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B.加热胆矾得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D.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硝酸铅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在NaHS04稀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HSO4—、OH—
3.现有M、X、A、E4种元素的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
①在水溶液中,M+X2+=M2++X
②A+2H2O(冷)===A(OH)2+H2↑
③X、E相连浸入稀H2SO4中,电极反应为:X-2e-=X2+,2H++2e-=H2↑
判断它们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M、X、A、E B.A、M、X、E C.M、X、E、A D.E、A、M、X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稀硝酸:Ca(OH)2+2H+= Ca2++2H2O
B.用Pt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2Cl-+2H2O2OH-+H2↑+Cl2↑
C.向Fe(OH)3浊液中滴加HI溶液:Fe(OH)3+3H+ =Fe3++3H2O
D.向NaOH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少量Ca(HCO3)2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5.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锌可以写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6.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ClO->SO42—>I2
B.漂白粉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最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
D.溶液中次氯酸钠与亚硫酸钠不可共存
7.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对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进行鉴别的是( )
①AlCl3溶液和NaOH溶液②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③NaAlO2溶液和盐酸
④Al2(SO4)3溶液和氨水⑤AgNO3溶液和氨水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8.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上粘了一些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乙二酸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2O4+H+→CO2↑+Mn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还原反应的是H2C2O4 B .该离子方程式右侧方框内的产物是OH—
C.10mol CO2生成时,电子转移5 mol D.1 mol乙二酸分子中含有7molσ键
9.下列试剂的保存或使用正确的是( )
A.金属锂保存在煤油中,使用前要用滤纸吸干煤油
B.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因此过氧化钠可露置在空气中
C.称量NaOH固体时,应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左边纸上放NaOH,右边纸上放砝码
D.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证明被检验物中一定有钾元素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Fe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B.7.8g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0.2mol电子
C.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D. 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11.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 = Al(OH)3↓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2+ +CO32- = CaCO3↓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2+2OH- = ClO-+Cl-+H2O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Fe+2H+ = Fe2++H2↑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14.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
D.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Ba2+、SO42-、NO3-
15.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成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mL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开始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16.4g
D.标况下产物NO的体积为22.4 L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1.0×6.02×1023
C.VL a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6.02×1023,则Cl(的数目大于3×6.02×1023
D.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必为0.5×6.02×1023
1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4Na+O2==2Na2O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H2O===4NaOH+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18.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4++OH-NH3↑+H2O
C.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NO3-===Ag++NO↑+H2O
19.某硫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若NA只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NA
②m g该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 mol
③该硫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mol
④a g该硫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6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如图所示,在一个容积固定的恒温容器中,有两个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在A、C处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X、Y两种气体。当隔板停止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V(X) =V(Y)
B.物质的质量:m(X) C.X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Y的相对分子质量
D.X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21.2011年9 月29日,“长征-2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上太空,火箭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H3-NH-NH-CH3)和四氧化二氮(N2O4)。在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发生反应:CH3-NH-NH-CH3+2N2O4→2CO2+3N2+4H2O提供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燃料绿色环保,在燃烧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
B.该反应中N2O4是还原剂,偏二甲肼是氧化剂
C.CO2和N2都是还原产物
D.每有0.6 mol N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3.2NA
22.相同质量的Na、Mg、Al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置换出H2的体积比是
A.36∶69∶92    B.23∶12∶9 C.1∶2∶3   D.9∶12∶23
2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 = Fe3++2Cl-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 CaCO3↓+H2O
C.FeS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FeS+2H+ = Fe2++H2S↑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24.有NaCl、FeCl2 、FeCl3 、MgCl2 、CuCl2、AlCl3 、NH4Cl六种溶液,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它们鉴别开来,该试剂是
A.H2SO4 B. NaOH溶液 C.氨水 D.KSCN溶液
25.已知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大到小
26.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电子层数相同 B.乙和丁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原子序数:丁>丙>甲>乙 D.最外层电子数:丁>丙
27.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Al3+、Cl-    B.Na+、CO32-、K+、NO3-
C.Cu2+、K+、SO42-、Cl- D.Ba2+、K+、Cl-、CO32-
28.将盛有12毫升NO的试管倒置在水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氧气后,如果试管内气体体积变为4毫升,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可能是
A.7毫升 B.8毫升 C.11毫 D.13毫升
29.一定条件下,将6体积的NO2和一定体积的NO与4.5体积的氧气组成的混和气体置于试管中。将试管倒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1.5体积气体,则原NO体积可能为① 3体积 ② 4体积 ③ 5体积 ④ 5.5体积 ⑤ 2体积
A.③ B.⑤ C.④或⑤ D.②或⑤
3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中, 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 HI>HBr>HCl>HF B.原子半径大小: Na>S>O
C.碱性强弱: KOH>NaOH>LiOH D.还原性强弱: F->Cl->I-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31.(10分)在烧杯里加入20 mL 0.1 moI/L的Ba(OH)2溶液,再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用滴定管向烧杯中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并实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下图(夹持仪器已去掉)。
实验现象如下:
①灯泡逐渐变暗; ②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请依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灯泡变暗的原因是 。
(2)红色变浅说明 。
(3)当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消耗NaHSO4溶液的体积为 mL,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若向(3)得到的溶液中,继续滴加NaHSO4溶液到恰好变为无色,此阶段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 。
32.(8分)(1)向MnSO4和硫酸的混合溶液里加入K2S2O8(过二硫酸钾),溶液会发
如下反应:Mn2++S2O82-+H2O→MnO4-+SO42-+H+
该反应常用于检验Mn2+的存在。其特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中有0.1 mol还原剂参加反应,则消耗氧化剂物质的量__________mol。
(2)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
(3)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到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固体溶解变为澄清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NaBiO3+ MnSO4+ H2SO4— Na2SO4+ Bi2(SO4)3+ NaMnO4+ H2O
①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上述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33.(11分)A、B、C、D、E五种可溶性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Fe3+、Ba2+、Al3+、Na+、Ag+和阴离子NO3-、OH-、SO42-、Cl-、CO32-中的各一种组成(离子不重复)。现做如下实验:
①A和E的溶液显碱性,0.1mol·L-1A溶液的pH小于13;
②在B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氨水至过量,沉淀消失;
③在C的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的质量增加;
④在D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没有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E的化学式:
A ;B ;C ;D ;E 。
(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3)写出③、④的离子方程式:③ ;④ 。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34.(12分)纳米TiO2在涂料、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 。 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 ,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简外,还需要下图中的_____(填字母代号)。
                    
a       b      c       d        e
(2)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 g·mol-1)试样w g,消耗c mol·L-1NH4Fe(SO4)2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操作对TiO2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H4Fe(SO4)2溶液有少量溅出,使配制结果______________。
②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俯视液面,使测定结果_________。
35.(16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哪一个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
a.酚酞试液 b.CCl4 c.无水酒精 d.KSCN溶液
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1
方案2
(4)应用与拓展
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
②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6.(10分)配制50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左边的托盘将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右边的托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定最终称得小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__(填“32.6 g”或“31.61 g”),请用“↓”表示在托盘上放上砝码,“↑”表示从托盘上取下砝码的称量过程,并在标尺上画出游码的位置(画“△”表示)。
砝码质量/g
50
20
20
10
5
称量(取用砝码过程)
标尺
(3)某学生实际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为0.48 mol·L-1,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C.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胶头滴管加水后定容时仰视刻度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题型注释)
37.(4分)硝酸铜受热易分解:2Cu(NO3)2 2CuO+4NO2↑+O2↑,当温度达到800℃时,CuO开始分解:4CuO 2Cu2O+ O2↑,至1000℃以上,CuO完全分解(加热过程中忽略2NO2N2O4,2NO2=2NO+O2等反应)。
现取5.64gCu(NO3)2无水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分解,将生成的气体及时导出并用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
⑴若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经加热完全分解,其中的铜元素全部转化为氧化铜,则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g。
⑵若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完全分解,铜元素全部转化为氧化亚铜,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后,还有多余的气体,则多余的气体是________(填分子式),其体积(标准状况)是_____________L。
⑶若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分解后的残留固体中含有1.60g CuO,则残留固体的质量可能
是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变化,所以BCD都是化学反应,A是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选A。
2.B
【解析】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A不正确;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C不正确,例如CO等;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所以D不正确,答案选B。
3.B
【解析】考查金属性强弱比较。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所以选项B正确。
4.D
【解析】A不正确,澄清石灰水应该用化学式表示;B不正确,应该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铁离子能氧化碘离子,所以选项C不正确,答案选D。
5.C
【解析】A不正确,硝酸能氧化亚硫酸盐;B不正确,S的非金属性弱于Cl的,因此生成的是Cu2S;D不正确,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和水反应,不能置换银离子,答案选C。
6.A
【解析】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说明次氯酸钠能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说明碘单质能氧化亚硫酸钠生成硫酸钠,所以选项A不正确,氧化性应该是ClO->I2>SO42-,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7.A
【解析】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所以选项①③中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同样⑤中也不同的,因为将氨水滴入硝酸银中则产生银氨溶液,反之得到白色沉淀。②④中和顺序不同,都是形成白色沉淀,答案选A。
8.D
【解析】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从+3价升高到+4价,失去1个电子,所以草酸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AC不正确;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另一种生成物是水,C不正确;单键都是δ键,而双键中含有1个δ键,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选D。
9.D
【解析】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应该保存在石蜡中,A不正确;过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B不正确;氢氧化钠易吸水,且具有腐蚀性,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C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
10.D
【解析】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解显酸性,A不正确;过氧化钠和CO2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转移1个电子,B不正确;
11.A
【解析】氨水是弱碱,应该用化学式表示,A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12.C
【解析】A不正确,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应该含有2mol氧原子;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相同,都是CH2,所以28g混合物中含有2mol碳原子,B不正确;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都是NO2,因此92g混合气中含有2mol原子,所以选项C正确;D中气体不是在标准状况下,不正确,答案选C。
13.D
【解析】S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SO2,②不正确;氯化铁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由于水解吸热,且氯化氢易挥发,所以将氯化铁溶液蒸发,最终得到的是氢氧化铁,④男子气,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14.B
【解析】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NO3-被还原生成了NO,即一定含有NO3-和Fe2+。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则一定没有Ba2+;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溶液中还含有钠离子,所以选项B正确,其余都是不正确的,A中最终生成的是氧化铁,质量应该是80g,答案选B。
15.A
【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是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因此OH-的物质的量是0.3mol,所以原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00mol,A正确;由于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就是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所以反应中转移电子是0.3mol,则生成NO是0.1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硝酸钠是0.3mol,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3mol+0.1mol=0.4mol。由于无法确定沉淀的质量,所以不能确定合金的质量,因此BCD都是错误的,答案选A。
16.C
【解析】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转移1个电子,A不正确;B不正确,因为生成物NO2存在化学平衡2NO2N2O4,所以B不正确;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存在水解平衡,所以选项C正确;粗铜精炼时,阳极最初失去电子的不是铜,而是活泼性强于铜的锌等金属,D不正确,答案选C。
17.D
【解析】选项D中如果石灰水过量,则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钠,D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18.C
【解析】A不正确,溶液显酸性,生成物是水;B中氢氧化钠过量,还生成碳酸钠;D中电子的得失不守恒,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19.D
【解析】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是ag,则mg该硫原子含有的原子个数是m/a,所以选项③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20.A
【解析】根据隔板的位置可知三种气体的体积是相同的,A正确;由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气体的质量不一定是相同的,B不正确;同样CD不正确,答案选A。
21.D
【解析】CO2能导致温室效应,A不正确;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0价,所以N2O4是氧化剂,偏二甲肼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价和-3价,而在生成物中分别是+4价和0价,是还原剂,B不正确;C不正确,CO2是氧化产物,氮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22.A
【解析】根据反应的方程式2Na+2HCl=2NaCl+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可知,产生的氢气体积之比是1/46︰1/24︰1/18=36∶69∶92,答案选A。
23.B
【解析】A不正确,电子得失不守恒;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S,C不正确;氢氧化铝不能溶于氨水中,D不正确,答案选B。
24.B
【解析】稀硫酸和六种物质都不反应,A不正确;氨水和氯化钠、氯化铵不反应,C不正确;KSCN溶液只能鉴别氯化铁,D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B,现象分别是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产生红褐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过量时沉淀消失、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答案选B。
25.B
【解析】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都是逐渐增强的,所以根据化学式可知,非金属性应该是X>Y>Z,所以选项B是正确,其余都是错误的,答案选B。
26.C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原子序数应该是丁>丙>乙>甲,所以选项C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27.A
【解析】溶液显酸性,则B中CO32-不能大量共存;C中Cu2+在溶液中显蓝色;D中Ba2+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
28.D
【解析】如果最终剩余的是氧气,则根据方程式4NO+3O2+2H2O=4HNO3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是9ml,则通入的氧气是13ml;如果剩余的是NO,则参加反应的NO是8ml,剩余消耗氧气是6ml,答案选D。
29.C
【解析】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4NO+3O2+2H2O=4HNO3可知NO2消耗氧气是1.5体积,所以和NO反应的氧气是3体积。如果NO过量,则参加反应的NO是4体积,因此NO共计是5.5;如果氧气过量,则参加反应的氧气是1.5体积,消耗NO是2体积,答案选C。
30.D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是F>Cl>I,所以选项D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31.(1)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减小 (2)H+和OH-发生了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
(3)20 Ba2++OH-+ SO42—+H+=BaSO4+H2O (4)H++OH-=H2O
【解析】(1)由于硫酸氢钠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导致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即溶液的导电性降低。
(2)红色变浅,说明溶液的碱性降低,即氢离子中和了OH-,使溶液碱性减弱。
(3)氢氧化钡是0.002mol,所以要使Ba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硫酸氢钠是0.002mol,其体积是20ml,方程式为Ba2++OH-+ SO42-+H+=BaSO4+H2O。
(4)当Ba2+恰好完全沉淀时,OH-还存在,所以此时的反应方程式为H++OH-=H2O。
32. (1)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 0.25 (2)Cl2
(3)10 4 14 = 3 5 4 14 (2)Bi2(SO4)3
【解析】(1)由于MnO4-在溶液中显紫红色,所以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还原剂是Mn2+,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7价,所以失去5个电子;氧化剂中S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6价,得到1个电子,所以1mol氧化剂得到2mol电子,因此若反应中有0.1 mol还原剂参加反应,则消耗氧化剂物质的量0.25mol。
(2)由于在反应中氯离子也能被氧化,所以还生成氯气。
(3)根据方程式可知,Bi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3价,得到2个电子。MnSO4中Mn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7价,失去5个电子,所以氧化剂是NaBiO3,还原剂是MnSO4,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2,其中还原产物是Bi2(SO4)3,氧化产物是NaMnO4,因此方程式为

33.(1)A.Na2CO3 B.AgNO3 C.Fe2(SO4)3 D.AlCl3 E.Ba(OH)2
(2)CO32-+H2OHCO3-+OH-
(3)③Fe+2Fe3+=3Fe2+ ④Al3++4OH-=AlO2-+2H2O
【解析】(1)根据离子可知,银离子只能和NO3-结合,且硝酸银显酸性;根据①可知,A是由于水解显碱性的,所以A只能是碳酸钠,则E是氢氧化钡;根据②可知B是硝酸银;由③可知,C中含有铁离子;根据④可知D是氯化铝,则C是硫酸铁。
(2)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所以CO32-水解显碱性,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
(3)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溶解单质铁,方程式为Fe+2Fe3+=3Fe2+;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解在氢氧化钠中,所以如果氢氧化钡过量,得不到沉淀,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34.(1)抑制NH4Fe(SO4)2水解 ,a??? c (2)溶液变为红色
(3) (4)①偏低???②偏高
【解析】(1)由于NH4+和Fe2+都水解,溶液显酸性,所以加入硫酸的目的是抑制NH4Fe(SO4)2水解;根据配制原理可知,还需要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答案选ac。
(2)因为是用KSCN作指示剂,终点时NH4Fe(SO4)2不再反应,生成血红色的Fe(SCN)3。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1Ti3+~1Fe3+,故n(Fe3+)= n(Ti3+)= n(TiO2)=cV×10-3mol,其质量分数为

(4)根据c=n/V可知, NH4Fe(SO4)2溶液溅出,则溶质减少,物质的量浓度减小;若俯视读数,则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减少,浓度偏大。
35.(2)①Br2 ②Fe3+ (3)注:两方案不分顺序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1
d
溶液呈血红色
方案2
B
CCl4层呈无色
(4)①2Fe2++Br2=2Fe3++2Br- ②1.2mol/L
【解析】(2)①如果氧化性Fe3+>Br2,则加入溴水后,不能氧化亚铁离子,所以黄色是单质溴导致的。
②如果氧化性Br2>Fe3+,则单质溴就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而使溶液显黄色。
(3)要验证该反应是否发生,则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铁离子,也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单质溴是否还存在,所以答案是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1
d
溶液呈血红色
方案2
B
CCl4层呈无色
(4)①单质溴能氧化亚铁离子,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
②设FeBr2的物质的量是x,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x+2x×1/3×1=0.1×2mol,降低x=0.12mol,所以浓度是1.2mol/L。
36.(1)10.0 g (2)高于 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左旋移动,或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左旋,直至天平平衡 32.6 g
砝码质量/g
50
20
20
10
5
称量(取用砝码过程)
↓↑

↓↑

↓↑
(3)ACD
【解析】(1)50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500 mL× 0.5 mol·L-1×40g/mol=10.0g。
(2)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说明右盘质量大于左盘,所以左盘高于右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为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左旋移动,或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左旋,直至天平平衡;托盘天平的只能读数到0.1g,所以应该是32.6 g。
(3)托盘天平放砝码的一般原则是先放最大的,然后依次减小,所以正确的操作过程是(见答案)。
(4)根据c=n/V可进行判断。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所以A中溶质的质量减小,则浓度偏低;容量瓶中含有水不影响测定结果;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则溶质的质量减小,则浓度偏低;定容时仰视刻度,则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增加,所以浓度偏低,答案选ACD。
37.(1)2.4g(1分);⑵O2,0.168L(各1分,共2分);⑶3.48g或2.32g(共1分);
【解析】(1)5.64gCu(NO3)2的物质的量是,所以可以生成0.03mol氧化铜,质量是0.03mol×80g/mol=2.4g。
(2)如果生成氧化亚铜,则方程式为4Cu(NO3)2 2Cu2O+8NO2↑+3O2↑.生成的气体溶于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所以氧气是过量的。0.03mol硝酸铜生成0.06molNO2和0.0225mol氧气,所以通入水后剩余氧气是0.0225mol-0.015mol=0.007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168L。
(3)1.60g CuO是0.02mol。如果残留物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构成的,则氧化亚铜的质量是0.005mol×144g/mol=0.72g,则总质量是2.32g;如果是氧化铜和硝酸铜构成的,则硝酸铜是0.01mol,质量是1.88g,则总质量是3.48g。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3.“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4.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6.19世纪末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各具特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与国王权力相当
B.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权力大于国王
C.美国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
D.德意志宰相代替皇帝行使权力
7.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9.学生们帮助商人们抵制日货,还举行通俗的演讲,让兄弟姐妹们看清楚国内外的真正形势;他们还自己出钱办起了免费学校教育儿童。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
10.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但是中共方面在胜利的第二天发给南京当局的捷报却出现两个版本。①延安电:9月25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无比,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所有平型关北之辛庄、关沟、东跑池一带阵地,完全夺取。②朱德、彭德怀电: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已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从史料鉴别的角度看,你认为
A.延安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B.朱德、彭德怀电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C.两则史料都可信
D.两则史料都与事实相差巨大
11.1802年出版了圣西门的《日内瓦书信》;1808年出版了傅立叶的第一部著作……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上述材料表明
A.空想社会主义只适合未来社会
B.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
C.思想的进步受经济发展的限制
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定实现
12.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2011年6月27日,奥巴马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8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这表明美国
