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聚落”教学反思《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之后,进一步探究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本文通过图文的形式,形象生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叙述了“乡村与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突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所以本节课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阅历,对身边地理事物的进行描述、分析、归纳、总结,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课堂第一部分部分采用了中山市的城乡图片,引出聚落的概念(人类的集中居住地),聚落与居所的差别,乡村与城市的不同,这三个环节主要是同学们根据课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经验来描述、归纳,教师只要稍加引导、总结就可以了,学生的看图说话、知识提炼能力也很强。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将内容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部分。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知的能力,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大量精选图片,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聚落,在角色体验中、在合作探究中听、看、说、写;选择、探究、比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已知探究未知的能力。这一部分,主要的活动有两个,一是通过“寻找理想的家园”,让同学们总结出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条件;二是“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参观各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气候的相关知识,说出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后总结得出不同的温度带、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聚落形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逐步消失,课堂内容自然过渡到聚落的发展和保护。本节课的第三部分内容是知识的衍生和感情的升华,首先通过图片的对比,使同学们先有感官的认识,再让大家就聚落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进行交流,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其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聚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的思想,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5张PPT)劳动生产社会活动聚落>居所聚落,人类的集中居住地。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还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方,包括房屋、道路、树木、农田、工厂等。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点击图片观看更多资料)BCDA乡村:人们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活动城市聚落1猜一猜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劳动或从事什么工作?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点击图片观看更多资料)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人口密度 居民职业构成 经济结构特点 房屋结构 交通方式 聚落规模 …城市 …乡村 …大小简单复杂以工商业为主以农业为主以楼房为主以平房为主多种多样简单大小先有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 想一想同样是乡村,景观不同提示: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欧洲亚洲非洲ABC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丙●乙●甲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读图分析:早期的世界文明有著名的四大发祥地,其中有三大发祥地在亚洲,图中绿色的区域就是这三大文明发祥地。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地区有什么共同点?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工农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等,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交通不便,地形不平等,少有或没有聚落你认为最能体现聚落特色的是哪一种景物? 热带雨林气候不同气候,你会选择哪种房子?热带沙漠气候AB1324。寒带地区,寒冷多冰雪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干燥多黄土,就地取材,冬暖夏凉黄土高原——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夏季多雨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架屋热带沙漠气候竹楼西亚村庄温带窑洞黄土高原寒带寒带冰原气候冰屋聚落与环境(温带大陆性气候 )贵州西江苗寨,被誉为“千户苗寨"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图片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安徽皖南古村落山西平遥古城 澳门历史城区水城威尼斯柬埔寨的吴哥窟法国塞纳河岸北京——四合院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说出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别理解聚落的形成发展条件和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知道中外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读图或者举例说明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教学难点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幻灯片放映)中山市城市景观图片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城市的景观图片吗?生:中山市师:对了。这些美丽的图片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中山市。像中山这样,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为聚落。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聚落的知识。首先,请同学们看书P78,思考,什么叫聚落?聚落分为哪些类型?(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二、自主学习:乡村和城市1、聚落(幻灯片呈现问题:什么叫聚落?聚落等不等于居所?)师: 什么叫聚落?(板书:聚落)生: 人类的集中居住地师: 聚落等不等于居所?(生——不等于)师: 除了居住,还可以做什么?(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师: 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它不但是人们生活的地方,还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社会活动的地方,包括道路、房屋、树木、农田、工厂等。2、聚落的分类(幻灯片呈现问题)师:聚落分为哪些类型?(板书:分类)生: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师:乡村聚落又具体分为哪些不同类型?生:农村、牧村、渔场、林场)师: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生:工商业和服务业师: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它们的居民从事的工作有所不同,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活动,城市聚落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3、讨论:出示表格,让学生从环境状况、发展程度、建筑物与道路密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人口密度 居民职业构成 经济结构特点 房屋结构 交通方式 聚落规模 …城市 …乡村 …4、想一想:先有乡村聚落还是先有城市聚落?为什么?(请学生回答)5、说一说:各大洲乡村聚落不同的景观特征。(请学生回答)三、活动:寻找理想的家园1.幻灯片展示:地形、河流、植被素描图,突出甲、乙、丙三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师: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生:……(多选择乙地,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副板书)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土壤等。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些说明一个聚落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比如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等等。一个聚落形成以后,还要发展,还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条件生:经济、政策、社会稳定……师:回答很准确。再让我们用历史来验证一下。呈图: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 幻灯片呈现问题:早期的世界文明有著名的四大发祥地,其中有三大发祥地在亚洲,图中绿色的区域就是这三大文明发祥地。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地区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交通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形平坦,都在温带,资源丰富等。师:早期人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比较低,因此,他们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再请大家总结,现在聚落的疏密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生: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工农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等,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交通不便,地形不平等,少有或没有聚落。过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足迹遍布到世界各地,你认为最能体现聚落特色的是哪一种景物? 生:房屋。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参观传统聚落,看看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四、聚落与环境(板书)1. 说一说:不同气候,你会选择哪种房子?