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作用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府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a.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加强社会建设。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转变职能
①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②要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A.深化简政放权,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活力。——放
B.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管
C.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服
2.我国政府的作用
(1)重要作用:管理与服务。
作用→便民利民
(2)公民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①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二)政府的责任
1.宗旨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原则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特别提示] 工作态度讲的是出发点问题,即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为“公”而不是为“私”;工作作风讲的是工作是否落实问题,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还是讲求实效;工作方法讲的是怎样开展工作的问题,包括如何决策及如何执行。
3.提供求助途径
(1)一般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
(2)法律途径:建立行政裁决制度。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含义
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依法行政的要求:政府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4.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1)必要性:①是依法行政的要求;②政府的决策关系国计民生;③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2)要求: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④要建立健全决策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二)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行政监督
1.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6)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措施
政府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①要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②还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2)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府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特别提醒:
⑴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⑵区分检察权、监察权:检察权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检察院,监督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全体公民;监察权的主体是各级监察机关,监督对象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4.政务公开的意义
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政府的权威
1.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1)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公信力。
(2)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2.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1)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自人民并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2)政府权威的树立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记忆小窍门] 政府权威的形成
权威树立有过程,科学决策系民生;
管理服务须到位,官民和谐因德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