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13.在都城举行了宏大的册封仪式后(如右图),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居民征服。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用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这是哪一时期的政治状况 ( )
A.西汉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清朝初年
1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5.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16.“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促使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促进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材料中“新的统治形式”体现了 (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 C.民主政治 D.联邦制
17.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18.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  )
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
1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对议会负责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20.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2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改变政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3.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24.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   )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国共合作宣言” D.《论联合政府》
25.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26.《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27.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制定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8.“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29.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30.《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31.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的国体形式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规定的政体形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年、1896~1911年、1912~1913年、1914~1918年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2个 C.3个 D.0.7个
34.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了盲目竞争的经济秩序 B.起到了促进工业复兴的作用
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
35.《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凋敝
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36.“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可能是
A.魏源  B.冯桂芬  C.宋教仁  D.胡适
37.“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38.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 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 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39.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40.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利益,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柏拉图认为直接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1.(13分)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四
(1).上面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4分)
(2).图二事件对图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三和图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怎样不同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不同革命道路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9分)
42.(24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6分)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8分)
(4).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6分)
43.(16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17世纪时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材料二: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结合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一中“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这一观点。(12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结合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释材料二中英国是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4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子弟、功臣、先代贵族,根据同姓不婚的原则,受封子弟诸侯国是不能通婚的,晋、燕两国就是这种情况。故排除②。
2.B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的相关内容。从材料“因事设官”可知A项正确;从材料“无不领之”可以看出C项正确;从材料“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可知D项正确。
3.D
【解析】从材料“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可以判断材料强调的是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
4.D
【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掌握审判官或仲裁官是由贵族担任的,而材料中对这一职位的限制,实质上是限制贵族滥用权利。
5.B
【解析】本题考查了国王和议会权利在“光荣革命”前后的转变——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成了议会的国王,这说明“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到议会的转移。
6.C
【解析】本题考查了19世纪末西方代议制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中国王是虚位君主,无实权;法国实行共和制,不存在国王;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实质是君主专制,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利。故选C项,美国的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7.B
【解析】英国《权利法案》中包含了对选民的财产资格的限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中对黑人奴隶的限制,这些都说明④项错误。
8.D
【解析】从材料中“各国”及“军事占领”可以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后11个帝国主义国家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9.C
【解析】从学生“抵制日货”和“举行通俗的演讲”可以判断是五四运动时期。
10.B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史实。期中延安电中“与敌万余人激战”不符合历史真实。而朱德电中相关数据基本符合历史真实,故选B项。
11.C
【解析】材料表明:圣西门、傅立叶等人虽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主张,具有进步性,但是却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使其思想具有空想性。这表明:思想的进步受经济发展的制约。
12.D
【解析】本题考查了美国的三权分立,材料表明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这两者相互制约,故体现的分权制衡原则。
13.B
【解析】由“册封仪式”“封地”等信息可知该时期实行分封制,排除C、D;由“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可以排除A。
14.C
【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的强化。诸侯原是相对独立的地方割据势力,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说明诸侯权力受到削弱,中央权力得到加强。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意思相反,B项与材料无关。
15.C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西汉刺史制度的作用。解题关键信息是刺史监察地方的内容有“豪强大族‘田宅逾制’”,直接作用是抑制土地兼并;“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样做使得豪族失去了兼并土地的可能性,从而维护大一统局面。材料显示的是对豪强的控制,直接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汉武帝采取的这一措施突出的作用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而非经济手段,排除D项。
16.C
【解析】“新的统治形式”指公民大会,这反映了雅典公民可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体现的是民主政治。另外从“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也可判断出答案。
17.D
【解析】本题以《阿提卡之夜》的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伸缩性很大的习惯法,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故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成为平民斗争的目标。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故根据题干审判官或仲裁官受贿将被处死可看出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十二铜表法》及其规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权益,排除B项。
18.B
【解析】本题以华盛顿的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费城会议(1787年制宪会议)前,美国联邦制尚未建立,实行的是松散的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巨大,中央集权微弱,内不能稳定局势,外不能替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争取有利的条件,故排除A、C、D三项;华盛顿希望“强制力量的干预”,实际上是指加强中央权力,答案选B项。
19.D
【解析】阅读题干材料,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由两院组成的议会,而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故总统与两院的制约就是行政权与立法权的相互制约。
20.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属于基本识记的内容。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能够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的税率,这实际上废止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故本题选A项。其他三项在税率问题上均无明确规定。
21.C
【解析】本题考查对清末预备立宪的理解。清朝晚期,迫于形势,清政府打出“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企图阻止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A项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B项是光绪帝颁布的,此时革命形势尚不高涨;D项是袁世凯策划的。故选C项。
2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改变政令”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临时约法》,因此选择C项。
23.D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全面概括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看清图片中的语句“农工兵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A项反对袁世凯时没有实现农工兵商学大联合,B项抗战时期没有打倒军阀的任务,C项五四运动时尚无“国民革命军”一说。图片中的信息均符合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状况,故选D项。
24.A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战线,故本题选择A项。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国共合作宣言”发表于1937年,《论联合政府》发表于1945年。故B、C、D三项错误。
25.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政治体制。从题干中的“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等关键词来看,英国没有帝国政体,故A项不正确;美国没有帝国与君主政体,故B项不正确;俄国没有议会制,故C项不正确。而法国的巴黎公社建立前,出现过帝国、旧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的君主政体、共和国政体,故只有D项符合题干材料。
26.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材料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存在的局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也正是因为这些局限的存在,才使空想社会主义者最终失败,而看到了无产阶级力量的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才最终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
27.A
【解析】据香港记者报道的信息“(大)都在共产党的手中”“拥有近5亿人民”的中国“政府”,说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项符合题意。
2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的统一大业和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A项和C项都是澳门能够回归和彻底实现民族独立的原因,但它们归根结底都是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结果,故选D项。注意“九二共识”只涉及两岸关系,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与民族独立无关,排除B项。
29.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反洋教斗争。近代列强用枪炮取得了在中国的传教权,1858年的《天津条约》首次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传教,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随着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逐渐加剧,故对教会的传言盛行,答案选B项。
30.D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选项ABC不符合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
31.B
【解析】英国是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法国是共和政体,故④项错误。
32.B
【解析】材料不能反映“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④不正确。
33.C
【解析】该阶段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选项A应为一战期间,B为民国初期,D为产生时期。
34.A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工业复兴相关内容的影响。选项A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新政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端。
35.D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从材料中农民和新商人能雇佣劳动力,能保留利润可以判断出是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市场部分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36.B
【解析】从材料“君民共治”可以判断作者提倡君主立宪,选项中只有早期维新派代表冯桂芬符合要求。
37.B
【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材料这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但是群众并不支持帝制,当然也不支持君主立宪;从清帝退位判断出是辛亥革命而非国民革命。
38.A
【解析】从材料中李大钊对孔子与帝制的关系的论述可以判断李大钊是否定儒家思想的“专与争”;从材料李大钊提倡“悟儒家日新之旨”可以判断李大钊是肯定儒家思想对中华的积极作用。由此可以判断李大钊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39.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孤立、封锁新中国,这造成了中美之间处于长期的敌对状态。
4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41.(1)图1:<<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图2:巴黎公社运动
图3:俄国十月革命
图4:中国工农红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4分)
(2).图2事件对图1事件的影响:巴黎公社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图3和图4后面反映的道路:图3反映的是:走城市中心的道路;图4: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道路不同的原因: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状态不同;当时敌我力量对比状况不同.(9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片的能力。四幅图片依次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工农红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认知
主要考查图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和俄国革命的不同道路以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客观原因,要求学生能够从两国的国情不同来回答。
42.(1)焦点:对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态度。(2分)理由:赞同——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秦朝的长久统治。(2分)反对——商周依托分封制维持了长久的统治;没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的先例。(2分)
(2).官吏的产生与任免或人事任免权的掌控;是否会导致叛乱。(4分)
(3).分封制缺陷是地方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郡县制缺陷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2分)实质是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2分)
(4).时代背景:秦朝:封建社会初期,需要郡县制以建立集权统治,巩固统一。唐朝:藩镇割据威胁集权统治,需要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以郡县制为基石的君主专制的弊端愈益显现,极大阻碍社会进步。(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以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利弊等相关知识点,同时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概括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概括史料的能力,要求学生概括出材料中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各自优势。
主要考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进步意义
主要考查学生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弊端,以及明末清初专制主义强化的背景下思想家对改良想法。
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郡县制实行的背景的理解,要求学生能从政治制度的转变的角度认识制度转变是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
43.(1)论文主要采分点:
政治建设: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形成责任内阁制;进行议会改革,为英国的崛起提供政治保障。(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
经济发展: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引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2分),为英国的崛起提供经济基础。
科技创新: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2分);瓦特改良蒸汽机(2分);斯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2分),为英国的崛起提供科技条件。(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崛起为世界性大国的内在条件以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对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主要考查学生论述能力,要求学生论述中做到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并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三个方面用具体史实论证。
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既有对殖民地的压迫和剥削,也客观上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了殖民地,该问要求学生结合我国鸦片战争之后经济结构的变动论述。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该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问题
1.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2.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资金来源充足 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 D.科学技术先进
该图为某大陆与相邻海洋的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3.图中包含大面积的海洋和表示的月份应是:
A.太平洋 1月 B.北冰洋 6月
C.太平洋 7月 D.大西洋 12月
4.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原因是:
A.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B.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C.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D.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据图回答问题。
5.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A.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
C.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
6.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处于阴雨天气的是
A.①④ B.②③⑤ C.②③ D.①④⑤
若图7中丙类岩石中含有化石,读图回答问题
7.图7中能表示图6中③岩石类型及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丁d B.丙 c C.乙 b D.甲 a
8.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②岩石的形成属外力作用
C.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
D.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甲、丁两地气温相同。据此完成问题。
9.甲、乙、丙按气温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A.甲 乙 丙 B.甲 丙 乙
C.乙 甲 丙 D.丙 甲 乙
10.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
11.湖面的海拔可能是
A.1950 B.2050 C.2100 D.2150
读世界某地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12.图中等温线在P、Q之间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
13.能正确反映该国工业扩散趋向的是
A.向东 B.向西 C.向南或向北 D.向西或向南
经纬网图,O为南极点,MB为晨线,与70°纬线相切且与经线OA相交于M点,此时杭州的日影最短时。读图回答问题。
14.图中OA的经度是
A.60°W B.30°W C.30°E D.60°E
15.在图幅范围内,旧一天的范围占
A.4/5 B.1/5 C.1/3 D.2/3
16.该季节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长城内外麦收忙 D.M地科考员忙碌
17.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18.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19.某地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温带,南侧有极昼、极夜现象,该地应位于 ( )
A.66.5°N,20°W B.66.5°N,0°
C.66.5°S,20°W D.66.5°S,0°
20.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若要在图示地区修建水库,水库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 )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1.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是( )
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B、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C、太阳——地球——火星 D、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2.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向低纬偏转 B、都向高纬偏转
C、都向南偏转 D、北半球向北偏转,南半球向南偏转
24.已知100°E地方时为8:15,则10°W的地方时是( )
A、8:19 B、8:55 C、0:55 D、1:35
25.北京(116°E,39°N)的地方时为8时,则泰安(117°E,36°N)的区时为( )
A、 8时 B、8时8分 C、8时16分 D、8时24分
26.读图,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叙述是( )
①此图是从南极鸟瞰地球
②M地白昼长于N地
③M点正处于黎明时
④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根据下图日历反映的信息,完成问题。
27.春分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3°26′N,120°E
B.0°,108.5°W
C.23°26′S,108.5°W
D.0°,120°E
28.春分时刻,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是( )
A.180°经线,0°经线
B.180°经线,120°E经线
C.180°经线,41.5°W经线
D.180°经线,71.5°E经线
29.这一天,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A.我国华北平原上正播种小麦
B.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C.天安门升国旗时间为7点14分
D.华北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
北京时间(东八区)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回答问题。
30.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飞行领域的是(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31.嫦娥一号发射时,在伦敦(中时区)的华侨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当地的( )
A.10月24日0时05分 B.10月24日10时05分
C.10月23日0时05分 D.10月23日10时05分
32.如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内移动轨迹图,当嫦娥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DA段 B.AB段 C.BC段 D.CD段
读下列两幅岛屿图,回答问题。
33.下列关于两图及两图所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的比例尺
B.甲图区域为正午时,乙图区域正值日落时刻
C.甲图区域位于乙图区域的东北方向
D.两图区域以东濒临同一大洋
34.下列关于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气候类型呈现南北分异,乙岛气候类型呈现东西分异
B.甲岛东侧的洋流为寒流,乙岛东侧的洋流为暖流
C.甲岛的植被属亚热带类型,乙岛的植被属热带类型
D.甲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乙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35.关于图所示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同为亚热带气候,且降水季节变化相同
B.②③的形成原因相同,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C.③④分布在不同半球,但降水出现季节相同
D.①④的形成均与西风带有关,各大洲都有分布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36.关于图中a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寒流流经,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 B.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
C.有寒暖流交汇,形成较大规模渔场 D.若油船泄漏,污染物沿海岸向北扩散
37.b处为亚马孙河河口,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主要补给源为冰雪融水 B.河口处形成巨大的三角洲
C.河流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干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
38.关于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湿季分明是其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突出特征
B.西海岸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C.水分差异是大陆西岸自然带呈南北更替分布的主要原因
D.地形阻挡是大陆西岸自然带呈南北延伸分布的主要原因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39.图示地貌类型、成因及我国的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地貌、外力作用、西北地区
B.风力沉积地貌、内力作用、东北地区
C.流水侵蚀地貌、外力作用、东南地区
D.流水沉积地貌、内力作用、西南地区
40.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内流河,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B.河流多以冰川融水补给
C.是我国旱灾多发区
D.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41.读北半球某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A、B两地都位于31.50N纬线上,
A处为 气候,B处为 气候。
(2)A东部地区夏季主要盛行 季风,成因是:
(3)B地气候类型的代号是 ,
气候特征:
成因是:
4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A城市在B城市的 方向。
(2)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以上,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主要原因和意义。
43.读地球公转图,回答。(每空1分,共10分)
(1)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图中A为北半球的 (节气),D为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公转速度在___(填字母)处较快。
(3)当南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位置可能在___(填字母)处。这时漠河、北京、上海、海口四城市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
(4)当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现象时,地球大约位于___(字母)点附近。
(5)地球公转在____段时,南极圈内极昼现象范围逐渐扩大;在___段时,我国各地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增长。
44.读“昼夜交替示意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在B地的_______方向, D地在C地的___ __方向。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这一天的日期是___月_____日,正是北半球的_____日。北极圈内有_____ 现象,此时我们的家乡应该是_____季。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
1.海外加工基地主要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所以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图中c、d是发展中国家。选择B项。
2.a、b、c、d四地地理位置都是临海,所以共同优势条件是海洋运输便利。选择C项。
3.C
4.B
【解析】
3.根据纬度分布可知是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大小可知是夏季,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所以经度为120oW。海洋是太平洋。选择C项。
4.等温线凸高为低的规则可知,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低。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是加利福利亚寒流影响形成的。
5.C
6.D
【解析】
5.等压线图中出现锋面是锋面气旋,气流
呈逆时针方向是北半球。
6.气旋中心是低压,形成阴雨天气;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选择D项。
7.A
8.B
【解析】
7.③岩石类型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根据图7可知,甲是岩浆,所以丁是岩浆岩,d是岩浆活动冷凝。选择A项。
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P是向斜成山,②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类,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选择B项。
9.C
10.D
11.A
【解析】
9.根据海拔与温度的关系可知,甲大于乙;丙大于丁。因为甲、丁两地气温相同,所以丙大于甲。正确的排序C项。
1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坡有湖泊,积雪南坡多,说明是迎风坡;海拔相同时,南坡温度大于北坡。选择D项。
11.根据等值线的“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则可知,地形是湖泊,地势低洼,应该是小于小值。湖泊海拔190012.C
13.A
【解析】
12.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凸高为低的规则可知,等温线弯曲处的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低,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是乌拉尔山,海拔高,气温低。选择C项。
