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一、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二、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1.中共的性质: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共的执政理念——宗旨——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中共的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共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4.中共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关键是依宪执政)②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5.党的自身建设:①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③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6.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7.指导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四、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牺牲。2.中国共产党现在已经拥有八千多万名党员。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图名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第六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1.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位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其部分职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设常务委员会,乡级人大不设常委会2.人大代表(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律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产生与任期 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即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级及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任期五年权利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向人大提议案)和质询权(对政府机关工作可质问并要求答复)义务 ①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②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地位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要求 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2)我国的国家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共同构成。(3)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七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执政参政特色鲜明1.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与中国共产党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可以就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调研,向党和国家积极建言献策。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二、适合国情优势显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1.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我国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3.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4.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四、人民政协的职能1.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1)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协商。(2)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等,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3)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 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 促进团结。 3.政协委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积极进行社会调研,提交相关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第八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内涵。①民族平等:各民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②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2)具体要求: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2)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提示] 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联邦制中的成员。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我国国情。(必要性)(2)显著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二)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地位: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4)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弘扬科学精神(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2)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对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问“为什么,怎么做”,答题时常用的知识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根本前提)(2)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关系)(3)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4)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巩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法治角度)(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民族政策)(6)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政策)(7)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公民角度)(三)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四)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铃铛核心作用。----党 3.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和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人民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坚持依法执政,人大严格立法,政府依法行政,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监察委员会依法监察,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依法治国 5.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提升国家治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6. 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增强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推动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形成科学有效的智慧治理体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