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济与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经济与社会》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易混易错
1.人是劳动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点拨】人是劳动的主体,人的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2.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点拨】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同一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点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4.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点拨】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私营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
【点拨】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我国的国有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点拨】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7.我们要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点拨】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我们要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家发展的各行各业占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点拨】公有制为主体要使国有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9.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目的是不断提高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点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目的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10.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点拨】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11.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点拨】国企改革有利于保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2.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标准。
【点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
13.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唯一途径。
【点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有利于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活力和竞争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有效途径。
14.股份制就都是混合所有制所有制经济。
【点拨】混合所有制经济一定是股份制经济,但并不是所有的股份制经济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只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没有公有制参与的股份制,不是混合所有制。例如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它是一种集体经济。
15.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个体经济。
【点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仍然是集体经济。
16.实行“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使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点拨】“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确保农民拥有土地的承包权,并可将土地的经营权进行自由流转。
17.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点拨】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18.民营经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等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点拨】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等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19.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创业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点拨】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创业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应一视同仁。
【点拨】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中,二者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平等,其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同等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21.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各项权益。
【点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
22.企业只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就能在竞争中获胜。
【点拨】企业只有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23.市场和计划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点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4.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得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所以,市场调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点拨】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市场调节之所以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是因为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的反映供求关系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市场竞争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25.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由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组成的。
【点拨】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26.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点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实现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7.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点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8.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点拨】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的格的机制。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并且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29.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干预。
【点拨】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必要时,政府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干预。
30.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点拨】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只能靠政府调控。
3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特征。
【点拨】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32.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体现了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点拨】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33.在利益的驱动下,经营者往往会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反映了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点拨】在利益的驱动下,经营者往往会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反映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34.日常生活中,“猪周期”“蒜你狠”“糖高宗”“羊贵妃”等现象的出现,表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点拨】日常生活中,“猪周期”“蒜你狠”“糖高宗”“羊贵妃”等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35.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同等、同时)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主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点拨】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主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36.实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可以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端。
【点拨】实行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共性。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但不能消除市场调节的弊端。
37.政府推出对电、水、气等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阶梯价格制度的改革方案,坚持市场定价机制,发挥市场自发作用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
【点拨】政府推出对电、水、气等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阶梯价格制度的改革方案,是政府遵循市场规律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
38.宏观调控首要目标是增加就业。
【点拨】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首要的。
39.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点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40.减少财政支出、减发国债、提高税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
【点拨】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降低税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减少财政支出、减发国债、提高税率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表现。
41.我国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表明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点拨】我国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表明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凡税收、补贴、国债、社保、转移支付等均属于财政政策;利率、准备金率等属于货币政策。)
42.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的控制属于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的财政政策。
【点拨】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的控制属于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的货币政策。
43.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唯一手段。
【点拨】市场调节既具有通过市场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优越性,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这就需要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实现的资源优化配置。
44.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点拨】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45.发展依靠人民的思想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点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46.行动是理念的先导,一定的发展理念是由一定的发展实践引领的。
【点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47.提高发展质量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点拨】实现人民的幸福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48.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协调不公平问题。
【点拨】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49.解决发展不平衡,要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平均化。
【点拨】解决发展不平衡,要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50.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点拨】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51.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点拨】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52.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
【点拨】坚持开放发展,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53.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点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条件。
54.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发展阶段
【点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55.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
【点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
5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点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57.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消费端入手,清除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点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成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58.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点拨】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5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点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60.《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强调,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到2025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该政策实施意在增加土地出让收益,保护农民利益。
【点拨】该政策实施意在发挥政府再分配调节功能,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补上“三农”发展短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土地出让竞价才可以增加土地出让收益。
6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改革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点拨】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62.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
【点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
63.走乡村振兴道路,要强化以农补工,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点拨】走乡村振兴道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64.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点拨】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