13.该国是俄罗斯,工业逐渐向东扩散。选择A项。
14.A
15.C
16.D
【解析】
14.杭州(120oE)的日影最短时处于12时,根据题意OA是0时的经线,所以经度是60°W。选择A项。
15.本题考查日界线的问题。日界线二条:一条是0时的经线;一条是180°。根据题意可知0时的经线是60°W。所以旧的一天范围是180°--60°W。占1/3。选择C项。
16.根据图中可知70°S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是冬季,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机。选择D项。
17.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地图。地球平均半径6371KM。
18.B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经线都是半圆,所以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纬线相垂直。
19.C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应用。东侧为东半球,西侧为西半球的是20°W,北侧为温带,南侧有极昼极夜现象,及寒带的是南极圈。
20.C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水库应建在峡谷地带,水流急,工程量较小,且上游为盆地,蓄水量较大。
21.D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为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行星,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22.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故①④正确。
23.A
【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将向南即低纬偏;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将向北即低纬偏。
24.C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10°W位于100°E的西侧110°,故时间较100°E晚7小时20分。
25.C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和区时。北京的地方时即116°E的地方时为8时,而泰安117°的区时即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故120°E的地方时较116°E早16分钟。
26.B
【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图示自转方向表示北半球,则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①错误。
27.B
28.D
29.D
【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27.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0°,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则为12时所在的经线,利于北京时间为3时14分计算即可。
28.两个日期的分界线为0时和180°经线,0时的经线可根据北京时间为3时14分计算。
29.此时为北半球春季,华北播种小麦为秋季,A错误;北极圈出现极昼为夏至日,B错误。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日出为当地6时,则北京时间为6时16分,C错误。
30.C
31.B
32.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30.嫦娥一号运行始终位于地月系内,故属于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
31.东八区时间为24日18时05分,则中时区时间较东八区晚8个小时。
32.发射时为10月24日,即秋分日—冬至日之间。
33.C
34.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比较分析。
33.根据经纬度范围,可知甲图实际面积小于乙图,因此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甲为台湾岛,乙为马达加斯加岛。
34.甲岛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岛屿东侧为日本暖流。乙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岛屿东侧为马达加斯加暖流。
35.B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①雨热不同期,表示地中海气候;②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最低月温在0°C以下,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④7月气温低于1月,判断位于南半球,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故B项叙述正确。
36.D
37.C
38.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36.图示a位于非洲西南部沿海,受本格拉寒流影响,对沿岸气候其降温减湿的影响,南半球的寒流自南向北流,故D正确。
37.b处位于亚马逊河河口,故河流主要补给为降水;干流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河流含沙量较小,故河流入海口没有形成大的三角洲,该河流为外流河,故参与海陆间循环。
38.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降水丰富,故A错误;西海岸的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B错误;该大陆西岸自然带呈南北分布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以热量条件为基础,C错误。
39.A
40.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外力作用及地貌。
39.图示地貌为风蚀城堡,为干旱地区,长期的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40.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典型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河流流量小,多内流河,河流补给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故选B项。
41.(1)亚热带季风;(2分) 地中海气候;(2分)
(2)东南季风 (2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3)甲 (2分) 夏季炎热干燥(1分),冬季温和多雨 (1分)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1分),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1分)
【解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判断气候类型。(2)A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3)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征、成因。
42.(1)东南(2分)
(2)原因:该地盛行东南信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足;(2分)
地处山地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2分)
沿岸暖流经过,能起到增温增湿作用(2分)
(3)铁路线基本沿海岸线分布(2分)
主要原因是沿海人口、城镇分布较多(2分);促进沿海经济开发(2分)
【解析】(1)本题是经纬度判断方位。(2)D是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从盛行风、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3)铁路交通方便的区位条件从地形、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43.(1)逆时针 (2)夏至 春分 C
(3)BD 昼夜等长 海口 (4)A BC D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1)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为逆时针。(2)图示A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故判断为夏至日,则D表示春分日,地球公转速度在经过近日点1月初时,即接近C位置时较快。(3)当南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则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即BD位置。此时全球昼夜等长。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4)当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即A位置。(5)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时,即为秋分—冬至日,我国各地昼长于夜,且昼长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动,为春分到夏至日。
44.(1)地球自转
(2)正北 正东
(3)6 22 夏至 极昼 夏
【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1)图示AB位于同一经线上,故A点位于B点的正北方向,CD位于同一纬线上,D点位于C点的正东方向。(3)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我国正处于夏季。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小张本月领取了3 000元的工资后,在服装店购买了一件打折上衣,原标价180元,实际支付110元。在这里,3 000元、180元、11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C.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2.茅台酒涨价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一件事。去年9月份左右,一瓶53度飞天茅台售价为728元,经过几番涨价,如今已达1260元。茅台酒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者对茅台酒的需求量增加
②茅台酒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2011年下半年粮食价格上升
④茅台酒供给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15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5个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④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2011年我国1000万保障性住房陆续上市,一线城市商品房价格回落,新楼盘开盘减少。下图中Q1为变化前新上市商品房数量,Q2为变化后数量,P为新上市商品房价格。其中可以描述新楼盘开盘减少这一现象的是
5.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省什么别省品质,买什么别买担心”,这是某跨国公司宣传自己产品时的广告,凸现了企业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这表明某跨国公司是在利用消费者的 心理引导消费。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6.“70年代吃肚饱,80年代吃味道,90年代吃品质,今天我们吃健康”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上述观点是通过--------- 来说明----------。
A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B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C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 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D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7.一套住房所需要的钢材要远远多于服装、彩电、冰箱,等产品,一部小汽车需要的材料和零件也远远多于自行车、手表、空调等产品。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带动重化工业部门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
B.企业生产必须节约资源,降低消耗
C.企业要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D.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8.为了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因为
①小型微型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是地位不同的市场主体
②小型微型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④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1年9月17日,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大城市。运动发起者喊出了“我代表99%,不再忍受1%的贪婪与腐败”。给我们的经济学启示是
①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②整顿规范分配秩序,坚持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制度
③坚持公平民主制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④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10.为推动国有垄断行业改革,2012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这
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②是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④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在2012年2月举办的西半球最大的国际玩具展上,备受青睐的中国传统玩具,如毽子、风筝、不倒翁等,都是经过外国厂商重新设计,并以其品牌参展的。作为全球最大玩具生产国,我国企业面对这一现状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
②发挥传统优势,加强自主研发
③优化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④打造知名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是因为
①通过分工和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②形成产业局部垄断,提高了农产品价格
③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了农产品需求
④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1年10月1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这对于负担沉重、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来说,确实是一场“及时雨”。下列属于企业融资方式的是
①增加储蓄存款 ②获得银行贷款
③发行企业股票 ④降低企业税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央行于2012年2月18日晚间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去年12月下调存准率来的第二次。据初步测算,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可以释放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有利于:
①适度增加贷款,刺激经济增长
②增加存款收益,降低企业负担
③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④抑制通胀预期,平衡资金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从2011年11月起,广东省自行发债规模为69亿元,3年期、5年期地方债各占50%,即都为 34.5 亿元。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配方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C.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16.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17.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将车船税分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按照不同排量实施阶梯式征税主要是为了
①抑制汽车生产和消费,缓解资源压力
②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调控能力
④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2012年首期最大发行总额为500亿元的电子式储蓄国债于3月10日发售。这一政策发挥影响的路径是
①增加财政收入 ②增加国内需求
③扩大政府投资 ④刺激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19.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APEC会议发言中强调:中国坚定不移地保增长、保民生。我国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物质基础
B.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C.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
D.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0.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某地政府提出要为企业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下列做法与对应的“加减乘除”要求一致的是
A.“加法”:增加税收,尽量增加财政支出
B.“减法”: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品牌效应
C.“乘法”:强化计划,规定生产要素分配
D.“除法”:节能降耗,淘汰技术落后产能
21.一个想要改变自己办公室环境的白领,用闲置多时的《音乐之声》碟片换来了一盆漂亮的君子兰;一个喜欢工艺品的收藏爱好者,用瑞士军刀换来了一个精致的木筷盒漆器……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易物网上发生。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价值最大化
③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④遵循了等价交换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22.低碳、节能是2012年的关键词。要让“低碳”成为全民概念,放大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低碳精神;加强低碳意识教育、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如果就此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最合适的主题是( )
①低碳生活 有你有我 ②节能低碳 政府支持
③节能减排 企业责任 ④理性消费 绿色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不列能够反映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影响的是:
24.在下列经济关系中,一般情况下,能够通过右图表示的有
①价格与需求
②收益与风险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④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物价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2010年起我国部分商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2012年上半年出现“油你涨”“苹什么”,可谓是“涨声不断”。从防止物价上涨过快的角度看,下列正确的做法是( )
A. 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B. 人民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减少→国内商品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C. 提高存贷款利率→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有效需求降低→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D. 发行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量→减少消费需求→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26.2012年7月份,100日元兑人民币为8.059 6元,而在5月初时,100日元兑人民币仅为7.2元,短短两个月时间,日元兑人民币进入“8时代”。此次汇率变动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的影响的是
①旅行社:赴日本旅游线路团费报价半年涨三成
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涨工资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7.下图是产品生命周期与销售利润曲线图。如果要阻止产品生命周期从A点到B点运动,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增加产品的市场效用
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 开拓产品的市场范围
④ 依靠技术创新,维持低价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它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29.在2012年2月举办的西半球最大的国际玩具展上,备受青睐的中国传统玩具,如毽子、风筝、不倒翁等,都是经过外国厂商重新设计,并以其品牌参展的。作为全球最 大玩具生产国,我国企业面对这一现状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
②发挥传统优势,加强自主研发
③优化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④打造知名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 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①②?????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1.下图是我国三税改革起征点的变化趋势。在这一变化趋势下,不考虑其他因素,直接带来市场的良性效应是
①社会消费增加
②企业内涵式增长
③商品出厂价提高
④中小企业周转资金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A. 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
B. 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C.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D.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33.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酵,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又生事端。最新消息显示,备受关注的美债谈判不欢而散,并殃及全球资本市场,美国股市暴跌2%.原油、黄金等也纷纷创出近期新低。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性债务问题将直接威胁全球经济增长,而各国股市依然凶多吉少,近日十国集团(G20)、七国集团(G7)和欧洲央行纷纷召开会议,寻求对策,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发展风险的根源
②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行国债不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办法
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4.2011年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达到608. 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 4%0同时,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 3 9亿美元,同比增长34%0材料表明
①我国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
②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实力明显增强
③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④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开放原则正在调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上海世博会期间,小张利用节假日去看世博会。小张从网上了解到世博会门票的价格不等,比如指定日普通票为200元,指定日优惠票为120元……
35.材料中的200元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观念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中的货币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6.小张从网上成功预订了一张指定日优惠票,确认购买资格后,即从其提供的信用卡中扣除门票费用。这种结算方式
A、属于现金支付
B、提高了该商品的使用价值
C、使用外汇支付
D、简化了收款手续,方便、安全
37.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中金币1枚,含纯金1/4盎司,面额100元,最大发行量20000枚;银币1枚,含纯银1盎司,面额10元,最大发行量30000枚。这表明国家能够决定
①货币的流通范围和时间
②货币的发行数量
③货币的价值大小
④货币的面值大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近期,美国方面不断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
2010年11月20日,以“转型的世界与中国大战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安全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本届论坛着重谈到了汇率安全问题。随着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升值将
A、有利于出口,但不利于进口
B、不利于出口,但有利于进口
C、促进欧美国家对中国贸易顺差
D、促进我国的经济稳步发展
39.受灾害天气的影响,面粉加工企业普遍预期小麦价格将上涨,纷纷入市抢购新小麦,小麦收购价一度大涨。为稳定粮价,2011年7月23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向市场投放500万吨小麦。这说明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国家恰当的调控有利于经济稳定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0.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通常情况下价格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1.材料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增速创2年新低。2011年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4%。2011年份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0%。超出年初预定目标。据有关机构预测: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步入结构调整期的背景下,2011年下半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走低,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将更加复杂,抑制和支撑物价涨幅的因素并存,2012年上半年我国物价已面临较大压力。
材料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农业技术人员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转换机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和绩效工资,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
(1)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该如何防止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下降。(1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说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与落实考评办法相结合的必要性。(10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与最终消费率
注: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的世
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最终消费率指的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为70%
左右。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扩大内需谈谈你的认识。(12分)
43.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发布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成产里布局。规划要求,钢铁企业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推动产业转型;钢铁行业要通过兼并重组 产能,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
在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投资数百亿发展“非钢”产业,包括养猪、种菜等。对此,小林同学认为,企业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合法经营、能挣钱、养猪、种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但是也有同学持不同观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小林同学的观点。(12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小题考查货币职能的知识。领取了工资是支付手段,标价是价值尺度,实际支付是流通手段。
2.C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需求量增加,导致价格上涨,故①正确。供给量增加,价格会降低,排除④。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格会降低,排除②。粮食价格上升导致茅台酒成本上升,故③正确。
3.A
【解析】本小题考查价格的知识。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15个单位说明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甲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5个单位说明乙商品需求弹性小。
4.D
【解析】本题以保障房建设为背景设计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经济图表类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据供给曲线最基本的特征“向右上方倾斜”(供给与价格呈同向变动)即可排除A、B选项,再根据题目信息易知:随着保障房供给的增加,新上市的商品房数量减少,价格下降,即新上市商品房数量从Q1 到Q2 是递减变化,其所对应的价格也是下降的。根据以上分析,符合这一变化趋势的为D项。
5.D
【解析】本小题考查消费心理的知识。消费者关注产品质量安全是求实心理。
6.B
【解析】本小题考查消费的知识。吃好在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来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7.D
【解析】本小题考查消费的知识。一套住房所需要的钢材在说消费消费作用,故选D;A.B.C.在谈生产决定作用。
8.D
【解析】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④准确地表述了该观。①表述正确与题干不因果关系;③错误,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是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表现。
9.D
【解析】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片面;③坚持公平民主制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是政治学角度,不是经济学启示;均排除。
10.D
【解析】本小题考查市场和非公有制的知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民间资本是非公有制,不是国有经济,排除故②③。
11.D
【解析】题干主要是在说我国的玩具是借着外国的包装进入国际市场,其潜台词是我国的玩具应该有能力自己打入国际市场,因此选择②和④;只有自主研发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只有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才能让中国的玩具真正走向世界。①和③都是在描述一个企业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成功,与“我国产品走向世界”这一命题并无关联,因此不能被选中。
12.B
【解析】②“形成产业局部垄断”表述错误,排除;③中“扩大了农产品需求”与农业产业化无关,不选;①④均为农业产业化的意义,能够促进农民增收,B符合题意。
13.C
【解析】此题考查融资方式的知识。①增加储蓄存款主体是居民,④降低企业税负主体是国家,均不属于企业融资方式。
14.B
【解析】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说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较少,消费需求不旺,所以要适度增加贷款,刺激经济增长,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②④说法错误,故选B。
15.C
【解析】此题考查分配方式的知识。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发展,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和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均是按劳分配。
16.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有关改革发展的问题。A选项不选是因为从2007年到2011年扶贫对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扶贫对象数量逐年递增,如果选了A,那就等于是在说从2007年到2011年,我国治理贫困的成效是在降低的,这显然与我国实际不相符合。B选项不选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图中数据是针对“扶贫对象”,而不是针对“所有人”,谈不到使“人人”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不选D选项则是因为如果提到“分配”,那是针对提供劳动的劳动者或提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个体,而题目中提到的“扶贫”,可能扶贫对象并没有参与劳动,但也获得了扶贫款,这不能叫“分配”,而只能叫“社会福利”。因此选C: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逐年向好,因此国家可以逐年提高扶贫标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
17.C
【解析】此题考查税收的知识。按照不同排量实施阶梯式征税主要是为了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不是为了抑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和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调控能力。
18.B
【解析】政府投资形成新的需求→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收入增加→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生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故答案为B。
19.B
【解析】我国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故选B.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其他三项均不是根本目的。
20.D
【解析】应对金融危机应减税,而不能加税,排除A;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为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的做法,应排除;D符合题意。
21.C
【解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物易物的交易行为,并没有以货币为媒介,故不能算是商品流通,所以①不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故以物易物的交易行为,并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量,所以②也不选;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
22.B
【解析】本小题考查消费的知识。放大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低碳精神对应③节能减排 企业责任;加强低碳意识教育、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对应①低碳生活 有你有我,故选B.①③,题干未涉及政府支持,排除②;④绿色发展主要指国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23.D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问题。问的是汽油价格上涨后对汽车需求量的影响,D1和D2代表着汽车的需求曲线。明显,汽油价格上涨,那么对汽车的需求量就会减少,进而影响到汽车的价格,所谓量价齐跌,所以需求曲线会向左移。而四个选项中只有BD是需求曲线变动,而向左移的只有D。故选D。
24.C
【解析】本题考经济关系问题。右图表示的是反比关系,一般情况下,①价格与需求与④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是反比关系;②收益与风险与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正比比关系;故选C.①④。
25.C
【解析】本题考物价问题。提高存贷款利率使得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从而有效需求降低,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下降,故选C。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扩大生产规模的结果,故排除A.
