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能够通过看、闻、捏、捻等多种手段 对土壤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 物质,它是由沙、黏土、水、空气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2、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并做沙和黏土的 分离实验,通过加热土壤证明腐殖质的存在,并对实验现象 进行分析、概括。3、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土壤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望,对土壤产生亲近感。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初步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教学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并做沙和黏土的分离实验,知道土 壤是是由沙、黏土、水、空气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验中发现实验现象,并能够对这些实验现象进 行分析。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土壤教师准备:土壤、牙签、放大镜、烧杯、水、木棒、酒 精灯、火柴、培养皿、石棉网、三脚架、多媒体课件、实验 记录单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1、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图片,引出研究主题:土 壤。(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意识到世间万物生长、生存都 离不开土壤)2、 对于土壤,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二、 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1、运用感官初步观察土壤的成分谈话:把土壤倒在纸上,认真观察一下土壤里有 什么?取一块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 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提出观察要求: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观察结 束后,把土壤倒回杯中。学生观察土壤,记录各自的发现,教师巡视引导。小组汇报交流:土壤里有枯枝烂叶、根、小石子、 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等。(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梳理观察到的结果。并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2、土壤分离实验提出问题:土壤颗粒大小一样吗?怎样把他们分 离出来,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出示实验要求:把干燥的土块倒入装水的杯子中, 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彻底,观察会出 现什么现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提示学生注意事项。注意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 表。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小组汇报交流: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我们发现 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水 变浑浊了。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 水底,枯叶等都漂在水面上。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层现象: 底层的颗粒最大,上层的颗粒最小。3、土壤加热实验提问:土壤里还有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吗?学生猜测。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介绍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重点介绍酒精灯 的使用方法,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小组做实验,验证猜想。小组汇报交流:给土壤加热,我们发现热气,有 气味,加热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我们觉得土壤中含有能够 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我们科学上称为“腐殖质”。腐殖质 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三、 拓展延伸出示土壤的使用现状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壤遭受着 破坏,应该怎样保护土壤?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四、 回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师随机进行课堂小结五、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设计「沙黏土土壤-空气水 腐殖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