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
  注意:使用价值不决定价值,但使用价值好的商品有利于实现价值,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⑴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⑵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汇率(币值)变动的影响
⑴本币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引进外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学习不利于进入本国旅游学习,有利于偿还外债不利于对外举债。
⑵本币汇率下跌意味着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进入本国旅游学习不利于出国旅游学习,有利于对外举债不利于偿还外债。
5.认识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
 (1)数字货币:①优势:相较于纸币而言,数字货币具备发行成本更低、交易成本更低、可追踪、造假成本更高等优势。②意义:降低纸币发行、流通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
  (2)移动支付的优点:①随身携带的移动性,消除了距离和地域的限制;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信息获取更为及时,用户可随时进行账户查询、转账或购物消费;③用户可定制自己的消费方式和个性化服务,账户交易更加简单方便;④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提供十分方便的支付及身份认证渠道。
  (3)货币职能:可以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不能执行其他职能。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提示:价值+供求关系+货币供应+市场缺陷+经济政策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反之,物价会降低。
(4)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5)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稳定物价的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货币供应+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3)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4)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5)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⑹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时政术语】
(1)坚持市场决定价格,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2)加强宏观调控,坚持放管结合。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
(3)要通过健全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和促进公平竞争,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4)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决定价格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
3.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
⑴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
⑵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⑶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⑴调节产量。⑵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⑶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⑷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3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与促进消费的措施
因素 关系 措施
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生产决定消费 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直接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未来收入预期 稳增长、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社会收入差距 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公平收入分配
物价变动(重要因素) 物价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引起消费量的变化  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宏观政策(重要因素) 财政、货币政策影响社会总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  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主观因素)  影响消费行为和习惯  培育健康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商品质量、市场秩序  要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其他因素 市场环境、商品性能质量、商店位置、服务水平等
  此外,还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加强供给侧改革,推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消费需求,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租赁消费
①特点:租赁不变更该商品的所有权,只是暂时转让其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②条件:消费者无力购买的商品;消费者使用次数有限的商品。
③表现:共享单车、合租房、图书租赁等。
④作用: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就业和创业发展。
3.分析促进和扩大消费(内需)的经济原因
提示:国家+企业+个人
  (1)国家: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消费可以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②拉动消费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③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④通过消费可以促进和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生产创新,提高供给质量。⑤可以平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优化对内消费和对外消费的结构,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平衡。⑥坚持扩大内需方针,有利于防范经济风险、增强经济安全。
  (2)企业:①扩大企业销售市场,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②促进商品销售,实现商品价值,促进生产顺利进行。
  (3)个人:①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促进个人素质的提升。②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4.扩大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措施
提示:国家+企业+个人
  (1)国家: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③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2)企业:①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②促进生产创新,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③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打造良好的消费市场。
  (3)个人:①提高个人的收入水平,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提高当前可支配收入。②端正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到理性消费。
【时政术语】
(1)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3)继续保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较快增长,使农民的收入更加有保障。
(4)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为消费创造动力。
(5)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消费市场秩序。
5消费原则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