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特别提醒: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①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中华文化的作用)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地位: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6.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时期 民族精神的发展 表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2)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途径)
(1)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汲取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人人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6)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