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与山为邻 一课一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与山为邻 一课一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3.2 与山为邻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瑞士说法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丰厚,四季皆可旅游
B.山区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多
C.矿产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
D.位于落基山脉,是山地之国
2.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
A.发展山区必然要破坏环境
B.我国所有的山区都可以吸取阿尔卑斯山区的发展模式
C.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D.修筑梯田可以解决我国山区农民的增收问题
读下面地球俯视图,回答以下问题。
3.有关甲、乙、丙、丁四大洲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洲以白色人种为主,信奉基督教
②乙洲草原广布,居民以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③丙洲气候复杂多样,河流多呈放射状分布
④丁洲有独具特色的民歌形式信天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乙、丙两大洲的分界线( )
A.乌拉尔河 B.直布罗陀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大高加索山脉
5.下而旅游项目中最有可能在阿尔卑斯山区开展的是(  )
A. B.
C. D.
6.瑞士的耕地占到国土面积的(  )
A.3% B.6% C.9% D.12%
7.秘鲁国徽左上角的动物是(  )
A.羊驼 B.骆马 C.细毛羊 D.牦牛
秘鲁是西红柿、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起源地。结合秘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题目。
8.以下对秘鲁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临大西洋 B.位于大洋洲 C.处于南温带 D.位于西半球
9.图中甲河为( )
A.多瑙河 B.亚马孙河 C.伏尔加河 D.密西西比河
10.图中山脉为( )
A.落基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阿特拉斯山脉
11.生活在秘鲁山区高海拔处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是( )
A.羊驼 B.牦牛 C.骆马 D.骆驼
12.秘鲁山区森林地带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西红柿分布,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客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出马铃薯的地方。对此,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西红柿喜温暖, 马铃薯喜冷凉 B.西红柿喜冷凉,马铃薯喜湿热
C.西红柿耐寒冷,马铃薯耐干旱 D.西红柿耐干旱,马铃薯耐寒冷
13.阿尔卑斯山成为旅游热区的自然原因有( )
①海拔高,地形以山地为主 ②有冰川和积雪,景观奇特
③冬季滑雪条件好,温泉资源丰富 ④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优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成就瑞士丰厚的旅游资源的原因有 ( )
①多样的地形 ②奇特的景观 ③古老的城镇④古朴的乡村生活⑤丰富的矿产资源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5.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 
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 
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 
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述的地形分别是
A.山地与高原 B.山地与草原 C.丘陵与平原 D.山地与平原
17.瑞士的耕地占到国土面积的(  )
A.3% B.6% C.9% D.12%
18.安第斯山区与阿尔卑斯山区都是山区,但发展的支柱产业却不同。这体现了(  )
A.因地制宜的原则 B.优势互补的原则
C.人定胜天的观念 D.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9.关于下列山脉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②山脉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C.③山脉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D.④山脉南侧为半干旱区,北侧为半湿润区
20.瑞士山区最重要的旅游季节是(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二、非选择题
21.资源优势:多样的__________、奇特的__________,以及古老的________和纯朴的____________,成就了瑞士丰厚的__________资源。
22.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B ,
省会:C ,D 。
(2)图中具有“塞上江南”美称是____平原和 平原,请在图中勾画这两个平原的大致位置并标注名称。
(3)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4)治理黄河下游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2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是怎样变化的?
(2)安第斯山山顶为什么终年白雪皑皑?
(3)居住在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地的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其中蕴涵着哪些道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阿尔卑斯山区利用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繁荣为当地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例如,为了建设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冲走,造成房屋、道路毁坏,河道淤塞。
(1)阿尔卑斯山区有哪些旅游项目?其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成功经验?
(2)针对阿尔卑斯山区存在的上述问题,甲、乙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甲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总是矛盾的,乙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是不矛盾的。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3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A
6.B
7.B
8.D
9.B
10.C
11.C
12.A
13.A
14.B
15.D
16.A
17.B
18.A
19.B
20.D
21.地形 景观 城镇 乡村生活 旅游
22.(1)太行山 秦岭 兰州 银川
(2)宁夏 河套(画图略)
(3)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高原上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降水过于集中,降水强度大。
(4)中游造林、种草、搞好绿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地保持工作,中上游修建水库,治沙和防洪并举,下游加固大堤。
23.(1)热带雨林一草地和林地一高山森林一高山草地一积雪。
(2)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会下降,安第斯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温较低,所以终年白雪皑皑。
(3)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区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高海拔的草原地带,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印第安人充分掌握了安第斯山区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趋利避害,使自然环境有利于人类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24.(1)夏季,利用山麓到山顶各异的景色,发展观光和避暑;冬季,利用高山积雪和充足的日光,发展滑雪运动。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旅游业。
(2)赞同乙,不矛盾。因为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就会大大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治理。优美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地区品位,提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质量,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环保的投入,从而进一步美化环境。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