26.A
【解析】本小题考查汇率变动影响的知识。日元兑人民币进入“8时代”说明日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赴日本旅游线路团费报价半年涨三成,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涨工资了,故选A.①②。赴日留学成本将增加、不是减少,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减少、不是增加,故排除C.③④。
27.A
【解析】本小题考查企业的知识。增加产品的市场效用、开拓产品的市场范围可以阻止企业衰退,故选A.①③。扩大生产规模不一定能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②不选。维持低价竞争错误,④不选。
28.A
【解析】本小题考查投资方式的知识。股票的风险最大,收益最高,这个比较容易得知。因此首先排除C和D。而A和B中国债收益高也表达一致,那就是风险两者谁更高的分歧了。课本说储蓄风险低,只是与债券相比,但债券中的国债的风险是最小的,因为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它的风险大小反映了国家的信用状况;而储蓄风险则反映了银行的信用状况,一般而言国家信用要高于银行信用,储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①如果存在通货膨胀情况,则存款会发生贬值?②如果储户提前支取定期存款,会使利息遭到损失?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同样存在破产的可能?。
29.D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问题。中国传统玩具,如毽子、风筝、不倒翁等,都是经过外国厂商重新设计,因此要发挥传统优势,加强自主研发;并以其品牌参展、因此要打造知名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故选D.②④;①扩大企业规模不一定有规模效益,③优化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不是题干的要求,故排除A.①③。
30.B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是改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因此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故选?B. ②③;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说法错误、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不是题干的要求。
31.D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问题。三税改革起征点指增值税、营业税和个税,①社会消费增加不够直接;不一定会实现②企业内涵式增长;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会使③商品出厂价提高和④中小企业周转资金增加。
32.A
【解析】制定经济目标属于经济手段。且题干说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因为我国以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都是定为8%以上,造成片面追求GDP忽视环境和人文因素,所以把GDP下调。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属于货币政策,经济手段。不是行政手段,且和题干不密切。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可能属于行政手段,也可能是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况且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指发行国债。落实和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一定是是财政政策,即经济手段。货币政策指银行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BCD选项和题干要求不符,题干要求综合,这三个选项只是部分。
33.D
【解析】①不准确,全球经济发展风险的根源在于国际旧秩序的存在、南北发展的不平衡。美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体现②,十国集团、七国集团、欧洲贿选纷纷召开会议寻求对策,体现④。③错误,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办法,但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4.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外贸结构优化,①不选;由外贸取得的成就,可知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这一原则不可调整和改变。
35.B
36.D
【解析】
35.本小题考查的是价值尺度。比如指定日普通票为200元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观念中的货币,①②符合题意。
36.本小题考查的是信用卡。小张从网上成功预订了一张指定日优惠票的结算方式简化了收款手续,方便、安全,D符合题意。
37.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的发行表明国家能够决定货币的发行数量,货币的面值大小,②④符合题意。
38.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升值将不利于出口,但有利于进口,B符合题意。
39.A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供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向市场投放500万吨小麦,这说明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国家恰当的调控有利于经济稳定,①②符合题意。
40.A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使得商品的价格的下降,供给量的上升使得价格的上升,①④符合题意。
41.(1)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3分)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提高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3分)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3分)
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以及消费信心。国家要出台相关措施调控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胀预期。(3分)
⑤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让居民放心的消费环境。(3分)
(2).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促进公平分配,整体上提高待遇,才能维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权益,调动劳动积极性;(3分)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完善岗位责任和绩效考评办法,确保农业科技推广效果,提高经济效率;(3分)③分配要做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既要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防止分配不公,又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效益的提高,做到公平与公正。(4分)
【解析】
本题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为情境,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只要抓住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及对应材料即可。
本题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情境,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能力。只要结合材料三,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说明即可。
42.(1)材料一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资本形成率小幅上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最终消费率则呈下降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过低。表明我国投资过旺,消费不足,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
(2)要调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要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为此要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促进消费;
要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要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信心;
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理性消费。
【解析】本题以“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与最终消费率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只要抓住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即可。
只要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扩大内需谈谈认识即可。
43.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钢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大型钢铁企业转型发展养猪、种菜“非钢”产业,是为了获得收益。小材的观点有合理之处。(3分)但公司经营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唯有如此,钢铁企业才能真正走出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的困境。(3分)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理应通过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不仅做大更要做强,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小林的观点有不足之处。(3分)
【解析】本题以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只要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小林同学的观点即可。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数学文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设随机变量,且,则实数的值为( )
A. 4  B. 6  C. 8    D.10
2.集合,集合,则集合 ( )
A、 B、 C、 D、
3.某三棱锥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
A.4 B.8 C.12 D.24
4.设命题:,命题: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 )
A、, B、,
C、, D、,
6.已知函数y=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则的值为 ( )
A、 B、 C、 D、
7. 已知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图象可由函数y=cosx的图象(纵坐标不变) ( )
A、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B、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
C、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D、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
8.设m>1,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z=x+my的最大值小于2,则m的取值范围为 ( )
A.(1,1+) B.(1+,+∞)
C.(1,3) D.(3,+∞)
9.一个盛满水的密闭三棱锥容器S-ABC,不久发现三条侧棱上各有一个小洞D,E,F,且知SD∶DA=SE∶EB=CF∶FS=2∶1,若仍用这个容器盛水,则最多可盛原来水的(  )
A. B. C. D.
10.下列函数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 )
11.给出如下四个命题:
① 若“且”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
②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三点共线;
③ “?x∈R,x2+1≥1”的否定是 “x∈R,x2+1≤1”;
④ 在中,“”是“”的充要条件.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
A.4 B.3 C. 2 D. 1
12.利用导数,可以判断函数在下列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在极坐标系中,直线经过圆的圆心且与直线平行,则直线与极轴的交点的极坐标为_________.
14.已知程序框图如右,则输出的= .
K
15.已知,则的值为__________.
16.已知则的值为 .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多面体中,⊥平面,为平行四边形,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若∠=90°,求证;
(3)若∠=120°,求该多面体的体积.
18.(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
(1)若为的极值点,求实数的值;
(2)若在上为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当时,方程有实根,求实数的最大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值;
(2)对于一切正数,恒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组成的集合。
20.(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Ⅰ)求不等式的解集;
(Ⅱ),使,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9分)设三角形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 ,.
(1)求边的长;(2)求角的大小;(3)求三角形的面积。
参考答案
1.A
【解析】由题意知.
2.A
【解析】因为集合,集合,则集合
,选A
3.A
【解析】解:由三视图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可知:三棱锥的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三棱锥的高是,它的体积为,故选A
4.A
【解析】因为命题:,命题: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等价于1-4m,因此可知,则:m<是:m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5.D
【解析】因为,那么利用复合函数单调性可知,,化简得到结论为,,故选D
6.C
【解析】因为由题意,函数的定义域是[-3,1]
y=由于-x2-2x+3在[-3,1]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0,因此可知m,和M的值分别是2,,因此可知比值为,选C
7.B
【解析】根据图像先求解A=1周期为,w=2,然后代点(-,0)得到=-的值,可知该函数图像是由y=cosx的图象先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选B
8.A
【解析】解:解: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作L:x+my=0,向可行域内平移,越向上,则Z的值越大,从而可得当直线L过B时Z最大
而联立x+y=1,与y=mx可得点B(),代入可得
故选B
9.D
【解析】解:如右图所示,过DE作与底面ABC平行的截面DEM,则M为SC的中点,F为SM的中点.过F作与底面ABC平行的截面FNP,则N,P分别为SD,SE的中点.
设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V,高为H,S-DEM的体积为V1,高为h,则h:H=2:3,v1:v=8:27
三棱锥F-DEM的体积与三棱锥S-DEM的体积的比是1:2(高的比),∴三棱锥F-DEM的体积4v:27
三棱台DEM-ABC的体积=V-V1=19v:27, ∴最多可盛水的容积23v:27
故最多所盛水的体积是原来的,选D
10.D
【解析】因为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的自变量x,都有一个唯一的值与其相对应,那么可知选项A符合,选项B符合,选项C,利用关于x轴对称变换得到符合,选项D,应该是偶函数,所以不成立,故选D.
11.C
【解析】因为命题1中,且命题为假,则一假即假,因此错误,命题2中,因为是等差数列,因此成立。命题3,否定应该是存在x,使得x2+1<1”,命题4中,应该是充要条件,故正确的命题是4个。选C.
12.B
【解析】因为可知在四个选项中逐一判定可知函数的导函数的符号,可知其单调性递增。选B.
13.(1,0)
【解析】由可知此圆的圆心为(1,0),直线是与极轴垂直的直线,所以所求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所以直线与极轴的交点的极坐标为(1,0).
14.9
【解析】因为,所以当S=105时退出循环体,因而此时i=9,所以输出的i值为9.
15.3/2.
【解析】因为根据函数解析式可知f()=f()+1= f()+2=3/2.
16.16/17
【解析】因为
17.(Ⅰ)见解析;(Ⅱ)见解析;(Ⅲ)该五面体的体积为 。
【解析】(Ⅰ)取PC的中点为O,连FO,DO,可证FO∥ED,且FO=ED,所以四边形EFOD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得EF∥DO,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可得EF∥平面PDC;
(Ⅱ)先证明PD⊥平面ABCD,再证明BE⊥DP;
(Ⅲ)连接AC,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知△ABC与△ADC面积相等,所以三棱锥P-ADC与三棱锥P-ABC体积相等,即五面体的体积为三棱锥P-ADC体积的二倍.
(Ⅰ)取PC的中点为O,连FO,DO,∵F,O分别为BP,PC的中点,
∴∥BC,且,又ABCD为平行四边形,∥BC,且,
∴∥ED,且
∴四边形EFOD是平行四边形 --------------------------------2分
即EF∥DO 又EF平面PDC ∴EF∥平面PDC. ---------------------- 4分
(Ⅱ)若∠CDP=90°,则PD⊥DC,又AD⊥平面PDC ∴AD⊥DP,
∴PD⊥平面ABCD, ------------- 6分
∵BE平面ABCD,∴BE⊥DP ------------ 8分
(Ⅲ)连结AC,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知与面积相等,
所以三棱锥与三棱锥体积相等,
即五面体的体积为三棱锥体积的二倍.
∵AD⊥平面PDC,∴AD⊥DP,由AD=3,AP=5,可得DP=4又∠CDP=120°PC=2,
由余弦定理并整理得, 解得DC=2 ------------------- 10分
∴三棱锥的体积
∴该五面体的体积为 -------------------- 12分
18.(1).(2)的取值范围为.(3)当时,有最大值0.
【解析】(1)根据建立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值.
(2)本小题实质是在区间上恒成立,
进一步转化为在区间上恒成立,
然后再讨论a=0和两种情况研究.
(2) 时,方程可化为,,
问题转化为在上有解,
即求函数的值域,然后再利用导数研究g(x)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从而求出值域,问题得解.
解:(1).………1分
因为为的极值点,所以.………………………2分
即,解得.…………………………………3分
又当时,,从而的极值点成立.…………4分
(2)因为在区间上为增函数,
所以在区间上恒成立.…5分
①当时,在上恒成立,所以上为增函数,故
符合题意.…………………………6分
②当时,由函数的定义域可知,必须有对恒成立,故只能,
所以上恒成立.……………7分
令,其对称轴为,……………8分
因为所以,从而上恒成立,只要即可,
因为,
解得. u……………………………………9分
因为,所以.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10分
(3)若时,方程可化为,.
问题转化为在上有解,
即求函数的值域.……………………11分
以下给出两种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方法1:因为,令,
则 ,…………………………………12分
所以当,从而上为增函数,
当,从而上为减函数,………………………13分
因此.
而,故,
因此当时,取得最大值0.…………………………………………14分
方法2:因为,所以.
设,则.
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因为,故必有,又,
因此必存在实数使得,
,所以上单调递减;
当,所以上单调递增;
当上单调递减;
又因为,
当,则,又.
因此当时,取得最大值0.……………………………14分
19.(1)函数在(0,1)递增,在递减。的最大值为.
(2)。
【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运用。
(1)求解导数,然后根据导数的符号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得到判定,求解极值和最值。
(2)要证明不等式恒成立,那么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最值来分析得到参数的范围。
解:(1)

所以可知函数在(0,1)递增,在递减。
所以的最大值为.
(2)令函数

当时,恒成立。所以在递增,
故x>1时不满足题意。
当时,当时恒成立,函数递增;
当时恒成立,函数递减。
所以;即 的最大值
令 ,则
令函数 ,
所以当时,函数递减;当时,函数递增;
所以函数,
从而
就必须当时成立。
综上。
20.(1) ;
【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和恒成立问题的综合运用。
(1)因为,利用零点三段论,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2)因为,使,只要求解函数f(x)的最小值即可,得到参数的范围。
解:(1),--------------------------2分



综上所述 ----------------------5分
21.(1);(2) ;(3)。
【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解三角形的求解,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依正弦定理有
又,∴
(2)依余弦定理有,又<<,∴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解:(1)依正弦定理有…………………………1分
又,∴ …………………………3分
(2)依余弦定理有………………………5分
又<<,∴ …………………………6分
(3)三角形的面积………………9分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数学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设复数,,则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 “”是“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的(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设随机变量,且,则实数的值为( )
A. 4  B. 6  C. 8    D.10
4.如图,设D是图中边长分别为1和2的矩形区域,E是D内位于函数y=(x>0)图象下方的区域(阴影部分),从D内随机取一个点M,则点M取自E内的概率为( )
(A) (B)
(C) (D)
5.集合,集合,则集合 ( )
A、 B、 C、 D、
6.某三棱锥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
A.4 B.8 C.12 D.24
7.设命题:,命题: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 )
A、, B、,
C、, D、,
9.已知函数y=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则的值为 ( )
A、 B、 C、 D、
10. 已知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图象可由函数y=cosx的图象(纵坐标不变) ( )
A、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B、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
C、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D、 先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
11.设m>1,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z=x+my的最大值小于2,则m的取值范围为 ( )
A.(1,1+) B.(1+,+∞)
C.(1,3) D.(3,+∞)
12.一个盛满水的密闭三棱锥容器S-ABC,不久发现三条侧棱上各有一个小洞D,E,F,且知SD∶DA=SE∶EB=CF∶FS=2∶1,若仍用这个容器盛水,则最多可盛原来水的(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在极坐标系中,直线经过圆的圆心且与直线平行,则直线与极轴的交点的极坐标为_________.
14.如右图,是圆的直径,直线与圆相切于点, 于点,若圆的面积为,,则的长为 .
15.已知程序框图如右,则输出的= .
K
16.已知抛物线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点是两曲线的一个交点,且⊥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试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试求的前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多面体中,⊥平面,为平行四边形,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若∠=90°,求证;
(3)若∠=120°,求该多面体的体积.
19.(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
(1)若为的极值点,求实数的值;
(2)若在上为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当时,方程有实根,求实数的最大值.
20.(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2分)
(1)已知梯形ABCD是直角梯形,按照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求直角梯形以BC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
(2)定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与定平面α相交,P为直线AB外的一点,且P不在α内,若直线AP、BP与α分别交于C、D点,求证:不论P在什么位置,直线CD必过一定点.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值;
(2)对于一切正数,恒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组成的集合。
参考答案
1.D
【解析】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
2.B
【解析】因为a>1,所以,所以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反之不成立,如a=-2时,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显然不满足a>1.故“”是“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的充分条件.
3.A
【解析】由题意知.
4.C
【解析】因为.
所以点M取自E内的概率为.
5.A
【解析】因为集合,集合,则集合
,选A
6.A
【解析】解:由三视图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可知:三棱锥的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三棱锥的高是,它的体积为,故选A
7.A
【解析】因为命题:,命题: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等价于1-4m,因此可知,则:m<是:m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8.D
【解析】因为,那么利用复合函数单调性可知,,化简得到结论为,,故选D
9.C
【解析】因为由题意,函数的定义域是[-3,1]
y=由于-x2-2x+3在[-3,1]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0,因此可知m,和M的值分别是2,,因此可知比值为,选C
10.B
【解析】根据图像先求解A=1周期为,w=2,然后代点(-,0)得到=-的值,可知该函数图像是由y=cosx的图象先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选B
11.A
【解析】解:解: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作L:x+my=0,向可行域内平移,越向上,则Z的值越大,从而可得当直线L过B时Z最大
而联立x+y=1,与y=mx可得点B(),代入可得
故选B
12.D
【解析】解:如右图所示,过DE作与底面ABC平行的截面DEM,则M为SC的中点,F为SM的中点.过F作与底面ABC平行的截面FNP,则N,P分别为SD,SE的中点.
