,兑换什么钱?
生:去美国要兑换美元,去英国兑换英镑,去泰国兑换奉铢,去俄罗斯换卢比等。
师:对呀,其实每一种钱都有自己专属流通的国家或地区,也就是钱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板书:适用范围)
[设计意图:利用形象的图片实物引导学生对于钱有个直观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主动、 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多元文化理解能力,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 垫。]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了一些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钱,你们带来了吗?谁愿意给大家 展示一下?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示了,请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吧?(3 4名展示)
5.揭示主题
师:通过刚才的展示与交流,我们认识了不同国家流通使用的钱加上咱们中国的人民 币,它们啊,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货币。
你怎样理解货币?什么是货,什么是币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秘货币的前世今生(板书:探秘货币的前世今生)
二、真实体验,以物换物
1.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古代是没有货币的,货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师:让我们聚焦原始人的生活,在几万年前遥远的上古时代,原始人想要生存,他们吃 什么?穿什么?
生:摘果子,打猎。
师:嗯,果子、猎物是他们生活所需,开始单纯依靠打猎采摘的生活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但是后来,随着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有些人摘的果子非常多,吃不完,一部分人想吃别人手 中剩余的猎物,一部分想要别人手中闲置不用的工具。他们会怎么做呢?
师:对了,也就是“物物交换”。
2.体验活动
师:课前王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在家闲置不用的物品,你们带来了吗?谁来展示一下? 王老师也带了一些,知道是什么吗?看,签字笔。(少量几根。)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以物换物的活动,一起来体验一下古时候的交换场 景,好不好?
课件出示交换的原则和要求:
1.自愿原则,文明交换。
2.所交换物体一定要价值相当。
3.限时五分钟。
师:大家明确要求了吗?大家如果喜欢我手中的签字笔,也可以跟我交换哦。那下面活 动正式开始吧!
师: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真的很高。没有完成的同学,我们课下接着进行,请回到自己 的座位,把刚才交换的过程填写在记录单上。
3.交流汇报
①记录单汇报与交流
师:同学们有交换成功的吗?举手。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单吗?我刚才也用签 字笔,没有任何困难地换取了几样东西,看来咱们必须相互祝贺一下。
[设计意图:交流交换收获环节,旨在了解学生的交换情况,落实物物交换任务。通过 交流、倾听,使个体的交换收获让在全班学生面前分享,培养了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道 德素养、诚信观念。]
师: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是遇到问题了 ,谁能具体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一:我觉得时间太短了,没来得及。
师:给你更多时间就可以了。还有不同的困难吗?
生二:我想换的别人不跟我换。
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
师:竟然遇到了这样的困难,还有同学遇到类似的困难吗?
看来这个问题很普遍。
师:你能来着具体说一说,你想拿你的什么?跟谁换?换取什么东西?
生1 :我想拿着A换生2手中的Bo
师:生2同学你能拿着你的B到这里来吗?生2 :我用不着,而且不喜欢他的A ,我不 想跟他换。我想换生3手中的C,
师:哦,也就是你不需要生1手中的A。生3同学,能带着你手中的来这吗?生3 ,我 可不跟你换,我这个价格高的很。他那个太便宜了。
师也就是你觉得你们的价值不对等。
师:同学们,不需要或是两种物品的价值不对等,确实不能交换,也是交换过程中经常 出现难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我觉得签字笔是咱们每个同学常用的文具,即使现在用不到,一定有用的时候。所 以我准备了这么多的签字笔呢,用它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我觉得可以,老师他们可以把手中的东西都换成你的笔,然后再用笔换取自己喜欢 的那一样。
师:咱们试一试? !生1你的手中的A需要几只签字笔可以交换换。5只,大家觉得5
只合适吗?大多数的估量应该是公平的。好,成交
师:生2你手中的B需要拿几只签字笔才能交换。3只。同学们觉得呢?成交。
师:生3你觉得我拿几支笔可以还你的C , ( 10支)同学们觉得价值差距大吗?成交。
师:生4你的几支笔可以换D 10支。大家觉得可以吗?看来价值不相等,8支你能 接收吗?可以。8支成交。
师:接着,你们再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从签字笔多的人看是换)
预设:
生1不够。这怎么办?大家想想办法?生没说出:你还有其他多余的东西,继续来换 我的签字笔。
预设1:生1用手中的笔能够完成交换。
或课下,你可以把闲置的东西拿来,再跟我交换,知道可以换到这个铅笔盒好不好?
生三:你是不是就可以拿着这些签字笔换取自己想要的物品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恭喜他们,看,选择签字笔作为交换的中介,换到了自己想要的 物品,帮助他们们解决了不需要和价值不对等两个问题,完成了自己交换的愿望。
大家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
[设计意图:物物交换不成功的原因一般是不需要或者是价值不对等。如何解决这两个 难题,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借助身边学生常用的中性笔作为中介,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 体验交换的过程,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因为不需要或者价值不对等而换不到物品的难题。在 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4.古时候的交换
师:古时候的人在交换的时候也曾遇到过咱们遇到的难题,他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我 们来看一看(播放古人物物交换的微视频)
师:原来他们找到了苹果作为交换中介啊。苹果可以吃、签字笔可以写字,也就是他们 都有有自己的价值,能被大多数人接收,只要数量足够多,就能成为交换的中介促进交换的 完成,我们把这样的物品叫做等价物,也就是货币的前身。(板书:等价物品)
师:势必苹果不是货币!渐渐地,人们在交换的过程中发现用苹果做中介有很多弊端, 你觉得有什么弊端?后来人们想到了使用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这些物品有什么优点呢?不 光你们这么想,贝壳的这些优点本很多人认可呢。(板书:广泛认可)贝壳也就成为了最早 的货币。
师:这里有关贝的资料,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师:据历史记载,咱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 千年之久。你们知道货币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吗?(板书:源于交换)
5.介绍各朝各代的货币
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形式的货币呢?就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微视频了解一下吧。
注意:独立观看微视频,然后再组内交流。待会咱们会有相关问题抢答哦。
组织学生开展抢答比赛,答对者为小组赢得一面旗子。
师:同学们,纸币这种货币形式一直沿用至今,看,我们现行的人民币就是以纸币为主 呢。
[设计意图:通过微视频直观形象的简单认识中国货币发展史。设计抢答环节,其目的 也是对此部分的巩固检测。]
三、课堂总结,开启项目化学习征程
师:通过几天的探究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其实货币蕴含文化内涵远远超过我们今天的所见所闻。货币还有无穷的奥 秘等待我大家去发掘,去探索。今天的项目超市的项目任务就和货币的探究有关系。让我们 一起来看看
项目一:以小组为单位,具体研究某一朝代的货币形式、流通年代、具体外形、具有价 值意义等。
项目二:研究人民币的发展历史,具体包括每一套人民币具体外形、流通年代,价值意 义,变更原因等。
项目三:大胆设想,不久的未来,现金会被虚拟的支付方式替代并彻底消失吗?
课余时间,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项,进行深入研究 下节课老师期待看到你 们新的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设计三个项目任务内容,驱动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费币发展,鼓励发挥想 象,畅想未来货币的支付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