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导学案班级: 姓名:课前预习:结合练习册《优化学案》P36-38 “基础导学导思”,预习课本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知识回顾:复习第二课第二框内容。导入:思考: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有哪些?材料:歌曲《春天的故事》思考:1. 歌曲中的这位老人是谁?2. 他1979年春天制定了什么决策?3. 为什么说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课堂探究一: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课堂探究二: 改革先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课堂探究三:(1)请说明我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科学精神)课后作业:练习册《优化学案》P42、43“随堂巩固训练”- 1 -- 1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采用新的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教材分析:2020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二周年,四十年的成就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回首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出的,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学情分析:(1) 认识层面:新高考,新教材,新学生。高一学生对于在日常的生活中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此刻需要学习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进程,认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本节课主要由生活入手,树立制度自信(二) 情感层面:高一学生目前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知到党、政府发挥的作用,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本课学习,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课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1.政治认同 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理论体系的形成、制度的确立、文化的发展,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科学精神 理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第一框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1.政治认同 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确立和深化,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理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科学精神 用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评价不同观点,辨明事实真伪,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教学重点: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 改革开放不同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抉择的正确性。3.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4. 改革开放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教学难点:1. 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材料 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80年代,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成为小康家庭的“三大件”;90年代,空调、电脑、摄像机成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探究: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环节二:讲授新课议题一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议题诱思: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合作探究:(1)通过相关历史书籍、网络媒体,搜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2)和同学一起探讨,分析邓小平说“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的理由。【归纳·释疑】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背景和影响:(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2)影响: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教师讲授】一. 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改革开放的开启——标志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改革开放的发展1.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十二届三中全会2.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三)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四)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议题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议题诱思1:“改革先锋”------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我国改革的序幕。这 “大包干”契约作为改革开放文物,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彰显了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国改革标志的历史地位。“改革先锋”------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马云他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达数万亿元,成为拉动内需巨大推动力;他创建互联网支付、物流体系等,为中小企业打造商业基础设施;建立全球领先移动支付网络,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新型社会诚信体系。在他的带领下,使我国在电商、互联网金融和云计算领域的国际 中居于领先水平,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家和创业青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合作探究:改革先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议题诱思2: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在物质生活层面,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民生领域有短板,这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这一新的全局性、历史性变化,作出了及时准确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合作探究:(1)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搜集整理我国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2)与同学探讨、归纳、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归纳·释疑】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1)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2)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具有必然性,也为其创造了可能性。(3)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4)实践上: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强对外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来看,封闭就要落后,开放才能获得迅速发展。【教师讲授】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1. 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2.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知识拓展】1. 正确认识改革(优化学案P39“核心突破”1)改革是一场革命,但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给我们的启示( “九条宝贵经验”)(优化学案P41“核心突破”2)3.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的(1)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2)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3)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环节三 当堂训练1.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述,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深刻阐述了坚持改革开放对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意义。下列对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能够消除我国存在的社会矛盾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③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和社会基本制度④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材料表明当时中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A.解放思想,进行改革开放 B.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C.进行阶级斗争,打击敌对势力 D.惩治腐败,依法治国答案CA环节四 课堂小结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很多,容量较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以适当点拨,使得课堂氛围温馨而和谐。同时,我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 1 -- 2 -(共30张PPT)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回顾思考: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有哪些?(见课本P28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有成绩但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三中全会开启了对中国发展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改革开放之门。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前进。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第二部分“改革开放”之关键抉择材料 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80年代,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成为小康家庭的“三大件”;90年代,空调、电脑、摄像机成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课堂探究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改革开放的开启——标志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一. 改革开放的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1)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十二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的发展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1984年1988年1990年1980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2)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992年2003年2001年1993年(1)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4)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3.改革开放的新阶段4.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1.我国的对内改革历程总结提升阶段 事件起始阶段 ①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③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新阶段 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②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③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新的发展阶段 ①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②2018年召开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2.我国的对外开放历程阶段 事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①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②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③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④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⑤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的水平 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发展阶段 ①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②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我国改革的序幕。这 “大包干”契约作为改革开放文物,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彰显了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国改革标志的历史地位。课堂探究二“改革先锋”------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等18位饿怕了的庄稼汉开会,毅然决然地按下了18个鲜红的手印,签下了一张生死契约。契约的内容寥寥数十字,却震撼人心:“我们分田单干,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他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达数万亿元,成为拉动内需巨大推动力;他创建互联网支付、物流体系等,为中小企业打造商业基础设施;建立全球领先移动支付网络,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新型社会诚信体系。在他的带领下,使我国在电商、互联网金融和云计算领域的国际 中居于领先水平,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家和创业青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改革先锋”------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马云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善于创造。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问题:改革先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课堂探究三课堂探究三(1)请说明我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提示:(优化学案P50“核心要点总结”5)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2)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科学精神)提示: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好道路。(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3)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1.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例1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②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④改革开放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随堂巩固例2 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这说明A.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B.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面貌D.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解析 材料强调了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这说明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A符合题意。随堂巩固1. 正确认识改革(优化学案P39“核心突破”1)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一场革命,但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知识深化2.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给我们的启示( “九条宝贵经验”)(优化学案P41“核心突破”2)(1)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4)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6)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7)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9)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伟大的改革开放》导学案.doc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 《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ppt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关键抉择”方阵.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