设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V,高为H,S-DEM的体积为V1,高为h,则h:H=2:3,v1:v=8:27
三棱锥F-DEM的体积与三棱锥S-DEM的体积的比是1:2(高的比),∴三棱锥F-DEM的体积4v:27
三棱台DEM-ABC的体积=V-V1=19v:27, ∴最多可盛水的容积23v:27
故最多所盛水的体积是原来的,选D
13.(1,0)
【解析】由可知此圆的圆心为(1,0),直线是与极轴垂直的直线,所以所求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所以直线与极轴的交点的极坐标为(1,0).
14.1
【解析】∵CD是圆O的切线,∴∠ABC=∠ACD=30°,∴在直角三角形ACD中,AD=1,∴AC=2,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2,∴AB=4,∴圆的半径是2,所以,
所以.
15.9
【解析】因为,所以当S=105时退出循环体,因而此时i=9,所以输出的i值为9.
16.
【解析】由题意知所以
.
17.(1);(2)
【解析】(1)n=1时,,;n>1时,,从而确定{}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 ,显然采用错位相减的方法求和.
18.(Ⅰ)见解析;(Ⅱ)见解析;(Ⅲ)该五面体的体积为 。
【解析】(Ⅰ)取PC的中点为O,连FO,DO,可证FO∥ED,且FO=ED,所以四边形EFOD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得EF∥DO,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可得EF∥平面PDC;
(Ⅱ)先证明PD⊥平面ABCD,再证明BE⊥DP;
(Ⅲ)连接AC,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知△ABC与△ADC面积相等,所以三棱锥P-ADC与三棱锥P-ABC体积相等,即五面体的体积为三棱锥P-ADC体积的二倍.
(Ⅰ)取PC的中点为O,连FO,DO,∵F,O分别为BP,PC的中点,
∴∥BC,且,又ABCD为平行四边形,∥BC,且,
∴∥ED,且
∴四边形EFOD是平行四边形 --------------------------------2分
即EF∥DO 又EF平面PDC ∴EF∥平面PDC. ---------------------- 4分
(Ⅱ)若∠CDP=90°,则PD⊥DC,又AD⊥平面PDC ∴AD⊥DP,
∴PD⊥平面ABCD, ------------- 6分
∵BE平面ABCD,∴BE⊥DP ------------ 8分
(Ⅲ)连结AC,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知与面积相等,
所以三棱锥与三棱锥体积相等,
即五面体的体积为三棱锥体积的二倍.
∵AD⊥平面PDC,∴AD⊥DP,由AD=3,AP=5,可得DP=4又∠CDP=120°PC=2,
由余弦定理并整理得, 解得DC=2 ------------------- 10分
∴三棱锥的体积
∴该五面体的体积为 -------------------- 12分
19.(1).(2)的取值范围为.(3)当时,有最大值0.
【解析】(1)根据建立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值.
(2)本小题实质是在区间上恒成立,
进一步转化为在区间上恒成立,
然后再讨论a=0和两种情况研究.
(2) 时,方程可化为,,
问题转化为在上有解,
即求函数的值域,然后再利用导数研究g(x)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从而求出值域,问题得解.
解:(1).………1分
因为为的极值点,所以.………………………2分
即,解得.…………………………………3分
又当时,,从而的极值点成立.…………4分
(2)因为在区间上为增函数,
所以在区间上恒成立.…5分
①当时,在上恒成立,所以上为增函数,故
符合题意.…………………………6分
②当时,由函数的定义域可知,必须有对恒成立,故只能,
所以上恒成立.……………7分
令,其对称轴为,……………8分
因为所以,从而上恒成立,只要即可,
因为,
解得. u……………………………………9分
因为,所以.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10分
(3)若时,方程可化为,.
问题转化为在上有解,
即求函数的值域.……………………11分
以下给出两种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方法1:因为,令,
则 ,…………………………………12分
所以当,从而上为增函数,
当,从而上为减函数,………………………13分
因此.
而,故,
因此当时,取得最大值0.…………………………………………14分
方法2:因为,所以.
设,则.
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因为,故必有,又,
因此必存在实数使得,
,所以上单调递减;
当,所以上单调递增;
当上单调递减;
又因为,
当,则,又.
因此当时,取得最大值0.……………………………14分
20.(1);(2)不论P在什么位置,直线CD必过一定点.
【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斜二测画法的运用,以及空间几何体中表面积的求解。
(1)由斜二测画法可知AB=2,BC=4,AD=2进而DC=,那么旋转得到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可以解得。
(2)设定线段AB所在直线为l,与平面α交于O点,即l∩α=O.。∴AP、BP可确定一平面β且C∈β,D∈β.因为CD=α∩β.∴A∈β,B∈β.∴l?β.∴O∈β.∴O∈α∩β,即O∈CD.
解:(1)由斜二测画法可知AB=2,BC=4,AD=2
进而DC=,
旋转后形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
(2)设定线段AB所在直线为l,与平面α交于O点,即l∩α=O.
由题意可知,AP∩α=C,BP∩α=D,∴C∈α,D∈α.
又∵AP∩BP=P.
∴AP、BP可确定一平面β且C∈β,D∈β.
∴CD=α∩β.∴A∈β,B∈β.∴l?β.∴O∈β.∴O∈α∩β,即O∈CD.
∴不论P在什么位置,直线CD必过一定点.
21.(1)函数在(0,1)递增,在递减。的最大值为.
(2)。
【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运用。
(1)求解导数,然后根据导数的符号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得到判定,求解极值和最值。
(2)要证明不等式恒成立,那么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最值来分析得到参数的范围。
解:(1)

所以可知函数在(0,1)递增,在递减。
所以的最大值为.
(2)令函数

当时,恒成立。所以在递增,
故x>1时不满足题意。
当时,当时恒成立,函数递增;
当时恒成立,函数递减。
所以;即 的最大值
令 ,则
令函数 ,
所以当时,函数递减;当时,函数递增;
所以函数,
从而
就必须当时成立。
综上。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0=2.0m/s,它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是4.5m,则它的加速度为( )
A 0.5m/s2 B 1.0 m/s2 C 1.5 m/s2 D 2.0 m/s2
2.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根据上述已知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过的路程。
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
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到追上甲车之前,甲乙相距最远时乙车的速度。
3.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 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速为340m/s,则
A. 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 m B. 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34 m
C.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D.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4.某同学为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绘制了物体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x,横坐标表示时间t,由此可知该物体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匀速曲线运动
D.变速曲线运动
5.奥运会中的投掷链球、铅球、铁饼和标枪等体育比赛项目都是把物体斜向上抛出的运动,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这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
A.物体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B.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C.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 先减小后增大
D.物体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6.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底端,第一阶段物体被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第二阶段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匀速运动到达传送带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
B.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
C.第一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第一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D.物体从底端到顶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等于全过程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
7.如图所示,q1、q2、q3分别表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已知q1与q2之间的距离为l1,q2与q3之间的距离为l2,l1>l2。若q2为正电荷,且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关于q1、q3 的电性和q1、q2、q3电荷量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q1、q3都带负电,q1>q2>q3
B.q1、q3都带正电,q1<q2<q3
C.q1、q3都带负电,q1>q3>q2
D.q1、q3都带正电,q1>q3>q2
8.汽车以恒定功率P、初速度v0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时,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恒定不变,则汽车上坡过程中的v-t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9.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并于9月27日实现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如图1-1所示,宇航员翟志刚正在进行舱外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七号”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不可看作质点
B.“神舟七号”在“调姿”的过程中可看作质点
C.“神舟七号”在绕地球轨道上对地球拍照的过程中可看作质点
D.在研究“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和速率时可将其看作质点
10.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
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微元法
D.伽利略在研究力与运动关系时利用了理想实验法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如图12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在水平恒定的推力F的作用下,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则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12.有一直角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一个小环P,OB上套有一个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13)。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移动后和移动前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    ;细绳的拉力T    。

13.(6分)某学生骑着自行车(可视为质点)从倾角为θ=37°的斜坡AB上滑下,然后在水平地面BC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整个过程中该学生始终未蹬脚踏板,如图甲所示.自行车后架上固定一个装有墨水的容器,该容器距地面很近,每隔相等时间T滴下一滴墨水.该学生用最小刻度为cm的卷尺测得某次滑行数据如图乙所示.假定人与车这一整体在斜坡上和水平地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大小相等.己知人和自行车总质量m=80kg,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T=__________s,人与车在斜坡AB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a1=__________m/s2,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a2=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实验题
14.如图10所示,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在纸带上选用的五个计数点,则从纸带上分析可知(数据单位:cm每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
⑴ 小车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⑵小车在C点既时速度为 m/s
⑶ 小车在BD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⑷ 小车在E点即时速度为 m/s
15.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mm。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a)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一个摆球由静止开始从A位置摆到B位置,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应该守恒,即: 。直接测量摆球到达B点的速度v比较困难。现让小球在B点处脱离
悬线做平抛运动,利用平抛运动的特性来间接地测出v。如图(a)中,悬点正下方P点处放有水平放置炽热的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作平抛运动。在地面上放上白纸,上面覆盖着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会在下面白纸上留下痕迹。用重锤线确定出A、B点的投影点N、M。
重复实验10次(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由静止释放),球的落点痕迹如图(b)所示,图中米尺水平放置,零刻度线与M点对齐。用米尺量出AN的高度h1、BM的高度h2,算出A、B两点的竖直距离,再量出M、C之间的距离x,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的质量为m。
(1)根据图(b)可以确定小球平抛时的水平射程为____________ cm。
(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出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v0 = __________(CM间距用x表示);
(3)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球从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 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7.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释放一颗,在连续放了几颗后,对斜面上正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16所示,现测得AB=15cm,BC=20cm,已知小球在斜面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相同.求:①小球运动时加速度大小;②拍片时B的速度大小;③D、C两球相距多远;④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多少颗.
18.如图17所示,质量为M的劈块,其左右劈面的倾角分别为θ1 = 30°、θ2 = 45°,质量分别为m1 =kg和m2 = 2.0kg的两物块,同时分别从左右劈面的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劈块始终与水平面保持相对静止,各相互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 0.20 ,求两物块下滑过程中(m1和m2均未达到底端)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g = 10m/s2)
19.(10分)在水平面上放置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A,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在其斜面上静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B,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μ2>tanθ),如图所示。现将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斜面体A上, F的数值由零逐渐增加,当A、B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时,F不再改变。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求:
(1)B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
(2)水平力F的最大值;
(3)定性画出整个过程中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参考答案
1.B
【解析】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2.5s时刻的瞬时速度为4.5m/s,由求得加速度为1.0 m/s2
2.AD
【解析】题中涉及到2个相关物体运动问题,分析出2个物体各作什么运动,并尽力找到两者相关的物理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通常可以从位移关系、速度关系或者时间关系等方面去分析。
解析:根据题意,从汽车乙开始追赶汽车甲直到追上,两者运动距离相等,即s甲=
=s乙=s,经历时间t甲=t乙=t.
那么,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对甲应有: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对乙有:,及
由前2式相除可得at=2v0,代入后式得vt=2v0,这就说明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应为2v0。因a不知,无法求出路程和时间,如果我们采取作v-t图线的方法,则上述结论就比较容易通过图线看出。图中当乙车追上甲车时,路程应相等,即从图中图线上看面积s甲和s乙,显然三角形高vt等于长方形高v0的2倍,由于加速度a未知,乙图斜率不定,a越小,t越大,s也越大,也就是追赶时间和路程就越大
3.BD
【解析】设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Δt,此即每滴水下落的运动时间Δt=,又因为h=?gΔt2,则g=.注意,人耳距水龙头及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对测量都没有影响,故选项BD正确
4.B
【解析】位移时间图像中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横轴以上位移为正,横轴以下位移为负,所以位移时间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ACD错;B对;
5.D
【解析】这些物体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上升过程中重力做负功,动能减小,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D对;
6.C
【解析】第一阶段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第二阶段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第一阶段和全过程一样,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就是摩擦力,因此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第一阶段物体的平均速度是传送带速度的一半,因此物体的位移s1恰好等于物体和传送带间相对移动的距离d。摩擦生热Q=fd=fs1,等于物块机械能增加而不是动能的增加
7.C
【解析】三个点电荷均处于平衡状态,则对每个点电荷来说,它一定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若设q1、q3均带正电,则虽然q2可以平衡,但q1或q3所受的两个库仑力由于均为斥力故而方向相同,不能平衡.若设q1、q3均带负电,则每个点电荷所受的两个库仑力均方向相反,可能平衡.因此, q1、q3均带负电.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 q1、q3必须是同种电荷且跟q2是异种电荷.
q1受q2水平向右的库仑引力作用和q3水平向左的库仑斥力作用.
由库仑定律和平衡条件有
同理,对q2有;对q3有以上三式相比,得
q1: q2: q3=.
8.BCD
【解析】本题考查机车启动的两种形式,上坡过程中随着速度的增大,由P=Fv可知牵引力逐渐减小,F-f=ma可知加速度逐渐减小,C对;A错;当牵引力与阻力相等时匀速上坡,B对;如果减速上坡,随着速度减小牵引力增大,f-F=ma可知加速度逐渐减小,当牵引力增大到等于阻力时最后达到匀速上坡,BCD正确
9.D
【解析】“神舟七号”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大小与距离来说很小,所以可以看做质点,A错;在分析圆周运动过程中都可以看做质点,但调姿过程中不可以看做质点,B错;同理C错;D对;
10.D
【解析】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推理法和理想实验法,D对;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固定变量法,A错;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法,C错;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冲淡”重力的方法,选项B错;
11.
【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沿着斜面和垂直斜面的坐标轴,平行于斜面方向上,在垂直斜面方向上,由以上公式联立可得
12.不变, 变大
【解析】分析受力作出示意图。再把两环、细绳作为“整体”研究可知,小环P所受支持力等于2mg即
其中,FN、FN/分别为环P、Q所受支持力。由①式可知,FN大小不变。
然后,依“极限思维”分析,当环P向左移至O点时,环Q所受的拉力T、支持力FN/逐渐减小为mg、0。以B为研究对象,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所以绳子的拉力也增大,静力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类似此例的“连接体”问题。解题思维方法,无非为“整体”、“隔离”两种分析方法的交替使用,至于是先“整体”、还是“隔离”,则因题而异,变通确定
13.0.5 (2分) 4 (2分) 2(2分)
【解析】斜面上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为100cm,地面上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为50cm,则a1=2a2。在斜面上:mgsin37°-f=ma1,地面上f=ma2,解得T=0.5s,a1=4m/s2,a2=2m/s2。
14.2; 1.9; 1.9; 2.3
【解析】⑴加速度大小可由逐差法求得⑵C点速度等于AE间的平均速度(3)BD的平均速度为(0.54-0.16)m/0.2s=1.9m/s(4)由C点速度和加速度求E点速度
15.4.120。
【解析】主尺读数为41mm,游标尺读数为0.02×6=0.12mm,所以长度为41mm+0.02×6mm=4.120cm
16.(1)65.0。(64.0~65.5),(2),(3),
【解析】(1)用圆规画圆,圆心即为落点,根据竖直高度求得时间,再由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求得初速度(2)由竖直高度,水平方向x=vt可求得水平速度表达式为(3)由A到B重力势能减小量为mgh,动能增量为
17.2颗
【解析】本题属于运动学的综合问题,从题设意境来看,斜面上有多个小球在运动,但是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各球的运动情况也相同,这样拍片时图中各小球的位置可以等效为一个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每隔0.1s小球所在的位置.