(呈现热带两种气候和两幅图片,请大家选择,并说明理由)图片A:高架屋──热带雨林气候 图片B:厚墙小窗房──热带沙漠气候过渡: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准确。这只是热带的其中两种气候区的情况,那气候区又是怎样的呢?2. 分组讨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图片1: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图片2: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图片3: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给同学们时间讨论后请同学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得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聚落形式”的结论)3,请你欣赏:各地传统聚落过渡:这些传统的聚落非常的漂亮,聚集了人类的智慧,但是这些聚落现在还很多吗?(不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逐步消失。五、聚落的发展和保护(板书)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例,就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六、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温带热带寒带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聚落分类:乡村和城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习效果评估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工作的有( )。A.纺织工业 B.饮食服务业 C.耕作业 D.邮电业2.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有( )。A.农田 B.牧场 C.池塘 D.高楼3.目前依然保留了较多原始村落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4.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高山、荒漠 B.肥沃的平原 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5.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纽人特别耐寒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二、填空题1.一般来说,先有 聚落,后有 聚落。2. 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地形 ,土壤 ,水源 ,交通 ,自然资源 。4.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5.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 而异。三、读图题1.读下面的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4.3-1(1)A为 聚落,B为 聚落。(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聚落 范围 建筑物特征 道路 植被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乡村 城市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 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 等工作。2.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图 4.3-2(1)重庆市的发展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2)分析重庆市发展的有利条件: 。(3)根据以上知识,分析下图中的A、B、C三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填字母)。为什么? 。图 4.3-3 参考答案 一、1.C 2.D 3.D 4.A 5.C二、1.乡村 城市 2.亚 3.平坦 肥沃 充足 便利 丰富 4.工农业 密集 5.环境三、1.(1)乡村 城市(2)乡村:大 密度小 高度低 窄 少 农田 果园 小城市:大 密度大 高度高 宽多 草秤 道旁树 大(3)耕作 放牧 捕鱼 工业 服务业2.(1)河流 (2)长江与嘉陵江在这里交汇,水运便利,有大量人流物资在这里聚集、中转。 (3)B 此处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交通便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堂实录一、新课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首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幻灯片放映)中山市城市景观图片师: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城市的景观图片?生:中山市师:对了。这些美丽的图片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中山市。像中山这样,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为聚落。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聚落的知识。首先,请同学们翻到P78,根据课题思考,什么叫聚落?(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二、自主学习:乡村和城市1、聚落师: 什么叫聚落?生: 人类的集中居住地师:对了,请坐。聚落,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一座房子叫不叫聚落?生:不叫师: 除了居住,还可以做什么?(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师: 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它不但是人们生活的地方,还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社会活动的地方,包括道路、房屋、树木、农田、工厂等。(板书:聚落)2、聚落的分类(幻灯片呈现问题)师:聚落分为哪些类型?(板书:分类)生:乡村聚落、城市聚落(板书:乡村、城市)师:乡村聚落主要从事什么工作?生:农耕、放牧、捕鱼、伐木师:对了。据此,乡村聚落又具体分为哪些不同类型?生:农村、牧村、渔场、林场师: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生:工商业和服务业师: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它们的居民从事的工作有所不同,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活动,城市聚落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3、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师:乡村和城市除了从事的工作不同以外,其他方面也有所不同,比如人口,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说乡村和城市有哪些不同?讨论:出示表格,让学生从环境状况、发展程度、建筑物与道路密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人口密度 居民职业构成 经济结构特点 房屋结构 交通方式 聚落规模 …城市 …乡村 …4、想一想:先有乡村聚落还是先有城市聚落?为什么?(学生回答)5、说一说:各大洲乡村聚落不同的景观特征。(学生回答)三、活动:寻找理想的家园师: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幻灯片展示:地形、河流、植被素描图,突出甲、乙、丙三地的自然环境差异。) 生:……(多选择乙地,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副板书)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土壤等。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些说明一个聚落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比如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等等。一个聚落形成以后,还要发展,还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条件生:经济、政策、社会稳定……师:回答很准确。再让我们用历史来验证一下。呈图: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 幻灯片呈现问题:早期的世界文明有著名的四大发祥地,其中有三大发祥地在亚洲,图中绿色的区域就是这三大文明发祥地。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地区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在河流中下游地区,交通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形平坦,都在温带,资源丰富等。师:早期人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比较低,因此,他们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再请大家总结,现在聚落的疏密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生: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工农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等,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交通不便,地形不平等,少有或没有聚落。过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足迹遍布到世界各地,你认为最能体现聚落特色的是哪一种景物? 生:房屋。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参观传统聚落,看看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四、聚落与环境(板书)1. 说一说:不同气候,你会选择哪种房子?(呈现热带两种气候和两幅图片,请大家选择,并说明理由)图片A:高架屋──热带雨林气候 图片B:厚墙小窗房──热带沙漠气候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只是热带的其中两种气候区的情况,那其他的气候区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 分组讨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图片1: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图片2: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图片3: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给同学们时间讨论后请同学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得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聚落形式”的结论)3,请你欣赏:各地传统聚落过渡:这些传统的聚落非常的漂亮,聚集了人类的智慧,但是这些聚落现在还很多吗?(不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逐步消失。五、聚落的发展和保护(板书)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例,就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六、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地理优质课展示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_人教版_孙老师.flv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ppt 教学反思.doc 教学实录.doc 教学设计.doc 测试题与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