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政治高考必备核心知识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带来的问题,从国家、公民和企业角度看应该如何应对?
(净化文化环境、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的措施)
(1)国家(政府): ①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提倡文化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2)公民(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文化生活和健康的文化产品;
(3)企业: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要承担社会责任,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3.发展大众文化
(1)含义: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原因。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①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特别提示]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需要强调两方面:第一,文化要贴近人民大众,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第二,文化的内容必须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和地位
(1)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当代先进文化)
(2)地位:主导地位。
(3)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二)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比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含义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如算命、测字等表现出来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危害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政策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1)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2)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产生和形成: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1)坚定文化自信
①原因(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含义(来源):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③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④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原因: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措施:
①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③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十课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要求。
(2)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战略支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作用。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4)要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1)原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2)措施: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推进理想信念教育_常态化、制度化,必须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2)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3)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5)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
(6)我们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