①小球运动时加速度a=5 m/s2 ( 3分 )
②小球B的速度 ( 3分 )
③D、C两球相距DC=BC+△S=BC+(BC-AB)=0.25m ( 3分 )
④小球B从开始下滑到图示位置所用的时间t B=v B/a=1.75/5=0.35s ( 3分 )
所以B球上面正运动着的小球有3颗,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有2颗. ( 3分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的应用,经过相邻的时间内,由此可得加速度大小,B点为AC的中间时刻,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间的平均速度
18.-2.3N负号表示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3N,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选M 、m1和m2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把在相同时间内,M保持静止,m1和m2分别以不同的加速度下滑三个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来研究。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在水平方向,整体除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外,不可能再受到其他力;如果受到静摩擦力,那么此力便是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
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取水平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F合x = Ma′+ m1a1x-m2a2x
其中a′、a1x和a2x分别为M 、m1和m2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的大小,而
a′= 0 ,a1x = g (sin30°-μcos30°) cos30° ,a2x = g (sin45°-μcos45°) cos45° 。所以:
F合 = m1g (sin30°-μcos30°) cos30°-m2g (sin45°-μcos45°) cos45° =×10×(-0.2×)×-2.0×10×(-0.3×)×=-2.3N
负号表示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3N,方向水平向右。
本题考查整体隔离法的应用,静止时现已整体为研究对象,所以整体没有运动趋势,不受摩擦力作用,两物块下滑过程中,分析两物块的受力情况,把加速度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公式可求得水平方向的合力,由此可知要想静止不动,静摩擦力必须平衡该力
19.(1) (2) (μ1+ ) (M+m)g (3)如下图。
【解析】(1)A、B先静止,后做加速度不断增加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A对B有最大摩擦力。物块A受力如图,设最大加速度为a,
在x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cosθ- FN sinθ = ma ① (1分)
在y轴方向由平衡条件得 Ff sinθ+ FN cosθ = mg ② (1分)
又 Ff = μ2FN ③ (1分)
由①②③得 Ff = ④ (2分)
(2)由以上各式得a = g ⑤ (2分)
A、B的加速度均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1(M+m)g = (M+m)a ⑥
由⑤⑥得F = (μ1+ ) (M+m)g ⑦ (2分)
(3)如下图。 (3分)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A、B先静止,后做加速度不断增加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两个过程列式,联立求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公式求解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中的A进入肝细胞使细胞内ADP含量降低
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胰高血糖素能促进6、9过程
C.图示三种细胞对血液中A浓度依赖最大的是脑细胞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
2.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其细胞周期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h、S期(DNA合成期)8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h,分裂期2h。一个细胞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结果一个细胞的DNA相对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符合( )
3.下图表示细胞中的五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种有机物,下面列出这五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⑤:维生素、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①一⑤: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
C.①一⑤: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
D.①一⑤: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
4.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为两个阶段的细胞,a、b表示发育变化的模式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②乙细胞不同的基因重组导致b过程产生不同的细胞
③上皮细胞与甲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它们的细胞分化能力应该相同
④甲细胞中的蛋白质与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5.甲图是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
A.(1)×(4);左上方 B.(1)×(3);右下方
C.(2)×(3);右下方 D.(2)×(3);左上方
6.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核区
7.若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处理活的洋葱根尖,1小时后洗去游离的15N标记的胸腺嘧啶。几小时后,检测放射性;若用15N标记的尿嘧啶处理另一同样的材料,1小时后洗去游离的15N标记的尿嘧啶。几小时后,检测放射性。其结果是( )
A.前者只有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B.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D.两者都只有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8.已知玉米(2N=20),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下图为F1代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即与上述两对基因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 B.该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正常情况下,2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 D.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9.下图是从一种生物体内中获得的某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糖元
B、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不能进行转录和复制
D、这种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10.对下图所示细胞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 )
A.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甲、丁 B.甲是已经分化的细胞
C.丙、丁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D.四种细胞均有线粒体
11.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相同
D.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12.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右上图表示25℃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关系。若温度升到30℃(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移动分别为
A.下移、右移、下移 B.下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 D.上移、右移、上移
13.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是10条,将体细胞放入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则其中一个细胞在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后期被标记的染色体为(  )
A. 10条 B.20条 C.40条 D.5条
14.下面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B.基因与性状之间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
D.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15.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XYY综合症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XYY综合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为男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
B.患者为男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
C.患者为女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
D.患者为女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
16.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4/9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17.关于染色体和DNA分子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④染色体复制时,DNA分子也复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分析下列遗传系谱,苯丙酮尿症、尿黑酸尿病、血友病的基因分别用p、a、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体Ⅱ3体内的致病基因就是尿黑酸尿基因
B.I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PpAaXHXh
C.Ⅱ3如怀孕生育一个女孩或男孩,健康的几率分别是1、3/4
D.若Ⅱ1和Ⅱ4结婚,则子女正常的几率是1/2
19.如图所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 段某个时期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23 对同源染色体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 时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20.设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内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为Aa、Bb、Cc,该雄性动物两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8个精子中,已知其中的两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C、ABC,则另外6个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都不可能有的是
①ABC ②aBC ③abc ④Abc ⑤abC ⑥AbC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21.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a,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c,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夫妇生出只患甲、乙两种遗传病之一的孩子的概率的表达式正确的有几个
①ad+bc ②1-ac-bd ③a+c-2ac ④b+d-2bd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2.切除一成年狗的某器官,发现该狗代谢速率减慢、食欲不振、性欲减退,但血糖浓度正常。据此推测切除的器官最可能是 ( )
A.下丘脑 B.垂体 C.胰岛 D.性腺
2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
A.食物链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
D.兔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同化的能量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株的细胞和细胞系的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B.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与第二次筛选的目的相同
C.大肠杆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D.反转录法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和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推导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一定相同
25.对人红细胞和人造磷脂双层小胞(人造小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比人造小胞更容易吸收葡萄糖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方式相同
C.人造小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方式不同 D.人造小胞比红细胞更容易吸收乙醇
26. 植物特定部位能感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引起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从而引起植物发生相应的响应,几种激素之间的合成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低温会促进银杏细胞中①②过程
B.促进③④过程有利于水稻种子萌发
C.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平衡协调控制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27.乌贼视神经照光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在黑暗中将少量放射性钾离子注入离体视神经细胞,然后置于生理盐水中,照光后生理盐水出现放射性物质,其主要原因是
A.视神经去极化使钾离子扩散出去
B.视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复极化钾离子外流
C.视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D.视神经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将钾离子运出
28. 某质粒和含抗盐基因的DNA片段上均有Sal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同时质粒上还含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SalⅠ酶切后可产生质粒-质粒、质粒-抗盐基因和抗盐基因-抗盐基因三种两两连接产物
B.用Sa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可保证质粒与抗盐基因的定向连接
C.用BamHⅠ和SalⅠ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得不到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D.在同时添加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可筛选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29. 科学家利用牛乳腺细胞成功培育出“克隆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集雌牛卵细胞和雄牛精子使其在试管中受精
B.注射相关激素使雌牛超数排卵后进行配种
C.取乳腺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融合形成重组细胞
D.分离早期胚胎经分割后植入代孕母牛子宫中
30.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图1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下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的B组细胞位于图3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1中的C组只有部分细胞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D组表示精原细胞,E组表示初级精母细胞,F组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D.图3中丙~丁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可发生于图2的E组细胞中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13分)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观察记录
A
经稀释的鸡蛋清
双缩脲试剂
颜色反应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试剂
细胞染色情况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现象
D
蔗糖溶液
斐林试剂
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E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细胞的有丝分裂
(1)A—E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是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①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 ,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E组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 →制片。
(3)A组实验所观察到的反应颜色是 。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在D组实验中,能否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填“能”或“否”)(1分)
32.(10分)(1)图1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该变化称为 。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
(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l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l,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l在纯合(XlBXlB、XlBY)时能使胚胎致死。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棒眼雌果蝇(Xl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在子代果蝇中雄果蝇占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l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若经X射线处理后,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 ;
若经X射线处理后,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 。
33.[生物选做题]
科学家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试管牛时,首先用激素促进良种母牛多排卵,然后进行体外受精和培育,最后把胚胎送入母牛子宫内,孕育成小牛产出。试分析回答:
(1)体外受精属于生物工程中的 工程领域,该生殖方式属于
(2)题干中“激素”可能是 分泌的 (蛋白质类)。
(3)为探索该激素对卵巢的作用,现提供如下材料,请设计实验完成之。(蛙卵巢活动可通过检查泄殖腔内含有卵子的情况来分析)
A.材料用具:小青蛙若干, 2ml 注射器 2 支,小铁丝笼若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该激素溶液等。
B.方法、步骤:
①饲养小青蛙至性成熟后,选择 基本相同的若千只雌蛙,分成两等组。
②注射1ml的激素溶液,放人小铁丝笼单独培养,并记上“实验”标签。
③另一组蛙作为对照组,每只在相同部位注人 ,放入小铁丝笼,与
实验组在相同条件下单独饲养,并记上“对照”标签。
④相同时间后,检查每只蛙的泄殖腔内是否有卵子,并 。
⑤ 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
C.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
34.下图表示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 。
(2)在光照强度为Z时,A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为 mg/(m2·h)。( 用CO2的消耗量表示)
(3)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后,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 。(答出两点)。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 。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位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两的变化是 (减少或增加),B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 (减少或增加)。
参考答案
1.C
【解析】肠道中的物质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血管内。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肾上腺能促进6过程,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血液中物质A葡萄糖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使A浓度下降。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液中含有缓冲对,不会使血液的PH明显收入低。所以C选项正确。
2.C
【解析】首先,要理解试题题干中曲线图的含义,横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时期DNA含量分别如下:G1期2n、S期2n→4n、G2期和M期4n;也就意味着横坐标的(2,0)点代表G1期,(2,0)→(4,0)这一段代表S期,(4,0)这一点代表G2期和M期。其次,要理解题干中的“在含有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30h”的结果:由于DNA聚合酶抑制剂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将先后做好DNA合成的准备停留在由G1期迈入S期的门槛上。最后,要理解题干中的“在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的结果:尽管S期占8h,但是这样的培养就会使绝大多数细胞处于S期,反映到曲线中就是图C。所以C选项正确。
3.C
【解析】该?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本质,维生素中有些是脂质,如维生素D;激素中有些得脂质,如性激素、醛固酮,有些为蛋白质类,如胰岛素;而酶中?蛋白质,有一小部分为RNA,故选C。
4.C
【解析】a是细胞分裂过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b是细胞分化过程,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结果,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般是相同的,分化能力不完全相同,甲细胞与神经细胞内蛋白质不完全相同,所以C选项正确。
5.D
【解析】首先判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从图丙中找到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它在视野的左上方。由于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它的像,与实际位置是上下颠倒,左右倒置的,所以其实际的物在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对于目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对于物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选择的组合为(2)和(3)。
6.A
【解析】噬菌体是专性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自身只注入DNA到细菌体内,提供遗传物质的模板,所需原料、场所、能量等条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所以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上。
7.A
【解析】胸腺嘧啶是DNA的组成成分,尿嘧啶是RNA的组成成分。DNA进行复制时细胞会利用胸腺嘧啶作原料合成新的DNA,而洋葱根尖部位的细胞只有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只有这部分细胞含有标记的胸腺嘧啶;RNA是细胞合成蛋白质时需要的物质,包括mRNA、tRNA、rRNA,而合成这些RNA需要尿嘧啶做原料,所以只要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都会含有标记的尿嘧啶。 所有细胞都要代谢,需要蛋白质(比如酶类)。所以A选项正确。
8.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有丝分裂图像辩析。由题意可知,F1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由于图中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如1与3、2与4,故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染色体组数均加倍;1与5、2与6、3与7、4与8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本应含有相同的基因,故1与5上的基因不同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与4为同源染色体,含等位基因,故2上含有r基因。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9.C
【解析】由图可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呈近似的方形,所以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中的DNA不能进行转录和复制,糖元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所以B选项正确。
10.D
【解析】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绿色细胞,乙图是动物细胞,丙图是细胞细菌结构模式图,丁图表示蓝藻结构模式图,所以A选项正确,甲出现了各种细胞器,是已分化的细胞,丙丁是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丙丁细胞内无线粒体,所以D选项错误。
11.D
【解析】错误,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不变,细胞癌变几率只与射线等有关,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极其脆弱,患病机率高于常人,亚硝酸盐是许多致癌物质中的一种。所以D选项正确。
12.A
【解析】升高温度到30℃,也就是光合<呼吸 此时a点下移,等于就是整个图象往下平移若干个单位,a点下移,b点右移,c点应该往下移,所以A选项正确。
13.B
【解析】细胞中的染色体没复制的时候含一条DNA,复制后含两条DNA分别位于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中。但因为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每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的DNA都含有原来DNA的一条链,所以都含有放射性。后期才出现答案中所说的20条。
14.B
【解析】可以是一因多效或多因一效。
15.B
【解析】此题不大概XY一起看,由于另一条为Y染色体,不大概两个精子相联合,因此YY一起看。YY为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为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体未分离向一极移动异常所致。答案为B。
16.C
【解析】A正确,甲图中基因型是AaBb,自交两亲本产生AaBBr 概率为1/2*1/4=1/8 ,B正确,在生物体中氧元素含量最多,C不正确,1和2没有病,生了个有病的女儿,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1和2 的基因型为Aa和Aa,这样3号和4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2/3,所以两兄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1/3+2/3*2/3=5/9。
17.B
【解析】DNA加倍时染色体没有加倍,形成的染色单体共用同一个着丝点,为一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也减少,DNA伴随着染色体平分子细胞,染色体加倍时,DNA不加倍,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因为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18.C
【解析】由题意可推知: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PP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PPaa(1/2) XBXb,Ⅱ2的基因型为(1/3)PPAAXBY或(2/3)PPAaXBY,Ⅱ3如怀孕生育一个女孩或男孩,健康的几率分别是1×1×1=1、1—1×1×1×1/2×1/2=3/4,若Ⅱ1(ppAA XBXb)和Ⅱ4(PPA XbY或(PPaa XbY)结婚,则子女正常的几率是1。所以C选项正确。
19.A
【解析】从图可知,bc段发生DNA复制,cd段含有染色单体,为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de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46条染色体但无同源,纺缍体在分裂期才出现,ef若为有丝分裂,可能有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20.D
【解析】由于每一个精原细胞只能形成两种两两相同的两种类型精子,不同的组合在一起和体细胞相同,题中所给的两个精子基因型不同,组合在一起和体细胞也不相同,所以来自两个精原细胞,则共形成的精子类型为AbC、ABC、abc、aBc四种。所以D选项正确。
21.D
【解析】题目所要求的只患甲、乙两种遗传病之一的孩子的概率应为:只患甲病的概率+只患乙病的概率,即图示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部分。
表达式①:a+c-2ac
a(患甲病,包括两病兼得者)
c(患乙病,包括两病兼得者)
ac(两病兼得)
a-ac(只患甲病)
c-ac(只患乙病)
则:(a-ac)+(c-ac)=a+c-2ac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正确。
表达式②: 1-ac-bd
ac(两病兼得)
bd(正常,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
1(所有子代看作1)
则:1-ac-bd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正确。
表达式③: ad+bc
ad(患甲病却不患乙病,即只患甲病)
bc(患乙病却不患甲病,即只患乙病)
则:ad+bc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正确。
表达式④: b+d-2bd
bd(正常,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
b(不患甲病,包括只患乙病者和正常人)
d(不患乙病,包括只患甲病者和正常人)
b-bd(表示只患乙病)
d-bd(表示只患甲病)
则:(b-bd)+(d-bd)=b+d-2bd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正确。
22.B
【解析】本题考查了激素分泌调节的相关知识点。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最高级中枢,若切除下丘脑,血糖不会正常,故A错误,垂体可以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代谢和性欲,故B正确;切除胰岛,血糖不会正常,故C错误。切除性腺,不会影响代谢和食欲,故D错误。
23.A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位于食物链始端的第一营养级是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其它营养级都是异养生物,故A错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所以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物质的动力,使物质能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C正确;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没有被兔子同化,所以不属于兔同化的能量,D正确。
24.C
【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系的细胞遗传物质往往发生突变,所以A错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的是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故B错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C正确;反转录法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是以mMRA为模板,含有终止密码子,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推导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不含终止密码子,而且还有同义密码子,故D错误。
25.A
【解析】略
26.C
【解析】略
27.B
【解析】略
28.D
【解析】略
29.C
【解析】略
30.C
【解析】略
31.(1)BCE 视野的中央 细准焦螺旋
(2) 漂洗→染色 (3)紫色 RNA 否
【解析】本题考查了几组显色反应的实验及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光线变暗,视野范围变小,换用凹而镜,使视野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重复上述几个步骤,起到所要观察的倍数。AD两组直接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双缩脲试剂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水溶液。双缩脲试剂可以验证蛋白质的存在。甲基绿—派洛宁为碱性染料,它分别能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呈现不同。当甲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与染色质中DNA选择性结合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与核仁、细胞质中的RNA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当外界沉沦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本尼迪特试剂是由质量分数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解离液,常用于根尖等细胞的涂片,它能使细胞壁中层果胶质溶解,从而使细胞分开。
32.
(1)染色体变异 XBY
(2)① 1/3  ②1 2/3
【解析】1、染色体变异;致死突变;XIBY(图没有,我根据下面的问题猜的,请酌情考虑答案)
2、(1)XbXb,XbY;雄果蝇占1/3;因为后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IBY、XbY,前者致死;雌果蝇XIBXb,和XbXb都致死
(2)正常野生雄(XbY),X射线处理,与XIBXb杂交,后代3种:XIBXb、XbXb、XbY(XIBY致死),其中后代雌果蝇中有一条Xb是来自父本。选择XIBXb(Xb来自于经过X射线处理的染色体) × XbY(正常野生),后代基因型为:XIBXb、XbXb(其中一条Xb经过处理)、XbY(Xb经过处理),
如果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那么,XbY致死,雌果蝇占1如果没有发生,那么,雌果蝇占2/3。
33.( l )细胞工程(1分) 有性生殖
(2)垂体 促性腺激素
(3) ①生长状况 ② 等量(1ml)生理盐水 ④计数、统计。

实验组
对照组
1
2
3
4
平均产卵数
【解析】体外受精属于胚胎工程中内容,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因为进行的生殖细胞的结合,促进动物排卵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饲养小青蛙至性成熟后,选择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若干只雌蛙,分成两等份,给每只青蛙注射1mL激素溶液,放入小铁丝笼单独培养,并记上“实验”标签 ,给对照组青蛙,每只在相同部位注入1mL生理盐水,放入小铁丝笼,与实验组在相同条件下单独饲养,并记上“对照”标统计,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签④相同时间后,检查每只蛙的泄殖腔内是否有卵子,并计数、统计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
34.(1)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10
(3)CO2浓度和温度 增加 (4) 减少 增加
【解析】在有光照情况下,产生ATP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对于A植物,当光照强度为Y时一昼夜的有机物积累为12×2-12×2=0.所以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时,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将减少。对于B植物,当光照强度为X时一昼夜的有机物积累为12×1-12×1=0.所以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时,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将增加。
植物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英语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项选择
1.— Who is making so much noise in the garden?
— ______ the children.
A. It is B. They are C. That is D. There are
2.It’s said that there are plenty of hotels in that town. There ______ be any difficulty for you to find somewhere to stay.
A. wouldn’t B. mustn’t C. shouldn’t D. needn’t
3.— If you like I can do some shopping for you.
— That’s very kind of you for your ______.
A. service B. offer C. point D. suggestion
4.The form cannot be signed by anyone ______ yourself.
A. rather than B. better than C. more than D. other than
5.— Is Paul playing both soccer and tennis for the school?
— He ______. But now he has given up playing tennis.
