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记得牢》(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明明白白记得牢》(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明明白白记得牢》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明明白白记忆的重要性。
2.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感受理解记忆的方法,“把握整体结构'
“明确真正含义"“联系新旧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
3.体验理解记忆带来的成功感受,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形式与方法:以活动体验为主,适时采用分析法、讨论法等活 动方法。
适合年级:小学三年级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学习小调查谈话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个关于记忆的小调查:
PPT出示
听写和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写别字。
—段话反复读了很多遍还是背不下来。
《论语》等古文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
4 古诗不能倒背如流。
5.有些知识和概念,当时记住了,但很快就忘了。
同学们读完这5个学习中的情景,你是不是想到了自己也有类似的 经历?如果有请你印象最深的那个记不牢的经历写下来,是什么尽量写 清楚。
既然我们每个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就融入课堂, 去三个主人公的生活中寻找答案,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二、团体转化阶段感受理解记忆的重要性
去年寒假老师去了一趟泰国旅游,异国风光和特色自是不必多说, 大家知道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我们都知道泰国的首都是曼谷, 但是导游告诉我们说,曼谷实际上这是一个简称。
PPT出示曼谷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地娃劳狄希阿由他亚马 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共四十一个字, 自己读一遍,一分钟时间试着看看能记忆多少个字?说一说你刚才在背 诵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些文字,看看一分钟时间你能记忆多少个字? PPT出示《论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是后人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资料。即使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49个 字)
下面这段话比曼谷全称还要多8个字,可是我们读了几遍就记住 了,原因是什么?在刚才的小实验中,关于记忆你想说点什么?
3.课内延伸: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左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 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 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 节,需要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9个音节,平均只需要8次。
总结;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的迅速、全面而牢固,这就 是记忆的一个特性。既然记忆有这种规律特点,那么我们在记忆材料的 时候,只要它是有意义的,我们就应该先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后记忆” 这样才能记得快,记得牢。通过刚才的对比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理解 记忆的重要性,那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位不同的人物身上,更深入的感受, 何谓“理解”,何谓“明明白白”。
三、团体工作阶段
案例一
1.用心体验小可背诵课文的过程,思考她是怎么做的?用的是什么 方法?
PPT小可在班里记忆新知识,大家都向她竖起大拇指,特别是背诵课文, 速度快,错误少,她主动把自己总结的记忆方法分享给同学,她说她是 这样做的:比如一段话,她先读一遍,初步感知这段话的主要内容,然 后把整个段落做一个框架,分别看看这段话有几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 思是什么,抓住每一句的关键词,最后精细加工,熟读成诵。
小可是怎么做的,用的是什么方法?你觉得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 什么?
小可的“明明白白”确实是把一段话分析的特别清楚,根据小可的分 享和同学们的分析,我们把感知主要内容,分句概括意思,抓关键词这 种方法概括为“把握整体结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接下来的这段课文, 能不能让我们对小可的方法有更深的体会.
2. PPT岀示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 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 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 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一一《桂林山水》
同学们你在记忆这段课文时有什么感受?
总结:背诵一段课文是这种方法,一篇课文也一样,只要我们掌 握全篇的中心意思,把文章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 关系,这时候再记忆就简单的多了,记得也快,印象也深。
案例二
1.三年级了每天晚上老师都要布置背诵《论语》,每到这个时候小东 都特别头疼,因为他每次背诵就像背天书一样,非常吃力,总是记不住, 即使记住了也是要费好长时间,而且是忘的特别快,他有时候自嘲说自 己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同学们有没有和小东一样的感受?你是怎么做 的?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2.她的同位小涵说要想记得牢她有妙招,因为她对“明明白白”有 自己的理解,我们一起来听听。
PPT出示:对于记忆文言文和论语这类的古文,我一般都是通过查 工具书和上网查资料,深刻理解这些篇章字、句、义的涵义,弄懂它们 每个字背后的意思,理解了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比如: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如:就像。③斯:这里 指“川",即河,河流。④不舍:不停。⑤昼夜:白天和黑夜。整个句子 的大意是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概人生世事 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
小涵的这种方法大家能否像第一个案例那样概括一下“明确真正含 义”
接下来,我们通过对比深刻感受一下明确真正含义这个方法
PPT出示: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 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读完一遍你的感受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借助于释义明确古文真正的 含义。
益:有益的意思。损:有害的意思。节:节制。道:宣扬。贤友:贤良 的朋友。骄:骄傲放纵。“佚游”,佚同逸,佚游指无所事事、无节制、 放荡的游逛。“宴乐”,多数学者认为是指设宴聚饮,寻欢作乐。有益的 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有节制的享受礼乐为快乐,以宣扬 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傲放纵 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宴饮作乐为快乐,便是有害的。
这样记忆的感受是什么?
总结:通过刚才的探究实践我们发现,学习知识不能因囹吞枣,而 应在理解上下功夫,充分开动我们的大脑,调动我们的思维,不仅要知 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把知识变死记为活记。
案例三:
要想明明白白牢牢记住知识,时而需要我们把握整体结构,时而需 要我明确真正含义,那还需要我做什么呢?这个方法老师和大家一起分 享
1.老师是个旅游达人,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是老师的梦想,在去过 的那些景色里,老师给大家推荐1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请同学们闭上眼 睛仔细听: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长江三峡,苏州园林, 西安兵马俑,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湖北张家界。
2.刚才老师说了一遍,你记住了谁?你为什么记住了它,它让你想 到了什么?
总结:知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学习新知识时,很好的联系已 有知识和经验,也是理解记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 验越丰富,创造的联系越多,它理解的就越好,就会记的越牢。我们可 以把这种方法称之为“联系新旧知识”。
在中国有23个省和5个直辖市,每个省都有省会,下面就请同学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让这23个 省、5个自治区和它们的省会建立联系,或者按照自己理解,也可以接 受他人的知识经验,去尽量多的记住它们。
学生利用中国拼图进行理解记忆。
PPT出示:河北省(石家庄)、山西省(太原)、辽宁省(沈阳)、吉林省 (长春)、黑龙江省(哈尔滨)、江苏省(南京)、浙江省(杭州)、安徽 省(合肥)、福建省(厦门入江西省(南昌)、山东省(济南)、河南省 (郑州)、湖北省(武汉)、湖南省(长沙)、广东省(广州)、海南省(海 口)、四川省(成都)、贵州省(贵阳)、云南省(昆明)、陕西省(西 安)、甘肃省(兰州)、青海省(西宁)、台湾省(台北)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宁)西藏自治区(拉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在刚才的记忆这些省和省会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体会?
总结:其实我们刚才就是把新旧知识建立了一种联系,找到了新旧 知识的连接点,知识便不会孤立存在,当我们想起一种知识的时候,很 容易就能提取另一种知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就对新知识掌 握会简单牢固。
四、团体结束阶段
三个不同的案例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明明白白”,现在让我们 把课前写下的那个印象最深的那个记不牢的问题,你自己思考一下,当 时记不牢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现在让你重新记忆你的那个问题,你想选 择哪一种方法?试着做一做。
课的最后老师想把歌德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 你无法占有的”,我们要想真正掌握知识,必须以理解为前提。当然,理 解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关键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自己要有强烈的 求知欲望,这样才可以摸索和总结出一套或几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记忆 方法,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才能记得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