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1.生产决定分配[点拨]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我国当前分配制度的根本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我国当前分配制度的直接决定因素。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具体内容和要求①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②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④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原因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3)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点拨] 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如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要素分配。3.全面认识按要素分配(1)理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意义①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完善基本分配制度,调动劳动者以及一切生产资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符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2)完善按要素分配的要求①市场环境: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优化所有制结构,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资料,参与市场竞争。②国家政策: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依法保护生产资料所有权,保障各类分配所得。③制度建设: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发展;完善基本分配制度,保障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法权益。4.理解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1)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收入分配公平?)①社会主义本质: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前提和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⑤新发展理念: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能增强人们的获得感,使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⑥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如何实现共同富裕)①从根本上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两个同步)。④再分配领域: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⑤宏观调控:政府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精准扶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和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⑥发挥好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5.效率与公平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同时,二者也存在矛盾,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第8课 财政与税收1.全面认识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2)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2.财政的作用(1)地位: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点拨] 财政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弥补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民生问题)①社会公平: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②保障生活: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支出的作用)(生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问题)①行业建设: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建设。②地区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供求关系,增加减少财政支出,增减税,国债角度)经济形势 财政政策 具体措施经济增长滞缓 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经济过热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税收3.全面认识增值税改革的意义(1)结构调整:有利于通过征税纳税引导产业发展,特别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2)国家税收:有利于避免对同一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保证国家税收来源。(3)产业合作:有利于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促进产业分工,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4)企业发展:降低企业税收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利润,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4.全面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经济意义(1)国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征收个人所得税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社会公平: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可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3)消费需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可以减轻个人纳税负担,通过缩小社会收入差距,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需求的增长。5.分析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示:三个主要作用+其他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4)实施稳健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够抑制流动性过剩,调节货币流向,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6)恰当的财政政策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7)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8)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9)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能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6.分析税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示:调节经济角度+引导消费角度+维护社会公平角度+引导转变方式角度(1)调节经济: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可以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滞缓,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2)引导消费:通过调节税收,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提高烟酒消费税等,可以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3)维护社会公平:通过调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4)引导转变方式: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时政术语】(1)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2)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3)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4)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发展。(5)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6)遵循分配原则,维护财政资金支出的公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