A. is B. has C. was D. had
6.— Put these glasses away before they______.
— OK, I’ll put them in the cupboard.
A. have broken B. are breaking C. get broken D. will be broken
7.— What do you mean saying “The boy is overgrowing”?
— I mean that he is tall his age.
A. about; with B. as to; for C. by; for D. by; to
8.John has put on so much weight recently that his mother has to ______ all his trousers to his measure.
A. let out B. give away C. bring in D. make up
二、完型填空
At Priya's wedding party, her mother gave her a newly opened bankbook and said, "Priya, keep it as a 21 of your marriage life. When something? 22 happens, put some money in and give a brief? 23 to it next to the line. The happier the event is, the more money you can put in. When 24 after years, you will know how much happiness you've 25 ".
Priya and Hitesh both thought it a great idea and soon made the first deposit(储蓄). 26 , after years, they started?quarrelling and fighting. They both 27 marrying 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One day Priya talked to her mother, "Mom, we can't 28 it any?more. We decided to get divorce! I can't imagine 29 I decided to marry this Guy!!!" Her mother responded, "Just do whatever you want, but before that do one thing first. 30 the bankbook I gave to you on your wedding party? Take out all the money and 31 it first. You shouldn't keep any record of such a 32 marriage. "Priya thought it was 33 . So she went to the bank, 34 to draw out all the money. While waiting in the queue, she took out the bankbook and recalled the memories of all the previous 35 . Her eyes filled with tears, she left in a (an) 36 . When she returned home, she handed the bankbook to Hitesh, asking him to spend the money.
The next day, Hitesh gave?the bankbook back to Priya. 37 , she found a new deposit of $5000, with a line next to the record:" This is the day I 38 how much I've loved you. How much happiness you've brought me." Much 39 , they hugged and cried, putting the bankbook back to their 40 .
9.A. record B. respect C. remark D. guide
10.A. uncertain B. unexpected C. pleasant D. annoying
11.A. arrangement B. comment C. promise D. dream
12.A. taking up B. looking out C. taking in D. looking back
13.A. harvested B. bought C. offered D. wanted
14.A. Besides B. Anyway C. Instead D. However
15.A. enjoyed B. risked C. regretted? D. stopped
16.A. help B. stand C. blame D. defeat
17.A. what B. where C. why D. when
18.A. Return B. Lose C. Check D. Remember
19.A. devote B. spend C. lend D. waste
20.A. happy B. poor. C. simple D. tranditional
21.A. reasonable B. faithful C. hopeful D. responsible
22.A. planning B. pretending C. hesitating D. preferring
23.A. trouble B. experiences C. quarrels D. happiness
24.A. panic B. ease C. hurry D. while
25.A. Interestingly B. Naturally C. disappointingly D. Surprisingly
26.A. admit B. search C. realise D. declare
27.A. attracted B. tired C. puzzled D. moved
28.A. safe B. mother C. bank D. wedding
三、阅读理解
In my opinion, there is only one legitimate (合法的) handgun sport and that is aim practice. It is practiced at objects which are properly monitored and usually quite safe. Only certain handguns are true “sporting weapons”, seen as such by the sport’s lovers.
On the other hand, shooting at tin cans and other small objects in one’s backyard is not and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serious sport. When uncontrolled, it can be a very dangerous practice.
Some opponents (反对者) of handgun control have stated that we are out to stop all hunting and that controlling the handgun would severely affect hunting. That is simply untrue. Handgun control would in no way limit the freedom of the true hunter. Few if any hunters consider the handgun an effective hunting weapon.
There are a few hunters who do hunt with handguns, but most states place restrictions (限制) on the type of guns that can be used in hunting, the reason is that killing of game should be done in as humane (人道的) a way as possible. Some small handguns are more likely to wound the animal rather than kill it at once. Only long guns, rifles and shotguns are effective arms of hunting.
People must understand that handguns and hunters are separate matters. Because most of the hunters use a rifle or shotgun, there is no reason why their search for game and sport should be affected by handgun control. Mixing the anti-hunting matter with the handgun matter confuses the killing of animals with killing of people.
29.In the writer’s opinion, people should use handguns only when .
A. hunters shoot at animals
B. they aim at a criminal
C. objects are under control
D. objects are only small tin cans in the backyard
30.According to the writer, hunting is not affected by handgun control because .
A. hunters can use knives rather than guns to hunt animals
B. state government encourages hunters to use other guns
C. nobody cares what weapons are used to kill animals
D. most hunters use rifles rather than handguns
31.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 .
A. the relation between hunting and handgun control
B. the importance of aim practice
C. how handgun control affects hunting
D. different types of guns used in hunting
Given Australia’s size and the fact that early settlements were far apart, Australian society is remarkably homogeneous (同种的). Its citizens are fundamentally prosperous and the way of life in the major cities and towns is much the same however many miles divide them. It takes a sharp ear to identify regional accents. However, there is some difference in lifestyle between city dwellers and the country people. Almost 90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lives in the fast-paced cities along the coast and has little more than a passing familiarity with the desert. The major cities preserve pockets of colonial heritage, but the overall impression is modern, with new buildings reflecting the country’s youth. In contrast, the rural communities tend to be slow-moving and conservative. For many years, Australia was said to have “ridden on the sheep’s back”, a reference to wool being the country’s main money earner. However, the wool industry is no longer dominant. Much of Australia’s relatively sound economy is now achieved from natural coal and wheat, and by being the largest diamond producer in the world. Newer industries such as tourism and wine making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ustralians are generally friendly and relaxed, with a self-deprecating sense of humor. On the whole, Australia is a society without hierarchies (等级制度), an attitude generally held to stem from its prisoner beginnings.
Yet, contrary to widespread belief, very few Australians have true prisoner origins. Within only one generation of the arrival of the First Fleet in 1788, Australia had become a nation of immigrants. Originally coming almost entirely from the British Isles, today one in three Australians comes from elsewhere. Australia’s liberal postwar immigration policies led to an influx of survivors from war-torn Europe, most notably Greeks, Italians, Poles and Germans.
The emphasis has shifted in recent years and today the majority of new immigrants are from Southeast Asia. Today Australia is a ‘blend of nations’ and although some racism exists, it has generally been a successful experiment and the country is justifiably proud to have one of the most harmonious multicultural communities in the world.
32.What does the writer mean by saying “It takes a sharp ear to identify regional accent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A. Australians speak Standard English with no local accents whatsoever.
B. You have to practice a lot to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accents.
C. The Australian regional accents are ver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deed.
D. There is not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cents in different areas of Australia.
3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Most Australians have ancestors who were prisoners.
The Australian economy is dependent on sheep exports.
The majority of people living in Australia come from Europe.
The pace of life is different in the city and in the country.
34.The underlined pronoun ‘it’ in the final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___”.
Community B. racism C. blend of Nations D. Southeast Asia
35.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
A. there are no signs of Australia’s colonial past in its modern cities
B. Australia’s recent immigration policy encourages immigrants from Southeast Asia
C. immigrants from Southeast Asia have brought racial problems
D. “riding on sheep’s back” resulted in slow develop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
36.This passage mainly focuses on Australia’s ______.
A. society B. economy C. racial problems D. history
In cities with rent control, the city government sets the maximum rent that a landlord (房东) can charge for an apartment. Supporters of rent control argue that it protects people who are living in apartment. Their rent cannot increase; therefore, they are not in danger of losing their homes. However, the critics say that after a long time, rent control may have negative effects. Landlords know that they cannot increase their profits. Therefore, they invest in other businesses where they can increase their profits. They do not invest in new buildings which would also be rent-controlled. As a result, new apartments are not built. Many people who need apartments cannot find any. According to the critics, the end result of rent control is a shortage of apartments in the city.
Some experts argue that the minimum wage law can cause problems in the same wa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sets the minimum that an employer must pay workers. The minimum helps people who generally look for unskilled, low-paying jobs. However, if the minimum is high, employers may hire fewer workers. They will replace workers with machinery. Therefore,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the number of workers that employers want decreases. Thus, critics hold the opinion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minimum wage may cause unemployment. Some poor people may find themselves without jobs instead of with jobs at the minimum wage.
Supporters of the minimum wage say that it helps people keep their dignity. Because of the law, workers cannot sell their services for less than the minimum. Furthermore, employers cannot force workers to accept jobs at unfair wages.
Economic theory predicts the results of economic decision, such as decisions about farm production, rent control, and the minimum wage. The predictions may be corrected only if “other things are equal”. Economists do not agree on some of the predictions. They also do not agree on the value of different decisions. Some economists support a particular decision while others criticize it. Economists do agree, however, that there are no simple answers to economic questions.
37.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that setting maximum rent may________.
cause a shortage of apartments
worry those who rent apartments as homes.
increase the profits of landlords.
encourage landlords to invest in building apartments.
38.We can safely say that rent control_________.
will always benefit those who rent apartments.
is unnecessary.
will probably bring inactive effects in the long run.
is necessary under all conditions
39.There will b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if ________________.
the minimum wage is set too high..
the minimum wage is set too early.
the workers are unskilled.
the maximum wage is set for poor workers.
40.The passage tells us about _______________.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 possible results of government controls.
the necessity of government control.
the urgency of getting rid of government control.
4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The results of economic decisions cannot always be predicted.
B. Minimum wage cannot always protect employees.
C. Economic theory can help predict the results of economic decision if other factors are not changing.
D. Economists usually have the same prediction about an economic decision.
Urban legends are stories that are told and believed in many places.Too many places,in fact.It simply isn’t credible that the same unlikely events take place in so many different towns.For some reason,though,that particular set of events appeals to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tale spreads.
A very common North American urban legend concerns a mad man in the woods.A dangerous mad man has escaped from a hospital for the mentally ill.At some point in his life he has lost a hand and it has been replaced by a hook.A boy and a girl are out dating,sitting in a car.They hear on the radio that the area is dangerous,so they drive off.When they arrive home they find a bloodstained hook hanging on the door handle of the car door next to the girl.
Missing kidney(肾)stories are fairly common.Of course,the details are variable.It might be a woman waking up in a strange hotel in Bangkok,or a man finding himself in a cold bath in Toronto.or a young man with faint memories of wild disco party,but they all find a flesh wound,and discover that one of their kidneys has been removed and,probably, sold.
The back seat killer has plenty of drama.A woman gets into her Car late at night.Another Car follows her, speeding,flashing lights and really frightening her.She gets home and keeps on pressing the horn.Her husband runs out.The chasing car stops.The husband demands to know why the driver has been frightening his wife.He says he saw a strange man get into the back of the car as the wife got in,and then hide.They go and look,and there is a dangerous mad man...
42.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urban legends”?
A.Curious. B.Disgusted. C.Frightened. D.Doubtful.
43.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hook hanging on the Car door?
A.The mad man left it there as a warning.
B.The mad man narrowly escaped being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
C.The mad man had just been about to attack the girl.
D.The boy had meant to frighten the girl with it.
44.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three people mentioned in the third paragraph?
A.They had their kidney removed when they were unconscious.
B. They sold their kidneys for profit.
C.They were suffering loss of memories.
D.They had been wounded before the accident.
45.Why does the woman driver keep on pressing the horn?
A.To warn the other driver not to follow her.
B.To give herself enough courage to face the danger.
C.To made her husband aware of something urgent.
D.To inform her family of her safe return.
46.How should we describe the second driver in the 4th paragraph?
A.Crazy. B.Dangerous. C.Brave. D.Helpful.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单词拼写
单词拼写 (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47.Yet the _____ (大多数) of these employees have no voice,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their own safety.
48.The idea _____ (被想到) to him in a dream.
49.So if someone asks you out, never ______ (犹豫).
50.There are some obvious ______ (实际的) ap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51.She was shocked by the violent scenes she had _____ (目击).
52.The plan was so _____ (肤浅) that no serious attempt was ever made to realize it.
53.We received a letter of ______ (道歉).
54.The exhibition is held ______ (每年).
55.The bank is ______ (在…对面) the supermarket.
56.I had to join a _____ (队,行列) for the toilets.
五、书面表达
57.假设你是高三学生李华,开学之初,你们新换了英语老师Ms Li。 她希望了解每位同学的英语学习情况,并征求教学建议。请按以下要点用英语给她写一封信。
1、对英语学习的认识;
 2、自己目前的英语水平;
3、自己英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4、对英语教学的两点建议。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
Dear Ms Li,
I’m very happy to have you as our English teacher.
------------------------------------------
Thank you!
Li Hua
参考答案
1.A
【解析】考察强调句型。本句的第二句实际上是一个省略句it is the children who are making so much noise in the garden.省略了后半句who are making so much noise in the garden。本句是用来回答第一句的。 句意:—谁在花园里弄出这么大的噪音?—就是那些孩子们。
2.C
【解析】考察情态动词用法。Should(按照道理)应该;表示一种留有余地的推测。句意:据说在那个城市里有很多的宾馆,对你来说找到住的地方应该没有什么困难。
3.B
【解析】名词辨析。A服务;B提供,提议;C意义;D建议;结合句意可知B正确。句意:—如果你愿意我愿意帮你买东西。—你愿意帮忙真是太好了。
4.D
【解析】考察than用法。A而不是;B比…好;C超过,不仅仅,非常;D除…之外;结合句意可知D正确。句意:除了你自己别人不能签这个表格。
5.C
【解析】考察时态。感觉后半句可知现在他已经放弃打网球了,可知以前他曾经打网球。所以使用过去式,D的意思不符。句意:他曾经在为学校打橄榄球和网球,但是现在他已经放弃打网球了。
6.C
【解析】考察时态。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故C正确。
7.C
【解析】考察介词。What do you mean by…?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for his age对他这个年龄来说。句意:—你说这个男孩长的太快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对于他的年龄来说他太高了。
8.A
【解析】动词短语辨析。A放走,释放;泄露,放出,发出,放大;B泄露(秘密等);增送;C引进,赚钱;D化妆;编造;弥补,组成;结合句意可知A正确。句意:约翰最近发胖很多以至于他的妈妈不得不按照他的尺寸,把裤子放大。
9.A
10.C
11.B
12.D
13.A
14.D
15.C
16.B
17.C
18.D
19.B
20.B
21.A
22.A
23.D
24.C
25.D
26.C
27.D
28.A
【解析】本文讲述了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爱情!
9.名词辨析。A记录;B尊敬;C痕迹,分数;D指导。这里是指对婚姻生活的记录。
10.形容词辨析。根据句意可知是指遇见令人愉快的事情时,就存一些钱进去。
11.名词辨析。A安排;B评论;C诺言;D梦想;每次存入钱的时候,就在笔记本里记录。
12.短语辨析。A占据,从事于,开始做;B当心;C吸收,吸收,理解;D回顾;当多年以后回顾的时候,你会知道你的收获很多。
13.动词辨析。A收获;B购买;C提供;D想要;解析同上。
14.副词辨析。根据下文可知上下文是转折关系。故D正确。
15.动词辨析。A喜欢;B冒险;C遗憾,后悔;D停止;根据句意可知他们都很后悔。
16.动词辨析。Can’t stand it不能容忍;
17.上下文串联。根据句意:我不能想象为什么我会嫁给这样的人。
18.动词辨析。A归还;B失去;C检查;D记住;结合句意可知D正确。句意:记住在婚礼上我给你的笔记本吗?
19.动词辨析。A 致力于;B花钱;C借;D浪费;根据下文的it可知应该使用spend.
20.形容词辨析。根据上下文可知她认为这次婚姻很糟糕。
21.形容词辨析。根据上下文可知她认为妈妈的建议是合理的。
22.动词辨析。A计划;B假装;C犹豫;D宁愿;结合句意可知是计划把钱都取出来。
23.名词辨析。A麻烦;B经历,经验;C争吵;D幸福;句意:记起了以前的幸福。
24. 固定词组。In a hurry匆忙;
25.副词辨析。A有趣的;B自然的;C令人失望的;D令人惊讶的;根据上下文可知她惊讶地发现…
26.动词辨析。A承认;B寻找;C意识到;D宣布;结合句意可知C正确。句意:我意识到我有多爱你。
27.形容词辨析。根据上下文可知他们都很感动。
28.名词辨析。结合句意可知是把the bankbook保险箱;
29.C
30.D
31.A
【解析】文章讲述了打猎和handgun control的关系。
29.推理题。根据第2段最后一句When uncontrolled, it can be a very dangerous practice.进行反向推理可知,可知C正确。
30.细节题。根据最后一段Because most of the hunters use a rifle or shotgun, there is no reason why their search for game and sport should be affected by handgun control可知handgun control不会影响猎人,因为猎人不使用handgun。
31.主旨大意题。根据文章男人可知文章是关于打猎和handgun control的关系。
32.D
33.D
34.C
35.B
36.A
【解析】文章介绍了澳大利亚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移民,生活等。
32.猜测句意题。根据下一句However, there is some difference in lifestyle between city dwellers and the country people.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下文说在城市和乡下生活方式有差别,说明上文的口音方面差别不大。
33.细节题。根据第5行90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lives in the fast-paced cities和第8行In contrast, the rural communities tend to be slow-moving and conservative.可知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不一样的。
34.猜测词义题。根据句意可知尽管澳大利亚存在着种族问题,但是它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民族的融合是一个成功的实验,整个国家也以此为荣。
35.推理题。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第一行The emphasis has shifted in recent years and today the majority of new immigrants are from Southeast Asia.可知现在的澳大利亚强调东南亚的移民。故B正确。
36.主旨大意题。文章介绍了澳大利亚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移民,生活等。
37.A
38.C
39.A
40.B
41.D
【解析】文章讨论的是政府控制经济的可能结果。
37.细节题。根据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According to the critics, the end result of rent control is a shortage of apartments in the city.可知A正确。
38.推理题。根据文章第一段内容可知限制租赁价格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会导致公寓数量的不足,以及一些其他的不够积极的影响。
39.推理题。根据文章第二段可知如果设立的最低工资过高,会让企业不去雇佣更多的人,或者借助于机器。那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失业。故A正确。
40.主旨大意题。文章讨论的是政府控制的可能结果。
41.推理题。根据文章最后一段Economists do not agree on some of the predictions.可知这两者的预测经常是不一样的。故D正确。
42.D
43.C
44.A
45.C
46.D
【解析】文章介绍了几个经常在城市中发生的故事。
42.细节题。根据第一段第2行in fact.It simply isn’t credible that the same unlikely events take place in so many different towns.可知他认为这样的事情是isn’t credible,是不可信的。故D正确。
43.推理题。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When they arrive home they find a bloodstained hook hanging on the door handle of the car door next to the girl.可知那个坏人正要攻击他们的视乎,他们开车走了。
44.推理题。根据地三段内容可知是关于偷肾的,最后一句discover that one of their kidneys has been removed and,probably, sold.可知A正确。
45.推理题。根据最后一段第二句.Another Car follows her, speeding,flashing lights and really frightening her.可知他还能害怕,不断按喇叭,告诉丈夫出事情了,故C正确。
46.推理题。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第二辆车的司机非常的乐于助人,看到有不好的情况,立刻提供帮助。
47.majority
48.occurred
49.hesitate
50.practical
51.witnessed
52.shallow
53.apology
54.annually
55.opposite
56.queue
【解析】略
57.
