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混易错1.原始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点拨】原始社会是人类最初、最低阶段。2.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点拨】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先有财产私有,后有私有观念的。3.人类进入奴隶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分工完成,私有制确立,国家产生,出现阶级对立。【点拨】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分工完成→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出现阶级→国家产生,人类进入奴隶社会。4.奴隶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点拨】奴隶没有财产和人身自由,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劳动成果。5.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点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6.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导致了历史的倒退。【点拨】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巨大进步。7.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力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点拨】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8.生产关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点拨】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9.生产力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点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10.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完全没有人身自由。【点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但是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11.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货币地租。【点拨】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1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推翻封建制度后产生的。【点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13.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点拨】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4.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点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5.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点拨】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点拨】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7.空想社会主义仅停留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因此是一种不具有现实性的社会主义思想。【点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不具有现实性,是因为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18.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点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19.《共产党宣言》发表,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点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0.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点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21.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劳动。【点拨】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22.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点拨】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23.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发展。【点拨】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条件。24.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点拨】《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25.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点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26.《共产党宣言》明确共产党始终代表全人类的利益,能为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提供具体方案。【点拨】《共产党宣言》明确共产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能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而不能提供具体方案。27.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个顺利而漫长的过程。【点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2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原则。【点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29.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要前提。【点拨】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要前提。30.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点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并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因为没有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党,具有软弱性和革命彻底性。【点拨】中国同盟会是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但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不彻底性,因而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并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准备。【点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3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点拨】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3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前途是先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点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点拨】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36.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点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3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点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8.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完成了对其社会主义改造。【点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9.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手工业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点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0.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国际环境。【点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1.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点拨】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4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点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是一个失败的过程。【点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4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是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合作社。【点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5.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点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4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决定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点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7.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点拨】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48.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点拨】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0.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点拨】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内的科学制度体系。52.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点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90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53.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这些讲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点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54.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这些讲话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点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55.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点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56.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57.中国共产党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点拨】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58.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方向。【点拨】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独特性和永恒性。【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独特性,不能说具有永恒性。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65.邓小平理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点拨】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66.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67.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点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68.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中心工作。【点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依然是我们的中心工作。6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点拨】我国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70.我国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变化。【点拨】我国三次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变化。71.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点拨】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72.进入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发生显著变化,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点拨】进入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点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74.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安定,争取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点拨】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75.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在于国家富强。【点拨】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在于人民。76.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点拨】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77.从伟大事业铸就,在伟大斗争中激荡,以伟大工程为支撑,向伟大梦想进发,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伟大斗争中激荡。【点拨】从伟大事业铸就,在伟大斗争中激荡,以伟大工程为支撑,向伟大梦想进发,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78.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人民。【点拨】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79.青年兴则国家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青年。【点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8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点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81.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点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82.“十四个坚持”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点拨】“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8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具体方案。【点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8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点拨】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85.“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性质的内容。【点拨】这段话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能说不同“性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