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回顾历史,缅怀帝王,人们总会想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赞美他们作为一个帝王,在历史上做出了丰功伟绩,彪炳史册。同样,人们也常常在怀念和赞美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因为他是那个时代最具天才、最为杰出的文学艺术家。这个人,他才情万丈,高山仰止,他创作的诗词,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愉,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思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成了一首首人间绝唱。他就是——绝代词人李煜。情景导入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李 煜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虞美人,词牌名,因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姬虞姬而得名。相传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在垓下四面楚歌,于是拔剑自刎,虞姬追随项羽而去,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的鲜血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这是生命之花,多寓意——生离死别、悲歌。虞美人——有一个悲戚的故事虞美人-虞姬李煜(937—978),婉约派词人,南唐后主,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公元937—975年在位,国破降宋。李煜生日的七月七日晚上,他在居住的小楼宴饮奏乐,并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宋太宗(赵光义)知道了此事,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于是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虞美人》是李煜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凭吊李后主,有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所以,我们不妨用十六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知人论世南唐后主、阶下之囚、薄命君王、千古词人。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虞美人李 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 —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 流。划出停顿,找出重读,明确本词的感情基调。初读 感知听朗读的录音再加上配乐,让人感觉非常的:朗读感知确实,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悲哀伤感的,词中有不堪回首的记忆,也有痛苦难耐的现实,有诘问,也有自问。本词通过写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词人登楼远望,引发对故国的怀念,抒发作者的悲伤哀痛之情,以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满腹愁绪。低沉、凄凉鉴赏一首诗歌,如何去读出诗歌的情感?根据鉴赏诗歌的思路来品味此词的情感!读懂诗歌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理解诗词的内容形象(人物、景物、事物)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句意+意象/关键词+手法+情感品味诗歌品味诗歌壹内容+意象/关键词+手法+情感1.把握情感: 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也即是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合作探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意象提炼: 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意象构成了哪三幅图画?春花 秋月 往事 小楼 东风 故国 明月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意象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思考:“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美好时光,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结合作者现状】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每天生活在宋朝统治者的监视之中,失去了往日的地位、欢乐、自由;也失去了尊严,受尽了屈辱,这时的李煜生不如死,对生命已经绝望,所以再美好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经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让他觉得悲痛,才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奠定“愁”的情感基调意象探究感情传达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乐景写哀情(衬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思考:“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锦衣玉食、纸醉金迷后宫佳丽的富贵生活愉悦、欢乐、尊严而自由的生存安全感往事之叹(哀)意象探究感情传达提示:李煜的生活和意识春花秋月无尽往事短暂无常乐景写哀情(衬托)对比物质精神背景回顾: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反问李煜是被宋太祖赐毒酒毒死,这首词到底是从哪一句?哪些字词,可以看出作者竟会招来杀身之祸?合作探究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结合背景】这是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他念念不忘的是过去的美好生活、也是东风从故国吹来、还是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不就是“东归故国”之意吗?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寄人篱下,处处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对任何一个统治者来说都是欲杀之而后快的。所以,一个“故国”、一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南京开封东、故国为什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一个“又”字也能看出李煜会招来杀身之祸,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关键字词【字词见义】“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表示时间流逝,说明作者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并与开头“春花秋月”句相照应,这引起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一去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回首故国,只有恨与痛!所以,宋朝统治者必然会对李煜痛下杀手。意象探究前面四句,词人已经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学过的古诗词,想想“月”有什么特别的涵义?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怀念亲人、怀念故乡感情传达“春花秋月”和“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意象探究又东风(季节更替、时间飞逝)(物是人非、复国无望)小楼不堪回首故国①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堪:能够、可以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堪:胜任倒装句:应为“月明中故国不堪回首”感情传达亡国之痛(恨)、故国之思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明确: 朱颜----指人已憔悴衰老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朱颜(世事变幻、人间沧桑)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改意象探究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不改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甚至是国家的容颜)对比感情传达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换成“可惜”行不行?只是:叹惋口气,故国凄凉,表达现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关键字词不行,理由如下:一、诗歌贵在含蓄,“可惜”太过直白。二、他遥望南国感叹,“雕栏”“玉砌” 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那里一起欢乐嬉戏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 。“是”含有即成事实无法改变之意,含蓄表达出这两个字的叹惋口气,传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①春花秋月不尽②小楼又东风③ 应犹在④明月实写①往事短暂无常②故国不堪回首③ 朱颜改④春水虚写①②③ 对比景:物是(宇宙永恒不变)情:人非(人生短暂无常)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表现手法前六句除了衬托、对比、反问等手法,还运用了哪些手法?名句欣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自古以来写愁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修辞以春水喻愁,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写出了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连绵不绝,无尽无休。让读者感觉到了愁思的无尽和绵长,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比喻、设问、夸张答题方向:明手法+析结构+述特点+表情感和效果上片实景:春花秋月 “何时了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虚写:回忆往事 “不堪回首”虚写:回忆往事 “知多少”时光易逝 悲时光消逝亡国之恨恨故国凄凉物是人非愁下片实景:雕栏玉砌 “应犹在”虚写:朱颜已改 “人事非”设问+比喻+夸张:愁思如水 “向东流”—————愁脉络梳理归纳总结贰原句 分析(句意+意象/关键词+手法+情感)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美景乐景、 “了”往事:过去—富足 尊严 自由 如今—囚禁 耻辱(悲) 乐景写哀情(衬托) 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不堪:点明情感; 小楼、东风、明月——季节流逝; “又”——时间流逝。 虚写实写 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应犹在”和“改”——对比; 物是人非的感慨; 虚写实写对比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春水喻愁,化抽象为具体,既写出了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写出了愁思如春水之不舍昼夜,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比喻 夸张 设问“愁”内容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物是人非《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纵观全诗,整首词充溢着作者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散发着作者往事之叹的情愁,亡国之恨的国愁,离家之痛的家愁,思乡之苦的乡愁,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绝命之词,全文归纳归纳总结(1)除春花秋月外,“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3)词中直接抒发此人内心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理解性默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