Dear Ms Li,
I’m very happy to have you as our English teacher.
  As the world is becoming a global village, English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 mastering English means we can see the world through a new window.
My English is just OK and the two main problems in my study are that I feel it difficult to learn words by heart, and that I often feel nervous when speaking English. I really hope that you can give me good advice on how to memorize new words. Another suggestion is to give us more chances to practice speaking. I believe we can make much progress in English with your help.
  Thank you!
【解析】本文的内容非常简单,要点都已经列出了,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的情况。要注意使用高级词汇和句型如as…随着…;同时也要使用一些合适的连词,让文章更流畅。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自负赢亏 暗渡陈仓 留芳百世 竭泽而鱼
B、阖家欢乐 美仑美奂 旁证博引 惠眼识才
C、明火执杖 迭宕有致 震古铄今 一副对联
D、闻过则喜 时过景迁 相形见拙 修练内功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周杰伦与科比联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星球星混合搭配比赛,场面热烈火爆,观众无不拍手称快。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C、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D、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自己的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4.下列各项中,对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红楼梦》)
B、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保住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后,就拔剑自杀了。 (《三国演义》)
C、隐修女认出艾丝美拉达就是她多年前失去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上,死了。 (《巴黎圣母院》)
D、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情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清水和淡水度日。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 (《欧也妮·葛朗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神舟”五号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对飞船发射、飞行、返回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精心设计,准备了应对预案。
B.建设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陆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尤其对中小尺度的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监测。
C.通过模拟一氧化氮在人脑中信号传递机制,可以改进机器人“大脑”的设计,从而使机器变得更加“聪明”。
D.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出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6.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B、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情感,读来楚楚动人。
C、我相信,一方水土养育出一方的钟灵毓秀。
D、从你出生就在影响你,与生俱来、无所不在,潜移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至性深情
鲍尔吉· 原野
深情是汉语里面的一个好词。它没说情的状态,比如纯情、虚情、豪情,而说情的尺度——深。
什么样的感情可谓之深情?此情不必去找,深情必是沉潜之物,找不到。找到的大多是假装很深的情,谓矫情。
多年前,我读丰子恺的文章和画,被打动,却说不出自己被打动的理由。感受像水里的鱼,观其悠游,伸手一抓就没了。丰子恺画他家的儿童阿宝把鞋子脱下给四脚凳穿上,曰:“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他写道,夏日赤膊,阿宝初见他的腋毛被吓哭了,以为父亲是黄鼠狼。丰子恺这一类的妙笔多得很,不止是童心,还有慈悲心,又有悠然婉转的美。叶圣陶说“子恺的画给了我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达到相与会心的感受。”朱自清在《子恺画集》的跋中,说子恺的画“落落不羁,细腻风流,没有一幅不妙”,这跟没说一样。俞平伯评子恺的《翠拂行人首》这幅画看不出人行,应改为《翠拂人首》。《清明上河图》也看不出人行,不是电影,怎见人行?朱光潜为丰子恺嘉兴画展作了一篇文章,说子恺“性情深挚”,说他的作品是其“至性深情的流露”。我闻之豁然开朗。这个词几乎就是为丰子恺而造的——深情,我说不出,别人说出而后释然。
画过《晚钟》、《拾穗者》的法国画家米勒当年是个穷困人。他住在巴比松森林自己盖的房子里,一边种土豆谋生,一边画那些跟他一样穷困的人。他的朋友、思想家卢梭到森林里看他,掏出一把糖果给他的孩子们,孩子们高兴地尖叫。卢梭写道,“米勒笑了,眼里含满了泪花,却一言不发。”什么人含着笑一言不发,眼里蓄满了泪水?那必是一个深情的人,如米勒。
读论语,不时读到孔子谈论颜回的话。比如孔子对子路说,在学习上咱们俩都赶不上颜回。他说颜回不迁怒于人于事,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孔子夸颜回过着别人难以忍受的粗简生活却不改其乐。一次,孔子说到颜回,不禁大哭起来。弟子说您过度悲伤了。孔子反问,悲伤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悲伤,还要为谁悲伤呢?“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我以为,这是论语中最好的文字之一,尤其是“子恸矣!有恸乎?”六字,恳挚传神。孔子大悲却不知己悲,他也是一个深情的人。
深情者,最常见男女之情,要死要活的人太多。但我这里议论的不是这一款情。男女之情乃私情,糊涂人也做得出来。我是说有那么一种人,天生情深,寄之万物,恋恋不舍。我觉得这是一种天赋。我一直把动词的“赋”当成“给予”理解。天赋才能,天赋美貌,都是老天专门送给一个人的礼物。听一听斯美唐纳的交响曲《我的祖国》,我一次又一次被打动。斯美唐纳对祖国竟有如此深情。我曾说“我也爱斯美唐纳的祖国”,被人当成笑话。有爱别人老婆的人,岂有爱别人祖国的人乎?我爱捷克,是因为斯美唐纳情深。小国捷克有斯美唐纳这样的儿女,该是何等幸运。一次吃饭,一位30多岁的警察哼唱斯美唐纳《我的祖国》的旋律,竟哭了,十多分钟不能止。我默默视之,并生敬意。又见一位深情人。
深情者情深。这么大的情可能是负累,让他遭罪。他们还要有勇敢的心面对自己丰沛巨大的情感。深情的特征是压制自己的情感,不让它流露。人们见到的是节制过的情感,见出其深。杜甫、托尔斯泰、契诃夫皆为深情人。当代的马思聪、艾青、牛汉也在此列,都遭过不少的罪。
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好的作品都是以情深来打动读者,流传后人的。
B.追求深情的文学艺术家没有谁不是性情中人。
C.诚挚的情感是老天爷赋予人间每个人的。
D.青壮年警察也因深情的《我的祖国》而哭泣不止。
8.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理解丰子恺的画,朱光潜悟得最透,叶圣陶次之,朱自清和俞平伯则不如前二人深刻。
B.弥勒为绘画艺术而居住森林中,被朋友卢梭赞叹为眼里含着泪花的深情画家。
C.颜回不迁怒于人,不犯二次相同的错误,孔子觉得自己和弟子们都应学习颜回。
D.捷克音乐家斯美唐纳以其情深创作出的《我的祖国》打动了作者和年轻的警察。
9.作者认为艺术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达到“至性深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题(18分)
西湖梦(有删节)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干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10.作者认为,“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其原因是什么?请分两点简要概述。(6分)

11.为什么作者说白居易,苏东坡“是难以追随的”, “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12.第⑤段中作者说“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你怎样理解和评价这种“机智”和“狡黠”?(6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太后本纪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史记· 吕太后本纪》
1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祖微时妃也 微:指地位微贱
B.高帝属臣赵王 属:托付
C.将兵居南北军 将:将级军官
D.号令一出太后 一:全、都
14.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吕后“残忍奸诈”的一组是( )(3分)
①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③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④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
⑤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⑥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派人毒死她所怨恨的戚夫人之子赵王。
B.如意立为赵王以后,好几次差点取代了太子,靠着大臣们的辩争,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得以没有被废黜。
C.吕后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
D.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于是欢饮无度,最终抑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1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
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
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
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
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①,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之子奇谋,以马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注】  ①警跸:警戒清道,断绝行人,是帝王出入时的规矩。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王敖弗敢内宫?? ? 内:通“纳”
B.厉王母亦系? ??? ?系:囚禁
C.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 ?蚤:通“早”
D.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 ?扛: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B.厉王母之家在焉 令从者魏敬刭之
C.立子长为淮南王 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
D.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高祖经过东垣时,赵王进献美人(即后来的厉王之母)给他,后来赵王又专门在宫外造房子给她住。
B.贯高谋反之事,牵连到了赵王,赵王被囚禁,厉王之母也一起被抓起来了,她虽然有孕在身也没有得到高祖的赦免。
C.厉王在其母死后依附吕后,因而免于祸患,但他内心却始终怨恨辟阳侯,怪他当初没有尽全力救自己的母亲。
D.孝文帝和厉王关系很好,常常称他为“大兄”,厉王到辟阳侯府上把辟阳侯杀了,而孝文帝也没有怪罪他。
2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送崔子还京
岑参 (唐)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②交河:指河的名字。
21.第二句中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分)
1914年12月,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生了一场大火。损失超过200万美元。爱迪生一生的心血在这场灾难中 ① 。
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地寻找他父亲。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摇 ② (yè)的火光中闪亮,白发在寒风中飘动。他平静地看着大火,那平静中,可能有悲伤,有无奈,但更多的还是坚毅和冷静。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面对一片废墟说:“ ③ ,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得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23.根据语境,在第①处填写恰当的四字成语。 (1分)
24.根据拼音,在第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5.根据语境,在第③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2分,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在仰望 月亮之上 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让我的渴望,像白云在飘荡……”——凤凰传奇《月亮之上》
“是谁歌唱温暖了寂寞,白云悠悠蓝天依旧泪水在漂泊,在那一片苍茫中一个人生活,看见远方天国那璀璨的烟火……”——凤凰传奇《自由飞翔》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从这些歌曲中,我们听到人们高兴时可以用白云歌唱,忧愁时也可以用白云歌唱,白云寄托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A项。
【解析】赢—盈 渡—度 留—流 鱼—渔。B项:仑—轮 证—征 惠—慧。C项:杖—仗 迭—跌 铄—烁。D项 景—境 拙—绌 练—炼
2.D项,
【解析】D项,一孔之见,谦辞。A拍手称快,多指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而民众高兴,语境不合。B骇人听闻指事情听了让人感到害怕,此处是编造的消息,应为“耸人听闻”。 C蠢蠢欲动,贬义,感彩不合。
3.D项。
【解析】②中也有“也”字,应该放在①后才合适,故排除A。③“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考虑在B D中选。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选D。
4.C项。
【解析】A项中“黛玉”应为“宝钗”; B项中应为糜夫人受了重伤,赵云多次请她上马,她不肯,此时追兵又至,夫人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D项“母亲”应为“父亲”,给她送吃的不是“查理”,而是“拿侬”。
5.D
【解析】A“为了确保”提到句子最前面。B改善与准确性搭配不当。C可以少前主语。
6.A
【解析】A明日黄花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楚楚动人今多用以形容女子的娇柔可爱。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7.C
8.B
【小题1】①它是发自内心的(或“沉潜之物”);②要超越形似和神似,与心灵相通;③最高境界的深情常常是“忘我”的(见作者评价孔子);④要让情感抑制住,不让它流露。(每点1分)
【解析】
7.文中指“老天专门送给一个人的礼物”,不是“每个人”。
8.这不是卢梭赞叹米勒深情,是贫困的米勒受到朋友卢梭的小小恩惠而感动。
【小题1】搜索文中有关对深情的论述。如深情必是沉潜之物,找不到。大悲却不知己悲等句,都体现了深情。深情的表现在内心,让人感动。
10.①它们是白居易、苏东坡为解除人民疾苦而留下的两条生命堤坝,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做的社会实绩的极致。②它们是中国文人创造的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地景物。6分
11.在封建社会中,白、苏的志向不可能实现,但他们没有消沉隐退,而是尽职尽力为社会、人民办好事,知其不可为而努力为,他们的这种思想境界是难以追随的;而林和靖急流勇退,远避官场与尘世喧嚣,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这点世人都容易做到。 (每点3分共6分)
【小题1】“机智”: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碰了壁,急流勇退,确保“安全”,这是“机智”。
“狡黠”:知识分子的志向不能实现于社会,便躲进小天地自娱自耗,以示清高。
评价:这是一种无力的自卫和无奈的自慰,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使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在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下,总体上走向不道德。整个知识分子的精神颓废,便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退。 (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0.根据“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总结分析出答案的第一点,由“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得出第二点。
11.结合“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回答“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再根据文意总结概括白居易,苏东坡“是难以追随的”。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机智”指在现实中碰了壁,急流勇退,“狡黠” 指其清高。
13.C
14.A
15.D
【小题1】(1)一天,惠帝在清晨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
(2)(惠帝)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
【解析】
13.将:统领
14.③⑥不是
15.“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原文无出处。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是(1)3分,“晨”“蚤”各1分;大意1分。)(2)3分,“崩”“解”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象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象自己。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吕后为人刚强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韩信、黥(qíng,情)布、彭越等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前195年(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日,高祖逝于长乐宫,太子承袭帝号做了皇帝。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前194年(孝惠元年)十二月的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等到天亮,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于是就调淮阳王刘友去做赵王。这年夏天,下诏追封郦侯吕台的父亲吕泽为令武侯。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猪”。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人猪。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所以一直患病。
前188年(七年)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彊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彊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丞相照张辟彊的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于是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安葬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告。前187年(少帝元年),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
17.D
18.D
19.D
20.(1)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让吕后抚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2)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夺取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
【解析】
17.这个字读“ɡānɡ”,是“用两手举”的意思
18.A.而,前者为连词,表承接;后者为连词,表转折。B.之,前者为结构助词,的;后者为代词,代辟阳侯。C.为,前者为动词,做;后者为介词,替。D.以,两者均为连词,因为。
19.是厉王称孝文帝为“大兄”。
20.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奉、诣、令、母、句意各一分。(2) 王、以、危、弗、句式各一分。
【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本是前赵王张敖的嫔妃。高祖八年,(皇上)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有了身孕。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修建外宫让她居住。等到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汉廷将赵王也一并逮捕论罪,把他的母亲、兄弟和嫔妃都收捕起来,囚禁在河内郡官府。厉王的母亲也被囚禁,(她)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禀报给了皇上,皇上正在恼怒赵王 ,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通过辟阳侯向吕后进言请她说情,吕后心怀妒忌,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等到厉王的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就自杀了。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让吕后抚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祖辈都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封地,共有四个郡。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厉王于是即位为淮南王。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祸害。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表露出来。到孝文帝刚即位时,淮南王自认为与皇上关系最亲,便傲慢不恭,多次不遵汉法。皇上因为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孝文帝三年,淮南王来朝见天子,行为更加放纵专横。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袒露上身向皇上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 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杀害了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夺取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现在替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更加骄纵放肆,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法令,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厉王让但等七十个男子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马车在谷口县谋反,并派人出使闽越、匈奴。事情被发觉,朝廷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
21.“争”争抢之意,运用拟人手法,把好友得以从天山返回京城时一路策马扬鞭,疾驰飞奔,仿佛要与天山鸟儿一道争相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状生动地表现出来,细腻地刻画出了好友获归时的急切、激动与欣喜若狂的心理。
【小题1】(2)(3分)诗人描写风雪中题完诗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这一情景有两层含义,一是抒发了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诗人由朋友的回归想到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和久戍塞外的思乡之情。
【解析】
21.共鸟争飞。此中争字显示诗人好友骑马好似要和鸟比速度,可见其急切的心情。答题时要先点出表现手法,再结合送君九月交河北及注释,描绘出作者疾驰飞奔的情景,最后点出其心情。
【小题1】这句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易答,还要注意其另一层含义。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诗人在外很久了,既有思乡之情,又有无奈。所以答题时要答全面才能得分。
23.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或付诸东流(可以有其它合理答案)(1分)
24.曳(1分)
25.灾难自有它的价值(可以有其它合理答案)(2分)
【解析】大火使一切消失了,烧掉的是心血,所以让人叹息。与之有关的成语有付之一炬或付诸东流等。注意曳字不要在右上角加点。第三处体现了爱迪生的豁达,火灾带走了心血,同样也带走了错误,所以要辨证的看待。
26.略
【解析】
构思的焦点是要清楚“白云”虽然是自然界的一中景物,但却代表一中境界或者一中人生态度。
从境界的角度思考,我们可以把“白云”看成一种淡泊高远的境界,吸引人们去敬仰,去追求;
从人生态度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可以把“白云”看成一种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笑看人生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还可以把“白云”看成是一种胸怀,一种心情,一种情怀。
总之,写好这篇文章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积累和人生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